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摘抄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8 23:20:21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5-18 23:20:21   小编: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是一本令人陶醉的绘本,它将中国传统童谣和经典故事融合在一起。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这本绘本不仅令人愉悦,还能够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是一本值得收藏和分享的绘本。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篇一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成了精。

绿头萝卜坐大殿,红头萝卜掌正宫。

......”

“小老虎,尾巴长,

只因武艺不在行,

偷着外出去学艺,

遇着鸡,鸡会飞,

干甩爪子没法追。

......”

这一首首童谣,不知你还曾有印象

小时候不肯睡觉

吵着要听故事听童谣

经常在姥姥的唱念下逐渐入睡

因此对童谣格外亲切

也在童谣中知会了整个世界

这本《中国童谣故事绘本》收集精选了19个童谣故事

有错把枕头和冬瓜当成孩子的慌张姐

有卧冰孝母的王小此类故事

有八仙过海、牛郎织女这样的神话故事

有蚱蜢说亲、耗子小姐出嫁这样的动物童谣

......

朗朗上口的童谣,配有具有国风意趣的插图

色彩夸张,生动形象

非常适合在夜晚陪宝宝入睡时一起观看,念给他听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篇二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冬冬去。不让去,也得去,骑着小车赶上去。

这是我从小就经常听长辈们哼唱起的一段童谣,也是我老家那边最常见的童谣之一。

童谣总是富有着生动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

同样童谣也会很有着生动有趣的故事、热闹鲜活的场景以及一堆可爱生动的人物或动物形象。

而在童谣的背后,往往并不单纯是简单的歌谣,他们有的富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有的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们生活哲学,甚至在古代有许多童谣还带着政治目的。

但我相信,对于许多人来说,童谣也是我们童年的回忆,小时候睡觉前妈妈或者姥姥总会不自觉地哼唱一小段童谣来哄我们睡觉,那是有关于童年最好的记忆之一。

而对于小朋友来说,童谣形式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故事形式之一。

例如在《乌鸦反哺》的童谣中故事是这样讲的,在四月时节,乌鸦经历了21天终于孵出了小乌鸦,大乌鸦整天忙着哺育小乌鸦,而有一天小乌鸦们终于长大了,大乌鸦们却老了,小乌鸦们看到大乌鸦老了,四处寻找食物反哺老乌鸦。

“小鸦都有反哺意,可笑有人不如它。”

最后一句是对童谣整体主题的一个升华,的确如此啊,我见过太多伪善的人,满口仁义道德,口口声声自己有多孝顺,但真到老人生病了需要人照顾了,或者家里有事需要钱了,那些人就都不吭声了,多么可笑啊。

另外我还特别喜欢《八仙过海》这个童谣,这个童谣我小时候没有听过,但八仙过海的故事我们小时候应该都有听过。令人头大的是我从小就分不清“八仙”到底谁是谁,但这首童谣真的把这八位神仙讲得好清楚啊,就是和仙姑画得有点像葫芦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插画色彩浓郁,而且有些风格很有中国传统民间插画艺术的风格,属于我们的民间艺术包括剪纸、年画等等的配色不就是这样大红大绿、大黄大紫,既简单又令人发笑。

童谣一代一代的传唱,它们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长,有些童谣甚至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而他们也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带着既鲜活又美好的生命力。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值得~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篇三

“小老鼠,爬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妈,快过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相信这首童谣你一点儿也不陌生,从小我们就被奶奶抱到怀里,唱着这首童谣,逗弄得我们咯咯直乐。所以我们也从小就会说,并教会我们的孩子,真可谓是代代相传。

这就是童谣的魅力。在《中国童谣故事绘本》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谣研究专家首都师范大学金波教授精选19首经典故事类童谣,以绘本的形式,展现给少年儿童,配以童趣盎然的插画和生动活泼的音频,让童谣浸润小朋友的心田,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度过一个智慧快乐的童年。

在《四色脸儿》中,把中国传统戏曲中白、红、黑、黄脸儿的代表人物数了个遍。比如:“白脸儿的好汉数罗琼,岳飞在校声显威风,标名报号高君宝,长坂坡杀出了赵子龙”。

“红脸儿的好汉数云长,杀人放火是孟良,手把大刀王君可,赵匡胤千里送京娘……”

