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亮来的男孩》是一部令人陶醉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友谊和成长的故事。故事以一个神秘的男孩从月亮上降落到地球开始,他的出现改变了一个小镇的命运。通过男孩与小镇居民的交流,作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性。这本小说充满了幻想与想象力,让人们思考爱的力量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月亮来的男孩读后感(一)
倒序插叙很多,难啃,读罢有些不知作何感想。停了一周再回去翻了下才勉勉强强写了点算不上书评的个人感受。 因无痛感之异,被贪财骗子利用,训练成贩卖灵药的道具人,被虚伪收藏家掠去当做珍禽稀虫,结识连体姐妹,却目睹连体姐妹被分离残忍死去,后重新找回骗子,体会不了爱,他活在孤独中。他在孤独中成为了出色的外科医生,他的手术刀能精准切割,他甚至可以对着镜子给自己破了的额头缝线。没有人懂他,没有人爱他,没有痛感的人生却过得意外潇洒。 但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人,突然会感觉到痛了,以前从没体会过的疼痛都出现了,他疯了。他虽然有了正常人的痛感,却无法正常过下去了,也没办法继续拿手术刀了。没有人懂他,没有人爱他,他还是孤独的。 通篇都是冷色调,而且这种冷感犹如哈尔滨的冬天之久。不过,最后牧师通过玛丽找到悬在树上满头虱子的詹姆斯并把他救过来,接下来的那段日子,在我看来,是詹姆斯活得最有人味的时候。
从月亮来的男孩读后感(二)
《从月亮来的男孩儿》,如果我们只看名字的话,我们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境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很可能会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但是,当我们一头扎进这个故事里面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在美丽名字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凄美无比的故事。。。 詹姆斯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他只是母亲一夜欢愉过后的产物,他出生的时候也没有嘹亮的哭声,甚至他一度被认为注定要早早的死去。慢慢长大的他,直到十几岁的时候依然不想开口说话,没有人知道他心理在想写什么,也没有人关心。不知道是来自于上天的垂青还是惩罚,他是一个没有痛感的人,他既感不到疼痛也不会感到快乐,因此,他才会在村子爆发天花之后,在父亲与兄弟姊妹们相继离世过后,一个人悄悄的离开,他是一个了无牵挂的人。当我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会在想,如果詹姆斯当年不离开这个小村子的话,他的命运会不会有所不同,会不会不那么的坎坷流离,会不会不再有那些令人心碎的凄美遭遇呢?只是人生不存在假设,他的命运或许早已在降临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便已注定。 他是一个没有痛感的人,因此,在有些人的眼里,他绝对是属于那种奇货可居的人。他跟着格默四处招摇撞骗,只为了换取那一点可怜的果腹口粮。当他终于鼓起勇气去逃离的时候,却又落入另外一个悲惨境地,成为富豪的可怜的收藏品,我们真的不得不说,生活对于詹姆斯实在是太不公平了,这个可怜的人儿实在是遭遇了太多的痛苦与折磨了。这简直与他的丝毫无法感受到任何痛感的身体形成了绝妙的讽刺了。这段悲惨的经历或许是他后来残酷冷漠性格养成的关键吧。 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从孤独中走来,向孤独走去。短短几十年的岁月里,他或许不曾有一刻真正的开心过、幸福过。没有亲人可以陪伴,没有朋友可以倾诉,就连他离开这个冷冰冰的世界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没有人知道他死的时候是否会感到那么一丝丝的痛意。。。 安德鲁米勒用一种异常冷静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颇有一些传奇色彩的故事。生来不知道痛的男人、疯狂而又充满血腥的医学实验、无处不在的疾病、苦痛、死亡与恐惧,每一页,每一个文字,仿佛都带着一种魔力,将我们深深的吸引在这个故事里,让我们沉迷于这个故事里无法自拔。这真的是一场难得的阅读体验了。 不知道为什么,当读完这个故事过后,最后留在我脑海中的竟然会是书中第一幕詹姆斯被解剖的景象,我不知道当怀有精湛医术活人无数的詹姆斯在天有灵,知道自己最后的下场的时候,会不会也苦笑一声,感叹一下自己这一辈子的荒诞与悲伤。。。
