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描写了一段跨越千年的爱情故事。小说中,主人公千秋和素光的爱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坚贞不渝。小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动人的情节,让读者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读后感(一)
很久之前看该书的上一部,那时候还没有出纸书,原来那版很有玄幻隐秘的感觉.尤其现代的女主角经常在笔记本上写些神秘的符号神马的,很有惊悚的感觉.不过后来的纸书版没有了这些,变正常向了...
如果作者不改这段,那么原来的结局是什么呢?
1/15页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读后感(二)
为国,为家,为情,为义···
念卿是美的,美了一世纪:仲亨是勇的,志在家国:晋铭是痴的,英雄惜美玉。英雄惺惺相惜,姐妹情深似海。
年轮转不走韶华后的故事,岁月磨不走茗谷的悲伤,时间有种奇妙的能力,用灰尘卷起风流夜场中的过往。
2/15页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读后感(三)
悲之至极,唯有昆曲聊以一慰。风花雪月,志在家国,看多少鲜活生命在历史长河中陨落。最不能释怀的是子谦的死,只觉他亦是明大义之人,其后的偏激终逝只得令人一叹"奈何天",四莲小产,离开霍家,最心疼的就是这两个年轻人呀,新婚燕尔,小家庭却在乱世中说散就散,如何不心疼?何时不乱世,何处有茗谷。顾青衣、胡梦蝶、方洛丽——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谁又能脱身?
3/15页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读后感(四)
女人的风华绝代史!《帝王业》作者、“四小言情天后”之一寐语者《衣香鬓影》三部曲第一部。1919年,自幼飘零海外的孤女沈念卿回到中国,找回失散的妹妹,白日以报馆女编辑身份为掩饰,夜晚化身倾城红伶,周旋在南北军阀、日本人、复辟党之间,身不由己陷入复辟势力控制下的风月迷局。她以柔韧之身,求生存于颠沛,全风骨于红尘。志在家国的五省督军霍仲亨,翩翩世家公子薛晋铭,与她纠缠一生的情缘,也从这亦戏亦真的乱世风云里展开……
4/15页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读后感(五)
在动荡的年代,国难当头,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同时又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多少英雄,为了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多少豪杰,为了理想,呕心沥血奋斗终身。
红颜,如水的红颜,如花的红颜,这世间的柔软,本应享人世欢乐,于红尘翩翩轻舞,但面对国家的危难,也只能以羸弱身躯去追寻那美好的希望。
风雨飘摇,喜总是伴随着惊;世间有你,阴霾中也会发现亮光。
或许,一切都是缘分;或许,一切都是天意。
5/15页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读后感(六)
第三本 明月照人来 还没出 在网上已经看完 向书店老板娘推荐的一套
民国时期的故事不大好写 不近不远的距离 并不是很多作者涉及
衣香云鬓 千秋素光同 明月照人来 与其说是三部 不如说是一部故事 起承转合 衣香起得精彩 千秋承得平稳 明月的转合 算不上高潮迭起 但叙述采用蒙太奇的方式 很是讨巧 如果依旧平铺直叙 后面的平淡生活同精彩的开篇肯定会显得虎头蛇尾
薛少的守护让人动容 女主好幸福啊!!
