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铁比黄金贵》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它以一个渔民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人们对财富的追逐和价值观的扭曲。通过对比铁与黄金的价值,文章表达了人们对实用性和功利性的忽视。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身边拥有的一切,因为真正的财富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内心的满足和幸福。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传递了一种珍惜生活的态度,给人们带来了启示。
当铁比黄金贵读后感(一)
刚看的时候多少有点失望,叙事简短平淡。读过几篇,觉出这书的味道。浓缩的内容给予历史一个另类的解释,作为主流世界史的补充,让历史变得更丰富,更丰满。只是需要扩展阅读的内容有点多。
感谢出版人,没有把书名改成现在流行的极简***史。
发现多个错字和读不通的话,没有标注,就不一一列出了。
当铁比黄金贵读后感(二)
读完的感觉不太好,有些内容没有说明白,似乎只是在罗列一些事件,但是对于标题的阐释不够。作者的见解发表的感觉比较少,没有达到我预想的高度。
读完之后少了酣畅淋漓的感觉,但是读一本书总会让你了解一些新的知识。书中介绍了一些以前我不知道或者不清楚的事件,通过对着这些事件的了解,慢慢补充了以前的盲区,也还是不错的哇!了解了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故事,也算是有收获吧!
当铁比黄金贵读后感(三)
历史往往只记录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记录那些推动该领域进步的名人,记录那些历史长河中重要的事物。同样,传统的经济学说史里,记录的都是些传统的人物,他们的成就,对当时的影响。其实还有很多影响经济发展的事物和因素,他们都应该被人们知道并了解其中间的因果关系,更加了解经济史。 这比我枯燥的教材有趣多了~
很推荐!!!
当铁比黄金贵读后感(四)
看完整本书,也没发现作者有什么有趣的观点。从经济发展史来看显得浅薄,从文明发展史来说又不够深入,文献数据采集倒是蛮丰富的,更像是一本资源(金银,丝绸,橡胶,染料等)如何被发掘、运输和买卖的科普读物。虽有涉及货币的实例(通胀,税收等),却又戛然而止,着实让人喜欢不起来。
作者找了60块小碎片,可这样拼拼凑凑也变不成一张经济史地图,最多就是地理大发现。
总而言之,人类历史就是一场掠夺资源的野蛮游戏,把握时机得靠信息差。
当铁比黄金贵读后感(五)
60个小故事,相当是很多略有了解的历史的补充,对非专业读者来说翻翻也不错,对已有知识的一个补充。其实大部分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偶尔也有些小趣闻收获。
每个故事篇幅很小,对完全不了解的读者似乎完全不够,但似乎对熟识的读者来说读起来就又不够新鲜?作为半个门外汉越来越觉得经济学很有意思,经济史就是人类史,所有事都关于政治,所有事都关于钱。
只不过有些期望这本书的角度能再特别一点,但我想若是越尊重历史,叙述起来可能也就越乏味吧。
当铁比黄金贵读后感(六)
60个关于历史的小故事,对我这种不研究经济的人来说只能聊作谈资。看完后唯一的感受就是:人一直这样蠢,还一直这样坏。小故事被作者写得并没有很有趣,倒是作者的吐槽挺有意思。
当铁比黄金贵读后感(七)
其实这本书的书名就很有意思――当铁比黄金贵,这个命题放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荒谬的。这里就涉及了当今世界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那就是经济的发展。中国经历过强起来、富起来的过程,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书的腰封上写了“经济史是健忘的,它是记录大事件,而那些构成经济史的侧面则被遗忘。”这本书就写了世界上的贸易故事,这60个故事背后的世界贸易。从亚述人到亚历山大大帝再到圣乔治骑士团、拿破仑,从中国到西方,涉及的面也很广。
自己对于经济这一类知识其实了解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完全空白,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很多世界贸易的知识,但是我也不能说他很好,毕竟很多观点我还都不太了解。
当铁比黄金贵读后感(八)
这本书我倾向于定位成一本以经济为轴线的历史故事书。比较通俗,一共60个故事,随便翻开一个都可以读一读,从一个小的切入面去了解历史和经济。
其中自己比较在意的是关于中国的内容,显然书里对于中国如何失掉了自己的先进的世界地位是有些不全面的。作者总结为天气,疾病和不良的政治制度。这当然不必苛责,它并不是一本硬的学术著作。科技和自然因素对历史积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故事绝大多数也是集中在欧洲大陆的,对于其他地方的着墨也略少了一些。
翻译顺畅但没有阅读的愉悦感,有读说明书的感觉。因为是故事,所以写得比较散漫,背景和过程都是匆匆略过。如果缺乏一定的世界史知识,很容易不知道作者说的具体是什么内容。
当铁比黄金贵读后感(九)
感谢豆瓣读书。
刚听完看理想《从世界出发的全球史》,此本书到手恰合我心。本书由60个小故事组成,故事之间关联性并不紧密,因此对于读者而言完全可以随手翻即看。若是要对这本定性的话,可认为是经济学书,也可认为是历史学书。如此宏观的庞大的叙事架构,足以反映出了作者的野心,但同样这也造就了此本书逻辑性、趣味性不够紧密。尤其是本书翻译质量实在是乏善可陈的情况下,读起来总觉得拗口。
要读懂此书,需要大量的世界史知识储备,就像书的目录一样,几乎无处不谈。但是这本书又不厚,每一章节也说得不多,那么作者的这些观点是怎么来的呢?这是本书存在怀疑的。
此书涉及面广,又都是浅谈辄止。对于一般读者,看看倒是益处颇多,一是能增进知识,二是多个角度看世界。
当铁比黄金贵读后感(十)
第一次被抽中鉴书,有点激动。
本书可读性并不高,60个跟世界贸易相关的故事毫无逻辑可言,完全是人物与事件的堆砌,并且每个故事被写得十分枯燥,十分无趣。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简化版的百度百科。没错,连百度百科都写得要比书中的正文故事要更加详实,富有逻辑。
不知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某些篇幅我觉得根本没有文笔可言,像极了我大学时期因讨厌笔译老师而糊弄作业的成果,甚至有些篇幅还有机翻的感觉。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我看书一直有摘抄书中自认为的“金句”习惯,但是本书......大概只有中间引用的名人名言能有资格被摘抄下来吧。
- “为什么没有一个人预见到我们现在经受的危机?”