从月亮来的男孩读后感(三)
本书的英文名字是《Ingenious Pain》,天才之痛,与月亮没什么关系。
书中的主角詹姆斯·戴尔(生卒1739-1772)生来便感受不到生理上疼痛,与之伴随的是,他既无法感受到心理上的痛苦,也感受不到快乐的情绪。11岁那年,他从樱桃树上摔下来,却被骗子格默发现他感受不到疼痛和惊人的伤口愈合能力。当他的哥哥姐姐和妈妈死于天花后,他找了格默,被格默训练成了骗子,搭档行骗。在行骗的过程中,他们的骗术被坎宁先生识破,并解救。坎宁先生收集奇人异士,詹姆斯只是他众多“收藏品”中的一个,坎宁先生偶尔带他去伦敦,在科学协会展示他的“异能”,绝大多数时间他可以毫无限制地阅读坎宁先生的图书收藏。他对各种人体构造的书非常着迷,无师自通地完成了(现代医学)外科学的基础课程学习。后来,他离开坎宁先生,在海军服役,在战役中偶然成为医务助理,并很快独当一面。离开海军后,他来到巴斯,与船医合伙开业。在巴斯,詹姆斯因为他冷静冷漠冷酷的性格,干脆果断精确的手法,很快名声鹊起。后来,他远赴圣彼得堡为女王接痘,却意外恢复了痛觉。恢复了知觉的詹姆斯变得犹疑懦弱,幼时被格默粗暴接续的断腿持续疼痛,他竟然失去了理智。后来,在去圣彼得堡路上救的女人玛丽把他带到同行的牧师家里,他才渐渐恢复正常。
痛还是不痛?这一组矛盾是无形的线,操纵着詹姆斯·戴尔的一生。在他感受不到疼痛的时候,他是最出色的外科医生和最冷酷的人。他让病人感受到无以复加的疼痛(18世纪英国的外科手术还没有麻醉),却无动于衷;他让自己的“伯乐”感受莫大的屈辱(他与船医的一段,我觉得和《月亮与六便士》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毫不羞愧,甚至可以冷漠地与船医决斗。而当他“感同身受”地能够感知疼痛之后,他连最“简单基本”的放血都做不好了。而本书开头和结尾,恢复“正常”的詹姆斯充满温情,虽然有生理上无法克服的痛苦,但他能够感受到快乐、欢愉与爱。没有痛感让他成为外科之神,恢复痛感让他沦为普通人。在痛与不痛之中,他遇到了各色人等。不痛的时候,他经历了各种人性之恶,他为恶而不自知;而痛的时候,他却经历和见证了各种人性之善。或许也是不痛的时候,他无法感受人性之善,只能让人性之恶在他身上肆虐。
毫无疑问,没有痛感成就了詹姆斯的外科天才。但除了没有痛感这个天赋异禀之外,詹姆斯会是外科天才吗?当然是。他所有的外科基础知识来源于自学,他曾经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外科实践经验。当他恢复痛感后,他只做过一次外科手术,却是极为复杂的心脏手术。在性命攸关的时候,心无旁骛的他依然能够完成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外科手术。
天才之痛,让这个曾经的外科天才走下神坛。而最后,天才之痛也是这个曾经的外科天才最后竟然沦入庸医之手。但詹姆斯·戴尔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再也感受不到痛,也感受不到人性之恶了。
从月亮来的男孩读后感(四)
月亮来的男孩是哪一个男孩呢?
在书的122页,这个词第一次出现。那是收留了詹姆斯的收藏家坎宁先生的另一件藏品——一个长相奇异的生物。有着“一只人类眼睛和异类的眼睛;金色的肩膀强壮有力;背部很长且呈拱形状;被贝壳覆盖的尾巴上拖着黑色的海草;它的鱼鳞很宽而且凹凸不平,像梳子似的。”他被豢养在水池中,尾巴击打出水花,在水底逡巡,再水淋淋地露出半身。
詹姆斯起初不相信有来自月亮的男孩,可是坎宁先生说,也没有人相信会有一个没有痛觉的男孩。
20岁之前,詹姆斯没有痛觉。针扎透手掌,钳子拔掉指甲,受人踢打,摔断骨头,他却眼都不眨。因为这一特异功能,他被带去卖治疗疼痛的假药,被人掳作收藏品,被征为海军当上军医,再到功成名就成为名医。一路冷眼,却越走越顺。他的冷漠、精准、无情,正如一把手术刀。
10岁才会说话,似乎印证了詹姆斯的迟钝。对语言、痛觉、乃至感情的迟钝,不,应该说是无感,让他心无旁骛的前行。他几乎没有兄弟姐妹,父母也都死亡。世界上已经没什么需要他牵挂的了。丢掉这些包袱的他,也没有什么好畏惧。正如和芒罗先生决斗时,他一枪打掉对方的鼻子。
然而,命运却一次性把疼痛还给了他。在去圣彼得堡的路上见到了巫女玛丽,雪地里突然出现又悄然消失的“幽灵”,他因此开始神情恍惚而渐渐恢复痛觉,往日的疼痛走马灯样一幕幕过。原来在疼痛面前,没有人能幸免。(詹姆斯的母亲在冰上怀上了他,他又在雪地中见到玛丽,可以理解为一种呼应吧)
