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风格感觉读后感100字

风格感觉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02 06:20:46
风格感觉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9-02 06:20:46   小编:

《风格感觉》是一篇让人感触颇深的文章。它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服装风格和对时尚的理解,让我们意识到样貌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内在的个性和特点。文章鼓励我们要在追求时尚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不要被时尚束缚。

《风格感觉》读后感(篇一)

道的層面上,風格是很難描述、模仿(卻很容易被感知)的。因為風格是看待事物的角度。Pinker 也說「好的寫作能翻轉看世界的角度」(p018)。

但,術的角度,風格卻是可以被捕捉並改善的——那就是使之符合認知心理學:

- 人這顆朽木腦子

《风格感觉》读后感(篇二)

平克的《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勾起了我的一些陈年感想。

多年来,面目可憎的文字到处泛滥,应付办法好像只有扭过脸去。如今站出一位博学精思的写作名家,把恶劣写法一一拎出来加以分析,读这本书,时不时动笔写作的,还有读者,必定都能受益。更妙的是,哪天出来一位中国作者,以简约的中文重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用当代中文出版物中取之不竭的现成例子代换书中的例子,做成一本小册子供青少年学习。最妙的是,下一两代人的写作不再让人把某些中文误解成可憎的文字。

《风格感觉》读后感(篇三)

当下最红的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的新书,说是新书也不确切,毕竟英文版其实出了蛮久的了,一直没看是因为,离开学校以后,对于自己看英文书的速度就再也没信心了。这回中文版出来,赶紧买来看看。

看完以后的感觉是,确实,这是一本语言学家写的写作指南,虽然逻辑严谨内容平实,观点也非常有指导意义,但也确实塞了很多语言学知识,对于对英语语言学不熟悉的人来说,读起来还是略显枯燥的。

但他想表达的其实不难理解,所谓的古典风格,也即具体而清晰地表达观点、讲述事实,在语言层面上考虑减少歧义,在组织层面上考虑贴合受众的理解逻辑,不要打官腔不要讲套话,不要陷入“专家思维”而不自知。但实际做起来,每个人都会容易陷入自己的理解圈子,即使是大学者大专家也会犯类似的错误。

不过呢,如果要参加GRE作文考试的话,平克的这本书绝对特别有帮助,尤其是关于英文写作的种种建议,简直是贴切又实用,但翻译之后放到中文的环境中去理解,总觉得隔了一层。

写作是一项需要指导也需要练习的技能,从指导的角度看,语言学家的指导有着自己的特别意义。

《风格感觉》读后感(篇四)

这本书对写作风格提供了更高维度的指导以及更深层次的挖掘,对写作非常有帮助。

具体来说,这本书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解释写作的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作者使用句法分析等语言学的知识介绍了语言的组织和表达。

同时,作者结合很多心理学的概念比如组块等等深入分析了读者在阅读时候的思维活动,从而描述作者与读者对话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这本书提供很好的写作指导,也让我更深入的理解了写作的主旨。我阅读的时候经常赞叹不已并且有突然打通知识链接的豁然开朗,原来很多底层的东西都是相通的。比如我学习NLP的时候也学到句法分析等技术,但是我只会用来调接口处理文本,没有真正用于分析写作,看到作者画的句法解析树的时候开始赞叹,还能这样。书中还有很多我熟悉的但从来没有用于分析读者的心理学概念。

总的来说,这本书涉及了很多我学过的知识,但是又在写作这个任务下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阐述以及连接,提供了很多新的理解,这种感觉太棒了。

《风格感觉》读后感(篇五)