6/15页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读后感(七)
还记得看的第一部民国时期的书--《来不及说我爱你》,那是高二的时候呢,骗了我不少眼泪,慕容四少和静婉之间的感情课真是一波三折那。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看到了这本书,就一头砸进去了,嘿嘿。看了开头,还以为四少会和小七在一起,结果却不是的,小七竟和许峥~~~我为四少不值,苦苦等待的却是一个早已成定局的结局,他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可他无怨无悔,依然默默地尽他一切所能去帮助她!念卿是幸运的,能有这样的朋友时时刻刻在身边支持着,还有一个这么爱着他的丈夫,死而无憾了。
7/15页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读后感(八)
这一部感觉所有的人都在霍沈念卿的光芒下黯然失色 哪怕是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霍仲亨 或是长袖善舞、风度翩翩的薛晋铭 都无法真正获得全部的关注 她的光芒太耀眼 才会让唯一的妹妹迷了心智 分不清亲情与爱情孰重孰轻;才会让一直渴望父爱又无从表达的继子肃然起敬;才会让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将军惜之重之;才会让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贵公子念念不忘甚至以生命相付……他本来应该在丈夫的庇佑下做一个贤妻良母 可是为着家国天下 她还是选择与他并肩作战。她无法回应另一个他的盛情,却交付了自己的亲情与他结为知己。当然,在这一部还是感谢作者让薛四公子活了起来 让我再也分不清他与霍帅孰重孰轻 看着这样的两个人 为着这样的两份心 霍沈念卿这个名字感觉更加沉重……最希望自己变成霖霖 有那样的父亲 那样的母亲 还有一个那样的叔叔、哥哥 实在是羡煞旁人了
8/15页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读后感(九)
不知道作者有没有看过很久以前由天涯版宠主演的《千秋家国梦》,两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其实主线言情的部分我基本都跳过去了——女主不合胃口(男人吸铁石+乱世女超人),男主又是“遇见你我就变白痴”类型。
吸引我看下去的是作者的视角——这部小说的整体剧情都是从侧面展开的。看前面你以为祁蕙殊是女主角,看中间你以为霍仲亨是男主角,看最后才知道原来男主角一直是薛晋铭女主角永远都是沈念卿。
除此之外很显然的是作者的野心并不完全在于写出一部成功的言情小说。这部的历史背景与匪我思存的碧甃沉(来不及说我爱你)基本一致,但是却比匪更多地跳出了言情的范畴,将历史大背景下个人命运的颠沛浮沉作为主要内容进行了刻画,下笔大气磅礴,各个支线配角的性格乃至命运都比较完整丰满,就是动作描写方面略略累赘。
总之,在言情之外考虑的话,和《甄嬛传》一样,是很适合电视剧化的作品。
9/15页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读后感(十)
在情节上,第二部比第一部丰满,但是比《十二年故人戏》要逊色,在人物刻画上依旧单薄,对于人见人爱的沈念卿全无好感。
从头至尾,太多人为沈念卿献出生命,而主角光环笼罩下的沈念卿自始至终安然无恙,反观沈念卿的人物高光全数来自霍仲亨,来自与乱世军阀的婚姻,来自薛晋铭,来自与生俱来的容颜,毫无后天个人独立的风华,因此对于将《衣香鬓影》概括成“一个女人的风华绝代史”完全不能赞同,民国灵魂有香气的女人众多,各凭一己之力在乱世风烟中留下了自己的传说,但是像沈念卿这样始终依赖主角光环,先天优势,异性眷顾而绽放光芒的女人是倾国倾城,但是永远谈不上风华绝代。
当读到沈念卿阻拦霍子谦,因偏狭的思想,冷血的行径令霍子谦倒在了理想萌芽的曙光中,难以抑制对代表了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旧势力的沈念卿的厌恶,这样的女主角真是令人一点都爱不起来唉
10/15页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读后感(十一)
从前很抗拒看写民国时期的小说,觉得那个时候是无奈,屈辱,黑白不分,绝望,乱世……
军阀,激进的学生,短发女生,或冷漠或灰暗的脸庞……中国近代史纲要是我最不喜欢的,现当代文学史我最不爱看的。
我只爱魏晋风骨,汉唐风韵。我以为那时的乱世才叫乱世,那时的将军美人才有绝代风华,那时的故事才扣人心弦……
寐大的书我很早就追了,但如今才看《衣香鬓影》这个系列。
因为一本书,爱上一个时代。
恍然明白,历史自有她传承的方式,每个时代自有其迷人之处。
念卿,四少,仲亨,子谦,许峥,小七,贝儿,蒙先生,洛丽,四莲……读这故事时,我并未像以前那样非要一口气、一晚上看完,每天看点儿,不急不慢,书里的人和事像河水,就那么静静流过我的眼,如此平静,好像我读的不是故事,而真是一段掩埋在时光里历史。
字里行间,仿佛看到那个浮华世界,当真有衣香鬓影,滟滟流光;仿佛看到那个烽烟乱世,当真有铁骨铮铮,炮火连天。
那是个浓缩了的时代,十几年几十年,人生大起大落,国家几经动荡。那是个,有太多故事的时代,
11/15页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读后感(十二)
看着念卿、仲亨和晋铭三人在国家存亡、个人爱恨之间纠缠不清时,总是莫名地想起九州,想起年少的阿苏勒曾经有过的一个念头。当他第一次听说蔷薇皇帝和蔷薇公主的传说时,他那心怀苍生的迷茫:
“蔷薇皇帝是我们胤朝的开国皇帝,是东陆第一……就算不是第一,也是数一数二的英雄。阳关血战,是说他喜欢的蔷薇公主要死了,蔷薇公主和他从小就是最好的朋友,最大的心愿是看着他登上太清阁当上皇帝。可是当时蔷薇皇帝还被挡在阳关之外,眼看着蔷薇公主就要死了,皇帝决心不顾死伤强攻阳关,最后死了十万人,踏着尸体登上了阳关的城头。”
吕归尘瞪大了眼睛,“死了十万人,才登上阳关的城头?”