是不是很形象?感觉这些脸谱艺术,栩栩如生,在我们心中立马生动起来,长坂坡那白色战袍骑着白马的赵子龙,手中提着一把大刀的王君可,可不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形象。

“汉钟离,他为大,阴阳板儿手中拿。曹国舅,披彩衣,彩衣一摆风云起。韩湘子呀吹竹笛,蓝采和花篮手中提。吕洞宾背一把斩龙剑,何仙姑手中拿笊篱。张果老,倒骑驴,铁拐李火葫芦在后心里。”

这不就是我们心目中“八仙过海”的经典形象吗?配上有韵律的诵读,让你忍不住跟上摇头晃脑,不由得脱口而说。尤其后面“八仙”和龙王的战斗,那才叫一个精彩。

“蝈蝈斗蛐蛐”的诙谐幽默,“王小卧冰”中国古老孝道精神的传扬,“小老虎学艺”留给小朋友的启示,“高大姐”形象的夸张,无一不是经典。

童谣对3—6岁幼儿发展教育有着很高的价值,好的童谣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在传唱诵读的过程中,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更容易掌握知识,让孩子既可以得到快乐,也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

同时,好的童谣也对儿重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快来和宝贝们一起传唱童谣吧,这本书里符合意境的插图,更让宝宝爱不释手。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篇四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童谣因为押韵而朗朗上口,适合锻炼孩子的语感,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童谣因此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长大。

现在的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绘本时,有太多的选择。眼花缭乱之间,很多人都忘了我们小时候那些姥姥说给妈妈听,妈妈说给我们听的童谣故事。

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情节生动,语言幽默风趣,不仅可以让孩子得到丰富有趣的汉语启蒙,也将成为温暖他们一生的童年回忆。

这本由知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主编、陈希绘制的《中国童谣故事绘本》精选19首经典故事类童谣,配以童趣盎然的插画,让孩子在童年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获得丰厚的母语营养。

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的童年回忆——《八仙过海》的故事。八仙过海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故事之一,有比喻那种依靠自己特殊的能力而取得成功的含义。因此也衍生出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

在这本书中,有趣的语言、鲜明多彩的插画,一下子又带着孩子重回我们小时候,这不仅是与孩子共建亲子关系的美好时刻,也是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时刻。

除了《八仙过海》,《织女又生了个胖娃娃》、《王小卧冰》、《四色脸儿》都是传承传统文化题材的童谣故事。

牛郎织女之间浪漫的爱情神话、王小孝顺母亲的孝子形象、川剧变脸的技艺以及当中提及的古代名将。这些故事都不应该被遗忘,而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有所了解。

《乌鸦反哺》的故事可以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乌鸦尚能反哺,何况于人呢?这对于孩子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

《蚂蚱出殡》、《蚱蜢大哥要说亲》这两个故事则集中在让孩子可以了解不同昆虫的特征。同时,也可以在故事中感受到昆虫们的互帮互助、团队合作。

这些带着古朴质感的童谣借由这本书穿越了时间,带着孩子们又回到了那个古朴的年代,有助于孩子们了解他们父母辈甚至爷爷奶奶辈的所处时代的生活印记。相信孩子们也很乐意去了解跟感受那个年代的童年乐趣。

好的绘本可以让孩子在锻炼自身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在学习和吸收一些有益的知识。对于传统文化题材的童谣故事,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的发展,让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快乐成长。

选好的绘本,选好的故事,陪伴孩子的成长。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篇五

小的时候,每个小女孩都爱躲进妈妈怀里,听着妈妈一边唱童谣,一边用手拍拍自己,想想,那是多么甜蜜的时光,越是长大,越是怀念。后来,小女孩变成了大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姥姥和妈妈会接着给孩子唱,将童谣的欢乐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童谣的内容一般十分简单,思想也很单纯,贴近生活和自然,语言上活泼,郎朗上口,易唱易记,在说唱间便让小朋友感受到了我们中国文化的熏陶。

