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文人讲演录》记录了魏晋时期文人的讲演内容和风采。通过这些讲演,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文人的思想境界和风采。他们以诗词文章为媒介,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这些讲演不仅展现了文人的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魏晋文人讲演录》读后感(一)
其实我不太知道为嘛要脑子一热买这本书,早晨花一个小时就看完了,很多内容都是熟的看一眼就知道下文的。
难道因为我对魏晋开头的东西都没抵抗力?
有些观点还是不错的。至少把文人和名士分开来说我比较感兴趣。
有些观点不敢苟同啊,尤其是说山涛的。
anyway,看到写,“有个叫王晓毅的学者说……”就想笑,下次拿去给wxy看看~
1/3页《魏晋文人讲演录》读后感(二)
因为在三联看了半天的白书,临走时不好意思,想买点啥。这本书放在收银台前靠边的位置。那个位置如果是超市,放的是口香糖;如果是药店,放的是安全套。而书名是那么一本正经到坦然的曲高和寡,和那个位置产生了很大的反差。于是我就买了。
书名很正经,书也很正经,但是正经的书,这么好看,很不容易。娓娓道来的是作者自己归纳吸收到很精炼的东西。不象范文澜的教条,也不象当年明月的故作有趣。我郑重的把它放在了卧室洗手间内马桶的手边。众所周知的,那个位置,也是个放书的好位置。
2/3页《魏晋文人讲演录》读后感(三)
读了那两本后我就很喜欢这个系列
然后想再读其他的时候,毕业了……没有图书馆可以借书了……
现在发现亚马逊上有出这系列的部分电子书
买来读很方便
魏晋这段文学史非常喜欢,特意先买了这本
但读完很失望
远不如标题上那两本精彩,那两本虽然也基础,但深入浅出,线索清楚,对那个领域的学术研究问题和成果整理得很到位,可以启发人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而这本书太浅了,很像大学生凑的论文,就是按时间顺序讲了讲,没有什么启发性,也没有什么见解。都是特别熟的常识性的东西。讲得还不有趣,不能激发深入学习的热情。读这个还不如直接读世说新语。
比较失望。
几段有启发的摘录
《魏晋文人讲演录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马良怀 著)》
您在位置 #677-679的标注
文人就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就是“无用之用”,对人事、对社会、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是不怎么关心的。他们主要是面对自我,面对着可以触摸的生命来写自己的主体情感。“循此乃有所谓纯文学。故纯文学作品之产生,论其渊源,实当始于道家。”
《魏晋文人讲演录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马良怀 著)》
您在位置 #2042-2047的标注
从东汉后期逐渐形成的世家大族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经济上是大土地占有者,二是政治上世居高官,三是文化上以诗书传家。所谓“诗书”,当然指的是儒家的著作,即对儒家的某一部经典拥有解释权,这个是那些世家大族在文化上的标记。但是到了魏晋时期,就不仅仅是以诗书传家了,也就是说,传家的内容不局限于儒家一家,对其他各派的某一文本研究得很透,世代相传,也可以作为文化上的标记。而陈留阮氏在文化上的标记,就是对《论衡》的解释和实践。关于这个,可以去看余英时的《士与中国文化》,里面有较为深入的考察和解释。
《魏晋文人讲演录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马良怀 著)》
您在位置 #3561-3564的标注
找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很重要。记得在一个座谈会上,有研究生说难找论文题目,我建议他们去读乾嘉学派的东西,如钱大昕的《潜研堂文集》、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赵翼的《廿二史劄记》等,分量都不是太重,是可以认真去读一遍的。那里面有很多有价值的内容都只是点到即止,没有展开,可以在他们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写出有分量的论文来。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