他痛了,疯了。在精神病院里,他又爱上了女疯子多特。她有唱歌剧的歌喉,被关在“棺材”里,病情时好时坏。爱上她后,詹姆斯终于体会到在意是一种什么感觉。
他渴望理发师给自己剃干净胡子,自己用草梗清洁指甲缝,只为了能更加体面地出现在多特面前。然而多特的爱也并不是给他一个人的。詹姆斯向多特求婚,然而多特说‘疯子怎么能结婚’。
最终,疯癫的多特死了。詹姆斯痛苦癫狂之后却发现自己依旧活着,强韧的生命并不允许他这样消失。他对精神病院的医生说:“我好了”。
出院后,玛丽发现了流浪的他。在去俄国路上遇到过的一路旅人们救助了詹姆斯。他在慢慢恢复了健康后,却在某一天突然倒地而亡。双眼映着蓝天,周围是金黄的麦秆,就像一群冷漠的围观者。
故事是倒叙,一开始很不好理解,出现众多人物,也没有交代过多身份背景,令人迷惑。但是看到结尾再回头看前两章,才会发现线索一一对上。
我开始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在于坎宁的博物馆哪一章,里面都是各种奇怪的人。月亮来的男孩,在我看来,就是这么一群人。奇异又遥远,像是天空中的月亮,清冷冰凉陌生。月亮上荒芜一片,他们的心也是。在高处远处旁观普通人的人生起伏,是否也很寂寞呢。
但最后,詹姆斯获得了普通人的结局,或许尘世中的悲欢,会让人更加温暖。进入并成为普通人的一部分,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结局。
从月亮来的男孩读后感(五)
死亡的结束
“他的肉体先有了记忆,每一次撕裂、每一次击打、每一次针刺、每一次被蜡烛的火焰烧灼、他在疼痛中发现了自己的过往,空气因充满声音而变得刻薄。夜不够长,无法回应这么多的控诉,无法落下累积经年的泪水。如今,他知道时间如杀手一般对他穷追不舍,是那样周密,不带一丝偏见,在收集岁月的痕迹。”——节选自《从月亮来的男孩》
英国著名文学家安德鲁·米勒的《从月亮来的男孩》一书讲述了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描述了一个天才的短暂一生的故事。本书故事的开端以詹姆斯·戴尔的尸检场面为始,面对着詹姆斯被血淋淋的解剖,他的传奇人生在作者的笔下以倒叙的方式向我们徐徐展开。我们一步步的了解他,了解他独有的成长经历。我们都知道人成长的代价就是经历疼痛。有些人在疼痛中失去了自我,有些人在疼痛中找到了自我,人生无非就是不停的失去与寻回。而对于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际遇,万能的上帝往往会给天才安排一个命运多舛的人生,因为他创造他们的同时也在毁灭着他们。
詹姆斯从出生的那刻起就注定了他的与众不同,当周围的人意识到他与众不同的最大特点就是他不知道“痛”是什么感觉。作为读者的我很难想象一个不知道疼痛的人在面对周围的人和环境环境时,他木然的态度、冰冷的眼神、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最初他也有着平凡生的生活,随着一场瘟疫的到来,他的家庭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他不得不开始了另外的一种生活。生活突然起来的变故,这是给他带来的第一个疼痛。
而他也利用生活带来的可能逃离了自己最初生活的地方,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詹姆斯一个不知道疼痛为何物的男孩混迹在这片大陆上,他在有心人的利用下,通过自己不知道疼痛的这一特点,伙同他人售卖所谓的“圣药”。在这里他是赚钱的工具,偶然的一场阴谋,他成为了别人的展示品。当一个人从工具变为展览品,而他又在经历疾病、苦痛、死亡、恐惧和麻木。詹姆斯从最初的被“磨练”成长为了野心勃勃、利益至上的杰出医生。他的经历在我看来就是时刻与痛苦为伴。
缺失的痛感在其他人眼里是不可思议,可对于詹姆斯来讲痛感的缺乏则是他残缺人生的直观表现。他没有生理之痛,但给读者带来的是内心的疼痛。作为杰出医生代表的詹姆斯在命运之手的安排下,他前往俄罗斯为女皇接种。这是一次改变他命运的旅行,他遭遇了他人生最大的挑战,他遇见了爱情,他爱上了一个异于常人的姑娘,令人心碎的凄美遭遇让他从铁石心肠的天人一夜之间“堕落到”拥有爱恨情仇的凡人。一个众人眼中的疯女孩,却拥有这个世界最纯洁的心,也只有爱能够融化冰冷的月亮男孩。
当他明白了什么是痛?什么是爱?什么是无可奈何时?他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尽管他曾短暂的遭遇爱情,他的痛感得以恢复,突然有了软肋可他却没了盔甲。之前的一无所有,让他一往无前。现在失去了爱人他在饱尝生活之痛......
