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漫画一生》的观后感大全

《漫画一生》的观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30 15:00:33
《漫画一生》的观后感大全
时间:2024-04-30 15:00:33   小编:

《漫画一生》观后感:这部纪录片通过讲述不同漫画家的生活故事,展现了漫画创作的艰辛和乐趣。从创作灵感的来源,到角色设定和故事构思的过程,每位漫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风格。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和读者的期待,但对于他们来说,漫画创作就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乐此不疲。这部纪录片让人深入了解了漫画创作的内幕,也让人对漫画家们的努力和才华充满敬意。

漫画一生观后感篇一

在看前三集的时候我还在想,这部短剧是不是要采访够几十个形色各异的漫画家?到第四集才豁然开朗,原来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啊,哈哈哈~ 从第一集的祝耕夫、丁冰、肖新宇,到第二集的果果和青青,再到第三集的寂地和菠萝油,每一个漫画家身上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一段故事。有些人的故事发生在过去,有些人的故事正在发生发酵着,而这些独属于他们的东西,无一例外的都一一展现在他们的作品里。 这大概就是漫画的魅力所在,当然了,不止漫画,所有输出型内容产物的特别之处都一定与作者本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如果说前三集都在从微观角度解读各位漫画创作者的内心世界的话,那么第四集则是在宏观的角度讲述漫画行业的“小宇宙”。 我们透过荧幕真真切切的看到了这群因为漫画而聚到一起的人对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怎样一股强烈的热情。这种热情太难得了,要知道在这世上有多少人在过着“一边抱怨工作一边不得不低头”的生活。而这群年轻人,却似乎不像在工作,更像在“聚会”,大概这就是热爱吧。对漫画的喜爱让丁冰坚持着“周更”,让祝耕夫和妻子找到了生活的意义,让青青找到了前进的动能,让寂地不断探索着生活的真谛......让“陈安妮们”拥有了一个宏大的目标。 很感动的是在这样几集纪录片里看到了中国漫画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更看到了中国漫画接下来的无限可能。现在漫画正在被越来越多人喜爱追捧,“漫画文化”也正在形成属于自己的一股“势力”,无疑大大丰富了国内的文化市场。

漫画一生观后感篇二

虽然不是漫画人,但不知道为什么在看这一集的时候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那种热血。我这个人,一直就对各种各样的创作者很敬佩。因为在我看来,创作真的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它需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idea、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需要言之有物的意义、需要多姿缤纷的吸引力......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它需要即使暂时不被认可也能坚持下去的那份勇气。 不论漫画创作者、故事创作者、音乐创作者、影视创作者、诗歌创作者......只要是内容输出,必定绞尽脑汁。而这些原创作品,在我看来是这世上最珍贵的一种商品。因为它其中包含的,是一个人灵魂的一部分。 《漫画一生》一开始其实我只是无意点开的,后来又因为看到了两个自己了解过的创作者而认真看了下去。但这四集看下来,我发现这并不是一部“只有漫画创作者才能看得懂”的作品。也并不是一部“只有纪录片爱好者才会喜欢”的作品。因为这两种范畴,我都不沾边,我却也能看的津津有味。 前三集7个全然不同的漫画创作者,把他们的真实生活和心理状态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看到了漫画这个固定圈子里“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精彩状态。画恐怖漫画的可能是一个温润憨厚的小哥哥、画搞笑漫画的可能是一个不苟言笑的钢铁直男、画言情漫画的可能是一个每天坚持打工努力生活的小姑娘......不论现实中的他们是什么样子,在漫画这个世界里,他们都可以成为任何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有梦想的人可真好啊,不论世事如何变幻,前路多么艰难,他们总能被那束光照亮前路指明方向。敢于为了梦想去搏一把的人可真勇啊,即使光芒照耀下的道路布满荆棘横满沟壑,他们仍敢不顾一切的冲向前!