- “ 因为出版了这样的书:)”
当铁比黄金贵读后感(十一)
可读性很低的一本书,我也是硬着头皮看完的,序言中看到“英国女王看了此书会认识到经济危机在任何时候都有” 这句话,很兴奋,以为作者会系统的介绍一些历史上典型的经济危机的详细过程和解决的方法等。然而看下去发现只是地点人物的堆砌,并且这种堆积毫无逻辑主线。 在一章内容里没有逻辑,在整个书中也没有逻辑可言。公元前几千年的古代埃及的事件和十九世纪的事件在一句话中出现这种很扯淡的跳跃也层出不穷。 在作者的角度,一个文明的延续和毁灭似乎只是拥有或失去几个金矿银矿的结果。完全忽略了人类历史中,疾病,农业等更重要的因素对社会的影响。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一本经济类书没毛病,但显然文明兴替结论是相当片面的。 对于欧洲地理和历史有些了解的朋友此书会好读一些,但请不要指望能够学习到什么深入的经济学知识,个人觉得百度百科比作者写的会更详实。
当铁比黄金贵读后感(十二)
《当铁比黄金贵》这本书讲的不太好,分成了60个故事没有太多的联系,过于破碎,故事本身不太详细过于简明。但是从这些故事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国家,政治,经济的联系。一个地方因资源而兴起也因资源耗尽而衰落,如何影响国家的兴亡,社会结构的变化。当世界联系的越来越紧密的时候,地方上的风险越来越能影响世界。
人类追求财富的野心,永不停息所以人类敢去冒险穿越海洋,攀登高山,探险雨林,去寻找财富。同时激发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思想的迸发
正如作者所说: 绝大多数人和他们的统治者往往都滞后于他们所生活的现实。在一出戏正在上演的时候,为了更好地看清看懂剧情的发展而换一副眼镜, 这个操作有难度,需要努力也需要好奇心。在历史进程中,又有多少人有能力迅敏地捕捉到现实的变化呢?这对人类永远是一个挑战...
当铁比黄金贵读后感(十三)
先说一下书的外观,简洁大方,比较美观。另外书的重量很轻,适合携带。书名也足够吸引人,铁居然比黄金还贵,让人不由得想一探究竟。
翻开前言,作者有远大的目标,不只是描述经济史的轶闻趣事,更想借此探讨国际贸易的发展,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究那些宏大的正史错过的东西。
但是60篇小故事,零零散散,像拼不起来的拼图一样。作者讲故事的功力还可以,描述的事情新奇有趣,但还缺乏深入思考,没有把故事和整体经济史串联上,故此并没有达到前言里的宏大目标,不免令人有些失望。作为给非专业人士看的科普小书,建议先大概描述整个经济史的逻辑框架,以便读者理解。
总之,本书作为一本故事合集是优秀的,但想深入探讨故事背后的逻辑就需要作者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联系事物的能力。相比系统的知识学习,更推荐闲来无事打发时间时看。
当铁比黄金贵读后感(十四)
“ ‘历史和小说一样,都是由谎言构成的。’事实上,大历史主要由战争的赢家或者官方史学家书写,这些史学家会讨好赢家并见证‘真相’。相比之下,小事件和小故事很有可能更真实。”
序言写的挺好的。
然后就不行了。
都是一些大历史背后不被提起的经济市场变革,经历过铁比黄金贵,可想而知也会有丝绸、香料甚至郁金香都比黄金贵的阶段。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缺什么什么贵,尤其是早些时候世界的经济秩序没有制定起来,小范围内人们的交易法则愈发的容易被环境和当时的需求所左右,毕竟经济的发展也是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以及统治者的利益。
道理都懂,就是不好讲。这本书就是来讲这些道理的,显然没讲好。
一个个小事件,又没有没缺的内在关系,很琐碎。看的多了就容易让人失去耐心。
还不如少讲点故事,挑几个好好讲,或许效果会更好点。
当铁比黄金贵读后感(十五)
读完之后,对于一个非经济学专业的人来说,读懂此书比较困难,很不幸,我就是一个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下面我就从一个非经济学专业读者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本书。
这不是一本经济学入门书,本来希望通过阅读此书可以长一些对于经济学的理解,但是读完此书后发现自己得经济学的理解并没有长多少。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收集整理了六十个关于奴隶、贵金属、丝绸、香料、火器等贸易的故事,然而读完后,读者只感觉到了作者讲了“是什么”,而并没有从深层次中向读者分析“为什么”的问题。另外,此书中只有文本性的描述,在涉及古地名时没有地图,涉及贸易量时也并没有更为直观的统计图表,加大了非专业性读者的理解阅读难度。而且很多专业的地方并没与参考文献,甚至有的地方具有历史争议,比如唐朝公主将蚕茧带出中国一节。
当然,在读逻辑性较强的经济学读物或书本时,本书还是适合作为辅助读物一起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