写好文章有几个重点: 1, 保持连贯性 2, 使用古典风格 3, 克服知识的诅咒, 术语、缩略词和技术名词,只有你才懂,读者会一脸懵逼 4, 在智力上维持勤恳,因为语言是将抽象的思维梳理成树状的结构,用线性的文字表达出来 书里给出了很多写的好的例子,也把写作中容易掉的坑一一列举,我觉得不光光写文章要注意这些事项,在平时的说话中也需要引以为戒。比如要明辨对错,在落笔之前查资料确认自己说的到底是不是事实;论据要有理有据;要么就是逻辑上可以推理出的,要么是查文献可以找到的; 不要把个例当成普遍的事实;对事不对人,可以反对一个观点,不要为了反对而反对,不喜欢一只母鸡,不代表不能吃它的蛋。 保持连贯性至关重要。 1, 要有序的组织写作材料 2, 尽早点明主题和论点 3, 用相同主语形成主题链 4, 有序的称呼反复出现的事物 5, 有逻辑的联系前后陈述 6, 谨慎的运用否定 7, 保持比例均衡的感觉 8, 连贯的呈现主旨 古典风格让读者觉得自己像天才,糟糕的文章让读者觉得自己像蠢材。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写文章,同样适用于生活。 有的人说话让人很容易理解;有的人说了半天只有自己明白,甚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只是为了说而说。有时候说话很容易让人理解的人会让人觉得此人并没有多高的水平;而那些不说人话的人如果身居高位还会让那些听不懂他的屁话的人更加崇拜他。

《风格感觉》读后感(篇六)

作者推崇的写作风格是古典风格,与浪漫风格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同,古典风格要求做到的是展示和对话。

作者引入了三个概念,知识的诅咒、组块和功能固着,指向一种专业自恋、忘记读者的错误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元话语(性度力就是典型)、设置大量的路标,阻碍读者的阅读。其解决的方法就是要带着读者一起写作。 一个优秀的段落或者一篇优秀的文章,就要建立和读者平等的对话,做到清晰和连贯。

在第四章思维网·句法树·词语串,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几种方法来创造容易理解的树: 1.聚焦句子的主干,避免左分支和中心埋置; 2.先主题后评论,先已知再未知。

在第五章连贯之弧中,作者指出要用让读者有预期的顺序来组织材料,并主要论述了六种保证连贯的方法: 1.使用相同的主语形成主题链,不频繁更换主语的位置; 2.不随意变化主语的形式,除非有特定的变化; 3.遵循陈述间主要的三种逻辑关系:相似和对比、顺序、因果; 4.不滥用否定,被否定的陈述要看上去可信,同时否定的范围和焦点要明确; 5.正例和反例的比例要均衡; 6.使用一套明显相关的词语形成主旨的连贯,概念的集群有明显的的线索相连。

第六章明辨对错由描写语言学和规范语言学的争论谈起,作为描写语言学家,作者提出英语语言使用的各种规范,其具体内容对英文写作更有帮助。

读者对于喜欢举例的作者也心存感激,因为一个没有例子的解释几乎等于不解释。……清楚些了吗?没有?有时两个例子强于一个,因为它们允许读者从不同侧面确定术语的含义。 ——作为一个读者深表赞同。

《风格感觉》读后感(篇七)

作者推崇的写作风格是古典风格,与浪漫风格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同,古典风格要求做到的是展示和对话。

作者引入了三个概念,知识的诅咒、组块和功能固着,指向一种专业自恋、忘记读者的错误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元话语(性度力就是典型)、设置大量的路标,阻碍读者的阅读。其解决的方法就是要带着读者一起写作。

一个优秀的段落或者一篇优秀的文章,就要建立和读者平等的对话,做到清晰和连贯。

在第四章思维网·句法树·词语串,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几种方法来创造容易理解的树:

1.聚焦句子的主干,避免左分支和中心埋置;

2.先主题后评论,先已知再未知。

在第五章连贯之弧中,作者指出要用让读者有预期的顺序来组织材料,并主要论述了六种保证连贯的方法:

1.使用相同的主语形成主题链,不频繁更换主语的位置;

2.不随意变化主语的形式,除非有特定的变化;

3.遵循陈述间主要的三种逻辑关系:相似和对比、顺序、因果;

4.不滥用否定,被否定的陈述要看上去可信,同时否定的范围和焦点要明确;

5.正例和反例的比例要均衡;

6.使用一套明显相关的词语形成主旨的连贯,概念的集群有明显的的线索相连。

第六章明辨对错由描写语言学和规范语言学的争论谈起,作为描写语言学家,作者提出英语语言使用的各种规范,其具体内容对英文写作更有帮助。

作为一个读者深表赞同。

《风格感觉》读后感(篇八)

文章的组织像一棵树,一段段文字嵌入更大的段落里。要想写出一段结构井然有序的文字,必须把希望表达的内容整理成干净利落的层级关系。 话题1:综述关于语言的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庞杂文献策略:鸟瞰的角度逐步聚集到到微观成分。从整体到局部的连续形式具体操作:

1.最高角度看,只能区分大脑两个半球 。

2.语言定位在左半球的发现。(脑裂患者的研究、其他能证明语言在左半球的研究)

3.裂缝边缘区域(放大左脑)对语言起着关键作用。(中风患者的研究、健康被试的大脑扫描)

4.放大边缘区域的布罗卡区、韦尼克区等相关的更具体的语言技能。(识别词语、解析为树形结构)

5.神经网络模型

6.基因水平 (失读症、遗传性语言障碍)

按照时间顺序一步步回溯更古老更兼收并蓄的语系。向前追溯历史,也以语系为中心向外扩展。

1.2000年前日耳曼部落产生的语言。德语和荷兰语。

2.印欧语系部落,3500年前从日耳曼部落分离出来的意大利人。法语。

3.乌拉尔语系的部落,7000年前就与印欧语系部落共存。留下匈牙利语。

1.引领读者沿地理区域徒步远行

2.叙述一个英雄为达目标一路克服障碍的艰辛历程。

3.模仿一场辩论。双方各自陈述观点、相互反驳、总结陈词、等待评判结果、

4.追溯发现的历史,正是它们让我们当下的认识得以形成。

《风格感觉》读后感(篇九)

这本书没想到的是关于英文写作的,更没想到的是还一本正经的看完了,文中作者提倡要用古典风格写文章,下面是阅读过程中提炼的一些要点:

1. 站在读者角度写文章; 2. 利用读者的期待心理; 3. 成为好读者是成为好作者的起点; 4. 写作不能拘泥于刻板印象; 5. 将描写上升为呈现,使更有画面感; 6. 写自己声临其境的东西,简单朴实而不是长篇大论和专业化色彩突出; 7. 好的文章在作者落笔之前已经成型,对写的东西一知半解,自然写不出符合古典风格的文章; 8. 不能自以为是的去写,别人听不懂写给谁看; 9. 体会专业人士与读者在认知上的差别,不能全从专业化的角度去写; 10. 查阅自己的旧文稿,摆脱知识诅咒和功能固着; 11. 凡事有适当的范围,不能过分,如文中训练马不吃草的例子已经近期咪蒙标题党之流; 12. 人类拥有极易出错的记忆,但又对自己所知过于自信,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就写这么多,细节都在书中,正如王尔德所说,“只是得时常记住,凡是值得知道的,都不可能被教会”。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你不亲自去体会,又怎会理解的深刻呢!

风格感觉

7.9

[美] 史蒂芬·平克 / 2018 / 机械工业出版社

《风格感觉》读后感(篇十)

平克的《语言本能》、《心智探奇》闻名遐迩,如果让平克写一本有关写作的书籍会是什么样?答案是买一得二,这本《风格感觉》最大的风格是非常慷慨,买一送一,给读者最大的感觉是获得感,买一本写作书,顺便还到手一本语法书。那么这两本书到底怎么样?且听下面书评。

一、平克的写作建议值得信赖

写作建议并不稀缺,真正稀缺的是靠谱的写作建议,所以真正有难度的不是找到写作建议,而是拨开众多不靠谱的写作建议,找到真正靠谱的写作建议,那么有什么办法呢?一个靠谱的思路就是从源头上找,找靠谱的作者,只有作者的靠谱才能为其建议的靠谱提供可信担保。平克的靠谱由其两个方面来证明,一个是其实践成绩,一个是其理论深度。

作为平克的畅销书,《语言本能》、《心智探奇》足以证明其写作能力,这种能力不但没有成为其表达抽象概念的障碍,而且还为其思想理念的表达带来了显著的好处,让其成为畅销作品。可见有关这种能力的知识介绍就有了可信的基础,这一点事没有任何畅销作品,甚至连不那么畅销作品也没有的作者所不能比较的。

一边是平克的建议,一边是没有什么作品的人士的建议,哪种更可靠,哪种更值得信赖,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这只是故事的一面,另一面则跟平克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有关,平克不是一个普通的作家,他首先是一个认知科学家,研究人类认知问题,所以他对人类语言的理解机制和认知逻辑很在行,而写作和阅读恰恰是一个人类认知和语言问题,所以在如何让写作符合认知规律、如何让写作符合认知特点上他有发言权。