漫画一生观后感篇三

我想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这样的瞬间,在思索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个庞大的命题似乎长久以来都没能有个准确的答案。那么也许,生命本就无意义......虽然生命可以无意义,但生活绝对不是。 第一集跟着镜头看到了三位略显成熟的漫画家,而到了第二集,我们能看到的则是两张略显青涩的面孔。看起来也就20出头的果果和青青,像极了每一位当代年轻追梦人。他们之中,有的人被父母所理解,有的人却遭遇了不理解的困境;有的人不愁吃穿可以安心追梦,有的人却不得不整日奔走维持梦想;有的人在探寻高深的意义,有的人更钟情直面赤裸的现实。 其实果果和青青在很多外在条件上有着肉眼可见的差距,但他们却都有着同样一个漫画梦。为了这个梦想他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努力着,一刻不停歇。相比于第一集中祝耕夫、丁冰和肖新宇三位漫画家更追求现实的个人状态,年轻的果果和青青有资本活的更“肆意”一些。因为他们还年轻,他们还没有成家立业,按青青的话说,这个年纪,只要能有地方睡,有东西吃就好了,没有什么更多的追求。当然,除了能安心继续画画这一点外。 住在高档社区的果果,和住在简陋出租屋的青青,享受着平等追求梦想的权利,这就是梦想带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也许这个社会会“嫌贫爱富”,但梦想从来不会。也许你曾被现实鞭挞的体无完肤,但梦想总能给你快速痊愈的神奇力量。在果果和青青的笔下,有探寻生命真谛、寻找人生意义的高深元素,也有直面现实、探讨生活的真实写照。但不论是那些高深的,还是那些真实的,都是他们在“无意义的生命”中,找寻到的生活最大的乐趣。 曾听人说,世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过这一生。从这个维度来看,不论果果、青青,还是祝耕夫、丁冰、肖新宇等等,每一个在认真朝着梦想前进的人,都已经成为了这世上最成功的那一批人。

漫画一生观后感篇四

属于一个成年人的崩溃瞬间,你心中都有哪些“名场面”?至亲离世、开口借钱、情场失意、职场落魄......细细数来,有太多情绪足以让一个成年人崩溃。但在最新一集的《漫画一生》里,我在《my way》作者寂地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很“特别”的崩溃,而这种崩溃,在我看来是来自于一种深刻而巨大的孤独感。 前一刻她还在侃侃而谈自己的新作,说着《欠你的耳光》里主角的心路历程,讲述着他因为自己热爱的东西而成功成名后,却顿感才思枯竭,继而目睹着曾经并肩前行的人们一个个转换赛道或是中途离席,一种强烈的失落与孤独感轰然来袭......说着说着,不知从哪一个字眼开始,这就变成了寂地的一番自我告白。 她一边笑着说自己当时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一边写一边哭,另一边又笑着笑着就忍不住泪崩。她眼中含泪笑着说自己是怎么回事,沉静几秒过后她决定继续讲述。说起那些曾经和自己一起画画的朋友,他们之中有些人已经变了,有些人已经死了,有些人已经被社会腐蚀了,还有一些人明明很有才华却生不逢时被人逐渐淡忘......说到这些的时候,她眼神中的落寞掩饰不住。强大的孤独悲伤感扑面袭来,那种同时出发却失散半途的感觉足以令一个成年人崩溃。但是这种崩溃只是短暂的,下一刻,我们一定还是会整装再出发。 如果说寂地正在感受着属于成年人的那份“孤独感”,那么与她相对的,菠萝油就正在享受着这个时代年轻同道人的相互陪伴。在平台倒闭之后她来到了轻雾空间,这个聚集了众多同龄同喜好年轻人的地方,给与了她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也许现在的她还感受不到属于寂地的那种孤独感,也或许多年后她也会经历同样的心路历程。但起码在目前看来,她曾拥有过这份热闹的欢愉,也许这就已经足够了。 其实孤独和满足都是一种相对的感受,因为曾经拥有过美好的陪伴,所以会在失去后感到孤独。但人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我们能做的,或许也只有拥有时珍惜满足,失去后独自成长吧。

