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金庸全集读后感1000字

金庸全集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6 13:20:34
金庸全集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5-04-26 13:20:34   小编:

读完《金庸全集》,深感金庸先生的才华和影响力。他的小说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每一个作品都扣人心弦,让人沉浸其中。金庸先生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江湖风云,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阅读,我不仅获得了乐趣,也受益匪浅。

《金庸全集》读后感(篇一)

我终于一了我的夙愿,将金庸全集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半年时光,沉浸在刀光剑影、情仇爱恨之中,到得头来,他们归隐的归隐,远遁的远遁,与世长辞的与世长辞,剩下我,胯下无马,手中无剑,天地虽广却作茧于一隅,自囚于方寸屏幕之前,以虚幻乌有为寄托,掩卷投笔不能言,无剑可拨心茫然。

1/15页

《金庸全集》读后感(篇二)

今年春节期间最火爆的节目莫过于《中国诗词大会》了,才女武亦姝和董卿,用深厚的诗词功底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再次唤起了观众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捧。

2/15页

《金庸全集》读后感(篇三)

在我毕业之前,从没有完完整整的读过一遍所有的故事。工作了以后,才开始读起来。越读下去越觉得里面的感情,社会写的真的是太真实了。作者也说,只有人心才是不变的。

最喜欢的是 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 和 神雕侠侣。可能很多人都希望能活成郭靖黄蓉那种人生吧,可惜也只是故事,只能作为美好的寄托罢了。更多的人是活得像天龙八部里的人们一样,怨憎恨,爱别离,求不得。不得不说,天龙八部里的这些人生之苦,写的如此深刻,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然而,又不得不接受,很多人的人生便如此这般,沉于苦海不能自拔。最让人羡慕的还是郭靖黄蓉,最让人感动的是杨过与小龙女,然而最让人悲伤惋惜的是萧峰与阿朱阿紫。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3/15页

《金庸全集》读后感(篇四)

从“侠”到“情”

尽管只是娱乐休闲,但要是看进去,武侠小说多少还是能让人看到一些让人感动的东西的。以前数学老师糗我小小年纪就看爱情小说,其实那有点冤枉。说真的,那时的我,更多的是被小说里呼啸苍茫、快意恩仇的“侠”所吸引,至于感天动地的“情”,还真不是我的主要兴致所在。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形就不一样了。

武侠世界里那旖旎的爱情故事逐渐在我心里留下印记,就像那渐长的青春期荷尔蒙在我脸上留下印记一样。我开始为那些恋爱的主人公着迷,甚至为一些伤感的结局而落泪(有点羞于启齿,曾暗怪自己没有男子汉气概,但这是真实情感)。

到这时,武侠小说才在我心里完成了“美丽”的蜕变——由单纯的武打小说,变成浪漫的爱情小说。

我读遍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窃以为,金庸武侠写得是最好的。不仅因为金庸武侠大气磅礴、人文气息浓郁,更因为金庸武侠里的“情”写得最动人。下面,我要谈谈金庸武侠里的几段爱情和几个人物角色,以此记念我那段已逝的、痴读武侠的青春。

(待续)

4/15页

《金庸全集》读后感(篇五)

《倚天屠龙记》中谢逊曾转述韩夫人说给他的一段故事:“其时波斯大哲野芒设帐授徒,门下有三个杰出的弟子:峨默长于文学,尼若牟擅于政事,霍山武功精强…… 当十字军之时,西域提起‘山中老人’霍山之名,无不心惊……霍山不顾旧日恩义,遣人刺杀波斯首相尼若牟。……首相临死时口吟峨默诗句,便是这两句‘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处终’。”

金庸是民国人,战时移居香 港,办明报,写小说十四册,得大名,成‘太平绅士’。至今未曾有开卷之想,不过看了几版翻拍的电视剧。

最近阅鲁拜集,到第二十八首“我也学会播了智慧之种,亲手培植它渐渐葱茏;而今我所获得的收成——只是“来如流水,逝如风。”有开首那段注释。不由的也起感慨,金庸写的人物里面,以小昭最隽永, 最堪回味。

当日韩夫人口中之语,是她和小昭的命运预言,“来如流水、逝如风,不知何所来、何处终”。

金庸的十四本小书,倚天屠龙为巅。小龙女、黄蓉、任盈盈都好,只是不及小昭。

5/15页

《金庸全集》读后感(篇六)

「飞狐外传」书上是:德、言、容、工;现实是:容、容、容、容;

「雪山飞狐」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连城诀」世人都爱名利,但天地之天,总也容得几个爱其它甚过爱名利者;

「天龙八部」有心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

「射雕英雄传」不要鄙视美女挽着的那个男人,更不要发出"好白菜都被猪拱了"的感慨;

「白马啸西风」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惜我偏不喜欢;

「鹿鼎记」非常事,成非常人;非常人,做非常事!你真以为你也行?

