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1000字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7 11:06:10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11-17 11:06:10   小编:

《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在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境,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珍惜。小说描绘了一个普通人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坚强,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复杂。读后让人深刻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对待困难的勇气。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篇一

开始读时感觉很没劲,奇怪的经历,陌生的叙事描写手法。

慢慢往下读渐渐感受到了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事相交叉,带有自传色彩,表达来自内心最深处的感受与记忆。林白冷静而理性,甚至是血淋淋地刨开了曾经的痛苦与过错,脆弱与伤口。

这本书既是陌生的,却又有熟悉的女性最细腻最独特的感受,还有一种极大的震撼与唤醒。是一种女性的新视角。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篇二

5岁到30岁,一个女人的青春历程,一直想要活出自己的那种馄饨,不管不顾,自大,懵懂,幻灭,爱比死还要痛苦的感悟,到最后,全然成就了一个人的战争。

这部作品写于1993年。1993年,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我将想要去哪里。

被称为女性主义作家,但作者林白认为这个标签还是限制了这部作品。看到最后《心开了,世界也开了》的孙小宁的林白访谈录,很喜欢,提到《北去来辞》,多米成长为海红,遵从内在的自我的责任,也允许他人承担他自己的责任。跟人的角色无关,只跟人这种生物有关。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篇三

七八十年代的多米从五岁到三十岁的故事。我以为会是按照时间线来叙述时代里的故事,但其实时代的存在感很低,在作者梦境般的叙述中,文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故事在跳跃,好像那个白日沉静的多米在深夜穿上了大红色的鱼尾裙,在路灯下跳童年的舞,魅惑又天真。 多米的疏离、爱上爱情的狂热、从小开始的对身体欲望的探索和她的独立又脆弱让很多人产生共鸣,但最令我羡慕的是文字中背景板一样的时代中的自由感。不时时刻刻充满希望和爱的多米,也是自由的。她在假期的下午骑着车穿过大街小巷去偶遇神秘的时候,那自由的风也吹到了我身上。 看完《一个人的战争》之后,我看了点《爱的艺术》,在《爱的艺术》中作者强调爱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以及爱人的能力。我突然感觉到在强调绝对理智的时刻也不可以丢掉爱人的能力,我用逃避也解决我的恋爱脑问题,但问题仍然存在。倒不如成为独立的自我之后勇敢的爱一场。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篇四

最爱第一章节《镜中的光》 少女的时光里那些奇诡的幻想,真实又利落的内心世界,浪漫地爱着一切的多米。用细腻的文字刻画着,她生命中出现的那些可爱的女人们。 后面和男人的交往的内容,读起来并不令人欢喜,有些心疼。觉得钟灵毓秀的女子被这些粗俗的男人蒙上浮沉。觉得他们虚伪又自私,配不上多米。一方面又觉得社会的熏陶多么可怕,可怕到多米爱上一种恐慌,爱上了一个幻想。 书里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思索,和母亲的疏离关系,多米迟缓的焦虑和脆弱离人群交往带来的心灵单纯。 本来有很多想说的,但读到后面男人的的部分,丧失了之前的感触。 是本好书,文字很美,能唤起麻木的感官,重新让情感流入心田。她的文字在写女人的部分时有一种近乎直觉的细腻,读起来很舒服又很震颤。 对过去尘光的书写,对个人内心的诚实揭露,像面镜子,能让人思索自己脑海深处顽固的价值观从何而来。

现在人与事的表达,人与情的表达,好像是以价值来衡量的。也许是书里的总是更浪漫。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篇五

《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完全按照女性主义理论操作的精致的女性文本。林白以其巨大的艺术才能和深刻的理论感悟能力,用女性自传或准自传的记录形式写作而成的这样一部关于女人成长的小说,从写作实践的意义上完成了对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认同过程。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中女性躯体与欲望的写作引起爆炸性的轰动和极具震撼力的效果。她在艺术上的卓越的勇气,她的奇妙的女性语言生成方式,表现出了女人对性的另一种不为人知更不能为人所道的隐秘经验,从对性感及其性感区域的精确描摹,来阐述一个女性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意识。《一个人的战争》的自传成分,不仅表现在主人公生活经历与作者的大致吻合,还表现在作者通过刻意的叙述策略,以及作者“感同身受”的、与本人亲身经历遥相呼应的可能的虚构,赋予文本作为自传解读的可能性。这种自传性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暗示,以事实真实的框架承载起小说文本的叙述真实,大大增强了小说文本对主流的与男性的叙事--尤其是男性叙事--的颠覆作用。 林白小说因返回“女性之躯”而执著于细节,并不断重叙女性幻想,形成了她那随意散漫的小说构架--一种打破男性单一线性逻辑的女性发散性思维表达方式。同样,林白小说还体现了她那高超的语言驾驭和氛围营造的能力。小说中的语言从音韵到汉字的形体声音都非常流畅,其叙述如流水般又具有洞穿岩石的力量,极富表现力,呈现了女性欲望的本体形态。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篇六

也是从戴锦华的《犹在镜中》里知道的这本书和作者林白。我还去关注了她的豆瓣账号,其中很多照片中她眼神里透露着坚毅坚定。 开头就写着“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巴掌自己拍自己,一面墙自己挡住自己,一朵花自己毁灭自己。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女人在镜子里看自己,既充满自恋的爱意,又怀有隐隐的自虐之心。任何一个自己嫁给自己的女人都十足地拥有不可调和的两面性,就像一匹双头的怪兽。” 从小到大的个人成长都是自己一个人所完成的,对于情欲,爱情的探索,也都是来源于个人的探索和个人经验的积累所完成的。当然其中也包含着非常多的欺骗和激情,但这些东西全都必须由自己一个人所收获再成长。“多米是一个逃跑主义者,一失败就要逃跑,她不如那些强悍的女人能跟他的对手一决雌雄或者干出什么惊天动地杀人放火之类的事来。”她从家乡逃到了电影厂工作,又从电影厂逃到了外面的世界。我不知道多米最后有没有找到自己,但是这样一直寻找自我的道路,却也非常值得观看。林白书写多米从5岁到30岁的成长经历,其中无论是探索自己的身体,还是探索心理欲望。我都感觉这样的探索比我早得多得多,我甚至还没有意识去开掘女性的内在空间和去呼喊自己身体的欲望。也并没有从过往的我的个人经验当中寻找到什么,但是那种孤独和迷茫在这本书里面莫名其妙的,我好像找到了某一种共识,一种情感上的共识,一种记忆上的共识,一种只属于女性和女性之间的共识。 在附录里面的访谈里。林白说她最早被划分在女性私人写作这个类型里让她觉得非常难受,包括女性主义,她都觉得是把自己圈得太死了。一个作品不是女性主义可以概括全部的。我突然理解为什么她要把书名写成一个人。林白的思考已经走到了更超越自身性别的一个地方去了——人。这种强烈的自我主体性好像感染到我了。这世界上好像只有自己一个人是世界的主角,其他人都是我世界里的一个配角。 在这本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她一个人去爬峨眉山,发着烧天,上下着雨,没有带伞,淋着雨浑身湿透一步一步向上山上爬着,什么也看不清,衣服也湿透了,但是她知道自己不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她就再也没有力气爬上山顶了。 这段故事这本书的生命力太旺盛也太茁壮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