漫画一生观后感篇五

上学的时候,真的有被寂地的V先生狠狠温暖治愈过。记得那些茫然不知前路的日子里,那些上课开小差的时光里,每每看到V先生,都能感受到被理解的那种安全感。原来他的创作者,也有着和我差不多的困顿期。 在第三集镜头下,已经在漫画领域小有成就的寂地,和刚刚开始打拼仍有些迷茫的波罗油,看似是两种状态,实则有很多相似之处。同为女性她们活的肆意而潇洒,内心坚定的知道自己想要是什么,能做的又有什么。 听寂地谈论《my way》7部曲一路走来她心态的不断变化,能清晰感受到她半生走来的心路历程。第一本书中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对于世界产生无限幻想,关于恋爱、关于情感的浅见,显得浪漫而美好。第二本书时她遭遇了至亲离世,对人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到了第三本、第四本书时,“低谷之人”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春暖花开”,一切都开始渐渐温暖明朗起来。直到最后三本,她似乎又在幻想、失去、得到之外,重走回了一种迷茫状态。而这样一个具体的成长过程和心态转换过程,我想也一定是年轻的波罗油接下来终将经历的。 年轻的波罗油染着一头炸眼的蓝色头发,她爱画画、爱滑板、爱交朋友,属于年轻人的一切特性她都具备。在经历了平台倒闭之后,她不得已草草结束了自己的一部作品,转而投身到一个全是同道中人的绘画乌托邦——轻雾空间,享受着“群居”带给自己的那份归属感。现在的她可能还找不到清晰的前路,偶尔会焦虑,甚至偶尔会抑郁。但是即便成功成熟如寂地,也一定是从这样的一种状态中走过来的。最起码现在波罗油,还能明确的知道自己是属于漫画的,自己是注定要继续画下去的。而只要拥有这样坚定的信念,我想她成为下一个寂地,也一定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一集给我的观感很神奇,围绕着两个女性漫画家,缓缓道出她们的不同经历与心态。就像穿梭在两个平行时空中,年轻的她与成熟的她,在互相映射。我想有梦想做帆,每一个波罗油都一定能很快的找到快速前进的方向。

漫画一生观后感篇六

虽然我看过的漫画算不上多,但我真心觉得创作漫画、钟情漫画的这样一群人,都是极具生活热情的人。在她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那种欣欣向荣的生活态度,我看到了有梦可追那种跃跃欲试的冲劲,我看到了理想于前带来的那种满腔热血的状态。 经过了前三集的铺垫,再到了第四集作了一个连贯的总结,我们认识了这样一群醉心漫画的年轻人。他们之中有的是创作者、有的是制作者、有的是“改革者”、有的是追随者,是漫画事业把他们聚到了一起,成为了一群有梦想的、超酷的人。 漫画、动画、漫改到漫剧,在这群人的精心打磨下,漫画一直在迸发出无尽的全新动能。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得以看到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好故事。在我们这群外行人看来,漫画也许是很简单的东西,描描画画而已。但实际看了这四集内容之后会发现,漫画这个行业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丰富的多。 从小的面来说,一部作品,从基本构思、故事设定、人物刻画、脚本编写到分镜设定、画风确定再到正式制作的描线、精细化处理、上色,再到最后的审核、发布、连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极度认真的对待。从大的面来说,一部成型的作品,需要确定准确的道路,从画作本身,衍生出多种形态,让更多人得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关注到它。从漫画到动画,甚至到改编真人剧,每一种全新的姿态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不知不觉间,一部作品就已经串联起了多个专业领域。漫画不仅仅是画,漫画是一项拥有巨大能量的事业。 对于这样一群漫画人来说,他们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革命”,让漫画行业时刻不停歇的前进。他们的目标,是让国漫越来越好,让国漫越来越有力量。 说真的,学生时代喜欢过漫画,但后来步入社会就觉得自己不应该再那么“幼稚”了。直到前几年看到了几部极具现实意义的漫画作品后顿觉惊艳,原来现在的漫画行业,早已不是十几年前我所接触到的样子。感谢有这样一群人始终在坚持,让我们自己的漫画事业,一直在变得越来越赞。让我们这群成年人,始终有一个享受“成年童话”的可能。

漫画一生观后感篇七

一部以漫画为主题的纪录片,记录下形形色色漫画家,以及漫画公司的发展生存现状,以展望中国的漫画行业。影片采访了包括一些坚守在漫画岗位十几年的漫画家和一些新生代力量以及面对流媒体互联网时代寻求创新,以支撑行业创新发展的“快看”公司。

该纪录片采取对仗的方式,第一集出镜的三位中年漫画家:祝耕夫、丁冰、肖新宇。他们出道多年,已经有连载代表作。属于漫画行业的中坚力量。第二集是两位年轻的创作者果果和青青,对比了其不同的生活经历以及人生理念,以及对漫画的热爱与坚持。第三集将镜头对准了寂地、菠萝油。集中探讨了个人风格与大众喜好孰轻孰重以及时代与机遇等命题。最后一集则以行业的代表:一个公司运作和创新作为压轴。