正因为如此,平克的写作建议就有了双重保障,既经历了成功写作实践的检验,又受到了认知理论的加持,所以其靠谱程度也就不同寻常。

二、平克的语法建议值得学习

平克完全可以写完第5章就打完收工,但是这位大哥很认真,硬是一口气又写了一半,用来写语法。这个语法严格意义上也可以用来支撑英语写作,但是显然不是必须有,最多算是可以有,所以算是赠品。

即使是赠品,平克也没有粗制滥造,写得很认真,至少能带来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题中应有之意,确实可以帮助读者在英语写作中规避语法问题,提高表达效果。

二是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知道有关语法问题的历史渊源,这些语法问题在其他语法书中也会出现,在那里往往只有标准,只有答案,但是在平克这里,还有探讨,还有建议,而后者才是活生生的英语。

综上所述,平克这本书,买一送一,买写作书,送语法书,写作书靠谱,语法书实用。

《风格感觉》读后感(篇十一)

大师写的书也未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这个标题,估计很多人会骂我,要么骂我狂妄自大,要么骂我哗众取宠。

最近读了史蒂芬·平克写的《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这种感觉特别强烈,不吐不快。

之前看过平克的《思想本质:语言是洞察人类天性之窗》,是一本语言学专著,确实比较专业,但是也有许多晦涩之处。想来自己不是语言学的专业人士,姑且认怂,不能怪人家写来看不大懂,只怪自己没有那水平。

也许,《思想本质》一书封面上对平克的介绍过于夸张了,从而让我对他的书期望过高,导致对他的不满。

作者介绍的原话是这样的——当代最伟大思想家、TED演讲人、世界顶尖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

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个头衔是最吓唬人。虽然在此之前,孤陋寡闻的我还从来未曾听说过史蒂芬·平克这个名字。

《风格感觉》这本书并不是一无是处。从我的角度,觉得有价值的是提出了两个有意思的概念:

一个是“知识的诅咒”。什么是知识的诅咒?就是作者难以想象,你所知道的事情在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人看来是怎么样子。

知识的诅咒是作者自我中心或者自我卖弄的一种表现,作者不肯花时间解释术语,不肯详细推导的逻辑,也不肯提供必要的细节。习惯于把微不足道的道理用复杂的科学术语进行装饰,试图用浮夸的官样文章来糊弄读者。

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专家喜欢把简单的事情说得很复杂。这样的结果是,把文章写得晦涩难懂,甚至写成烂文章。

另一个概念是“连贯之弧”。这是平克这本书的一个重点,也我在写作以及传授写作方法时特别强调的重点——逻辑。

绝大多数人把文章按意识流的方式把思绪展现出来,也许作为一首朦胧诗会让人喜欢,但对于非虚构文章写作,则可能把读者引入迷宫之中,让读者不能迅速抓住文章的主旨与要点。

不懂得连贯之弧的作者往往会让文章横生枝节,偏离主题,颠三倒四,啰嗦重复。

除了上述两个有价值的概念之外,我非常不满的问题简要罗列如下:

第一,缺乏针对性。虽然书名副题叫“21世纪 写作指南”,但是并没有太强的针对性。也就是就,平克没有把当下人们在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都找出来。至少,就我所看到的无数文章的臭毛病,平克并没有发现。一本书,如果不能像医生看病那样对症下药,那么大多数的病人还得不到医治。

第二,作者自己也没有逃脱“知识的诅咒”。虽然他自己花了一整章的篇幅来讲知识的诅咒,可他自己却又深陷其中。这也许就是理发师悖论:只能跟别人理发,而不能跟自己理发。

第三,严重注水。平克在书中提倡,我们要用古典风格来写作。所谓古典风格就是,清晰和简洁。可惜的是,平克完全没有能够做到清晰和简洁。一本超过400页书,我认为,如果我来负责压缩的话,可以把它减少到200页以内,并且阅读起来更清晰。

最后,我要说一句话:大师写的书也未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风格感觉》读后感(篇十二)

《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研究“视觉认知”和“心理语言学 ”的作者史蒂芬·平克,从自身专业出发同时站在好多版前人《写作指南》的肩膀上,写了这本书,书里兼收并蓄了很多同时代的真知灼见,一本抵好多本地便宜了我。

