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历史》是一本描绘美国历史发展的书籍。在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美国从殖民地时期到现代的历史进程,以及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通过深入解析历史事件和人物,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的成长和演变,以及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美国人的历史读后感第一篇
一般都是看完了再写,这三本书太长,一千多页,怕看完了再写前面的都忘记了。第一二部介绍美国的由来,谁去的美洲,独立战争怎么开始结束的,我更感兴趣的是开始的最开始的美国人,基本都是在英国由于宗教迫害而过去的,所以基本都是新教徒,这奠定了美国最根本的文化基础;然后南北战争,美国从分裂到再统一,驴象两党的成立,可以帮忙我理解两党基本的分歧点。印象深的是作者对大部分总统的鄙视,就对华盛顿,林肯,西奥多罗斯福佩服,而且强烈喜欢小政府,对哈林也很多表扬。 现在第三部看了一些,也比较奇怪他对胡佛总统的同情和罗斯福总统的鄙视,觉得罗斯福为人不正直,只是运气好而已。 到了1930年了,开始讨论太平洋局势,后面回更细的读一下,我们从小对这片历史教育的比较多,正好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看。 比如,作者认为胡佛和罗斯福对日本的贸易控制,以及太平洋地区的海军缩减协议促成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然后在侵略发生后又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制裁照成了后期的升级。 有一些道理,不过我怀疑是否真的能完全改变历史进程。作者认为美国在一战后采取的很多错误行为为二战埋下了伏笔
1/3页美国人的历史读后感第二篇
保罗·约翰逊对历史资料和文字的驾驭能力确实一流,细节生动又不乏宏大分析。作为英国人来写美国人的历史,作者力求客观,乐于戳破流行神话,比如罗斯福新政,但同时又毫不掩饰自己右翼保守派的政治立场,比如1925年著名的进化论审判案,以及对历届总统褒贬不一却明显站在共和党一边。
1925年的进化论审判案影响非常大,保罗·约翰逊竟然轻描淡写一页纸都不到,而且主要是谈中西部和东部之间的文化立场之争。对其支持的原教旨主义政治家布莱恩着墨颇多,而对他眼中的自由激进分子大律师丹诺和大记者门肯几乎一语带过。这可以看出约翰逊的意识形态有多强烈。
再看看他怎么说民主党总统林登·约翰逊——“这个牛高马大、放荡不羁、粗鄙不堪的家伙,有着贪得无厌的性欲,在这方面,他的鉴赏力不比肯尼迪好多少。而趣味更逊一筹”。而他为水门事件中尼克松的辩解倒不遗余力,评价尼克松是“自杰斐逊以来最受尊敬的老资格的政治家”。
虽然作者的政治立场鲜明,但这种保守主义的道德情怀不能不令人尊敬。保罗·约翰逊在《美国人的历史》的开篇先提了三个问题:1、崛起于不义之上的美国能否通过道德实践来赎罪?2、美国是否实现了理想主义和唯利是图这两种价值观的融合?3、美国是不是人类社会可效仿的榜样?显然他的答案都是肯定的,结尾他说“美国伟大的共和主义实验依然是人类最美好的希望,它不会让满怀期待的人失望”。
2/3页美国人的历史读后感第三篇
时值考gre期间,断断续续的读完这部《美国人的历史》,感触颇多,在此与大家分享。声明:一下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抄袭。
废话少说,书归正传。这本,不,这一套书分了上中下三部,每一部都是一个历史阶段的集合。上部我可以归结为是“移民者各心怀鬼胎”,中部为“无林肯,不美国”,下部则为“世界警察登上舞台”。我的这样的概述固然比较偏激(正如作者的反共情结),但实则不然。既然是研究美国人,而不是美国史,我们就有必要考虑每个单独的个体对时代的影响。因此,我们就要把握各个阶段的时代精神,而不是客观事实。简而言之,要想读懂这上中下三册近一千页的译文,我们必须从唯心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是唯物。正如作者字里行间的暗示,天赋人权,人类决定历史。
ok,在确定了作者唯心的思维方式后,我们还要意识到作者的反共情结。这这本书中,保罗约翰逊不止一次地提到马克思,恩格斯,而且都是带有戏谑的口吻;对于二战时斯大林的论述,也带有强烈的谴责色彩。诚然,我们希望作者能够抛开成见,置身事外,以客观的表述来看待历史。但是书是人写的,如果没有个人观点和理念,读起来也毫无生气。因此,我们要意识到《美国人的历史》的另一个基本立场:反共情结。
再次,在书中,作者完全忽略了经济对美国人的影响。虽然《货币战争》的可信性有一些待考究的地方,虽然我有些阴谋论的倾向,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对任何民族,任何地域的历史发展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所以,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们要主动的去发掘经济因素对美国人的影响。这就是读书时不可失己见。
基于以上三点认识,我们就能够更清晰的把握作者的立论思路了。由于记忆力的局限性,全书所涉及的历史阶段我难以一一解读,所以以下我仅将我的一些思考的有趣的地方和大家分享。
美国的文化冲突从最移民伊始就已形成:一方面,是以约翰温思罗普等人所追求的“山上之城”为代表的精神净土;另一方面,则是普通大众所向往的自食其力,无拘无束的自由民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冲突跨越了种族的界限。换言之,它只是纯粹精神的冲突,只是对宗教信仰的不同解读。这一冲突一直贯穿于美国的历史发展,直到政府的出现。无可否认,华盛顿等开国元勋曾为将冲突的对立两方面的融合及缓解矛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甚有成效,然而,无奈后继无人,经过近一百多年的进程,政府与民众渐行渐远,旧的冲突化解了,新的冲突又产生了:政府希望集权,民众渴望精神和肉体的自由。
未完待续。。。。。。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