总体上影片的核心有三:一是漫画家的个人经历对作品的影响与渗透;二是漫画家对创作的热爱以及生存困境;三、互联网时代下流媒体对漫画行业的影响以及传统漫画公司应对策略。三个核心层层递进,不得不说流媒体时代下的中国动画创作都在一个艰难的转型期。

漫画一生观后感篇八

忘了一开始是听谁说的,艺术家都是孤独的。 他们就是那种即使身处在最喧闹的街区也能感受到“人生本就孤独”的人群。 《漫画一生》我看到了自己曾追过的漫画的作者——寂地。 她的《my way》曾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学生时代的懵懂夜晚。 其实看过她作品的人应该都能明白她作品中自带的那种“孤独又温暖”的质感。 孤身一人走天下的主人公,形色缤纷的外界因素,温暖治愈的画面基调...... 就是那种非常容易让人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风格。 赏作识人,我想隐藏在她极具特点的作品之下,这位作者也一定有一颗孤独又温暖的内心。 听她慢慢叙述着自己的内心所想,会发现也确实是这样的。 谈到自己本应引以为豪的大热作品,她却显得风轻云淡。 因为在她看来,她不过是在以另一种方式记录着自己的青春。 而这份原本私人的纪录,却幸运地得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关注和喜爱。 受父母离异的家庭环境影响,她从小就经常搬家、换城市。 她说自己“心里住着一个流浪汉”。 但很幸运的,这个“流浪汉”如今收获了自己的温暖家庭。 谈及曾一起并肩同行过的朋友们,她感慨万千。 为那些才华横溢却生不逢时的人惋惜,为那些草草结束了一生的人悲伤。 那一刻在镜头前崩溃落泪的她,大概感受了内心深处那份最沉重的孤独吧。 但艺术就是残忍的,正是这份对孤独的敏感,让他们的作品得以闪闪发光。 和寂地相比,波罗油还稍显年轻。 目前的她还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她仍坚守着自己的漫画梦想。 因为年轻,她可以不用去考虑很多现实问题,专心的享受当下的心灵满足。 当她的签约平台倒闭之后,她也曾想过回家,但对于她来说,似乎那不是最优选。 艺术工作者都是孤独的,但孤独和孤独之间却大不相同。 最后,她选择来到这样一个乌托邦,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抱团孤独”。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绝对独立的个体,但他们需要“知道这世上有很多人跟自己一样”带来的那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其实这世上,每个人都生来孤独。 但不同的是,有些人被孤独所打倒,被孤独所裹挟。 而有些人,却努力把这种孤独变成了另一种美好。

漫画一生观后感篇九

现实和梦想,是两个如此虚无又如此真实的东西。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清晰的说出它们的定义,但所有人一定都经历过。小时候,每个人都曾有过梦想,那时候语文课上的作文命题催促着我们匆匆写下了警察、医生、律师、宇航员等等标准的“梦想选项”。但也许大部分人直到二十多岁甚至三十多岁,才真正明白自己的梦想到底是什么。也差不多是同一时刻,我们也明白了现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在我看来,年轻的果果和青青是幸运的,他们早早就明白了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也早早就开始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虽然才只有20岁+,但是他们已经确定了自己今后的道路,并始终在沿着这条路坚定勇敢的大踏步前进着。他们的目光因为前方的梦想照耀而熠熠生光,令人艳羡。 对于青青和果果两个人来说,梦想是相同的,但现实却大相径庭。虽然没有刻意的形容,但透过镜头细节和实际对比我们也不难看出果果和青青有着全然不同的家庭条件。一个是生活在大城市,衣食无忧,不需要担心生计问题的城市小伙。一个是出身海南乡村质朴农户家庭的小姐姐,为了实现漫画梦,她一天分成两份,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边打工边画画,认真过着每一天。两种不同的生活,却也各有各的精彩。 很神奇的,人人都说现实无情,但对于那些有梦想的人来说,似乎现实的差距也并没有那么可怕。最起码在青青和果果两个人的身上,我没有看到精神层面的太大差别。家境较好的果果,在不用担心生活的前提下,把更多精力倾注到作品的思想层面。他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他关于生命意义的探讨,以及精神层面的更多深究。而在家境较差的青青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更多现实层面的东西。对于现实更多的底层体验,让她更容易刻画出一些让人产生共鸣的东西。两种人生经历,各有各的优势。 值得欣慰的是,我看到在这样两个全然不同的家庭里,父母对于孩子的选择还都是赞同认可的,虽然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果果爸妈在努力的去理解孩子的作品,靠近孩子的精神世界,而青青的父母不太能懂得漫画这种新潮的文化,但也不会去干预女儿的选择。他们提出要提供物质帮助,在被懂事的青青婉拒后,他们也只是默默的尊重着女儿的事业。 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实是残酷的。但对于有梦想的人来说,现实又似乎没有那么残酷。虽然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轻易改变的,但我想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一定有路。

