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江海滋味》读后感摘抄

《江海滋味》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7 02:40:28
《江海滋味》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11-17 02:40:28   小编:

《江海滋味》读后感:这本书通过描述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展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饮食传统。作者用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了江海两地的独特味道和文化魅力。读完后不仅口水直流,更让人对中国传统美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江海滋味读后感篇一

食物,看似平凡不已,却深深扎根于人类生活之中。

每个人从生至死,经历的每一个地方都会接触到不同的食物,在舌尖留下或深或浅的味道,但永远只有家乡之味,最得人心。

《江海滋味》,一部关于江海之鲜的作品,文中《桃花流水鳜鱼肥》《清酒如露鲊如花》《咿个隆咚呛个蟹》等多篇散文,选取《海错图》《中国海鱼图解》的部分典籍插图,配以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图片,将活蹦乱跳的江河湖海滋味传递到每位读者的舌尖。 打开书,以食物为匙,窥探民俗风情与文化底蕴的魅力;以食物为镜,梳理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的演变。

海鲜配酒,越喝越有。

“在家乡,什么季节吃什么海鲜,都有讲头,什么季节喝什么海鲜酒,也有讲头。”

八九月的白蟹,十一二月的红高蟹,白露的带鱼,寒露的鳗鱼,在合适的季节以合适的海鲜去炖酒益身真是万般舒爽。

鱼虾蟹味,各有千秋。

以鱼来说,糖鳢鱼,或红烧,或清蒸,或炖或炒,俱是江南名菜,就连宋代的皇帝都好这一口滋味。

虾肉、虾头、虾壳,俱是食材。炒三虾,熬虾汤,虾汤浇面,哇读到这里真的口水直流了呜呜呜……

海边人家的菜单里,膏蟹、白蟹,沙蟹等,都可以制作成不同的蟹酱蟹糊,静置上十天半月,咸香入瓮,开盖即食。

“春后银鱼,霜后紫蟹;小暑香鱼,白露鳗鲡;乌贼靠拖,带鱼靠冻;鱼生鮳头,水桶拗兜;潮涨啜鲜,潮落品腌。” 江海之鲜,就这样跃然纸上……

江海滋味读后感篇二

自己从小就好吃,所以也挺喜欢看一些关于美食方面的文章的,也好了解各地的美食,以后万一有机会去旅游也才知道要吃什么好吃的。女作家王寒的《江海滋味》即是本介绍江南美食的图文并茂的美食书。 王寒是浙江台州人,出生于杭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著作有《花事》、《少见多怪王小姐》、《刀子嘴豆腐心》、《纯属戏说》、《城市的良知》、《行走新疆》、《台州有意思》等。此外还有研究江南文化的“江南风雅颂”系列:《无鲜勿落饭》、《江南草木记》、《大地的耳语——江南二十四节气》 。 在这边散文集里,作者介绍了各地美食的做法,历史掌故等,让人能更好地了解美食的前世今生,很是雅致。 比如《江湖刀客与月下凤尾》一文里,介绍了与凤尾鱼相关的各种吃法: “过去,凤尾鱼太多了,吃不完。乡人把凤尾鱼放在炭火上,焙烘成鲛鱼干。带籽鼓胀的鱼腹,冒着油光,鱼干香脆,很有吃头。烧米面、麦面,烧冬瓜汤、蒲瓜汤,扔几根鱼干进去,增香添味。 “春夏之交的凤尾鱼腹中皆籽,肚子撑得薄透。一个作家高产,一本接一本出书,可以拿凤尾鱼作比,‘像凤尾鱼甩卵似的’。 “带籽凤尾鱼与豆腐一起红烧,细腻鲜香,那鱼卵在口中一嚼,会爆浆。小鱼裹了淀粉油炸,连同毛刺炸得金黄香脆,撒上几粒细盐,是大人的下酒菜、小孩子的零食,直吃得满嘴油。” 在《桃花流水鳜鱼肥》一文里,光看这句千古名句,就很让人开胃。在文章中,作者对鳜鱼的习性如数家珍,写得活泼有趣: “鳜鱼背部有一排硬棘,跟昂刺鱼一样,一看就是个不好惹的刺儿头。它夏日居住在阴凉的石穴里,冬日藏身在泥窠中,不吃不喝安稳过冬;喜欢群居生活,常常十几条、几十条聚集在一起。乡人称之为‘鳜鱼窠’。浙北有谚语:‘摸到了一个鳜鱼窠’,意谓意外之喜,收获不菲。 “鳜鱼在水流湍急处觅食。跟堂兄鲈鱼、石斑鱼一样,是肉食鱼类,食相凶猛,见鱼就啃。吃活鱼的鱼,比吃青苔、水藻的鱼要剽悍,通常身形矫健,肉质丰厚。鳜鱼有个俗名,叫‘水豚’,意指其味鲜美,它还有小名叫‘胖鳜’‘母猪壳’。我老家的饭馆,常将鳜鱼写成‘桂鱼’。饭馆是白字大本营,常常地,将鳐鱼写成‘支鱼’,鲍鱼写成‘米鱼’,马鲛写成‘马交’。” 对鳜鱼做成的菜,作者写得让人馋涎欲滴: “安徽有臭鳜鱼,江浙也有各种鳜鱼菜。 “松鼠鳜鱼在苏杭饭店常见。松鼠鳜鱼也叫糖醋桂鱼,加花刀,用调味腌渍,再入油锅,炸至金黄。鳜鱼昂头张嘴,尾部翘起,形似松鼠。端上餐桌时,厨师当着众人面,将滚烫的糖醋卤汁浇至鳜鱼身上,‘嗤’的一声响,鱼身冒出一股热气,引得宾客鼓掌叫好。松鼠鳜鱼甜中带酸,口感有点诡异。苏州作家车前子说,‘松鼠鳜鱼是很俗气的菜肴,与乾隆皇帝的诗书差不多’。哈哈,我同意。 “老底子的糖醋鳜鱼,用的都是糖醋汁。现在做了改良,用番茄鱼橙子汁,拌以松子、青豆等,口感更加丰富。 “我老家还有鳜鱼粥,南宋洪迈的《夷坚志·圆真僧粥》中,贵公子吕彦能路过天台山野中的一座小寺院,饥肠辘辘时,闻到一股子香味,循味走进厨房。主僧圆真招呼他一同喝酒吃粥,此粥雪白莹糯,其味绝甘,不同于寻常,这是圆真独创的鳜鱼粥。做法颇别致,找四条大鳜鱼,掐头去尾去皮,用四枚铜钱各拴一根线,分别捆住四条鱼的骨头,把鱼垂放在大铁锅里,锅中放水、米、盐、酒、姜、花椒等,慢慢熬煮。待米烂鱼熟,把鱼骨架一提一抖,鱼肉全落在锅里,鱼粥味美异常。 “苏东坡则有清煮鳜鱼,他曾经兴致勃勃地写信给钱勰,分享自己的做鱼心得:把春笋、白菜心与鳜鱼一起,在清水里煮熟,以姜、萝卜汁和酒来去腥调味,再加少许盐煮熟。 “到浙北嘉兴,吃过红烧鳜鱼。用的是两斤左右的野生大鳜鱼,浓油赤酱,咸中有甜。主人把鱼肚子里的‘花’挟给最尊贵的客人,鳜鱼肉多,而‘鳜鱼花’只有一块。‘花’是什么?就是鳜鱼的幽门盲囊,其味清香扑鼻,鲜脆可口。嘉兴人认为,‘花’是鳜鱼身上的精华所在,鱼肉再鲜美,也抵不过这一朵‘花’。”