他从孤独走来,又朝孤独走去。《从月亮来的男孩》一书讲述了詹姆斯短暂且不可思议的一生,他从最初与周围人、环境的格格不入,到后来遭遇了人生各式各样的生活。看着詹姆斯的独有经历,当时我脑子里蹦出的人物是盖茨比。他们的经历都很传奇,我们看着他们不一样的人生遭遇,在羡慕他们的同时也在怜惜着他们。他们是不幸的,我们可以感受他们内心的痛苦。
《从月亮来的男孩》平实的故事,慢节奏的铺陈可以让读者更加全面的接受。这是一部有着温暖灵魂的作品,作者用精彩的文字效果处理死亡和人性的问题,这是一部特别有张力有魅力的作品,全书情节跌宕起伏,思想更是深刻,我们可以到纷繁复杂的感情,也可以真正感受人性的魅力。
“你是否想品尝夜晚的空气;去到那芳香四溢的树荫处;在那里,白杨的枝条缠绕着你,藤蔓会是你庇护之地.....朋友们,魔鬼是我们的痛苦之源,他用触碰和爱抚......”
从月亮来的男孩读后感(六)
我无法想象,一个不会痛的人会是什么感觉。生病时不会难受,受伤时不会哭泣,甚至是流血骨折了,也不会有任何感觉。我第一反应是很羡慕这个人,因为我很怕痛,小时候会宁愿发烧也不愿去医院打针。不会痛也就是没有知觉,但没有知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异类。因为他与众不同,这也将注定是另一种痛苦。即使不会痛,也总有感受到痛的一天。这世上让人痛苦的事千千万,身体上的疼痛,并不代表心灵深处的伤害。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要经历许多背叛、出卖、抛弃、死亡等各种残酷的事实,才能体会真正的“痛苦”。
如果只看书名的话,可能会以为《从月亮来的男孩》是一本治愈系童话故事书。但其实他与童话毫不沾边,因为童话是美好的,是灌输人们温暖与爱的。而安德鲁•米勒的这本小说,却是让人悲伤与叹息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不会痛的男孩的一生,他从出生起就感受不到痛,也从来不会哭不会闹。而在今后的成长中,他经历了从不会痛到感受痛的过程。这期间,自然是孤独的。
小说没有特别的跌宕起伏,主人公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作者只是用平静的口吻来诉说这个男孩的成长经历。《从月亮来的男孩》作者把男孩说成是从月亮来的,而这个故事本身男孩并不是从月亮来的,他只是跟平常孩子不太一样。“月亮”是非常冷和孤单的,从月亮来可以理解为不知人间冷暖,男孩的不会痛,从一定程度来说代表了他体会不到痛苦,也感知不到任何的快乐,就像是仙人不食人间烟火,不需有人作伴。从月亮来,来到什么地方呢?从月亮来到地球,来到人间。感受这世间的酸甜苦辣,最后体会了真正的痛苦和快乐。从月亮来到人间,从不会痛到感受痛,这是作者的主旨,也是全文的中心思想。而这一过程,才是至关重要的,它改变了男孩的感知,让他在成长中学会了痛。
从出生起,就是母亲的耻辱。詹姆斯来到这个世上,是不受欢迎的人。不会哭也不会闹的他,安静的令人害怕。也许,正是因为体会不到痛,所以在见到别的孩子被欺负时,并不会觉得是在受苦。相反,他会认为是在做游戏。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与其说是孤独,不如说是冷漠。不会反抗也从不帮助任何人,就像个局外人,让人着急又无奈。从树上掉下来时,摔断了腿却发现他是感受不到痛的人。而之后的伤口迅速恢复,更是让有心之人的欲望重燃。十一岁时才开始学会说话,却在不久后的一场瘟疫里失去了亲人,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生活。
欲望总是让人疯狂的,当他们发现别人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有人利用他没有痛觉的身体贩卖灵药,有人收藏他成为展示品。他也渐渐的变成了麻木的人,却在之后成为了医生。正是因为自己感受不到痛所以也体会不到病人的痛苦,他的铁石心肠让他在医学界盛名。
而让他生命真正转折的,是当他遇到了两个女人,巫女玛丽和女疯子多特。多特与他短暂相恋后,便去世了。这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痛苦,不是身体上的痛,而是心灵深处的痛。他感受到了悲伤与流泪,却也懂得了什么是爱与温暖。从不会痛到感觉痛,他经历了种种事情,才真正成为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月亮来的男孩,神仙般的存在,没有情感没有痛觉也毫无快乐。真正的“人”,感受到了爱与痛苦,悲伤与希望。他的转变,是用某种惨痛的代价换来的,是他的成长,也是他的体验。