漫画一生观后感篇十

如果说看完第一集的时候内心稍显平静,那么在看完第二集之后,内心则是些许涟漪激荡。 这一集的主角,是两个拥有截然不同人生的年轻漫画人。 男孩果果和女孩青青。 看起来年岁相仿的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漫画梦。 但这条逐梦之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全然不同的面貌。 透过镜头对果果家庭环境和家长谈话的各种小细节记录不难看出,他的家境起码在小康水平。 父母对他所选的这条漫画路,也没有什么不满,甚至还在不断积极的迎合着他的喜好,努力想要去读懂他的作品。 在父母的家境的双线支持下,果果自我创作的过程似乎平稳顺畅了许多。 他可以抱着狗狗怡然自得的在家里享受一个悠闲的下午,用这样一段时光去细细构思作品中生命的意义。 可以在工作日的夜晚约上好友一起去闲逛兜风,交换一下相互的生活与思想,寻找更多创作灵感。 甚至可以在空暇的时间去尝试写一首歌,纪念自己的追梦过程。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追梦路是一条十分文艺的恬静道路。 而与他处在相对面的青青,则有着完全不同的境遇。 出生于农村家庭的青青,有着一个稍显奢侈的漫画梦。 能看出父母都是十足质朴的乡村人,他们似乎不太懂得、也无暇去懂得女儿的这个“虚幻的梦”。 而青青为了追求自己的这个梦想,采取了“半工半画”的生活模式。 一面在火锅店打工赚着房租钱,一面勤勉绘画向着梦想前进。 连个冰箱都没有的她,每天还要把吃不完的肉放到楼下做生意的老爷爷家寄存。 在她那间稍显简陋的出租屋里,除了一张床、一个单薄的绘画桌外,就只剩一面写满了字的小白板。 而那面小白板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她每天的目标和每日的身体状态。 为梦想而努力的每一天,她都计划得当,不容虚度。 在相似的年龄段,追求差不多梦想的果果和青青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虽然漫画这个梦想是浪漫而美好的,但隐藏在筑梦路上的现实却是不容忽视的。 较好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果果的作品会更具有思想性,《敏感》和《生命诗》中所探讨的,是生命的意义和本心的秘密。 而对于努力生活的青青来说,她的作品里更多的则是有关于现实与生活的写照,因为体验过,所以更真挚。 梦想从无贵贱,追梦之路也没有。 当你拥有了一个想努力追寻的梦想,那你的人生便已开始闪闪发光,不同的起点有不同的视角。 希望逐梦这一程,我们都能收获最美的风景。

漫画一生观后感篇十一

听了咸柠七的播客之后,看了纪录片。

我本身是没正儿八经的看过漫画的,只是听到周围的人推荐过。所以,借机了解一下这个我很陌生的创作行业。

纪录片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创作者,有已经很有名望,作品已经走红的,也有相对名声较小的创作者。这样的对比,其实更容易让观众感受到创作的魅力。

在餐饮业工作赚生活费的青青,四年的坚持,想创作出真实的漫画,去除那些悬浮于生活的内容,谈到自己身处底层的云淡风轻。她依旧创作,生活可能依旧拮据,但是内心应该是充盈的,带着这份充盈足以给原本苦涩的生活加点甜头。

漫画家祝耕夫说他最幸运的遇到他妻子,可能的话希望自己把时间多给家庭。我本身是恐婚恐育的,但是他们的存在让我更清楚的明白,只要遇到可以自如做自己的人,何尝不是很幸运。

寂地谈到她朋友的经历,不仅掩面而泣。漫画创作是孤独的,也是未知的,直到现在也并没有迎来属于漫画的时代。但是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创作者依旧用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拥有很亮眼发色的菠萝油,笑着说自己签的平台倒闭了,所以只能缩内容。然后,她去了新的工作室,开始新的创作。她说不想研究市场,想为跟她一样的人创作属于他们的内容。

