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忽然出走的时光》经典读后感有感

《忽然出走的时光》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6 03:40:23
《忽然出走的时光》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11-16 03:40:23   小编:

《忽然出走的时光》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时光和生命的故事。主人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可以穿越时空的能力,开始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冒险之旅。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时光的珍贵,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

《忽然出走的时光》读后感(篇一)

自由是“如果你决心想过自己要过的生活,就没有人能够把幸福从你身边夺走”;是“十八岁绝对不会太早,二十九岁也不会太迟”;是“一生中总要做过一些没什么目的的事情,然后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是“独处时也可以微笑,忧郁中嗅出美感”。

《忽然出走的时光》读后感(篇二)

如果你不像吴淡如那样能够享受旅途之寂寞,不像她那样经历坎坷、对世界有着无比强烈的向往,不像她那样具有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如果你对美、对艺术没多少鉴赏力的话,那么对旅游还是三思而后行。

如果你不像吴淡如那样能够享受旅途之寂寞,不像她那样经历坎坷、对世界有着无比强烈的向往,不像她那样具有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如果你对美、对艺术没多少鉴赏力的话,那么对旅游还是三思而后行。

《忽然出走的时光》读后感(篇三)

很多人不明白旅行的意义何在,或者说不知道为何要去旅行,他们觉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东奔西跑,还不如躺在床上睡上几天来得实在。其实旅行和人生一样,无需目的,无需缘由,要说走就走,感悟旅途中的点滴与美好。台湾才女吴淡如把旅行看作一种随心所欲,一种随性使然,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如果你决心想要过自己的生活,就没有人能够把幸福从你的身边夺走。旅行已是人生的一部分。

《忽然出走的时光》读后感(篇四)

行走在路上的美丽——读吴淡如《忽然出走的时光》有感

作者:苇眉儿

要么行走,要么读书。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这句话是我qq的个性签名。

能够在行走中流动浪漫,能够与心灵共舞翩跹,能够说走就走来一场淋漓尽致的风景艳遇,吴淡如拥有的何止是一种肆意无羁的人生!

诚然,我们都有权利去选择这样、那样的生活,但很多时候,金钱的匮乏,精力的限制,以及家长里短的琐碎都会牵绊住我们迈出去的左脚、右脚。

新地方,新环境,新风景,如梦似幻,在遥远的地方舒展诱惑的微笑。一句“来吧”,风情万种,曼妙至极。于是,摈弃人云亦云,剔除随波逐流,让每一天都快乐面朝大海,幸福赏春暖花开。在《忽然出走的时光》一书中,吴淡如在微笑中告别,在指缝中游走。

好一种诗酒人生!

好一段快意年华!

你相信吗?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别处。

你知道吗?一个人也能阅尽千山万水、世间沧桑。

那些绚丽落日,定格在记忆的心湖,那该是何等难忘和震撼!

选择一场最自在的流浪吧,让最美味的生活相伴左右。那些可以大快朵颐最生活的美味,成就、成全、成功俘获所有味蕾的投降和臣服。远行,远足,远游,一次比一次心动、动心,一次比一次旖旎、诗意。

走,行走,行走着,赏心悦目的风景根植于心,哪儿哪儿都是风景。这辈子,值了!

何况是环球之旅呢,数不清的第一次,坐拥山色,行至水草漫溯处,闲看云来风往,心灵的愉悦和舒适无以复加。走过四季,走过山水,走过日子的周匝犄角,走遍一个人的万水千山,最美的风景是一树繁花,是一朵游云,是一阵细雨,是一席温暖的倾心交谈。

真想在这样美到没有语言形容的自然风景里慢慢老去呀!

我愿意,我愿意呀!