「笑傲江湖」男人的两小无猜,抵不过女人的一见钟情;

「书剑恩仇录」再次证明,聪明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就是悲剧;

「神雕侠侣」牵引你一步步向前走的,不是宿命,不是神祗,当然也不会是随机,那是你的性格;

「侠客行」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其一,名不如人;其二,人不如名;

「倚天屠龙记」小时候储蓄了多少爱,长大后才有多少爱给别人;

「碧血剑」矫矫奇男子就是矫矫奇男子,爱错了被爱错了都一样是矫矫奇男子;

「鸳鸯刀」不吵架,不打架的夫妻不是真夫妻,起码是不长久的夫妻;「越女剑」相当的美,带来的是妒嫉;绝对的美,带来的是自卑。

6/15页

《金庸全集》读后感(篇七)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看的第一部是射雕英雄传,一章一章的那样,都乱了,加上大孩子们的演绎,等到真的读下来的时候,整个都晕菜乱套了,最后看的是神雕侠侣

买的第一部是百花的书剑恩仇录,然后买了宝文堂的鹿鼎记,还有忘了哪个出版社出的大开本的侠客行,一来先给了同学看,他给我的反馈那是一本黄书,吓我这一跳,人家说的是石中玉非礼那个情节,哈哈,别的似乎都没有真的买过,不是借的就是人家给的,一直到1997年三联真的一次出的时候立刻去买了自己的第一套全集用自行车驮回家,后来花城再版的时候可以写自己名字又赶紧买一套,刚好遇到卓越卖给亚马逊,然后仓库大乱,给了我一套不知道原来谁定的

白马啸西风一遍,鸳鸯刀一遍,越女剑两遍,神雕侠侣两遍,别的都是四遍朝上,最多的应该是鹿鼎记吧,最喜欢的角色是狄云,甚至还因为最后那个情节哭的跟王八蛋一样

眼睛不好很大程度拜笑傲江湖所赐,很多个夜晚躲在被窝里面用手电筒看的结果,大冬天半天出来透一口气然后让我爸总是觉得电池怎么快就没有电了

一向不喜欢RPG ,唯一觉得特别好的就是金庸群侠传,那个野球拳十级真的过瘾

感谢金庸先生,不然我的那些少年时光该多无聊呀,您走好啦

7/15页

《金庸全集》读后感(篇八)

文学家如同其他艺术家一样,总是把单一、个别的事物展现给我们,但他们所了解并透过其作品想让我们了解的,却是柏拉图式的理念,整个的种属和类型。因此,在文学家所表现的画面中,我们清楚看到了所刻划的典型人性、典型场景。叙述性和戏剧性文学家从生活中提取了个别之物,精确地把它及其个体性描绘出来,并以此表现了整个人类的存在,因为虽然作者似乎只是关注于个别的人和事,但实际上却表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会存在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文学家,尤其是戏剧作家所写出的句子,就算成不了流行的俗语,也经常可以套用在现实生活当中。文学之于哲学就犹如生活历练之于从实践经验中摸索出来的科学。也就是说,生活历练让我们了解到个体的现象,并且是以实例的方式,但科学则涵括整体的现象,采用的是普遍的概念。这样,文学就通过个别的情形,通过例子让我们了解到人的柏拉图式的理念,而哲学则教导我们在普遍和总体上认识透过个别显现出来的事物的内在本质。由此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文学所寄托的更多是青年的特性,而哲学承载的更多是老年人的特质。事实上,文学创作的天赋才能只在青年期真正开花,对诗歌、文学的感受在青年期也经常是狂热的。青年人忘情于诗句文字,内容平平也能够读出味道。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一倾向就逐步减弱了。到了老年,人们转而偏向于散文了。因为这种文学倾向的缘故,青年人对现实的感觉、意识很容易就会受到削弱。这是因为文学有别于现实:在文学里,生活饶有趣味而又没有痛苦;但在现实中,生活要是没有痛苦的话,那就是乏味的、不过瘾的,而一旦生活变得有趣、过瘾,那就不会没有痛苦。进入文学世界早于进入现实生活的年轻人,会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他们只能在文学里面才可以得到的东西。