会rap,有综艺梦的漫画家果果,在漫画里探讨意识,在音乐中表达,这背后沉淀了很多思考。

肖新宇很开心自己的作品被改编,但同时跟导演讨论的时候觉得些许羞耻。这里真的好真实。他还谈到比自己稍大的创作者不喜欢现在的画风,没办法签约的苦恼。

丁冰会精确计算自己的创作时间,完成连载后会休息一段时间。

在纪录片下,都是活生生的真实的漫画家。他们的困惑,他们的情绪波动,他们的真实处境。至少我有被感染到。属于漫画的时代不知道何时才能到达,但是仍有创作者的不断坚持。

漫画一生观后感篇十二

以前有想过,隐藏在各种色彩斑斓的漫画作品之下,那位作者会是怎样一个神秘的形象?其实看看这部《漫画一生》会发现,私下里的他们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可爱有趣的“普通人”。他们善于把内心世界、情绪宇宙抒发在作品里,却不见得是个现实中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听祝耕夫满脸微笑地讲述学生时代那段灰暗经历的时候,我想应该很多人都会有所触动。结合着《沉默盒》那一章节来看这段经历,才顿觉原来每一个作者笔下的作品,都是其内心的最好映射。年少时候的玩闹变成了面对面对峙,难以想象那个午后一脸恐惧、满身泥泞疯跑回家的祝耕夫小小的内心该有多绝望。而这份萦绕心头许多年的绝望和恐惧,也变成了如今祝耕夫笔下最生动的一份情感。因为有现实经历做依托,所以他的作品才会直戳人心,独具力量。其实作为观众和读者,我们很难想象《人类进化论》这样略显压抑恐怖的作品出自如此温和柔软的一个男人,但真正听他讲述内心想法后,也能很快懂得这份真情实感的来源。

而对于丁冰来说,在步入社会之后首先经历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滑铁卢”,而后收获了一次静心思考的绝佳机会,让她得以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认真看清自己的内心所想。这份沉淀对她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能够让她的作品即使是稍显虚空的少女题材,也仍能迸发出自己不一样的踏实色彩。

对于肖新宇来说,《绝顶》搞怪天马的风格恰好是他内心有趣丰满的最好写照。不论他看起来是怎样一个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大男人,内心深处的那些“小可爱”瞬间都在他的作品里抑制不住的流露出来。足以让很多人看到他不一样的另一面,多彩的内心世界和沉静的外在面貌,恰恰让这个人物显得鲜活而立体。

三位不同题材领域的漫画作者,分别有着三种不同的性格特点,而他们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在漫画作品中倾注了半生心路或是“另一个自我”。透过漫画看人生,也许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变得无比丰盈。

终于有纪录片讲述这些漫画家的故事了,是纪录片内容的丰富,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漫画在积蓄力量蓬勃发展着,为国漫人点赞!

ps:因为喜欢诗人余秀华,知道了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进而开始喜欢导演范俭的作品。他的新作品又再次另辟蹊径,真的让我很喜欢!

漫画一生观后感篇十三

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每个周最期待的就是冲去报亭买到最新一期的漫画期刊,然后如获至宝地捧回教室,自己看完了还要和好朋友们传阅交换,那段被漫画支配的快乐时光,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的美好。

后来长大了,步入社会了,看漫画的时间变得少了很多,但是偶尔在网络上看到有意思的作品,还是会驻足很久,而如今吸引我的,已经从漫画本身变成了故事本身。

《漫画一生》这部纪录片很有意思,看似花哨虚幻的漫画开头,内容却是真实到不能更真实的漫画作者的日常生活。第一集中祝耕夫、丁冰、肖新宇三位创作者,分别隶属于三个不同的“漫画门派”——恐怖漫画、少女漫画、搞笑漫画。

类别清晰,但我们不难在剧集中看出他们本人和作品之间却有着很有趣的“反差萌”。靠《人类进化论》成功出圈的祝耕夫,作品诡谲惊悚,但本人却无比温和柔软。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温柔的妻子,一个可爱的孩子,镜头每每给到他总是一抹挥之不去的温润的微笑。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画出了人性最黑暗也最有温度的一面,让很多人被戳中内心。

凭借多部少女漫画在圈内站住脚的“周更”作者丁冰,笔下的作品大多充满梦幻色彩,但静观她本人,却是个无比沉静,也能看透现实的智者模样。她曾为了找寻自己的价值而去日本静心三年,又在顿悟后回归“母星”重新开始,她的每一项选择,都是思忖再三、认真考量后的决定,而如今的她也在坚定地过着自己选择的生活。

