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万物之要义的读后感大全

万物之要义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4 07:05:23
万物之要义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5-04-24 07:05:23   小编:

阅读《万物之要义》,感悟到生活中的一切皆有其意义和价值,每一个细微的事物都承载着宇宙的奥秘与智慧。书中强调了平凡之中蕴含着伟大,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发现和实现自己的使命。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万物之要义读后感篇一

我还没细读,但已经发现一些翻译的硬伤,例如:

第11页倒数第9行“......还有印刷工们、中学校长们、大学校长们......” 其实这里的印刷工们(英文原文是printers)应该是指印刷商们。

第12页第4行"金匠们“ (the Goldsmiths)实际上应该指the Worshipful Company of Goldsmiths.

1/3页

万物之要义读后感篇二

一开始光看简介的时候,我想一本有关英文词典编写的书和词典一样应该是很闷的吧。引子部分我几乎是跳过去,然后从第一章开始读起,之后却一发不可收拾,废寝忘食两三天内读完此书,这在我是比较少见的。我要说这本书的作者有什么地方令我十分佩服,那就是他完全推翻了我那先入为主的浅薄观点。光是一个苏格兰人编出了世界上最权威的英语词典这一事实就十分具有讽刺意味。词典编写过程发生的事情和涉及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十分出人意料,这也如大词典一样包罗万象,反映出当时世界的格局和复杂的人性。但这还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情投入相当大,胸涌澎湃,心潮起伏。就是现在当我想起詹姆士默里来,我还不禁有想哭的冲动,对他的一生我既高兴又悲伤,我在想他的结局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呢?他就像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无坚不摧,又如殉道士为知识献身了,这真让人无比崇敬。可是比起圣人,英雄,得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以及举世闻名的作家学者来,他又显得那么默默无名。我学了那么多年英语,身边唯一使用的工具书就是《牛津高阶英语词典》,我也试过朗文和其他出版社编辑的词典,但最后总会回到牛津词典上来。《牛津高阶英语词典》每每被人提及推荐,但是我从来就没听人提到过詹姆士默里,没一刻想过是谁编的这本词典,从没想过词典是如何编写的,更没想到编写词典如此耗时和艰难。即使在当今有电脑编辑软件的帮助下,词典编写仍然是一项庞大历时很久的工程。此书读毕,詹姆士默里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日益高大。他已成为我的偶像,我心目中学者的定义。我认为做学者也好做任何事情都好就应该是他那样的,永远带着孩童的好奇心,严谨细致,不以利诱或者恐吓为动,坚持原则立场,在追求真理和尽善尽美上永不满足。相形之下,许多靠一点浅薄知识或者小聪明骗钱骗名误导他人的文人学者是多么不耻。但你如果认为他只是个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者就大错特错,这个苏格兰布料商的儿子的组织才能和他的学识和意志力同样惊人。无论如何这本书最后留给读者的感觉是满足,令人欢心鼓舞和充满希望的。默里爵士的人格光辉最终冲破这世界的愚昧势利的迷障,感染了他身边的所有人。这个世界上也许充斥着庸人和卑鄙小人,但是人格崇高的人始终存在,这种人不需要多,但只要这一小群人能够勇敢地身体力行,历史的车轮就只能滚滚向前而不是被阻碍停滞。本书的作者在从构思到付梓印刷的全程中似乎也受到了詹姆士默里的精神鼓舞,从查找资料到书写都尽心尽力,尽可能做到完备缜密。当回读本书序言时,我得知此书作者也是《教授与疯子》一书的作者。《教授与疯子》是集中描写词典编写时期的其中一个片段,今年早期已经被好莱坞翻拍成电影,由梅尔吉布森饰默里,肖恩潘饰疯子。这部电影可作为加深理解这本书的补充,值得一看。

2/3页

万物之要义读后感篇三

最近读《万物之要义:〈牛津英语词典〉编纂记》,读到提及托尔金的部分时比较留心,发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译法,去Google Books上找了原书来对照,果然有问题。

中译本的引子里有这么一段翻译:

他们当中有一位,名单上就只写了J.R.托尔金几个字,还应该继续——加上名字缩写R,他是蜚声世界的幻想小说作家,以所著的幻想小说三部曲而闻名(包括《穴居矮人》、《行会首领》和《指环王》)。(p.11)

对托尔金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他最著名的作品是The Hobbit和The Lord of the Rings,后者经常分为三卷出版,所以总是被人称作“三部曲”(托尔金本人讨厌这种说法)。早年有一些百科全书,把The Hobbit译成《穴居矮人》,把The Lord of the Rings译成《行会首领》,《行会战争》什么的。在金山词霸里查“Tolkien”,也能得到这样的结果:“作品有穴居矮人(1937)和行会首领(1954-1955)”。也许译者参考了此类内容,再添一个《指环王》,就凑够了“三部曲”了。

但实际上……原书里列举的并非什么三部曲书名,而是小说里的角色。原文是这样的:

....one of them,listed simply as J.R. Tolkien, would go on--with an additional initial R--to worldwide fame as the fantastist inventor of Hobbits and Gollum and the Lord of the Rings.(p.xxii)

在这句话当中,“Hobbits”(顺便提一句,作者也犯了人们常犯的小错误,其实hobbits的首字母不应该大写)用了复数形式,显然不是书名,而是指霍比特人,或译哈比人;“Gollum”,大家知道是谁吧;“the Lord of the Rings”没有用斜体,所以也不是书名,指的是Sauron。

这段译文还划分错了原句的结构,将“would go on--with an additional initial R”视作连贯的句子。其实主句是“one of them would go on to worldwide fame as...”,是说他_将来_会以什么什么闻名世界——为OED初版举办宴会的那会儿,托尔金还压根没想过写什么洞里的hobbit哪。“with an additional initial R”是插入的段子,指他后来并非以“J.R. Tolkien”的名字闻名,读者熟知的是添加了一个首字母缩写的“J.R.R. Tolkien”。

书中托尔金那张照片下面的文字说明的译文也有点问题。英文原文是这样:

....his invented word hobbit is in the OED also.(p.207)

中译文:

他还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创造了hobbit(穴居矮人)一词。(p.232)

这句译文容易引起误解,它给人的感觉是托尔金直接编写了OED当中的hobbit词条,事实上托尔金只是给编辑提供了建议而已。1969年,在编《牛津英语词典补编》第二卷的过程中,主编罗伯特·伯奇菲尔德(R.W.Burchfield,此人曾是托尔金的学生,哈哈)把该词条的草稿送给托尔金,征求意见,托尔金次年9月才详细地回复了(见The Letters of J.R.R. Tolkien第316号信件)。那句中译文完全可以直接译成“他所创造的hobbit一词也被收录在OED当中”,连语序都不用调整啊。

-------以下内容供托尔金控们参考-------

对托尔金与OED感兴趣的话,可以读The Ring of Words: Tolkien and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这本书的著者是Peter Gilliver,Jeremy Marshall和Edmund Weine,三人都是OED第三版的编者,其中第一位就是《万物之要义》作者在致谢里感谢的彼得·吉利弗尔。

在这里拣一些书中第一部分的内容,与《万物之要义》对照阅读会比较有意思:

·托尔金在大学里的古斯堪的那维亚语导师威廉·克雷吉是OED的主编之一,英语语言文学导师Kenneth Sisam后来参编了部分S部的词条。

·托尔金从军队退役后想回牛津找一份学术性质的工作,克雷吉看中他在古英语和中古英语方面的造诣,就提供了词典编辑助手的职位。当托尔金于1919年开始工作时,克雷吉在编与日耳曼语族关系不深的U部,布拉德利编的W部恰好能让托尔金发挥专长,于是托尔金就成了布拉德利手下的第五名编辑助手。

·托尔金的其他四位同事都多少具有传奇色彩,《万物之要义》里面提到过两位:写了板球术语词典的校工之子Wilfrid Lewis,有可能写了搞笑版radium词条的园丁之子Henry Bayliss。另外两位是为词典服务了近半个世纪的Walter Worrall,布拉德利的女儿Eleanor。

·前面说过,OED补编的主编伯奇菲尔德是托尔金的学生。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