“是啊。”
“代价真大啊。”吕归尘喃喃自语。
“可是蔷薇公主就要死了啊,那是他一生最好的朋友,蔷薇公主一生的梦想,就是看着他登上太清宫的皇位。”姬野抓了抓头。
“一生最好的朋友……”吕归尘呆了一下,不禁又犹豫起来。
一生最好的朋友和十万人,在他的心头的轻重一时模糊不清起来。他望着红锦装饰的舞台,痴痴地出神。
一生最好的朋友,和十万人的性命。
我想,这也许就是仲亨和晋铭的区别。
念卿愿与仲亨携手共度的,也许并不是两个人的一生,而是四万万国人的一生。
至于霍沈念卿,此女我已无法评价。这样的女子,我想也只能存在于书里吧,即使我真的很希望在那样的乱世里,曾有一位这样的佳人,如暗夜里的一道光,耀眼夺目。
12/15页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读后感(十三)
一、
写言情小说容易有一个通病,就是文笔很好,但废话不少。
说白了就是,情节不够语言来凑。
这样的小说看起来就很水。
轻飘飘的,没有重量。
但寐语者不是这样。
她的文字是有重量的。甚至有时候读来会有点累。
在她一开始的几本小说里面,优点还没有成熟,缺点也很明显。
二、
直到我看了她这三本小说——《衣香鬓影》。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民国。家国与旖旎,铁血与柔情,让这部小说本能地拥有了华丽之感。
更难得的是,她的第二部比第一部写得要好,第三部比第二部也有突破。
这就很难得了!
后继无力是很可怕的,就怕作者把续集写成了狗尾巴草。
谁承想她竟然把续集写成了貂皮大衣!
惊不惊喜!
所有的细节都被这位颇具野心的女作者串联起来。
没有多余的人物和语言。所有的一切都埋藏着伏笔。
大到起承转合,小到动物道具。无一不被她拿来运用到情节的推动里去。
确认过眼神,她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三、
《衣香鬓影》一共有三本,分别有贴切的副标题:
第一部:回首已是百年身。
第二部:千秋素光同。
第三部:明月照人来。
都是从诗词中化变而来,却又含蓄地贴近了剧中的情节。
从缘起,到惊变,再到沧海桑田弹指间,时代感铺面而来,衣香鬓影间,风流宛转。
玛丽苏情节总是免不了的。
但那又怎样呢。
小说,本就是造一个梦给你看。
(更多书评请见读书公号“山林之音”)
13/15页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读后感(十四)
衣香鬓影其实挺长的,这类小说我一般不爱看太长,因为偶尔调剂一下就为看一个剧情,我先入为主的认为了这三部曲的主题应该是我想的那样,可是看完第一本我便不知道我心中的剧情该如何往下进行了。我其实不怎么看民国系列的,目前为止看过的也就只有《江南恨》和《来不及说我爱你》了!我看的时候一直以为是四少与念卿旷古的爱情,可剧情并不这样,尽管不是,我还是看到了那份感情的持久,即便她嫁人,即便她欺骗利用她,即便她只与四少保持知己的关系,可是四少还是钟情于她,forever,那份持久,我想象不到!我想任何一个女人在这样一个男人面前都无法从容选择,这也许也是念卿尽管已经爱上别人,却依旧和四少相知相守的原因吧!
某一瞬间特别心疼四少,众叛亲离,受伤,被冤枉,亲近的人离开,为什么所有残忍的事情都要发生在他一人身上呢?他不是个坏人,他也有报国理想,为什么对于众人来说他只是那个风流之人呢!于沈念卿来说,霍仲亨是知他那个人,可四少何尝不是呢!
于沈念卿来讲,这么多年无言的等待她再明白不过,可是她给不了他任何承诺,她爱的人随着他的梦想远去,她的女儿也远去,她的妹妹也远去,她剩下的只有他,尽管有时候意见不一,但是她知道,薛必不会扔下他,而事实也却是如此!