安德鲁•米勒用男孩詹姆斯短暂的一生,来深刻探讨着人身的痛苦。一种是来自于身体上的感知,一种是心灵深处的绝望。两种痛苦之间的转变,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詹姆斯的故事很平淡,但他带给我们的感受却是巨大的。他的成长经历似乎是在诉说着每个人的人生,却又像是唤起那被遗忘的记忆碎片。我们通常的成长都是从酸甜苦辣到麻木不仁,而詹姆斯的成长却是恰恰相反,从麻木到感受酸甜苦辣。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体验,从身体上的感知转变到心灵上的体验,这是本书的亮点所在,也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升华。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个成长的故事,同样也是弥补心灵的缺失。
从月亮来的男孩读后感(七)
Ingenious Pain 260千字
第一章 1772年
罗斯医生 伯克医生
朱利叶斯·莱斯特莱德牧师
巫婆玛丽
詹姆斯·戴尔(尸体/医生)
黛朵(牧师妹妹)
基里克先生
哈勒姆夫人
科尔太太(管家)
女孩塔比瑟
约翰·阿梅兹门特(黑人)
约翰·莱斯特雷德 神父(牧师父亲)
第二章 1771年
乔治·佩斯 (男仆)
亚斯提克先生
威妮弗雷德·达德
萨姆(十一岁男孩)克拉克太太(男孩母亲)
格默
铁匠 阿莫斯·盖特
卡克斯顿萨莉(女儿)
格蕾莱婆婆
黑人 约翰
第三章
乔舒亚·戴尔 丈夫
伊利莎白·戴尔(29岁,三个孩子的母亲)妻子
玛莎 女性朋友
丽莎·戴尔(9岁)女儿
农民穆迪(教父)
薇拉·戴尔 (寡妇)
萨拉·戴尔
查理·戴尔
女仆 詹尼·斯库尔
汤姆·普尔利
塞普蒂默斯·凯特
助手:勒吉特小姐(瘸子)
阿莫斯·盖特
马利·格默
第四章
格蕾丝·博伊兰(妓女)
仆人:亚当·雷特
悲剧演员:卡托·利
六指图书管理员:柯林斯
连体双胞胎:安和安娜
坎宁先生
胖子 本特利
助手:汉普顿
门房:卢特
阿奎隆号:
中国男人:林林(吴昌力 伊斯特尔·史密斯)
哈伯德
大卫·费舍尔牧师
妻子:南希·费舍尔(阿尔波特家族)
雷诺兹舰长
芒罗先生
高级船员:所罗门·德雷克
水手长:克拉丁波尔先生 其助手:米多尼克、莫迪特
奥布赖恩
惠特尼中尉
本森
麦克纳玛拉
约翰逊
帕克斯
奥斯汀·奥康纳
罗尔
阿格尼丝·芒罗
福瑟吉尔
第五章
阿布特
杜佩隆夫人
费瑟斯通夫妇(英国)
修道院男孩:彭克
第六章 伯利恒精神病院
卡洛先生
奥康纳先生
瓦格纳
亚当
多特··福莱尔
罗斯
第七章 1770年
西蒙·塔珀
乔治·佩斯
萨姆
鳏夫梅金斯
乔治·佩斯
亚斯提克
第八章 1772年
杰克·霍金斯
黑人:约翰·阿梅兹门特
尾声
从月亮来的男孩读后感(八)
“哪一种才是我们这个世界最需要的人?是善良的凡夫俗子,还是冷酷无情的天才?” 《从月亮来的男孩》 是英国小说家安德鲁·米勒的处女作。英国文豪安德鲁·米勒写给成年人的伤痕童话。英语文学里程碑作品,荣获世界多项文学奖项,全球36国出版。《独立报》年度小说,《纽约时报》年度好书。一部感人至深的经典文学作品,更是震撼灵魂、深入骨髓的救赎之作。一个生来没有痛觉、从来没被爱过而全然不懂任何感觉的男孩-詹姆斯。到了十一岁才开口说话,适逢传染病肆虐、家庭变故,开始他流浪的日子,遭遇各种奇事,有人利用他没有痛觉的身体贩卖灵药,有人收藏他成为展示品…… 从皇家海军退役后,因为不能感知痛苦,在那个麻药尚未应用的年代,他无法感同身受病人的苦痛,因而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医生应该是救死扶伤的典范,然而,詹姆斯对于芸芸众生从未有过半分怜悯,他是无痛无知的人,自然不会同情在苦痛中挣扎的人。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冷漠,才使他下手精准,从不失误。由于不能感知疼痛,他也无法理解别人的痛苦。“铁石心肠”,成为他的代名词。作为优秀的外科医生,他一边用手术刀不停地切切割割,在肌理血肉间挥汗操刀。
但是,最完美的外科医生失手了,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心,因为,他遇见了爱情。他爱上女疯子多特,又瞬间失去她,詹姆斯开始感受到人类应有的七情六欲,开始懂得悲伤、流泪和身体的疼痛。这是一个惯常用的小说情节,冷漠的主人翁爱上了常人,于是学会了爱。然而米勒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将一个老套的情节刻上了悲凉的气息。一个人生活在世间,随时可能爱上某一个人,可是对于詹姆斯来说,爱是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启。他的整个人生,似乎就是平常人生的倒置。