8/15页

《金庸全集》读后感(篇九)

我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读的第一本金庸小说,是《倚天屠龙记》当时是我拿自己的早餐的饭费去书摊上淘来的,来回翻阅了十数遍,直到被老师抄没,那本装订并不好的盗版书,已经翻烂了。而后先生的十四部作品我都一一拜读,可以讲在我写文章的早期,金庸先生,梁羽生先生对我的影响甚大,我曾不止一次的在英语课,数学课 生物课,物理课,化学课,拿着一卷卷的稿纸自己写作武侠小说,少则书写几万言,多则书写数十万言,不敢想与大家比肩,但足矣让自己一撩胸中抱负,只是彼时年少,文笔不达通顺,内容难堪入目。只能做消遣之用。 金庸的小说为我开启了一扇阅读的大门,在此之前,我读笛福,读凡尔纳 读海明威,读鲁迅,读汪曾祺 读高尔基 读托尔斯泰,读古典名著,读将侠公案。读到了金庸方知新派武侠之三味,乃晓侠之大者之真谛。 而来十数年,白发侵少年,如今的我,虽然没有通过什么“文字功夫”在社会之上有何立足之地,更没有以擅写几段拙文带来什么更好的“机遇”世间的事本就无常,凡事皆有因果,只是定论不同罢了,金庸殁矣,与我的我青春更是一番回忆,想我年少之时,与金庸之狂热,佩服之投地,其作品之通晓,与同龄之人无出我之右,更曾想过假以时日,若能有幸,直下香江,与金庸先生坐而论道,亲口问问他:“那胡斐是否爱过程灵素,杨过对于小龙女是恩还是爱,郭靖黄蓉为何殉死襄阳”…… 而今呢!并不如意的我拖着病躯,在门诊吊点滴的时候竟然得知了金庸先生辞世的消息,也是不胜唏嘘了!关于他的作品我不想多谈,往日已经和其他书友谈论的够多,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侠义大道”怎么会有宋人唱元曲的瑕疵? 写完此小文,恰好点滴打完,步履蹒跚的回到家中,想斟酌几句,也头痛难耐,罢了,仓促所写,只做悼念,不谈先生作品,倒也用情真挚。眸窗往苍穹,少见银月,更稀星斗,翻阅书架上的金庸全集,才想起,我以十年不读金庸了!……

9/15页

《金庸全集》读后感(篇十)

首先说明我在金庸小说里最喜欢的女人是黄蓉,没有第二名。男人最喜欢的是令狐冲,第二名是郭靖,其余没了。

要说金庸里性格相似的,大家会说赵敏和黄蓉,杨过和令狐冲,虽然在我看来她们完完全全不像。且听我分析啊:

先说黄蓉和赵敏:

她俩虽说都是聪明伶俐有点小刁蛮的性格,但是整个气质差别可太大了。

黄蓉是在远离尘嚣的桃花岛长大的,是世外桃源,在大自然里长大,虽然也是拥有很多宠爱导致性格有点小刁蛮,但是她身上也更具有少女的天真烂漫和亲和感。

赵敏是出生在政治家庭里,上位者,她身上完全没有那种大自然里长大的天真烂漫感。她上位者的傲慢感太强了,而且政治家的女儿手段更黑更辣,她完全没有亲和感的其实。

反正在我看来气质完全不同。

再说杨过和令狐冲

我前面说了我喜欢令狐冲。我为啥喜欢令狐冲不喜欢杨过呢?因为令狐冲是有少年感,不羁,自由,深情,他很有天赋但是不怎么当一会儿,他被收养的,肯定也有创伤,但是他是没啥戾气的,身上也没啥太多阴暗面,比较阳光

杨过和他不一样的点,杨过虽然也是聪明机灵款,但是杨过身上有戾气更敏感,虽然也是因为他创伤很大,而且他特别叛逆,经常觉得世人都不理解他世人都背叛他。只有小龙女给他安全感和全身心的爱。杨过这样有点点戾气又敏感型的聪明和黄蓉就处不来,非常不对付。但我我想令狐冲和黄蓉是能够处得来的。