《忽然出走的时光》读后感(篇五)

淡雅如斯

一直误以为吴淡如女士是湾湾地区的艺人,在我印象中,她和奶茶一样都是很有文化底蕴很有味道的女艺人。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人家是作家,而且曾经的职业是新闻媒体工作者。

一本旅行方面的书要经过多少挑剔的眼睛,才能让人铭记?我想这是很多作家都会思考的问题。而在我的心中,吴淡如做到了。

交通越来越便利,地图也变得越来越小。城市之间远在天涯的距离如今也近在咫尺。可是借口也越来越多。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成了想象中的潇洒。

而作者就是一个敢想敢做的独立女性。她说,人生最怕像死水停滞不前,所以每年立志学一样新东西、学一些新观念、有一些新想法。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要过的生活,拥有自己所要的爱情,并坚持一个不人云亦云的方向,也得有一些永远不随波逐流的希望。

所以她行走在各地。去发现那些美。无论是旅行攻略上的必去之地,还是某部电影里的梦绕魂牵,无论是安全热闹抑或冷希危险。都没能阻止她留下她的足印。

就像她自己说的,她总会梦见鱼某件溪流。梦见自己骑着一条大鱼在水里逡巡。这我想也正是她喜欢流浪的原因。

她看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在她心里植下了一个有一个甜蜜的梦。她做的只是按照梦中的脚印,一步步留下现实的步履。如是而已。

当然,圆梦固然很美。在经历过时光流逝,匆匆步履之后,她叶经受得起梦想碎裂的感觉,也渐渐懂得了梦碎,也是另一种圆梦的方式。

诚然,很多时候的魂牵梦萦,都美得像是一首诗。当你走入的时候,总会因为想象的太过完美而打下折扣。但沿途,那温柔如丝缎的阳光;被阳光烤成金黄饼干颜色的建筑;以及那些她懂或者不懂得艺术,都是一路走来的所得所获。

在这样的年纪,能够品位出那样的心境,那么此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而一个孱弱女生都能说走就走,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呢?

愿每一段人生都有忽然出走的时光。

《忽然出走的时光》读后感(篇六)

她背着一个很大的帆布包,拿着相机,倚着桥上的栏杆微微地侧着身,眺望着远方。这是《忽然出走的时光》封面上的黑白照片。我几乎是偏执地喜欢上了她,只因为那淡然目光中的一份随性,一份优雅。

这本散文集收录了她的诸多旅行笔记,让我这个没有出过远门的人也在她的笔下感受了一下一个人的万水千山。这真真是印了书封面上的两行小字,微尘中告别,指缝间游走,诗酒人生,快意年华。因为高迪,她爱上了巴塞罗那,而我因为她的描写爱上了充满想象力的巴塞罗那。在阳光铺满的日子里,康桥河边的草地上躺着晒免费阳光的描写里,我爱上了康桥。我爱上了流动盛宴的巴黎,爱上了适合情人的威尼斯,爱上了干净纯粹的日本,爱上了拥有最蓝的海的马尔代夫……我从吴淡如的文字里看到了不一样视角的世界,并且疯狂地爱上了它。

我想,我喜欢上的可能不是一场没有年限的旅程,而是吴淡如那颗说走就走,一个人享受孤独旅行的心。她偏爱在最淡季的时候出行,卸下一身疲惫,用最少的力气,享受最大的空间,摭拾最多的宝藏,呼吸最新鲜的空气;她偏爱在顶级的饭店享受一个人的午后下午茶时光,坐看一个城市的风起云涌;她偏爱那些博物馆,不管去几次都觉得物超所值,她懂艺术,谈艺术,却不卖弄,不做作。

我想,我爱上的可能不是千山万水的旅行,而是藏在吴淡如轻松明快的文字背后她淡然随行的性格。她说:“我肯定某些名牌的品质,但我从来不相信,大摇大摆走进名牌店就表示一个人很上流,很高贵。”她极爱黄昏市场,极爱那种属于市井的喧嚣。一个女子,能够做到对富裕肯定,不对贫穷鄙夷,不偏不倚,人淡如菊,是君子也。

所以我才会特别佩服一种人——这些人对某一种爱好或者生活里某一项事物有种热衷的执着的不会随岁月消逝的喜爱的热情。我真的打心眼里佩服这种人,他们过着我一直想要过得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的生活。

这是我读得吴淡如的第一本书,在这之前,我只知道她很有名,杨德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原著就是台湾才女吴淡如。然而在畅读完整本书之后,对她更是钦佩不已,因为她正是我想要拼命活成的那种人。

《忽然出走的时光》读后感(篇七)

