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1000字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5 19:45:19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11-15 19:45:19   小编:

《清华园日记》是一部以清华大学为背景的青春成长小说。主人公小七在清华园内度过了大学四年的青春岁月,经历了友情、爱情、梦想的起落。小七在这个特殊的校园里成长,最终明白了人生的真谛。这部小说描绘了青春的热血与梦想,充满了正能量和感动。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篇一

季老本科四年在清华的日记。日记前2册基本上是一种比较乐观的基调,到第三册由于家庭变故,临近毕业,季老作为一个马上要大学毕业的大学生面临了生活和工作上的种种迷茫。 在日记中,季老很真实地记下了自己的生活以及内心的想法,从中可以看出他所谓的机械生活其实是:读法文、德文,学俄文,看书,备考,和同学长之闲谈,偶尔打打牌,爬爬山。大师的大学生活啊。回想自己的大学生活,一个星期读一本书就觉得自己好了不起,还有点飘飘然,可人家是一天几本,还都是德文法文俄文同时看。自己学个英语学了十多年还皮毛都没学会,学个日语就三分钟的热度。 关于这个三分钟热度的毛病,这里得延伸一下,我不只是对一件新事物三分钟热度,我连看一本书都是三分钟热度,这个毛病真的得改改,因为任何事情都需要一段或长的时间内的坚持付出。 季老年轻时对教授布置的作业的吐槽,对教授观点不认同的吐槽,以及对自己友人的吐槽,都跃然纸上。还有自己对书的狂热,三分之二的钱用来买书,天看书看书。还有母亲故去后的悲伤,面临毕业的彷徨和虚无等等感觉。 原来季老也不是天才,我之前觉得他是个天才,会那么多门语言,看了他的日记才知道,他会的德语、法语、俄语等等语言,都是自己每天晨读晚读、看书习得的。所以说,学一门语言和一门技能,都是要靠着自己的勤奋的行动,踏踏实实干出来,而不是每天羡慕别人。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篇二

前一段时间拜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清华园日记》。这本书是作者晚年回忆自己在清华园中四年求学时光,将当年的日记一字不改,作为散文集形式出版的作品。这本日记,带着我走进那个纷乱的年代在象牙塔中的生活。

文章就是日记的形式,多则几百,少则几句。有日常琐碎,有青年时的迷茫,还有读书、做文章和旅行。讲的就是生活,点点滴滴的生活,读来是那样自然,让人向往。

作者在清华的西洋文学系,主修德语。在书的自序中讲到,当时他只报考了清华和北大两所最好的大学,竟都入取了。他自己在那时也是有点惊讶。当时报考清华的学生出国的机会有很多,季老先生坦言自己是抱着出国的心态选择清华的。这就是一个青年的心态,如今的十七八岁的人们也是如此。但是那个年代的学者,在语言上的能力真是让人佩服,作者在大学里就可以说英、法、德这三门外语,而且这在当时并非个例。如今我们有这样好的条件,只学一门英语竟然还觉得不堪重负,说来确实惭愧。

那个年代的人喜欢读书,我发现在他的日记里,大部分的文章都会有“读某某书50页”或是类似的。生活费的一部分支出是去买书的,日记里会提到书的价格,虽然并不了解当时的货币价格,但从他日记中“收到家中寄来生活费”后的数目来看,买书的话费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当时的书,想读的,预定了未必买得到。记得他写有一次订到了一整套诗集,高兴的心情跃然纸上,他很喜欢那位诗人。不过很遗憾个人没读过任何一首那位德国诗人的作品,季老先生的毕业论文便是一篇关于那位诗人的诗的研究。

大学时代的季羡林,喜欢看电影,喜欢打网球和手球(handball)。也一样因为考试而点灯熬油的突击,分数也会有不理想的时候,在日记里大声指责教授们不会给分。当时华北局势很紧张有那么两次因为局势所迫学生不得以回家,在日记里也能感受到当时的不安,学生见面便会问 “你要走么”。当时偌大的华北,容不下一张书桌。书中也提到过战争,提到过政治,不过作者的生活中还是书与文章占了几乎全部。回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宽敞的教室,明亮的图书馆,没有战火的纷扰与担忧,如此美好却不懂得珍惜。