我是从头开始读这本书的。
马上,一种心理伴随着生理上的恶心和抗拒就来了——小说开篇就以白描的手法细致而详尽地展现了一个尸检的场面,主人翁詹姆斯被血淋淋地解剖了,从解剖的第一刀直到最后缝合。这也是令我无法快速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所以,当我勉强读完第一章的时候,我放弃了。过了几天,又打开书,往下读了一些,还是停下了。如此,断断续续,才得以将全书读完。每个作家处女作都是很值得反复去体味的。这样的文章,没有承载一个作者的习惯和修饰,我们的触感都会是新鲜的。在这样的作品中去感悟生活往往显得更加真实。故事的节点,我只想在这里说两个。一个是詹姆斯·戴尔人生里第一次感受到快乐,并因此激发他的疼痛感;另一个是他的死。
小说里,詹姆斯是在爱的高潮时触发了他身躯里一直以来被封闭的某个神秘区域,他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快乐,以及那种快乐里的幸福。世界在此之前对他只是意味着生存,或者说活着;而那个瞬间之后,就意味着除了生存,还有爱,还有痛苦。而通常,悲剧性的故事更能打动人的心灵,所以,詹姆斯注定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作者没有让詹姆斯在享受爱的快乐中幸福地生活,他很快就失去了所爱,开始他痛苦的余生。我无法评价作者给詹姆斯设计的死亡方式是否最佳,只是,我到现在还想不到更好的结局:詹姆斯一不小心仰天摔了一跤,正中要害,死了。我至今还在反复想着,一个技艺超群的外科医生怎么就会让自己变得如此“粗心大意”?
小说《从月亮来的男孩》讲述的是一位自小没有痛觉的男孩詹姆斯奇诡而短暂的一生,他在毫无痛楚中来到世上,却又在第一次感受到心灵剧痛后孤独离开。对此,包括英国《星期日电讯报》在内的多家报纸都曾以“超凡脱俗”之类的词语评价安德鲁的想象力。安德鲁半调侃式地解释说,“那是因为我有一个随身携带的梦境”。在当时的社会, 詹姆斯的成长历经了人间的丑恶与贪婪,没有痛感的詹姆斯却逐渐显示出自己的天才,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由于不能感知疼痛,他也无法理解别人的痛苦,他铁石心肠,全无同情心。小说的结尾,他因为爱情,终于明白人是需要痛的,不仅是身体的痛,更重要的是心理的痛,感情的痛。这是一部想像力非常丰富的小说,让人回味。另一方面,小说又让人明白,历史小说并不一定非得要和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有时候一些普通人的故事,更能让人感受到特殊的历史时代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正因为痛了才知道要改变,结束换来的便是重生。以前总觉得那种没有神经痛感的人真幸福,后来才明白,如果不痛就不知道自己受伤从而没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正如人生,痛了你才懂放手,伤过才会懂得。
从月亮来的男孩读后感(九)
《从月亮来的男孩》讲诉了一个生来感受不到疼痛的男孩的成长故事,笔调是冷静舒缓的,给人一种安静的力量,并没有太大激烈感慨的情节,但故事的内意却在阅读的过程中被人察觉,作者在细腻的行云流水里所隐藏的内容是充满深刻,值得回味思索的。像是平淡自然的河流里实则暗流汹涌,主题故事很简单,但读完之后给人带来的后劲大,有反弹性。
这个叫詹姆斯的男孩的生活成长过程在旁人看来是艰难的,私生子,过了十岁才学会说话,当摔倒成为家常便饭,他也毫不抱怨,人们时常把他当做是白痴。渐渐地,被告知他并没有疼痛的感觉。
但即便是这样,也得不到所有人的同情,这是可怕可悲的现实。故事的发展应该是从那一场瘟疫开始的,家人都相继离开,从这里进入真正展开情节,开始男孩命运的转变。因为对身体的痛楚毫无察觉,詹姆斯的奇特被别人用来买药骗钱,被当做收藏品,成为被研究的人体标本。这都是一种残忍的利用。如果男孩一直这样活下去,被各式各样的人作为“商品”,那是多么的悲哀啊。
就像那个比詹姆斯大一岁的男孩,每个人都喜欢欺辱他,旁观的詹姆斯被那个男孩当成是盟友,那孩子不断的送礼物给詹姆斯想得到他的帮助,但是他什么也没做,那个男孩依旧像任人摆弄的玩具……这样的童年,同样也像看镜子一样,多少对照在詹姆斯的身上。总是让读者心疼的。