而3至7岁的小朋友,爱唱爱跳,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一本好的童谣书,除了能够帮助他快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引起小朋友们心理上的美感和愉悦感。

在我国民间,一直都流传着一则故事——老鼠嫁女。

据说,一对老鼠夫妇想要为女儿找一个好婆家,他们商量着谁能比老鼠厉害,于是他们找到了一只猫,老猫听说了它们的来意,十分开心地应允了,于是老鼠们就用最隆重的仪式将美丽的老鼠小姐送给了猫先生。可是老鼠小姐刚进门,就被猫给吃了。

这个故事十分有趣。这个故事的版本有很多,还有一个版本,就藏在《中国童谣故事绘本》里。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是一本十分难得的好书,非常适合亲子共读。

一、绘本精美,色彩明丽,画面感极强。

比如《小老虎学艺》,整个画面色彩明光,对比鲜明,小老虎看上去仿佛全身发着金光,活力满满,透着一股机灵气,上上下下地跳跃着,十分活泼有生趣。

二、文字间蕴含传统文化,藏着深刻的道理

浑身上下脱了个光,

热身子睡在冰冰上。

大喊三声惊天地,

惊动东海老龙王。

龙王一见孝子来,

送一对鲜鱼到岸上

比如《王小卧冰求鲤》,童谣里的王小,因为生病的亲娘想要喝鱼汤,便脱光衣服,用热身子将冰融化,最后龙王感念孝子,王小求得鲜鱼,亲娘病好,这个故事传唱的就是中华美德之一——孝道。

三、童谣的故事和情节十分有趣。

比如《耗子小姐出嫁了》,几只接亲的小老鼠,穿着红衣服,扛着一顶红花轿,红花轿里坐着一个新嫁娘,新嫁娘盖着红头巾,欢欢喜喜地向前走,同时,也不由地令人联想到前方等待他们的,该是那热热闹闹的迎亲队伍。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篇六

让悄然远去的童谣在这里复苏吧

一本好绘本,配图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传统色彩浓重的绘本;一本好绘本,好的语言也是必须的,毕竟,简洁的话语才可以让孩子读得懂,才可以让孩子对复杂的故事有兴趣;好的会被,自然也要有好的传统文化体裁,这样才可以让这本书的底蕴深厚,富有文化味。而在这些绘本中,鲜少见到“童谣”。这不,一看到《中国童谣故事绘本》我就果断入手了,不说别的,光冲着“童谣”都觉得新鲜有趣,足够和娃娃一起玩乐,足够和孩子一起回忆起童年。正如书的宣传语所言:“这是姥姥、妈妈和宝宝,三代一起读的童谣”。

在仔细看下,发现编者更有意思,是著名童谣专家金波主编的,老爷子从1957年开始收集童谣,研究童谣超过60年,各类奖项获得无数。中国童谣书系、童话集、《金波童话》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而这本薄薄的绘本是精华版,在卷帙浩繁的童谣中,金波爷爷优中选优,精挑细选出19首童谣作为代表,可以说相当用心的了。

熟悉的《乌鸦反哺》《八仙过海》故事,儿时最熟悉的《耗子小姐出嫁了》《蝈蝈斗蛐蛐》,瞬间回到童年有没有?从这些熟悉的内容,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很多文化的影子在,比如《四色脸儿》等篇章,简明扼要的文字背后,其实就是让孩子懂得京剧中脸谱的人物特点,而附带的这些绘画,则可以让孩子感受到鲜艳的色彩,同时又可以让故事教孩子们懂得感恩,明白故事背后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还好《中国童谣故事绘本》的绘本用色,书中运用了大量大量鲜艳的色彩,这样就可以让色彩进行对比,从而强调出作者要突出的那些内容,在色泽上,摒弃了过度的艳丽,保留了乡土文化底韵。同时丝毫不回避让人觉得“土”的红、蓝、黄、绿及黑白等色彩,在这种强烈对比,单一的童谣多了一丝的故事味道,读起来就让人眼前一亮。