流浪,流动的浪漫。

高迪:巴塞罗那,巴特罗公寓,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米拉公寓(采石场),奎尔公园,文森之家,圣家族大教堂

米罗:三条斜线

达利:费盖莱斯,加拉,达利剧院博物馆

毕加索:穷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一样地画图;青少年时期、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立体派时期、古典时期、变形时期、大战时期、晚年;亚威农少女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Frank O. Gehry;尝试着欣赏,而不评论

爱丁堡:JK罗琳,象屋咖啡馆

苏格兰:芝华士威士忌,Haggis,费恩湖湾海鲜(Loch Fyne)

伦敦:白金汉宫,丽兹酒店

剑桥:国王学院,三一学院(牛顿苹果树)

牛津:流血冲突→纪念日,薛多年剧院(Sheldonian Theatre)

上海:波特曼、瑞吉红塔(管家服务),金茂凯悦,四季酒店,马勒别墅旧馆

柬埔寨:高棉,吴汉,波尔布特,3年200万;吴哥窟,古墓丽影,塔布隆庙,法国人(亨利·穆奥),小吴哥&大吴哥

湖州粽子

“市场提醒我,人们那么努力地生活,在纷乱中流汗挣扎,便能涌出最真实的生命力。熙熙攘攘之中,蕴藏着许多人平凡而耐嚼的梦想,许多无声的许愿,对未来的素净想望。”

“只要没什么自尊心的机制,一个人是可以屡战屡败,直到成功为止”

“如果心情未曾融入过当地,未曾有任何奇思妙想的触发,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还是像一只迟迟脱不去旧壳的蝉。”

痖弦:到晚上他把他想心事的头,垂在甲板上有月光的地方

“每一天都像一片落叶飘下一般,无声无息地度过,但一细数年岁,就像扫起一大把落叶似的惊心动魄。”

巴黎:贝聿铭金字塔、奥赛美术馆、蓬皮杜中心、毕加索博物馆、罗丹美术馆,咖啡馆;park hyatt(加park的是凯悦连锁中的顶级饭店)

捷克:布拉格(卡夫卡);契斯基库伦隆(伊冈·席勒美术馆)

意大利:威尼斯(卡萨诺瓦,叹息桥);佛罗伦萨(乌菲茨美术馆,美第奇家族);阿莱佐(美丽人生,彼得拉克,瓦萨里,古董市场)

北非:摩洛哥(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

日本:高山,古川(锦鲤),白川乡(合掌造)、温泉(有马、草津、下吕)

总体来说,见闻略多,感受无他,尤其介绍食物的文字比较平淡

《忽然出走的时光》读后感(篇八)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这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橄榄树》诠释出了三毛心中关于流浪的定义,让大家都喜欢上她的流浪,而我也成为她的一名脑残粉。现在,吴淡如又告诉我,流浪是流动的浪漫,让我觉得诧异,流浪和浪漫扯得上边吗?看完整本书,我觉得吴淡如说的流浪和三毛心中的流浪在本质上还是一样的,都是随心而动,意随心动,所到之处、所做而为都是随着自己的心意而去看、去做的,不受外界所干扰、影响,让自己的心有着绝对的自由。

吴淡如说:“大城市的丰富令人赞赏,小城市的温馨令人迷醉”,所以她去西班牙小镇费盖莱斯参观达利的“戏院美术馆”,去毕尔巴鄂参观古根海姆美术馆,去英国游览牛津大学城,重游剑桥躺到康河旁边的草地上晒太阳,去爱丁堡寻找哈利·波特的诞生地,去上海体验海派生活、海派文化,去吴哥窟看《古墓丽影》的辉煌场景——塔布隆神庙,漫游布拉格旧城去和卡夫卡见面,孤独地漫步在水都威尼斯的大街上,去摩洛哥内陆小城马拉喀什走街串巷寻找美食餐厅,享受摩洛哥物美价廉的佳肴,却没想到会梦碎卡萨布兰卡,转身再去日本小城高山市游荡静心。因此她就有了这样一种认为:“淡季中,在人群稀落时,在灯火阑珊处,可以用最少的力气,享受最大的空间,捡拾最多宝藏,呼吸最新鲜的空气——我明白,就算人生的淡季来临时也一样”。她这种旅行态度和曾郁雯那本《在日本,慢享时光》里的旅行态度是相似的。

