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传》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张謇的卓越才华和奉献精神。他在教育、实业和社会改革方面的贡献,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书中不仅描绘了他的个人奋斗历程,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挑战,令人深思。
张謇传读后感第一篇
在连云港博物馆被张謇的介绍所感动,于是买了这本书看了看,最近有空再去南通追寻一下张謇的足迹。作者近代史不错,所以写的还是历史感十足。
但此书问题还是有点的,一是张謇十几岁因为买籍参加科举而导致家里屡被勒索,但忽然咸鱼翻身,只在后面的年谱里有介绍说是孙云锦邀请去南京工作,而后兼职在各个书院里面读读书,接着就去了吴长庆的军队做了八年幕僚,包括去朝鲜参与了平息日本的挑衅的行动。这几年对于张謇的成长是决定性的,虽说他回来后又考了十几年的科举,但从一个小的地方的读书人忽然之间进入了所谓圈子里,必然是有缘由。进入圈子后,包括最后重状元,都是翁同龢等清流派博弈的结果。才学好是必须的,但是否有重要人物提携?就如张謇本质是翁同龢的政治接班人一样,属于帝党兴办实业的代表,当时其实有三个人,后来张謇做了最成功。以及后期是因为张之洞给了一批设备才使得张謇成为了实业家,这些才是真正能够崛起的原因吧!第二,就是对张謇的个人生活几乎没怎么描写,除了知道他有一个儿子,以及与一个纺织老师有点流言蜚语以外,对他的个人生活几乎都没提及。
但总的来讲基本交代清楚了张謇的个人历程,并且作者在他的认知范围内,也对张謇的局限性以及保守性做出了一定的批判。但张謇对于公共事业的投入程度,绝对是值得学习的,是我辈之楷模,是努力的方向,争取成为一个把实业与公义事业结合起来的人,加油!
张謇传读后感第二篇
在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他就是张謇。这样精彩绝艳的人物,我居然长久以来未曾深入了解,实在是令人遗憾。 . 张謇出生于19世纪中叶的江苏南通,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外有列强环伺,内则民生凋敝。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謇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走上了“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道路。 . 张謇的经历堪称传奇。他大器晚成,41岁成为光绪二十年的状yuan,本可步入仕途,享受高guan厚.禄。然而,他心怀天下,深感国家贫弱,决心投身实业,以图救国。1895年,他创办了大生纱厂,这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之一。此后,他陆续创办了面粉厂、冶金厂、发电厂等一系列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南通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张謇的理念更是深远。他坚信“父教育,母实业”,认为只有发展实业,才能增强国家实力;只有普及教育,才能提高国民素质。他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包括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大学等,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的这些努力,不仅推动了南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张謇在教育和实业上的卓越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实业救国思想,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投身工业建设的热情;他的教育兴国理念,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南通因为张謇的建设,被誉为“中国近代di一城”,成为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 . 与其他版本相比,张华的《张謇传》更加注重描绘张謇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它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的作品。通过张华的笔触,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张謇的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 对学生们来说,《张謇传》不仅是一本了解历史人物的书籍,更是一本启发思考、激励奋进的教材,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学生们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张謇传读后感第三篇
谭徐锋