在绘画上,陈希采用笔触多为稚嫩而又简洁的儿童绘画方式,这样的绘画可是儿童最为喜欢的笔触,粗糙但是很明显符合孩子的认知。在绘制的这些场景里,作者采用的基本都是拟人化的场景,用最生动的皮影戏一样的方式来表现童谣的内容就显得很生动。书中所用的插图无论是选用的色彩上,还是在传统的样式里采用的纹样,都有着浓浓的中国民间传统韵味,读着古朴又接地气的民谣,再看着极具魅力而富有特色的民间绘本,这样的传统文化体裁,自然就可以让孩子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物质是越来越丰富了,关于传统和文化,其实很多时候已经开始被别人遗忘了。也许父母不需要孩子做什么太多的,但是孝顺、尊重、真诚、踏实等品质很显然还是我们需要的。在丰富的物质背景下,我们其实也非常需要用富有的心灵来滋养那稚嫩的心灵。用“童谣+水彩画”的方式别树一帜,而类似的个人特色也显得很有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也许,这就是这本《中国童谣故事绘本》最吸引人的地方了吧。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篇七

很多宝妈们给孩子语感启蒙是从童谣开始

童谣韵律,节奏都十分朗朗上口

这本更侧重于用童谣的方式来叙述故事

上至八仙过海

“汉钟离,他为大,阴阳板儿手中拿。

曹国舅,披彩衣,彩衣一摆风云起。”

下至耗子小姐出嫁了

“惊醒了大狸猫,睁开眼睛张张嘴,伸伸懒腰出来了。”

有神话故事织女又生个胖娃娃,

也有孝子王小卧冰,乌鸦反哺

“小乌鸦都又帆反哺意,可却有人不如它。”

各种故事任君挑选

插画运用高饱和的颜色

大红,大绿,大紫,大黄

有种以前年画的感觉

在时下小清新中

这很中国风

初看还有些儿童画的味道

十分灵动

开篇是很有名的《一园青菜成了精》

这个故事有单独出过绘本

讲的是一园青菜打仗的场景

每个青菜都有自己鲜明的形象

拿着自己专属的武器

让孩子在热闹场景中沉浸其中

有点“报菜名”的意思

“白菜打着黄罗伞,荠菜前面做先锋。

小葱使的银杆枪,韭菜使的两刃锋。

打得辣椒满身红,打得茄子一身紫……”

有了菜,还有“报昆虫”《蚂蚱出殡》

“绿头蝇子去送殡,个个哭得两眼红;

豆虫哭的爬不动,马蜂哭得乱了营;

蛤蟆哭得不想活,扑腾一声跳水坑。”

中国的童谣故事有许多地方特色,所以里面有时文字的描述很直白

可根据自己可以接受的程度再来选择

《慌张姐》讲述的是做事慌张的黄大姐在天黑时收到母亲的书信,心里十分担心母亲,于是慌张抱着孩子半夜赶路,途径冬瓜地被绊了一跤,最后发现抱着冬瓜回到了娘家。

匆忙回到冬瓜地寻找,却发现她当初又错把枕头当成孩子抱出了家门。

慌忙回到家,长舒一口气,原来孩子还睡在床上。

这个故事把黄大姐慌慌张张地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通过短短的童谣叙述,简直就是在看一部反转,再反转的电影。

《蚂蚱出殡》讲述的一只蚂蚱去世后,昆虫界的朋友给他出殡的故事。

每只动物都拿出自己的绝活,为这份后事尽一份力

“蜻蜓慌忙去打水,萤火虫点灯来照明;螳螂举刀劈柴火,屎壳郎团蛋把馍蒸;

蜗牛蜕壳做棺材,蜘蛛扯丝搭灵棚;蚕蛹结茧做孝布,蝼蛄蚯蚓掘墓坑。”