想来,天生不知道疼痛的感觉,或曾是梦寐以求的希望,磕磕碰碰总是伴随我们的成长,其中到底疼痛了多少次,数也数不清。反看书中男孩的无痛,而且自愈的能力很好,这样的感觉说不清是失落还是舒畅的。后来想,可能更多程度上是种缺失,对痛感的麻木无知,造成了男孩自身的缺失。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否认的,喜怒哀乐是活着的证据,生老病死是活过的路径。
常有人说,天才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的隐形能力。所以,对于詹姆斯而言,突然遇到医学书籍,成为一个伟大的外科医生是必然的。在手术台上,他对病人的痛苦不能感同身受,他自然不会去同情,从某一方面而言这使他的技术失误小。而我也觉得正是男孩在幼时的坎坷故事,才导致他利用天生的无痛之感去疏远常人,在成长为天才的过程中,詹姆斯甚至懂得了利用和打击他的医生师长,他不是试图寻找人间的温情和快乐,恰恰往反方向去。就这一点上,作者自然有讽刺人性的成分在里面。
说来,作者的整个故事并不复杂,细想情节虽多,但是一条线,读着不累,里面倒叙插叙书信体,还有历史事件和背景的融合,和各种元素的插入,这些都不再说了,不过是这些才使这本书的真诚更多,它不仅在人物的遭遇与心灵的成长带着读者冲击和震撼,还因细节和背景的真实度才更引人入胜。
我觉得,最妙在主题的设定是平常却教人感到诧异的。像“人生需要痛苦的经历才能换取成长”这类的话题早就充斥我们的生活和文字里了,懂得都是由不懂换来的。但又谁生来是没有痛苦感的,天生冷漠无知,不哭不闹的呢?几乎没有,在生活文学里,行为冷漠代表了疏远,身体麻木可能是病倒,前者可以假装,后者需要治疗。而这本书里,却是一个真正没有痛苦知觉的人,他失去了人世间最重要的感受能力。詹姆斯的成长,是从不痛到痛,从麻木到动容……
而我们有必要提出,这里所指的痛感缺失,除了身体上的痛,是否还有精神心理上的痛?我在阅读前半部分的时候,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男孩詹姆斯给我的感觉总是冷淡的平静的,对于“没有痛感”这件事带出来的歧视和身体上伤害都表现得很淡然,并无有太多的抵抗和疑惑。之后我发现,更多时候这像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也许正是因为身体之痛的无感知才使得精神上的感受变得这样的平淡。记得书里有人问詹姆斯,那你感受到快乐吗?他并不知道该怎么去搜索痛的感受,自然对于快乐的味道也一无所知的。痛的享受和乐的感受都是正常又极端的存在,就像玩一上一下的跷跷板,经历极痛,才明白极乐。
真正的高潮是在詹姆斯认识那两个女人的时候。一个像是突然出现在森林中的精灵,玛丽带给詹姆斯的不一样感觉,好像忽然有了更多的感知力;一个是住在疯人院的女疯子多特,她带给他爱的感受力,以及心痛的滋味。她们的出现,仿佛是生命中的巨大响雷,两下子就把他真正的生命力激发了出来。而很可惜的是,女疯子多特仅仅和他经历了短短的恋爱时光就离开了他。故事需要得到结论,她们的出现就是要詹姆斯去懂得痛学会爱,感受人间冷暖,拥有真正的生活。对他来说,这不是复活,要褪却那一层冰冷才变成有温度的人。他做到了,这是偶然,也是必然。
另外,整本书基调和环境风格都很有一股哥特式,多少有些阴暗的底色,大概也是和设定在18世纪初的背景时代挂钩。如置身荒林平破城间,有狂草在疯长,光线忽亮忽暗,也彰显男孩的孤独和冷漠。哪怕被迫不自由过,亦因为无痛觉而有了丰富的也残酷的世事经历,但有一种成长,叫做感受。在特定的时机,又使詹姆斯从月亮上回到人间,获得了有关“生命存在感”的那把钥匙。突然流出的感动与温暖,是在灰色天幕上划出了一道线,照射出金闪闪的光。
仿佛是迷失在丛林山野所做的梦,充满了传奇和迷离,梦醒的那一刻是男孩有痛觉的那一刻,他对人生和人性的理解是恍然大悟了。而那个被疼痛感打击到的人不只是詹姆斯,也是芸芸众生里的每一个人。爱的延续,本就带着痛;生活的过程,离不开挫折;肉体的成长,需要记忆……这些是本能反应中的一些。痛与乐,都该痛痛快快的去感受。
从月亮来的男孩读后感(十)
没有谁的人生能够完全与「疼痛」无关。
出生的第一声啼哭、被老师斥责的委屈、第一次打针的恐慌、恋爱里的心碎与失望、病痛的折磨、告别的无奈……
《一本好书》之《霍乱时期的爱情》
而当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写下那句:阿里萨,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
你是否又能想象「没有疼痛」的人生?