和朋友聊金庸聊的很开心,有点灵感就写下来了,哈哈

我觉得魔道祖师里作者的魏无羡形象一定是借鉴了令狐冲,都是被收养的大师兄,性格放浪不羁,聪明天赋高,但是阳光善良没戾气。哈哈哈

10/15页

《金庸全集》读后感(篇十一)

为什么喜欢金庸武侠?首先是欣赏武侠精神。金庸06年作客《杨澜访谈录·意气书生的书剑江湖》时说,武侠精神在侠不在武,侠是利他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他人主持正义,这种精神在社会上永远存在。匡扶正义,是为侠气;不计得失,是为素心。侠气素心可以说是金庸武侠的精神内核吧。这其实源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菜根谭》有言:“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进一步,金庸笔下的侠不乏赳赳武夫,心理活动却如士大夫。《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就连狂狷浪子杨过、令狐冲也颇有格局,浩然正气沛乎其间。

除了欣赏武侠精神,也痴迷故事情节。金庸的故事确实讲得很好!塑造人物,有典故,三文七白,书袋掉得不霸道,琴棋书画诗酒花;有对照,父子师徒(师)兄弟情敌正邪明暗不一而足,融理念于其中;有烘托,生旦净末丑,层次分明。还有些人物,或黄鹤一去,或惊鸿一瞥,或昙花一现,令人悠然神往。描绘情节,有悬念,有反转,以戏剧入小说,你方唱罢我登场;故事之中套故事,千头万绪针脚密,每一条线都精彩;细节入情入理,读来别有风味。那个江湖风云际会、异彩纷呈,看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尼姑思凡,读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热血沸腾,读一往情深的凄美爱恋又掩卷叹惋。

杨澜采访金庸先生《杨澜访谈录》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怎么样阅读金庸武侠?好友问以什么样的顺序读比较好,我答不上来,因为我的体验是不管从哪一部哪一节开始,最后都以literally废寝忘食地把金庸十五部全部重读一遍告终。或许不必拘泥顺序,喜欢就拿起来看吧,看累了就放下,读金庸毕竟是休闲。这里试将金庸十五部小说分成五组并提供些简介。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1/15页

《金庸全集》读后感(篇十二)

《神雕侠侣》全文的中心思想: 杨过问道:“郭伯伯,你说襄阳守得住吗?”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最后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射雕》全文的中心思想: 成吉思汗勒马四顾,忽道:“靖儿,我所建大国,历代莫可与比。自国土中心达于诸方极边之地,东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说古今英雄,有谁及得上我?”郭靖沉吟片刻,说道:“大汗武功之盛,古来无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风赫赫,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儿寡妇之泪。”成吉思汗双眉竖起,举起马鞭就要往郭靖头顶劈将下去,但见他凛然不惧的望着自己,马鞭扬在半空却不落下,喝道:“你说甚么?”郭靖心想:“自今而后,与大汗未必有再见之日,纵然惹他恼怒,心中言语终须说个明白。”当下昂然说道:“大汗,你养我教我,逼死我母,这些私人恩怨,此刻也不必说了。我只想问你一句:人死之后,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马鞭打个圈儿,道:“那也不过这般大小。”郭靖道:“是啊,那你杀这么多人,流这么多血,占了这么多国土,到头来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语。郭靖又道:“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道:“难道我一生就没做过甚么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征西伐,积尸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难说得很了。”他生性戆直,心中想到甚么就说甚么。成吉思汗一生自负,此际被他这么一顿数说,竟然难以辩驳,回首前尘,勒马回顾,不禁茫然若失。 《天龙八部》中心思想: 萧峰蹭上一步,昂然说到:“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他说到这里,想起当日雁门关外宋兵和辽兵相互打草谷的残酷情状,越说越响,又道:“兵凶战危,世间岂有必胜之事?大宋兵多财足,只须有一二名将,率兵奋战,大辽、吐蕃联手,未必便能取胜。咱们打一个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欲让你慕容氏来乘机兴复燕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忽听得长窗外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善哉,善哉!萧居士宅心仁厚,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12/15页

《金庸全集》读后感(篇十三)

火车上的兴起与追忆

放假去沈阳找朋友玩,坐在火车上闲着无事,拿出手机看小说,看的是金庸的《笑傲江湖》。没想到这一看不打紧,竟勾起了我那早已被现实生活消磨得无影无踪的武侠兴致,同时也勾起了我对于那段美妙青春的美妙回忆。

那是一段怎样的日子呢?