在现在这个高速运转、遍地快餐文化的社会里,许多人都累到猪狗不如,上头仍不放过你,下头眼睛紧盯着你,家人眼巴巴地期盼着你,你不敢放松片刻,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人的体力和精力是有限度的,你应该喘口气,歇息片刻,补充些能量,让体力恢复些,再继续努力工作。那么闲荡就是一种不错的减压方式。美国有一位哲学作家Katheen.D.M非常肯定闲荡的艺术:“其实闲荡是休闲,也是一种再创造;有趣的真理隐藏在细节中,寻找真理的人应该在细节中寻觅;闲荡使人在无心插柳的过程中,见证了世界的丰富,也使人的脑袋诞生了洞察力。”吴淡如很欣赏Katheen.D.M这个看法,于是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周遭让你心烦意乱了,试着闲荡。当一下‘没用的人’,绝对是恢复活力的良方。对我来说,一直是这样。”所以,吴淡如每次在心情很受伤或忙得撑不住了,就会去寻找美食吃,去想看的地方游玩,甚至找个地方点上一杯饮料坐着发呆,她总是随心而动,将突然出走的时光过得充实、写意。那么忙碌的我们也可以学学吴淡如偶尔突然出走一段时间,给自己疲惫的心灵放个小假,让自己以后能更快、更强、更有力地投入繁忙的工作中去,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稳、更踏实。

《忽然出走的时光》读后感(篇九)

《忽然出走的时光》是我读过的吴淡如的第一本书。此前已经知道吴淡如如雷贯耳的大名,多是在一些杂志上看到关于她的语录引用或她自己的短文,觉得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特别有智慧的来自台湾的美女作家。

读到前几个章节的时候,心理上蛮有落差的。觉得期待值太高,而这本书其实也蛮普通。不过是记录吴淡如周游世界的所观看感所悟而已。她一路拜访著名艺术家们的足迹。高迪的建筑,不管藏在巴塞罗那的哪一个角落,都有令人一见惊艳的风格。每一栋建筑,都有迥然不同的标新立异处,却又看得出来,就是他,高迪的影子。可是高迪的建筑透过她的文字,我们想看看,但是明明看不到么,被文字温柔抚摸一下,却突然知道此生都不会看得到,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高迪才华过人,终身未婚,老年被车撞了都没有路人施救,本人也拒绝去贵族医院治疗,就这样离世了。待他离开,巴塞罗那人才警悟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损失。

少年毕加索的画作,已经相当成熟,人们从来不相信那是出自少年之手。所以毕加索自嘲他自己是没有少年时代的。他一生只穿一种款式的衣服,从不解释自己的画,他像一个孤独的网球手,队友和对手不断地离场,只剩下他,他常想换个球场,但无论如何都坚持在场。他的一生很成功,他懂得用成功武装自己,不向别人低头。

JK·罗琳,红遍全球的《哈利波特》的作者,当年她离婚、失业,住在爱丁堡一间租来的小公寓。她形容为了领到社会福利津贴,她的自尊,已经巾到了地板上。常常饿着肚子上床。出版社告诉她,写儿童完成了 是不会赚钱的。但是JK·罗琳彻底打破了这一法则,她一举成名,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当年常去的咖啡馆,承诺“永远为她留一个位子”。贫穷的JK·罗琳常常只喝一杯咖啡,却可以在咖啡馆呆上一整天,而咖啡馆居然不赶她。盛名的她如今已不能再去咖啡馆了。

你会很艳羡吴淡如的,她可以忽然出走,坐飞机周游世界。住昂贵的旅馆,品尝各地的美食,访遍世界各地的文化古迹和艺术名流。她有钱,文字可以供养她去到任何地方,不受约束的工作也提供给她足够的自由时间。如此孤独却又独立的单身女性,活在自己圆满的生活中。真的很好,很多人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有丰羡的份呢。想必也没有男人敢娶她,人家不用朝九晚五的上班,却能领到比你还多的薪水;人家不想过居家的生活,渴望自由自在的到处飞翔;于她,估计也更怕一切世间的俗事拘束了她,平常家庭的女性生活会抹杀掉她的敏感知性和智慧天性,所以她就属于她现在的状态,而不属于被圈养的平常女性。