英国作家安德鲁·米勒,就在《从月亮来的男孩》里,讲述了一位没有痛觉的天才的传奇一生。
光听书名,不少人会误认为这是一本童话故事集。
其实这本书离童话相去甚远不说,还带着十八世纪英国社会里浓郁的阴抑色彩。
开篇就以对主人公开膛破肚的尸体解剖作为开场,悬念重重,让人不禁对这位名叫詹姆斯的男人倍感好奇。
他是谁?从哪儿来?为什么大家都对解剖他的遗体充满了热忱?
随着安德鲁的回溯,我们才在他异常冷静的笔触里找到答案。
詹姆斯,一个生来就没有痛觉的男孩,即使摔断了手,也毫无痛感。
到了十一岁才开口说话,周围的人都视他为傻子。
后来又赶上瘟疫,因为家庭变故,男孩的生活就此转变,开始流浪的日子。
因为没有痛觉,有骗子利用他来演戏,贩卖假药;也有变态的收藏家把他囚禁,当作可供展览的奇珍异兽。
被各式各样的人视作“商品”的詹姆斯,与痛苦无缘,与爱也无缘,在四处漂泊的日子里,只是冷血而麻木地活着。
而作者用他巧妙的手法,让这位本身没有痛感的詹姆斯,处处都给读者引来揪心之痛。
要说丧失痛觉带给詹姆斯的礼物,那就是医学对他生活的开启。
因为对病人痛苦无法感同身受,詹姆斯在手术台上可谓是游刃有余,在那个没有麻醉剂的年代,自如地切割与缝补,让他一时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医。
讽刺的是,他在医学上的成功,靠的并不是救死扶伤之心,而是铁石心肠的冷漠,才让他下刀精准,从不失误。
所以每每读到他在手术台操刀之时,读者恰如患者的紧张感背后,伴随的往往是詹姆斯不近人情的冰冷。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问,除了生理上的麻木,难道詹姆斯的精神也从未感觉到痛苦吗?
其实纵览詹姆斯的前半生,爱与关心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生命。
相反,欺骗、利用与交易,往往是他人生的底色。
就像书里说的:他好像生来没有灵魂,那会有什么损失呢?
于是对于詹姆斯来说,他不但没有痛觉,上天还用悲惨的人生遭遇关闭了他对快乐的感知。
对于普通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所谓“忆苦思甜”,无非就是尝到了苦,才更知甜的珍贵一样。
詹姆斯就是那个看似避开了所有的疼痛,殊不知正是如此,才让他对快乐愈感麻木。
如果没有痛苦,又如何懂得如何去爱呢?
詹姆斯的命运就会这般沉溺下去吗?
书里有这么一段对话:
“你负责教他什么是痛苦。”
“先生,生活很快会教给他什么是痛苦。”
一次,前往俄罗斯为女皇接种的旅程,改变了詹姆斯的一生,让他从铁石心肠的天才一夜之间跌落为拥有爱恨情仇的凡人。
而带来这天翻地覆变化的,正是——爱情。
他爱上了一位异于常人的女孩,一位名叫多特的女疯子。
这一次的爱,仿佛打通了他所有的感官,让他生平第一次体会到何为痛苦,何为眼泪,何为心碎。
这样的安排乍一看俗套,但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在于把这一切建立在一个悲凉,甚至黑暗的人物之上。
对于普通人来说,爱情并不稀奇。
而对于詹姆斯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奇迹。如阎连科所说,就像“让树木感知到了疼痛”。
爱,激活了他的身体和心灵,终于让他在强烈的疼痛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但此时的詹姆斯也面临着选择——是选择回到过去借麻木不仁的盔甲所向披靡,还是愿意为获取一人之爱而饱尝痛苦?
这是他的选择题,也是作者留给我们的选择题。
皮肉之苦与心灵之痛,冷漠的天才与善良的庸才,在这个颇具哥特风格的故事里,作者早已悄悄预埋下他们之间的哲思。
《一本好书》之《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的阿里萨,因为患了相思的“霍乱”,不顾一切往爱情的火坑里跳,他不在乎所谓的结果,而是在半个世纪的漫长生涯里,为一人守候。
那对于詹姆斯来说,他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答案,就等大家在书本里找寻吧。
不过,作者其实早在开头就预留下一些线索,这段写在开头的引子,或许就是詹姆斯一生最好的印证:
即便如此,你这一生,
是否得偿所愿?
是的。
你所愿为何物?
在这世上,
成为被爱之人,
感觉自己受人所爱。
——雷蒙德·卡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