沈念卿幼时经历不顺,也生活在那个不安分的年代,可是她却在乱世里遇到两位极品男,这值得庆幸,当然最后她能活到百岁和这个也有关系吧!
我觉得一本书总体说来算是大气的,没有总是纠缠于儿女情长中,家国也很重要,
除了主角之外的其他小人物,性格色彩也很分明,可以感受到他们每个人不同的气场,当然或许人物过多了,有时候反而有些混沌!
第三部是现代和过去穿插的手法,形式还不错,只是看着有些凌乱的感觉,突然出来的两个人觉得很突兀!
不管是薛还是霍还是念卿,他们的选择都是先国后儿女情长,霍督军霸气,心存统一之心,像狼一般看准猎物准确下手,我觉得在他的心中也曾介意过四少对念卿那种赤裸裸的情感,但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他们三人之间的儿女情长,他说他志在家国,着实霸气让人佩服!
我一直都喜欢念卿和督军在一起的感觉,但是全部读完,发现四少才是闪光之所在!那个年代,有命守住深情应该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说只有你过得好我才甘心,他也说过只要能陪在你身边就行!念卿最终还是亲手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送走,她是专一的,面对四少的深情她最后还是选择掩埋过去,我相信她和四少在一起的最后那些日子也是幸福的,老来伴,没有那一纸婚书却永远相伴!四少没有束缚念卿,允许她的心底永远记着她那好贵的夫姓!
14/15页衣香鬓影2·千秋素光同读后感(十五)
看《回首已是百年身》的时候速度还是快的,但是到这后面两部,从《回首》看完的意犹未尽兴冲冲翻看《千秋素光同》第一篇,到看完《明月照人来》的最后一个字,前后间隔了三个月。这三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都已经有些浑浑噩噩。细想来是考工作、写论文、毕业。纠结的现实耗去很多精力,我已经疲于应付,没有多少心情让我静静地看完一个故事。现在工作基本落实、学业也终于结束,在这最后的一个暑假,我一边散漫地打工,一边重拾书本沉浸到文字的世界。四肢百骸都重新舒泰起来。有种久违的感觉,就如这部小说,我和故事里的人物,也是久违了。
让我怎么评说这部小说呢?竟有种无力的感觉。民国的历史粗略地知道一些,但是那些一节一节的片段不足以串联成完整的历史演进过程。因此,从历史角度,我还没有到那个可以评说的高度。从人物的悲欢离合角度来讲,我只能说,没经历过刻骨的生死离别,且一向生活得没心没肺的我,真的还不足以谈人生。只能说说故事的架构了。《千秋》里我只关注人物的命运走向,与故事架构倒是没有在意。但是到《明月》,那真是要拍案叫绝了。在我看过的小说里,从来没有一部小说在安排情节的时候是这样的让读者闹心!两个时代交错进行,一边是历史正在铺陈,另一边是后世的人对历史真相的搜寻。每每在关键的时刻,场景切换,叫人只能暂且搁下这边继续去追寻另一边,待另一边正当时,又是一个戛然而止,只得又回到这一边。但就是在这样一种左右切换的节奏下,阅读的速度越来越快,到最后,时间的两端汇在一处,历史的真相揭晓,一个跨越百年的历史故事就这样在读者悲酸的泪水中落下帷幕。
很多作者,言情作者都把故事写俗了,而之所以俗,并非情节的俗套,只是缺少一种厚重的感觉,一种历史或者生命的厚重。看完后不过就像结束了一场贪欢,只留眼中干涩与身体的倦怠。而《衣香鬓影》,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好像生命也经历了一场跋涉,那么沉重的年代,那么多的离乱生死悲欢,整个人也随之震荡,失去了自我,沉浸在故事里人物的悲辛之中。在那个年代,国家经历震荡、浴血、新生,人物也随着一起成长,生命的意义可以随时代一起奠定基调,所有的一切都是最直接的碰撞,生命的浓度都烈了几倍。而今,处在和平年代的我,却迷惘了,捉摸不透生命的意义到底何在?平凡重复的生活目的又是何在?从那样一个需要忘我无我地为家国付出的年代,到现在为自我而活的年代,总觉立足不稳,手心抓不住那一个什么?是信念理想抑或其他?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