读多了她的文字,你才会更喜欢她,喜欢她平淡的字句中那份认真的劲儿,喜欢她对所有美好的事物的执着追求和勇敢。人们都坐在死海里看书读报,没有人敢游泳,甚至没有女人出现。但是她居然要穿上泳衣海里游一游,就算在众人惊异无比的目光中,就算是完全未知死海的状况。最后她失败了,因为死海是根本不能游泳的。

吴淡然的书,内容很丰富,你会收获到很多见闻,很多视角,以及很多触及内心的东西。所以,实力仍然是她的标签。

PS: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请联系Q1664616217

《忽然出走的时光》读后感(篇十)

作者:叶锋

熟知台湾电影的人都会知道,1991年杨德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它为人们描绘出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青年一代的失落与迷惘。经典电影就是这样,多年过去了,笔者仍然怀念台湾新浪潮电影对于社会的迷思及疼痛的直视。而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作者即为台湾才女吴淡如。

从斯堪地那维亚到卡萨布兰卡,从爱丁堡到托斯卡纳,这位台湾作家游历了世间最绚丽的国度,用自己细腻灵动的笔触留存下值得回味的瞬间。她的新作《忽然出走的时光》便是这样一种存在。原本以为这无非又是一本标榜优雅格调与品质生活的旅行书,结果在通读后却因作者随性得似乎有些随便的信笔而感到吃惊。或许是在巴塞罗那时,她邂逅了年轻的毕加索的不拘一格,抑或是在满眼皆绿的苏格兰,切真体会到人的淳朴姿态。她的字里行间,无不吐露出生活的原色,可谓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

孤独的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曾持有“不得不旅行”的人生观,仿佛是在说旅行是涤洗心灵的一剂良药。于是乎作者也戏称自己是在尝试最自在的流浪。她说,我有权利喜欢一切我不懂的东西,正如在伊比利亚的滨海,高迪的旷世之作书写出了旅人的“逃离”;卡夫卡的布拉格,是淡季里的曼妙远足。如果你认为这种充溢着小资情怀的旅途是在对世俗之人的挑逗,那便误会大了。说白了,不惑之年的吴淡如并没有脱下文化反思的外衣。在尽显文笔华丽的游记中,你依稀能看到当年牯岭街少年的影子。那些绚烂景色和纷繁美味背后,是文人的包容与沉淀。

她喜欢伦敦,却总在关注剑桥牛津的陈年轶事。因为在她看来,生活不必处处带把别人送你的尺子,时时丈量自己。“你是天空中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我的波心。”剑桥之于徐志摩,应该不会负于林徽因。所以,她要讲的,便是最好的。

她喜欢巴黎,那里在海明威的口中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因为在她看来,没有过不好的人生,只有不懂认真游戏人间的人。所以,她所看的,便是最好的。

她喜欢家乡的黄昏市场,那里四溢着五味杂陈的“人气儿”和与祖母的孩提记忆。因为在她看来,尝试着去享受朝气蓬勃的生活,而不是去争结果。凡是人,结果必一无所有,又能贪得什么?所以,她所买的,便是最好的。

她喜欢各式的茶,各式的料理。因为在她看来,如果烦恼没有,就不必烦恼。所以,她所尝的,便是最好的。

无论是在弗洛伦萨的街头,还是百看不厌的日本高山,作者永远都是一种故人归乡的心情。这并不因为曾经旅历生活或是有相熟之人领路,而来源于世间各处待我诗意栖居的心境。与其说,《忽然出走的时光》是记录旅行点滴,不如说是描摹生活实景。碰巧的是,作者的生活空间在不断迁移。她在努力营造自己的植梦空间,把生命只留给一个人遐思。写作本身是一件私密又值得分享的古老仪式,要读懂文字绝非难事,只要你也觉得可以全盘适应且能接受真实世界的种种可能。