不同于市面上很小聪明的《文案技巧大全》,这本书精准而不多余地展示出文字技巧背后的逻辑。

很多文案技巧都说动词好,动词妙,动词呱呱叫,名词、形容词一个渣过一个,但私心里总觉得,词词平等。这个作者也是动词派死忠党,但他不纠结在各种词性的比较上,而是发现了“名词化”——把动词改变为名词,使得动词失去原有的力量,和动作发起者的关联也被大大削弱。比如“确认”变成“做出确认”,“决定辞职”变成“做出辞职的决定”。

这一段动词的辩白几乎立刻打败我,坚定地拥护动词党立场,同时深深懊悔,以前怎么能对这样富有魅力动词视而不见?!甚至想向世界宣布,动词组成了一切的生活!有了动词,才有了光!就这样,好多本《文案大全》的厚度都没有作者这几行字有力度。

这一段动词的辩白立刻深深打败了我,以前怎么能对这样富有魅力动词视而不见?!甚至想向世界宣布,动词组成了一切的生活!就这样,好多本《文案大全》厚度都没有作者这几行字有力量。

私心里全书最佳MVP来自作者全力痛击“抽象描述”的段落,整个动作行云流水,狂暴力量输出的同时极具美感。

我们这一代互联网原住民太熟悉“去人性化的抽象”,一言不合扣帽子的,拳来拳往的,标上一个签就举报到家的,还有各种“996、打工人、干饭人”用起来和不要钱一样,只要抽象的概念一用到底,就能把复杂的现实一带而过,以此为准则,世界如此简单。所以去人性化的抽象,太具有诱惑力了。

作者还提到了“专业自恋”的行文方式——偷懒地用专业话语体系设置“压缩-解压缩”式的阅读门槛,不算是好汉。但这里我有一个小想法,作为一个读者,首先要求知,然后才是享受阅读智趣,所以还是应该试着通过“解压缩”get未知,不锻炼这样的耐心,习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后消化不良就很难办。

毕竟是指导英文写作的书,后面一半看得怀疑自己不识字,但总归这书还是一本好书,一本有用的书,感恩的心。

《风格感觉》读后感(篇十三)

写作中的坏习惯

1 滥用路标

什么是路标?就是用一段文字预告你接下来要说什么?接着再说什么?第一点...,第二点...。在古典风格中,它会带来困扰,古典风格是模拟与人对话,你和别人对话,不会说:“我将和你说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是:...”。

那我们不需要中标吗?古典写作艺术是节俭使用路标。引用新话题可以用提问的方式。

例子:

还有一个办法是视觉隐喻,把这事当作肉眼所看到的。

例子:

既然看得见了,我们就不用再说明段落证明了什么,小节总结了什么。

2 用模糊的语言做缓冲

我们先看以下例子:

这位作者想说她对有些领域感兴趣但没有自学呢?还是说她试着自学但没有做到?古典风格的作者相信读者的常识和宽容。如果有人告诉你,她从西雅图搬走,是因为这个城市下雨,虽然没加量词(有时下雨,经常下雨),你也不会认为西雅图是天天时时下雨。那我们从不做缓冲吗?不,缓冲得精心选择,如下面的例子:

3 不用人称代词 “我”和“你”

正如古典风格所建议的,我们在模拟一场对话,“我”“你”不仅无害,而且十分有用。

例子:

知识的诅咒

文章写得晦涩难懂的主要原因是:你难以想象,你所知道的事情在不知道这件事的人看来是什么样子。

作者得时刻想着,你要告诉读者什么?他能听得懂吗?相像这篇文章是在数万人的会堂诵读。

《风格感觉》读后感(篇十四)

良好写作风格的关键,是要对假想中交流所置身的虚构世界有清楚的概念,这比一切戒条都重要。

观看世界是古典风格的主要稳喻。写作的目的是呈现不偏不倚的事实。当语言与事实一致时,写作便成功了;成功的证据便是清楚和简洁。

古典风格的作者不需要论证,只需要呈现事实。作者与读者是平等的,作者对读者视线的引导过程,用的是对话形式。

古典风格的作者必须模拟两种体验: 向读者展示世界,并与其对话。两种体验的性质塑造了古典风格的写作方法。 展示,说明的东西要看,因此作者指向的是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人们彼此往来,与物切磋。对话,说明期待读者的合作。作者指望读者能读懂字里行间之意,串联点滴,而作者无须把自己的思路中的每一步都明示出来。