那时的我正当年少,整个人的思绪如脱了缰的野马,成天游荡于那虚无飘渺的武侠世界,连学习也不用心。已不记得课桌下的武侠小说被老师缴了多少次了,也不记得因看武侠小说而被爸妈骂了多少回了,只清楚地记得有一次——那是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在一堂数学课上,我用课本遮挡着偷看梁羽生的《萍踪侠影》,结果被数学老师发现了。后果呢?后果很严重!数学老师不但缴了我的武侠小说,还邪恶地、阴阳怪气地数落了我一顿。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数学老师那天说的一句话:呦,不简单啊,小小年纪就会看爱情小说啦!

爱情小说!就是这“爱情”两个字,让萧某人在同学面前,尤其是女同学面前丢尽了脸面!你想啊,那是一个怎样单纯、怎样以学习为唯一任务的学生年代啊,小小年纪的我不用心学习,却去看那会让每一个自认为是好学生的人都嗤之以鼻的爱情小说,这不是自己找丢人吗?在同学面前我还能留下脸面吗?他们还会看得起我吗?

为此,我羞愧地一堂课没能抬起头来,傻傻地趴在桌子上,只等下课铃一响,立马就冲出了教室。

老师让我丢尽了脸面,让我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都不能在同学面前抬起头来,这让我很恼火。因为这件事,我还恨上了那位数学老师,暗中将他当作头号敌人看待,同时也开始排斥他的课。也因为这个缘故,我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直到爸妈发现干预后才逐渐回归正常。

嘿嘿,有意思吧?因为一部武侠小说而与老师“大动干戈”!

当然,谁人没有年少无知,谁的青春不躁动激扬?当岁月的风吹去了脸上的红痘,当时光的雨浇长了躯体的骨骼,当当年的无知少年长成如今的老油条,再回顾这一段岁月时,我当然不再纠结,当年所谓的咬牙切齿,如今也只能换来我的微微一笑而已——多傻啊!为不忿于在同学面前丢脸而将一位教师当作敌人,还“头号的”!

不过话说回来,青春难道不就是这样的吗:有点叛逆,充满无尽的幻想,在父母的谆谆教诲和师长的苦口婆心中,努力营造属于自己的那一方楼阁——充满荷尔蒙气息,有点空旷,却又似乎难于承重、难于安置的青春楼阁。

(待续)

13/15页

《金庸全集》读后感(篇十四)

金庸的武侠和大多数武侠小说都塑造了很多伟大的英雄人物,但这些英雄都需要一些反派人物来衬托。在这里,我想讨论一下金庸笔下让人又爱又恨的反派角色。

又爱又恨一词,最先是出于《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对赵敏的评价。但在我心里,似乎从未把赵敏看作是反派的人物,自从遇上了张教主,赵敏的坏,好像也随着被张教主脱下的鞋子一起褪去了。正如毛阿敏在《爱上张无忌》里唱道:“请摊开,紧握你脚趾的手,交给他你的未来。。。”

讲到又爱又恨,我心中排第一的是天龙里的南海鳄神岳老三!四大恶人里排行第三的岳苍龙,自称岳老二,可爱程度直追老顽童周伯通。岳老三在南海为尊,人人叫岳老三老袓宗、老爷爷,脑子是直通到底的,但为人极讲信用,说到做到。

这家伙绝对是恶出了风格,恶出了新高度。手中一把鳄鱼剪甚是凶狠,刚出场时,动不动就把人的脑袋剪下来。

天龙可以说是一部从头到尾都是悲剧色彩的武侠,被评为“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岳老三的存在倒是为这部小说制造了不少幽默场面。自打被段誉骗了做徒弟之后,岳老三的人生就陷入了悲剧。

比如说这段:

南海鳄神哇哇大叫:“你奶奶的,我这的师父虽然不成话,总是我岳老二的师父。你打我是师父,便如打我岳老二一般。我师父要是贪生怕死,叫了你一句亲爷爷,我岳老二今后还能做人么?见了你如何称呼?你岂不是比岳老二还大上三辈?我不成做了你的灰孙子?实在欺人太甚,今日跟你拚了。”