书中不乏浪漫欧陆的旅游攻略,清新可口的美食料理,惊奇冷僻的北非见闻。不过若想得到这些,你要先学会与作者交谈。这些构成全书的叙事性散文,段落间似乎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可能前一秒刚在上海泡上一壶茶,后一秒就远在柬埔寨的吴哥窟感受古墓丽影。因为我们本来就不该给生活设限,如果心情未曾融入过脚下的土地,未曾有任何奇思妙想的触发,即便走遍天涯海角,也还是像一只迟迟蜕不去旧壳的蝉。

你可以认为《忽然出走的时光》是无外乎在鼓励人们走出自己的桎梏,宣扬享受旅行,品味人生。于我,则解读出美妙时光不忍欺的意味。其实,不在乎你去过哪、你准备去哪,你决定去的都是值得去的。你无需学作者般力图成为寻找桃花源的摆橹人,因为你的生活亦无可取代。

在万千世间,你可能渺小如尘埃,但在自己的时光里,你就是一切。所以,四季皆美,四处皆美。你所要去的地方都是你缘中有,命中定的。某日你在安第斯山脉,内心想着为何跨越好几万里来到这里,然后在第一座山谷的上空飞过一只苍鹰后,惊奇地发现,这里又何尝不是你的故乡。你是苍穹的子民,你该有这么骄傲。

《忽然出走的时光》读后感(篇十一)

我有一群朋友,应该管他们叫“白领”。这些朋友们都做着一份不高不低的工作,拿着不多不少的钱,过着不温不火的日子。有时候我们会在一起聊天,谈论起彼此想做的事情和想去的地方,有的朋友会说:“我做梦都想出去旅行,可是一来要花钱,二来要花费时间,太烦了……所以,还是算了。”有的则会眯起眼睛思索,然后一脸迷茫:“旅行当然很好,可是,我好像不知道自己想去哪儿,好像对哪里都没有兴趣……要不,我还是工作吧。”

——要么,是心有所愿却难以达成;要么,就是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太清楚。我的朋友们,都不太自由。当然,我自己也免不了。

而吴淡如,就是一个足够自由的人。她的新作是一本随笔集,讲述自己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光听书名就能感受到洒脱率性、无拘无畏的气质——书的名字叫《忽然出走的时光》。

跟许多旅行类书籍不同的是,这本书无意于花大量篇幅说明自己为什么要旅行,只蜻蜓点水地提到:“旅行的渴望,流浪的冲动,毕竟是生命力的一种歌颂。我也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会好好享受我要的生活。”吴淡如专注的是旅行本身,在她看来,旅行并不是计划外的奢侈,不需要百转千回的思索,不需要三番五次壮胆后才能踏上行程,而是跟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一样,完全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毋须过度紧张、再三强调,什么时候去、到哪里去,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一个人只要有生命的热情和冲劲,就自然会“出走在路上。”

所以,她可以冒约旦人民之大不韪,穿着两截式泳装浮游死海;可以凭一副“傻胆”驾驭马匹,直到跌入满是尖刺的灌木丛中;可以在巴塞罗那被高迪的艺术击中,神魂飘荡;

可以品味吴哥的天光云影,在高棉的神庙里忘我;可以在盛夏闲荡日本,不惧体重的增长大饱口福;可以梦迷北非,遭遇醉酒的水手搭讪;可以一个人在威尼斯,细味孤独……

肆意无羁,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简直让人怀疑,她的血液里天生就流淌着看遍泱泱世界的因子。

这本书也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间隔年”和“穷游”。在我看来,“间隔年”是自己给自己放的大假,是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到一定程度时,突然释放的狂欢;“穷游”则意味着在相对局促的条件下趋利避害的挑战,虽然能带来冒险的乐趣和爽感,但不可否认,“穷游”免不了处处掣肘,免不了各种各样的放弃,留下遗憾和后悔。“间隔年”也好,“穷游”也罢,都把“旅行”当作一件特殊的事情来对待,是一时一晌的放空和欢腾,却未必能够持久,未必能用平常心将旅行常态化——当然,我绝对没有诋毁二者的意思。而在这本《忽然出走的时光》中,环游世界的吴淡如自在、悠游,信步而行,随行随止,她的行程不会因为某个设定时间的逼近而休止,也不会因为囊中羞涩而潦草收场,她是真真正正在享受自己的“出走”,旅行不是她的假期,是日常的一部分。

当然,一定会有人不屑:“有钱有闲,当然可以像她一样逍遥。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却认为,这正是吴淡如这本书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旅行的资本究竟从哪里来?