关于解释抽象观念,古典金刚杵 与常见但无用的建议“避免抽象”不是一回事。 古典风格所做的是把它们当作物品和力量来解释,任何观察者只要站的位置合适,就能看见。

格林没唠叨这些推理依据了多么复杂的数学运算,相反,他用意象和日常例子展示给我们数学揭示的东西。 这些例证,与其说是比喻和类比,不如说是他所要解释现现象的实际例子,而这些例子读者能亲眼看到,这就是古典风格。

古典风格假设作者和读者是平等的,古典风格让读者觉得自己像天才,糟糕的文章让读者感觉自己像蠢材。

将一个论证缩减至最精炼,做了有序的解释,用既熟悉又准确的类比来说明它,既需要认知努力,又需要文学技巧。 多莉·帕顿说:你不会相信为了让它显得这么便宜,得花那么多钱。

尽管方方面面都很直接,但古典风格仍然是一种伪装、一种仿冒、一种站位。哪怕是致力于发现世界真相的科学家,也多少有点后现代。他们知道发现真理很难,知道世界并不会主动把自己展示给我们,知道我们必须通过理论和构造来理解世界,而理论和构造不是照片而是抽象命题,知道我们必须持续地检查自己理解世界的方法中有无隐藏的偏见。

记住古典风格是一种伪装,才能理解这种貌似过分的要求: 作者须先了解真相,再将其变成文字,而不能利用写作的过程组织和厘清思路。当然没有作者会这样写文章,但这无关紧要。古典风格的目标是使得文章看起来像作者在下笔之前思路 就已完全成型。就像节目的最后一刻, 一尘不染的厨房里,名厨从烤箱里端出一盘完美的蛋奶酥一样,那些杂务已完成于事前幕后。

《风格感觉》读后感(篇十五)

先看下面一段文字:

一开头,就闻到了一股学术报告的味道,立马就有点叉走人的心。

再看这句话:

好像打开了一篇十万加爆款文章。好奇心带你继续读下去。

同样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表达方法,效果云泥之别。有的文章,读者绕着走,有的文章,读者追着看。你想写哪类文章?

口语化表达,是现在很流行的说法。它打破了书面文章的高冷疏离。一篇文章读起来,就像我和你说话,我说出来,你入耳到心,马上就懂。不会云山雾罩,山路十八弯。节省双方时间。

如何写这样直白好懂的文章呢?推荐一本重量级的写作书《风格感觉》。你可能听过老师教你写文章,可能听过作家教你写文章,但你肯定没有听过科学家教你写文章。

作者史蒂芬·平克,就是一位大名鼎鼎认知科学家。他有多牛呢?他是哈佛大学的教授,除了是科学家还是语言学家,出过两本畅销书《语言本能》、《心智探奇》。他曾经和比尔盖茨对谈,比尔·盖茨称他是「当代最优秀的学者和最优秀的作家」。

书名叫《风格感觉》,风格是什么?通俗来说就是你写文章的手法。

你可能说,我写文章没有风格,没有风格也是一种风格。就如同小学生作文是一种风格,汪曾祺的散文是一种风格,木心先生的文章也是一种风格。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透过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是透着木心先生的气息,正应了那句「人如其文」。

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风格,不妨从本书推荐的风格——古典风格入手,它既不同于朴素风格那样直白,也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华丽,它是简洁和优雅的。

本书也有缺点。因为史蒂芬·平克是加拿大人,他说的语言是英语,所以书中很多理论、举例是针对英语的,但其中人脑模式、语言传播的很多方面是共通性的。

文章挑选的,正是我们共通的三个方向。

▍少用元话语

元话语在长篇演讲里经常用,演讲者不时说,讲这是第几个话题,拉听众回来,听众一时开小差也不会晕头转向。但写文章的时候,如果路标过多、太生硬会占用读者阅读时间。就如同你和同事说话,你不会说我将要告诉你三个事,第一,第二……你会直接说。

文章中要学会把生硬的元话题替换掉,比如,用「简单来说」、「你听过那句话吗」、「给你讲个故事」,来引出你要说的话。

比如改为提问: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