一命叫骂,一面取出鳄嘴剪来,左一剪,右一剪,不断向慕容复剪去。他平日最怕的便是辈份排名低于别人,连“四大恶人”中老二、老三的名次,还要和叶二娘争个不休。今日段誉倘若叫了慕容复一声“亲爷爷”,南海鳄神这现成“灰孙子”可就做成了,那当真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宁可脑袋落地,灰孙子是万万不做的。

岳老二为人极重辈分,亦重承诺,虽然被段誉骗去叫了声师父,便真把他当成自己师父。最后死也是为此而死:

段延庆道:“岳老三,不得对王夫人无礼!这个姓段的小子是个无耻之徒,花言巧语,骗得你叫他师父,今日正好将他除去,免得你在江湖上没面目见人。”

南海鳄神:“他是我师父,那是货真价实之事,又不是骗我的,怎么可以伤他?”

段延庆情急之下,呼的一仗刺出,直指南海鳄神的后背,内力到处,钢仗贯胸而出。

岳老三为了救师傅而死,或许他的确是恶人,但对段誉来说,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好人。每每读到这一段,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这样一个人怎能不让人又爱又恨呢。

拜了段誉为师,不但没有得到一丁点的好处,在江湖上还抬不起头来,做事处处掣肘,甚至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或许,这就是他为自己生前所做坏事的最后救赎吧,这也是符合天龙里世间众生最终皆得超脱的主题。

14/15页

《金庸全集》读后感(篇十五)

只是休闲娱乐而已

我是在火车上一边追忆,一边看我的武侠小说的,中间还穿插着休息以及与同车厢旅客的交谈。到火车到站时,一部《笑傲江湖》还没看到一半。不过不要紧,它已经明显勾起了我的武侠兴致。从朋友家回到北京后,我翻出收藏的几部“三联版”的金庸武侠小说,只要没什么事,就捧起来看,熬夜也看。花了十多天时间,看完了《笑傲江湖》《飞狐外传》《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连城诀》《白马啸西风》这七部自认为是经典的武侠小说,终于过足了武侠瘾。在侠瘾过足之余,我的内心里也有了股为武侠小说鸣不平的冲动,不写出来不快,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文字。

有人说,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对此,我表示赞同。只要是具有最起码理性的人,谁也不会认为武侠小说所描述的世界是真实的,更不会脑残地“穿越”其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武侠小说就没有意义。任何文艺——不管是音乐、戏剧、美术、电影,还是与武侠小说同属于文学范畴的其他类型的小说或散文诗歌,它们都未必完全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学院派们不是说“文艺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吗?),但你能说它们是没意义的吗?我们是可以完全不需要它们的吗?学院派们不也说过另一句话吗:“文艺是人的精神食粮。”诸位,是“食粮”啊!什么是食粮?食粮就是能让人健壮活下去的东西。物质食粮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使躯体健康成长;而精神食粮则能陶冶人的性情,增长人的见识。不用扯那么高深,至少这些虚的所谓“精神食粮”能够休闲自己、放松自己、娱乐自己吧?

可能有人要对我将武侠小说与戏剧、美术、音乐等并列的做法嗤之以鼻了——扯!武侠小说是非常俗的东西,怎么能跟高雅的文艺相提并论呢?还“精神食粮”?“精神毒药”差不多吧!你不见一些小年青整天沉溺于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而致使学业荒废、青春蹉跎,甚至“喋血江湖”为害社会吗?

好吧,我承认武侠小说很俗,也承认一些思想简单、没有现实生活负担的青年过分沉溺于武侠世界了。但是,愤怒的人啊,请不要将个人的标准强加于大众,不是每个人都懂高雅文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从高雅文艺中获得心理上的愉悦。俗气如我,就曾想附庸风雅地坐在剧场里听一场交响乐,或者去美术馆看一场展览,但很遗憾,我真的不认为我能够坚持下去,因为我真的不认为我能够从剧场或美术馆中获得足够愉悦的感受(至少我认为从剧场美术馆获得心理愉悦感不如从小说中获得的大)。另外,也不要将每一个爱读武侠小说的人想得那么“无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武侠小说里的风花雪月、刀光剑影能够带给他们心理上的快感,但现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他们同样不会无视,只有那些心智还不太健全的人才会沉陷于武侠为他们营造的幻想世界里。

其实说到底,不管是听音乐、看戏剧,还是读小说,它们都只是娱乐休闲的手段而已。难道不是吗?

(待续)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