所谓资本,无非金钱、时间,以及心情。

金钱,意味着现实能力。一个一穷二白的人高喊要周游列国,我们自然不能笑话他的梦想,但却心知肚明此梦想实现的困难程度。吴淡如的这本书中没有鸡血,没有号召读者们抛开一切、破釜沉舟地去“出走”。如果你足够了解吴淡如,会知道她是台湾享有盛名的主持人和作家,是个相当勤奋的人,工作中累积的见识、底气、经济基础,正是她得以到处行走的支撑。这么说并非是要兜售成功学,而是希望读者们被书中妙趣横生的游历逗引得蠢蠢欲动时,不要忘记有“出走”自然就有“停驻”。“停驻”不会让人丧失“出走”的兴趣和勇气,反而能帮助你走得更远,走到风景更美的地方去。“放下一切去旅行”固然很具有煽动性,但像吴淡如这样不是更好?不需要放下一切,还能够得到更多。壮士断腕式的“放下”不是自由,气定神闲的“出走”才是。工作赚钱从来不是旅行的对立面,而是对旅行的准备和成全,只要你神志清明,不变成赚钱机器就好。就好像我的几个白领朋友,谈到旅行,立刻想到要花钱,为了不减少银行卡上的数字,就扼杀了出去看看的愿望,这就是矫枉过正,被所拥有的物质奴役了。“只想走不敢停”和“停惯了不敢走”,都是不自由的体现。

至于时间,诚然,逝者如斯,值得珍惜。但是,如果你仔细看过这本书,一定会有跟我一样的感受:时间本身不过是一种载体,它的含金量完全体现在你利用它做了什么事情。垂头丧气枯坐斗室,不过是面子上的争分夺秒,倒不如洒脱起身出门看看。前者干瘪失色,后者却鲜活饱满,并且将在你的回忆中不断反刍出甜蜜来。此外,正如吴淡如的妙语“钟鼎山林,并不冲突”,就算我们真的时间紧张,暂时不能把生活版图放那么大,欣赏身边风景的时间也总是有的吧?墙角花朵的盛放或萎靡,云的变幻或风的震颤,身边人清浅的笑容或细微的叹息,都是可看可感的风景。

心情也是重要的。《忽然出走的时光》这本书深深感动我的,其实并非吴淡如看过的风景,而是她一路上的心情。显然,她是爱生活也懂生活的人,你能从字里行间看见一个因为经历丰富而安之若素的吴淡如,但是更多的时候,看见的是一个像孩子那样天真、淘气的吴淡如,比如她写各种美食:令人“感动”的鳕鱼肝(说实在的,真是很少看到有人用“感动”来形容食物,吴淡如在品尝时该有多喜悦呢)、Q软香浓的意大利面、好喝不贵的春秋乌来咖啡、扎实滋补的龙涎居鸡汤……不吝笔墨,好像要把她尝试这些食物时的满足和幸福统统塞给读者们,就像小朋友大方分享自己的玩具那样;又比如她写日常生活的一事一物,能感受一只小狗的寂寞,也乐于钦佩一只乌龟的自尊,像极初通人事的孩童,对所有有生命力的事物都抱有天然的喜爱和慈悲,对世界有一种“通感”式的体悟。旅行带来的是真实世界的种种可能,如果一个人没有弹性的人生态度,没有随遇而安、能屈能伸的性格,没有欣赏感恩的心,那么还是不要“出走”比较好,因为他所看到的,也许更多的是这个世界的荒秽,而不是像吴淡如这样,收获的满满都是喜悦和幸福。

与其说《忽然出走的时光》是一本旅行札记,倒不如说这是一本告诉人们“如何自由生活”的启示书。吴淡如说,自由是“如果你决心想过自己要过的生活,就没有人能够把幸福从你身边夺走”;是“十八岁绝对不会太早,二十九岁也不会太迟”;是“一生中总要做过一些没什么目的的事情,然后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是“独处时也可以微笑,忧郁中嗅出美感”。

自由,原本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