机缘巧合下靠搞笑漫画《绝顶》在圈内站稳脚跟的肖新宇,私下里按他自己的话说却是个“不会搞笑的人”。他的作品里有各种天马行空的笑料,都是他日积月累记在手机备忘录里的梗,而他本人,一面眼看着自己的作品成功出书、做成动画、漫改成网剧,另一面却也在隐隐担心有一天“梗用完了”怎么办......就像喜剧演员大多私下寡言一样,肖新宇私底下也是略显拘禁的性格,但就是这样一个大男人,却为无数人提供了N多笑料。

其实漫画和人生是一种相互映照的关系。对于这三位作者来说,笔下的漫画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弥补了他们生活中的空白面。在他们的笔下,内心深处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被激发出来,虽然看似“反差”,但我想正是这些漫画作品,丰满了他们的人生。

漫画一生,一生漫画,这群热爱漫画的漫画家们,把自己的热爱当做一生践行的梦想。一生,轻描淡写的坚定,却非常有力!

漫画一生观后感篇十四

前两集看完了。 因为很喜欢漫画,也看过漫勉,本来对我们这个纪录片很期待的。但,基于国内和日本漫画环境差异较大的认知,估计很难有同等条件像浦泽直树老师那样牵头策划,拍摄一个深度记录漫画家创作过程的高水准项目。也就是说我心理预期并没有拉到太高,就是想最起码的看到国内漫画行业真实的业态和一些创作相关的内容。毕竟对一个主题是“漫画”的纪录片,有这个期待应该不离谱吧。 然而看完的感受就是老师们都很优秀,之前只大略看过4位老师的作品,刚看完视频后也去补了剩下一位老师的新作。 再强调一遍,老师们都很优秀。但这个纪录片的成品最多也就是对漫画行业走马观花的消遣,评价理由如下。 首先,老师们都是很有想法的,但提问的水平很次。(而老师们在这么没有碰撞和火花的问题里都努力的输出了很多有内容的真实想法,老师们真的很优秀。)说了是在采访漫画家,但提的绝大多数问题让我感觉到,他们没有聚焦于这份职业,而是着眼于在做/想做“漫画家”的人。 一个纪录片,关注漫画和漫画家的区别是什么呢?其实区别也不太大,就是时长分配的差异。 关注漫画的话至少应该包括漫画诞生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的细节,诸如绘画角色时是不是会用到什么参考、从草稿到成稿的过程、分镜设计想法和人物画风特色等等。本片就试探的沾了个边就转到其他问题了,是采访这些烫嘴吗?那就换个思路,说不定是本片就是聚焦于人。 再来看看对漫画家的采访,最最最起码的,不该问一问老师们是怎么走上漫画家这条道路的吗?就比如画风受了哪些漫画家的影响、学习绘画的经历啦等等。不知道本片是不是又嫌弃这个问题太老套了不肯多问几遍?不理解,真的不理解。(我猜有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问是都问了,就是剪辑没给剪进来,呵呵) 所以,这个纪录片目标受众是哪个群体呢?至于我为什么咸吃萝卜淡操心要分析这个,因为毕竟本片在如今这个时代,可是占用了我宝贵的一个小时,我需要为我的时间和心情负责——通过写长评捋明白看完本片后不美丽的心情到底来源于哪里,然后得出结论,到底是它辜负了我还是我压根儿不是人家的目标受众。 接着说,我想至少得是对漫画有点兴趣的人吧,毕竟鉴于这个采访的业余程度,也不太可能被纪录片爱好者加进值得看的职业纪录片清单吧。 那喜欢漫画的人看了会心满离吗,我不代表谁,我没有,但让我坚持看完的唯一理由就是老师们也输出了一些人之常情以外的独到的职业相关观点,我还是想听听的。 那对于仅仅是想了解下漫画行业的人呢,我不是,我不猜,人家自己评价。 综上,我感觉有点被辜负呢,豆瓣2星(较差)吧。 稍等,幸好我在得出最终结论前刚去认真阅读了一遍漫画一生的内容简介,我发现我的点评格局小了,本片的重点既不是漫画职业,也不是漫画家,而是新老漫画家对中国原创漫画的热情和初心啊!!!那就对了,一切都说的通了,受众都明确了。 综上,为本片高尚的立意加一星,豆瓣3星(还行)。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