江海滋味读后感篇三

一条鱼的江河湖海

作者在序文中写道:江南多水,每一条溪流,都通向江河,最终注入大海。大地之上,有一条神秘的纽带,联结起江河湖海,仿佛神的旨意。

意境非常好,将水乡的河流写活了,都有神祉般上价值了。我自幼也在一条小河边长大,是官渡河的分支上游,后来还修建了一座发电站。但现在这条河的周边山林都被破坏了,再也看不到茂密的大森林了。

读下面这一段,就一个意念,我想吃鱼了。作者说了,爱吃鱼的人,都活得热气腾腾,鲜气腾腾。他写道:“每个人的舌尖上,都有一个故乡。汪曾祺的故乡味道,是运河的虎头鲨、昂刺鱼。陆文夫的味觉记忆,有太湖的肺汤、大闸蟹、虾子鲞鱼。周氏二兄弟的绍兴滋味,是河虾、青鱼干、溜鳝片、鲞冻肉。蔡澜念念不忘的,是潮州的鱼饭和生。他说世界上最好吃的鱼,就是黄脚腊。”

最后用这一句封神:我吃的不是鱼,是经历,也是情感。人与鱼,常常相识于饭桌,相忘于江湖。

王寒的《江海滋味》是一部集美食、文化、情感于一体的佳作,它如同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品味生活的真谛,感受那份源自江海深处的乡愁与温情。

“食物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江海滋味》的精髓。王寒以文字为舟,航行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精选《海错图》《中国海鱼图解》中的精美插图,与令人垂涎的美食图片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缓缓展开在我们眼前。这些图像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古代饮食文化的致敬,让古老的知识与现代的生活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人生如白驹过隙,而滋味长存。”王寒在书中以文字之经纬,巧妙地将江海之鲜与典籍故事串联起来,每一篇文章都仿佛是一个关于食物与人情的温暖故事。《江湖刀客与月下凤尾》中,江湖的豪情与食物的细腻相得益彰,让人不禁遐想连篇;《桃花流水鳜鱼肥》则以诗意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春日水乡的美景,与鲜美的鳜鱼相映成趣,读来仿佛能闻到桃花的芬芳,尝到鱼肉的甘甜。

王寒的文字,如水般流畅,畅快淋漓,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又不失江海的壮阔。她在《窈窕香鱼》一文中,细腻地描绘了香鱼的独特风味与捕捞的艰辛,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自然馈赠的敬畏与珍惜。而《海鲜炖酒,越吃越有》则让我们看到了海鲜与美酒交织出的生活乐趣,那是一种简单却纯粹的幸福,让人心生向往。

“食物不仅仅是果腹之物,它承载着文化,传递着情感。”在《清酒如露鲊如花》中,王寒通过讲述一道道传统菜肴的制作过程,展现了食物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传承的情感纽带。这些故事,如同一串串珍珠,串联起我们的记忆,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王寒的笔触,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江海之鲜的美味,更激发了我们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江海滋味》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带领我们穿越时间的长河,回到那些熟悉而又遥远的味道中。春后的银鱼、霜后的紫蟹、小暑的香鱼、白露的鳗鲡……这些季节性的美食,不仅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时间的印记,它们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也承载着我们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