这本书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童谣文化

让孩子在童年接触鲜活的母语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父母正确地去引导

才能给孩子更宽广的眼界

我给等宝读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唱起来

不知道他喜不喜欢

反正我是唱的很带劲

他还认识了很多昆虫,植物

愉快的Ending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篇八

不知道是不是大部分90后的孩子都和我一样,印象里,我的童年睡前故事、日常读物、绘本画册仿佛是被外国童话所占据的,什么安徒生童话啊,格林童话啊,一千零一夜等等,印象最深的就是刚识字那年生日,老妈送我的一套安徒生童话故事连环画绘本,当时喜欢的不行。薄薄的小书们都被我翻掉页了。天鹅湖啊、睡美人啊、美女与野兽啦、聪明的汉斯啦还有当时非常不理解的小美人鱼的故事都倒背如流,而记忆中关于中国传统童谣的印象仿佛只停留在哪吒脑海、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上。到现在也才意识到原来从下都一直浸淫在现在的西式文化里,看美国动画、读欧洲童话、吃洋快餐……

所以呀,在三十来岁的某天,突然发现了这么一本中国童谣故事的绘本,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封面做的也很聪明,选取了普及度还算很高的老鼠嫁女的故事,画风也很和谐,配色用了很传统的中国红,醒目但不俗气。

翻开目录,一共画了十九个故事,其中有比较经典、耳熟能详的传统典故故事,比如八仙过海、卧冰求鲤、乌鸦反哺,也有一些还算熟悉的传统民间故事,比如封面上已经出现的老鼠嫁女、老虎学艺,剩下大部分就都是我甚至从来都没有听过的故事了。

王祥卧冰求鲤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黑孩骑黑马》里列举了很多历史人物,可以很好地延伸一些故事之外的知识;《石榴花儿姐》居然还读出了飞花令般的诗意,一些爱好诗词的家长跟着这个故事都可以顺口背出一些优美的诗句给小朋友听了;《二人放风筝》作为全书的最后一个故事,我个人觉得编排顺序是十分巧妙的,里面包含了很多前十八个故事的部分内容,算是对整本书的一个总结吧,也可以唤起小朋友对之前的故事的记忆。

我个人尤其喜欢《蚂蚁出殡》这个故事,倒不是故事写得多有文采,就是觉得将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微观世界的小动物们按照各自的特点安排角色,又将本不可能有交集的它们通过某件事儿安排到一起,这个设定,真的是非常高级的脑洞,太有趣了,再加上插图画得也十分可爱,寥寥几笔就将各种小虫子的形象非常鲜明地呈现出来,异常生动。

画风方面,虽然整本书的整体画风基本一致,但也会根据每个故事不同的调调有所调整,是优秀的插画作品,虽然不是我中意的风格,但还是要给与中肯的称赞的。

我们国家的孩子们需要这样可爱的传统故事来充实他们美好的童年,需要这样可爱的绘本给他们最初的记忆留下一点明媚的回忆。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篇九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见到小松鼠~

……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不由自主地就哼起来了!

相信很多小伙伴对童谣并不陌生,在过去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里,父母们可能没有经济条件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图书,或者说那个年代也根本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书可以选择。那么童谣,就通过长辈们口口相传的模式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了几代人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美好回忆。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这本《中国童谣故事绘本》,由知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老师精选19首经典故事类童谣,配以童趣盎然的插画和生动活泼的音频,在教材之外为孩子补充更加多彩的童谣故事,让他们在童年能够接受到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启蒙。

那么,这本《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能让孩子们读到什么呢?

童谣里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白脸儿的好汉数罗琼,

岳飞在校场显威风,

标名报号高君宝,

长坂坡杀出了赵子龙。

——《四色脸儿》

说起京剧,对于大人来说“生旦净丑”“唱念做打”可能更为熟悉,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就显得有些生涩难懂。这则童谣通过介绍一张张好玩的脸谱,来层层剥开京剧神秘外壳,为孩子呈现出一个好看又好玩的京剧世界。一位位戏剧故事中的历史人物联系到我们熟悉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唐演义》等等,让孩子在看京剧的同时也是在上文化课。这样一来,无论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让孩子亲近传统、增强自身“软实力”,国粹欣赏都成为了每个孩子的童年“必修课”。

童谣里有简单幸福的日常生活

黄狗黄狗你看家,

我到南面采梅花,

一朵梅花没采了,

双双人儿到我家。

——《黄狗黄狗你看家》

采花、擀面、吃饭,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哪个孩子的童年记忆里面没有呢?再加上小猫、小狗追逐打闹的快乐场景,读着这样的童谣,是不是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也勾起了父母曾经属于他们的童年时光呢?

