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需要女性主义吗?》让我深思女性主义的重要性。文章探讨了女性主义对于促进性别平等和消除歧视的重要作用,提倡每个人都应该支持女性主义运动。作者强调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也与男性和整个社会利益息息相关。文章唤起了我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和行动。
《我需要女性主义吗?》读后感(一)
我需要女性主义吗?
我为什么需要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不是真的只关乎女性?
只有女性才会去关注女性主义这件事情吗?
今天,我们还需要女性主义吗?
⭕️答案都在这本小小的女性主义手册当中。女性主义总共经历了四次前赴后继的浪潮。第一次,是为了争取法律意义上的两性平等。第二次,要求女性的自主决定权。第三次,开启了女性主义的多样性。而第四次,延续至当下。
《我需要女性主义吗?》读后感(二)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性别的不同导致男性和女性在很多方面都会有一些差异,比如生理或者心理状态等。然而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性别,都有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权利。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相关的概念有比较透彻的分析,也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在相关的话题上可能会有很多争论,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人们没有客观的去看待事实,也没有设身处地的替其他人着想。
在事实的基础上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分析,我们才能够对自己的需求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作者强调,女性主义并不意味着一份内容固定的纲领或计划,而是代表一种信念,要能看清不公正之处并争取平等。
比如,婚姻和生育问题会带给女性更多的困扰。要在什么年龄结婚?是否要选择生下一个孩子?如果女性没有对这些问题有比较清晰的看法,就可能在某些时刻里感到手足无措。
还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事情明明去做一下就会发现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对于女性来讲,似乎是不被允许做这些事情的。男女之间的某些差距就这样被人为的拉大了。
或许是因为我们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导致我们在某些方面小看了女性的能力,或者忽视了女性的需求。而对女性来讲,也需要有足够的自我意识,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能力。
这本书能够解答我们许多困惑,也提供了一些比较实用的行动指南,帮助我们改变不公的现状。
《我需要女性主义吗?》读后感(三)
比起“我需要女性主义吗”的提问,这本书更应该叫《我为什么需要女性主义》。
这是一本女性主义启蒙读物,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女性主义的四次浪潮与概念演变,逐一剖析了当代社会中存在的女性形象与身体、语言与权力、薪酬差异与粉红经济、两性关系与性暴力等问题。
作为一本启蒙读物,本书提供了关于女性主义较为全面的理论补充。
1791年,奥兰普·德·古热颁布第一份普适性人权宣言。人人生而平等——这一启蒙运动思想在18世纪传遍整个欧洲,也深深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国大革命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口号,而其中“博爱”的法语Fraternité,直译为兄弟情义,女性权利并没有被列入革命议程。
2024年巴黎奥运会,增加了Sororité(姐妹情谊)篇,并在塞纳河畔升起了十座伟大女性先驱的雕像,这无疑是对Fraternité(兄弟情谊)的时代回应。
女性主义浪潮从第一次“行动胜于言语”,第二次“个人的即政治的”,到第三次反对白人男性霸权,以及我们正在经历的第四次——荡妇游行、ME TOO运动等,都在阐述女性主义道路的漫长和艰难。
刚结束的美国大选,特朗普再现2016年对战希拉里的场景,在与哈里斯的竞选中再次获选。
当部分美国人天真地以为,一个有着如此发达文化的国家,绝不会容忍特朗普这种体现文化倒退的人成为总统。政治专家也一再保证,他那些充斥着种族排斥和性别仇恨的言论是不会让他当上总统的。但最终他获选了——两次。
丽贝卡·特雷斯特在《好不愤怒:女性愤怒的革命力量》中分析了2016年特朗普获选的原因,以及媒体是如何利用刻板印象拉票——关于情绪,希拉里展示情绪会被描述成情绪不稳定的女巫,而特朗普展示情绪则被描述成有政治激情的实干家。
新闻报道说94%的黑人女性把票投给了希拉里,而大多数(已婚)白人女性则投给了特朗普。在哈里斯的竞选中,出现了同样的结果。
白人女性往往通过自己的白人丈夫享受到政治权力,更倾向于和自己的丈夫投一样的票,她们部分受益于白人至上主义。那些让女性遭遇不公的社会机制,也正是让白人女性得到保护、富裕起来的机制。某种程度上,白人女性的特权建立在父权制对所有女性的压迫之上。因此,她们往往屈从于资本主义男权的规则,而不是质疑规则本身。
过去几年,随着女性主义声势逐渐浩大,世界各地都响起了厌女号角:
2024年,美国推翻堕胎法案,美国女性享有的堕胎权仅50年;特朗普曾说,他可以随便抓摸女人两腿之间的部位,他以猪和狗称呼女性,用1分到10分给女性打分。即便如此,他仍当选了美国总统。可见严重厌女的言论并不会成为男人事业的阻碍,相反,正是这类厌女言论给他们带来了大批忠心耿耿的追随者。
特朗普许诺的“让美国再次伟大”,一定程度上是让美国再次回归白人男性的统治,回归对女性的压迫和物化。这本书的最后一章《现在,为女性主义身体力行》是一种呼吁,也是一个遥远而美好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