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B代表包豪斯》读后感精选

《B代表包豪斯》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3 03:20:28
《B代表包豪斯》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5-04-13 03:20:28   小编:

《B代表包豪斯》是一本介绍包豪斯学派的书籍,通过对包豪斯创始人、理念和作品的解读,揭示了包豪斯对现代建筑和设计的深远影响。书中详细描述了包豪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展示了其在现代设计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阅读后,让人对包豪斯的独特魅力和创新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B代表包豪斯》读后感(篇一)

其实我是真的想找一本关于包豪斯的书,看看它的来龙去脉,增进一下了解。结果标题党了,这是一本关于艺术和设计的杂文集,很多的小段落,而包豪斯只是其中的一段而已。作者...英国的艺术评论家,可以说是,很喜欢唠嗑,聊的领域也比较宽泛,建筑的颇多一些,一个人想要对各个艺术领域,各个设计领域,都了解的深入透彻,这并不现实,也就造成了某些领域的言论,遇到业内行家的时候,显得low了一些,这些文章,也可能是不同时期,给不同媒体供稿后的合集。

我还是坚持看完,总希望能再提取些有用的观点,套路感在此时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如此众多的角度,只能是浅谈,而且都很浅谈,所以一本书里的内容,一个艺术类从业者及阅读者,能有一小半感兴趣的,能认同的,就很难得了。

1/3页

《B代表包豪斯》读后感(篇二)

个人觉得被诟病最多的「没有图」不是缺点,虽然翻译的语法照搬对中文阅读的不友好,英文名原名时有时无的注释难免让我也觉得出版社确实有点懒惰,可能是把心思都花在了装帧设计上了吧。但没有图这一点反而引起我去探索更深的相关知识,至少对于我来说,我接受这个「不完美」,就像书中说的「I is for imperfact」。

当然较差的阅读性,和不断要去维基百科搜索相关的人物和设计,径直降低了这本书的阅读速度,我坚持每天阅读一点这本书,也花了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

因为没有图,在查阅的时候我可以从普鲁特艾格公寓了解到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和《光辉城市》,再回到公寓的设计机构山崎实了解到他们另外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建筑纽约世贸中心,顺便去回溯下911事件,这本书如果有了配图,说不定就会失去探索的动力。

2/3页

《B代表包豪斯》读后感(篇三)

1927年,美丽动人的男爵之女希拉·瑞贝在巴黎一家酒店的大堂里埋伏三天,终于在已婚富商古根海姆面前上演了《本能》中的经典一幕。

她为他绘制肖像,后来又成为艺术顾问,最终接管了他的支票簿。古根海姆去世前,瑞贝说服他在纽约第五大道建造一座永久性的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

女魔头的金主靠山去世后,博物馆的董事们终于鼓起勇气,将这位沙朗·斯通与邓文迪的混合体赶下台。

第六任馆长托马斯·克伦士上任后,那股子冲劲儿好似瑞贝还魂附体,把古根海姆从一个中等规模的博物馆发扬光大为跨国连锁集团。鼎盛时期,人们将古根海姆与安然公司相提并论。

扩张之路好景不长。拉斯维加斯古根海姆博物馆开业不久便关门大吉,规模宏大的曼哈顿项目最终取消,阿布扎比古根海姆计划历经搁置、重启和推迟,赫尔辛基、里约的博物馆建设均因遭到抗议或否决而半途而废。

当克伦士允许阿玛尼在纽约古根海姆的螺旋展厅展示他们的服装后,得到了1500万美元和评论家的严厉谴责,说他放弃了博物馆的尊严。

其实大都会博物馆也曾与拉尔夫·劳伦达成过类似的协议,却躲过了这样的批评,因为他们的做法看上去没有克伦士那么为了利益不顾一切。

克伦士的一系列扩张计划失败后,他加入了“文化领域私募基金”财团。这个组织在莫斯科的大酒店中兜售招股说明,并在中国获得了喜人的成果。

作者迪耶·萨迪奇是英国著名建筑和设计评论家、英国设计博物馆馆长。从拉链、手机、游戏到博物馆,这本书告诉我们设计是什么,它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你完全不必担心本书过盛的学术性,作者从爱丁堡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做过多年职业撰稿人和编辑,他深谙大众文化的精髓,讲八卦和刻薄话的本事无出其右。

在历年发布的全球博物馆及观展人数调查报告中,有个基本规律,即观众流量与展览前卫程度成正比:现当代艺术展的观众流量最大,而中世纪艺术展的观众流量最小。

唯一的例外在中国。

古根海姆在俄罗斯和中国的美好前景或许可以让我们变得清醒,不再为艺术世界贡献反指标。

总被人投喂爱吃的东西,我们的未来将比罹患脂肪肝凶险得多。

拿油管来说,浏览量最高的视频上升到搜索引擎的顶端,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如果不在顶端,便不会有人看见。这种设计正在不可逆转地强化现有的品味,而不是去挑战它们。

这本书以字典的方式编排,书名来自字母B所代表的包豪斯(Bauhaus)学派。

字母S代表贫民窟(Slum)。

孟买的达拉维贫民窟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贫民窟,没有人想住在这里,它是城市的毒瘤。

包括作者在内的城市规划专家们来到这个地方,探访达拉维如何以每平方公里居住30万人的强度来实现穷人的城市生活。

问题是,就算人类的创造力和忍耐力在孟买找到了逼近极限的最佳平衡点,对生活在牛津街的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萨迪奇说:如果许许多多下一代伦敦人,都是在孟买的环境里出生的,那么我们这一代伦敦人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孟买就尤为重要了。

这本书的好处是让我们有机会去重新审视那些根深蒂固的想法,或许在未来,设计出一座让人只想逃离的贫民窟比一座奇形怪状的博物馆更值得骄傲。

同步关注微信公众号“玛格丽特读书”,和玛格丽特一起读好书,并可收听音频版内容。

微信公众号“玛格丽特读书”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