《张謇传》是著名史学家章开沅先生(1926—2021)的名著,从而立之年开始,章先生就开始收集、整理相关资料,1986年中华书局以《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为名出版,上世纪末中华工商联出版社出版其修订版《张謇传》,在修订过程中,作者的手稿曾遗失,古稀之年还予以重写,终于成此名著。而今,章开沅先生遽归道山,睹书思人,不由得感怀不已。
章开沅先生研究张謇,其实是源于同处武汉的中古史大家唐长孺先生的一席话。当时,章先生觉得自己大学都没有念完,对于研究之路还处于探索阶段,便请教唐先生如何突破,唐先生说“这也没有什么神秘的,他说你最好开始做点人物研究。你找一个人,把他的资料系统地找全,再看看国内国外有多少人研究,既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你找一个人,去做人物研究。他说这个对你的锻炼很全面,因为你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你做一个人物之后呢,可能你就有点信心了”。
受此启发,章先生选定张謇作为研究对象,做年谱长编,做各种文集的辑录,做张謇部分未刊稿的笺注,不畏繁琐,写成了《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这本传稿不仅厘清了张謇生平的大事关节,而且文笔优美,以理解之同情,写出了张謇的精神风貌,学术性与可读性结合得很好,海内外交口称赞。由此,章开沅先生与张謇研究、南通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謇传》是在传稿的基础上重新改写而成,吸收了海外尤其是日本、法国学术界关于张謇的研究成果,重在描摹张謇其人,特别是他的心理活动与精神世界。章先生修订的重点有四:一是对传主早期生涯的陈述有所补充。二是对张謇在庆军幕府的生活增添了笔墨。三是对传主科举生涯的论述有所加强。四是对张謇的精神世界作进一步发掘。张謇最后高中状元,但是此前的科举经历却相当坎坷,本书从细节入手,通过深描张謇的应试经历,细化了晚清科举制度及其具体实施情况,“对张謇高中会试一甲一名以后的复杂心情加以论析,目的是在说明科举制度衰亡的必然”。对于张謇何以能脱颖而出,也给予了较为充分的解释,认为是家庭务实教育和经世学风给他深刻影响,对于经典能致力于理解,以求学以致用,增加办事才干;长期的游幕生涯,使他能因应事变;。受桐城派大师张裕钊影响,合义理、考据、词章为一,读书甚多,涉及广泛,眼界开阔。
作者注意到,张謇作为性情中人,“情感之丰富不仅表现于诗文,而且也表现于行为,特别是表现于人际交往”,在这方面落墨较多,试图凸显张謇的人格力量。他笔下的张謇,喜怒哀乐,不异常人,作者笔下的南通,是清末民初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的缩影,张謇以超人的精力和智慧,不愿向多舛的命运屈服,将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县苦心经营成了模范县,“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很难发现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县办成这么多事业,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
本书将张謇定位为“崛起于新旧两界线之中心且适于时代之用的英雄”,除了具有宏大的抱负,还具备坚强的性格,从不害怕挫折与失败。张謇以状元办厂,彻底突破了“学而优则仕”的陈旧格局,办成了中外驰名的大生纱厂,开实业救国风气之先,使张謇成为中外注目名噪一时的英雄。
张謇的事业远远溢出于实业的范围,实业只是他的手段,以实业为手段发展社会事业、教育事业,振兴地方,才是张謇的真实目的。张謇创办了各类学校,对于发展社会教育( 亦称民间教育)也颇为用心,创建了公共体育场、博物苑、图书馆、伶工学社、更俗剧场以及城南五公园、唐闸公园,等等。之所以如此殚精竭虑,是希望把南通的社会环境美化,让其富有教育寓意,能够便于南通人寓教于乐,得以升华。
由于其状元的身份,加上与各方交游广泛,张謇在南通的实践,辐射作用不仅仅限于“倾倒东南”,实际上波及全国,甚至世界瞩目,“脚踏实地改变着中国社会的根基,其影响甚至在百年以后也可以看见”。
所谓左图右史,一直以来受到学人的称赞,本书鉴于张謇的事业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就张謇及其事业选取了数十张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地呈现张謇的创造,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张謇及其志业。
优秀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将传主的生平事迹讲清楚,还包涵着作者的苦心孤诣。《张謇传》的写作,以持平之论,去揭示张謇的行藏与言论,旨在凸显张謇这位儒商的魅力,作者认为,“今人应该从清末民初张謇这类真正儒商的身上汲取若干有益营养”,“更希望现今的商人能够发扬前辈的某些优良传统”,“更希望当代的中国商人能够超越张謇,在比南通更为广大的空间成就比大生集团更为宏大的业绩,不仅利己,而且利国利民,功在当代,泽惠后世!”述往事思来者,期待有更多富而好礼者传承儒商气质,促进社会的多元发展。
这部四十万字的名著,是在不断润色中炼成的,正如张謇的品格,在近代波澜壮阔的时代语境中磨砺而成,不过张謇值得发掘的空间还有很多,章开沅先生曾经坦言:“事非经过不知难,我现在真是越来越感到很难为张謇写一本真正堪称完善的大型全传,而只有把希望寄托于年轻的优秀学者。”在此书新版后记他号召用张謇精神来研究张謇,推动张謇研究的深化,为此,中国近代史学界还有待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