日记只有两年,略感可惜。同时能有机会走进那样的生活,倍感荣幸。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篇三

非常真实的赤诚呈现,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去粗取精,没有粉饰太平,七十年前是什么样,现在原样不动,一仍其旧,毫不保留给当下人观照,这份坦诚和无畏的大师气魄,恐怕已足以让当今光环加身的众多学者名流汗颜不已。

全文记述了一位季姓风华少年两年内断断续续的生活学习以及来往于家庭和学校的诸多琐事。作者再拿到手稿时也是意外加恍惚,终究是想不起为何而作并为何停写,时间细节更是无从探究,但管他呢,这本极度私密的日记最终一字不改地被刊印出版了,大约作者记述时也没料到它还会有重见天日的际遇吧。

我们该是多幸运,透过那充满生命力的文字接触靠近那个二十三四岁的毛头小子,不矫情不做作,接地气有人情味,简直是一朵清水芙蓉。看女篮是为了看大腿,厌恶考试经常临时抱佛脚,品读优秀作品甘之如饴恨不能立刻挥就,被轻视伤悲而立长志,求知己却又不愿与人交往,想写作却总不能提笔开头,听不进某老师的课于是伺机写作,不愿回家又离不开家庭经济之撑,憎恶无聊与无知却需时时面对……

一字一字击中人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求学的生活轨迹太过相似。时代是不同了,大环境改变了,但青年们遇到的青春课题是相同的,躲不开的学业考试和职业前途,被钝击的情感与梦想,固有的迷茫与苦闷,夹杂着喧嚣与落寞,不得开解,枯燥皲裂,那一刻的心脏仿佛都要山崩地裂了,怀疑生存的意义,怀疑学术的价值,怀疑家人的存在,越往下读,越觉得,我天呀,我们的国学大师原来并不是时时处处都在享受学习呢,原来他也会处理不好家庭交际关系,原来他也会为钱资张口求人,没想到精通多国语言的他当初学习德文和法文竟然也是学渣一枚,就这样,一边对制度爆着粗口一边经常进行自我批评反复给自己灌鸡汤,这么活生生的生命,这么可爱真实,情不自禁想和他握爪,说声“同志,辛苦啦,不容易啊都。”

但伟人之所以是伟人,除了一番至诚之心,还有弘毅之志,作者反复提及,有生之年一定要出国,去趟德国,见世面,出恶气,盼出名,并在日记中立誓为证,可见是走心了的。不是说,还去做,用行动来证明,他会把郊游聚会占用的看书时间都在晚上点烛补上,时不时简短地记录自己文学创作的主张喜好,总是先完成讨厌的硬性的作业任务再做自己喜欢的(愈是坏的东西我愈先吃,留着好的以后吃;愈是讨厌的工作,我愈先做,留着个人喜欢的以后做),努力写作赚取稿费养活自己不再向家里伸手要钱(经济问题很大地影响人的心情),买书嗜命读书成癖,复杂又简单那么一人。最愉悦的是全国人民都知道季老青年的愿望实现了,美好不过得偿所愿。

“在漩涡里抬起头来,没有失望,没有悲观,只有干!干!干!” 让人想到莱蒙托夫的《帆》“蔚蓝的海面上雾霭蒙蒙,孤独的帆儿闪着白色的光,不安的帆儿却渴望回到暴风雨的中心”

清华的体育应该很好,作者多次提及参与的手球和网球活动,校内校际的篮球联谊也挺多的,加上在哪儿都能玩的国粹扑克儿,这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呀。泄气时,得意时,都请看看这本书。

很遗憾,这么晚遇到你,很开心,终究遇到你。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