童谣里有生动感人的传统美德

小鸦看着老鸦衰,四处觅食喂老鸦。

小鸦都有反哺意,可笑有人不如它。

——《乌鸦反哺》

以前小乌鸦年纪小,都是由乌鸦爸爸、乌鸦妈妈来找寻食物,喂养小乌鸦。如今随着小乌鸦慢慢长大,乌鸦爸爸、乌鸦妈妈也渐渐变老了,赡养父母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到了小乌鸦身上。这不是它应该去做,也是必须去做的么,这是美德更是义务。一首短小上口的童谣,用小乌鸦反哺父母的生动故事来传递深刻的人生道理,让孩子去懂得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这不比任何的训诫或是说教更有意义吗?

童谣里有对孩子的认知启蒙

小鸡说“嘴又尖,皮又薄,杀我不如杀个鹅。”

那鹅说“腿又短,脖又长,杀我不如杀个羊。”

——《杀我不如杀个鸭》

幽默的表达,说着笑着,无意中孩子们就了解到了鸡鹅羊狗等等动物的模样以及它们平时的生活习性。

此外,作为一名新生代原创绘本优秀作者,陈希老师则采用多种手法倾力呈现童谣故事,画面自由而充满童趣,笔触稚拙,画风多样。老师出色的艺术手法使得童谣画面与内容相得益彰,浑然天成!让人看了倍加赏心悦目。

童谣里有家喻户晓的故事,个性十足的人物,激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童谣有热闹的场面,鲜明的形象,带给孩子童真与童趣;童谣有生动的语言,富有音乐感的韵律,让孩子在童年接触鲜活的母语……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童谣的传唱生生不息,陪伴了一代代孩子的童年成长,而那些历经岁月洗刷却仍打动人心的、引起共情的情感,更是以一种恰当而美好的方式,呈现在如今孩子们的面前,陪伴他们慢慢长大。

而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虽然不可能在年龄上重回童年,但可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找寻自己童年的美好记忆,去找寻生命中最初的那份天真与美好。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篇十

“昔日有人名王小,他娘得病卧了床,一心要喝鲜鱼汤。王小闻听不怠慢,一气跑到鱼市上。十冬腊月江河冻,哪有鲜鱼送市场?王小一见着了急,急忙跑到江沿上。浑身上下脱了个光,热身子睡在冰冰上。大喊三声惊天地,惊动东海老龙王。龙王一见孝子来,送一对鲜鱼到岸上。王小见了喜滋滋,手捧鲜鱼见亲娘。厨房里,烧火忙,炖好一锅鲜鱼汤。炖好鱼,调好味,端好鱼汤送给娘。一碗鲜汤喝下去,立时病好下了床。王小孝母卧冰河,留下孝名代代扬。”

民间小调二十四孝《王小卧冰求鲤》是我国带有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出自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

这个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魏晋时期,被誉为中国"二十四孝"之一的西晋大臣,山东琅琊临沂人王祥(184-268),年少时冒着冬日严寒在冰上捕新鲜鲤鱼给生病卧床的继母食用,因此被后世奉为孝道的经典故事。

2006年12月这个民间故事入选山东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首童谣将故事里的"继母"改写为"亲娘",兴许是为了符合幼儿的心理成长吧!其实王祥的继母待他并不好,哈哈哈!不过这首童谣对于宣传儒家孝道可能还是蛮有意义的吧!

——《一个田螺三斤半》

这首别有意趣的颠倒歌,运用"故错"手法,打油诗体的创作风格,内容荒诞、幽默风趣,体现了民间民俗文学的趣味性。

《八仙过海》和《蚂蚱出殡》等童谣都蛮有画面感的,朗朗上口的童谣,搭配妙趣横生的画风,颇有一番古早之味。

就是《高大姐》和《杀我不如杀个鸭》这两篇有些不太符合当下的养育观念,《杀我不如杀个鸭》这个画面里的那只小狗狗是竖着中指么?

《慌张姐》和《黑孩骑黑马》的画风有些诡异的感觉,不太喜欢这种乌漆嘛黑的背景。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