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的读后感大全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06 09:40:38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10-06 09:40:38   小编:

文章探讨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通过引人深思的比喻和反问,让人们重新审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意义,引发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文章启发人们珍惜当下,珍惜每一个今天。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一)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对哲学一直都不甚了解,自以为哲学就是哲学家YY的产物。但看完这本书后,发现哲学远比我们以为的更具智慧,哲学与生活是那么的息息相关,哲学思考的是更加根源的东西。书里面每一个思想实验都具有代表性,也通俗易懂,即是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也能明白其想表达的哲学思想。适合对哲学有兴趣或者想了解哲学的读者阅读,相信读完之后你会有所感悟。

1/15页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二)

文 / 静待花开

2/15页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三)

关于幸福的思想实验 幸福机器 亚里士多德与猪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与圆满的幸福 关于自我同一性的思想实验 忒休斯之船 自焚传输装置 关于道德的思想实验 电车难题 特蕾莎修女与精神病患 吃人肉的外星人 关于自由意志的思想实验 缸中之脑 关于时间的困惑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 (时间是真实存在的吗?昨天,今天,明天有什么区别?昨天是否己过去,未来是否己发生,现在是否真实?)

3/15页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四)

219页对于启明星和长庚星的翻译似有误。 “黄昏时分,天色渐暗,夜空中有颗星星比其他星星更亮:那就是启明星,黄昏时天上最亮的星。到了清晨时分,类似的情景再度出现:又一颗星比其他星更亮,那就是长庚星。” 《诗经》有云:“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难道不应该清晨时分最亮的星乃“启明”,黄昏时依旧明亮的乃“长庚”? 252页翻译也似有误。 “过去就是现在的未来”,是不是应译成“现在就是过去的未来”?

书的内容很好,然而翻译略生硬,还有好几处错误。

4/15页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五)

一个个小故事引发相应的思想流派介绍。点到即止,也不是很深入。

就是这个翻译,是不是有点不到位啊,总是感觉好多地方读起来很吃力…连里面的小故事读起来都怪怪的。

总之就是,闲散时间很适合的读物。

(还没到字数吗?????实在写不出了!崩溃!还差多少啊!为什么没有word count

5/15页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六)

作者是瑞士人,用思想实验的方式介绍了西方哲学,全书共分十个部分,分别是幸福、知识、道德、美与艺术、自由、法律与公平正义、心智与大脑、上帝与信仰、逻辑与语言、时间与空间、自我,介绍了西方在这些领域有哪些重要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主要主张。算是不枯燥的哲学入门书吧。而为什么要用思想实验这种形式呢,作者在前言里说,这样可以引发思考,而且易于理解。这些思想实验确实可以把枯燥的哲学理论转化成让人感兴趣的形式。其中许多思想实验原来在哈佛公开课《正义》里提到过,比如电车叉道与胖子和缸中大脑,当时课上的热烈讨论现在还让人记忆犹新呢。

6/15页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七)

看完。 刚开始并没留意是哲学入门书,所以,看得特别痛苦,各种假设,感觉很初级,差点放弃继续读下去的冲动,因为收获不大,不就是假设A是B,B是C,然后推出A是C,仅此而已…… 后来,忍不住看豆辨的评分,8.1分,还不错,然后看了评论,哲学入门书,最后,明白了,当你把它当作哲学启蒙书籍来阅读的时候,感觉还好,入门书不是通俗,简单,易懂么?或者哲学本来就是逻辑夹杂着各种假设…… 最后,抄一下摘录: 1.尼采说:没有音乐,人生是一场错误。 2.叔本华说:人生仿佛是一只悬吊的钟罢,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摆荡。 3.爱比克泰德写道:不要要求事情依照你希望的方式发生,而是要希望事情依然实际该发生的方式发生,那么你的日子将过得很愉快。 4.期待的快乐是最大的快乐。 5.……

7/15页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八)

但是什么叫做出正确决定?亚里士多德认为,正确决定常常落在两个极端之间的中点,有美德的人之所以出色,就在于他在各个情况下都能掌握黄金比例:勇敢的人既不会鲁莽,也不会胆怯;审慎的人既不会冲动,也不会麻木无反应;慷慨大度的人既不会吝啬,也不会浪费。亚里士多德同时认为,这些性格特征都是可以经过训练养成的,美德可由学习而来,我们便可以为自己的幸福奠定基础。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的律法,但是可以改变面对世界的心态;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事物,就应该试着改变面对事物的态度——就像那只被链住的狗,因为别无选择,于是就决定自发地散一个步。让内心不能宁静的,从来都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与判断,爱比克泰德于公元一世纪如是说。

8/15页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九)

1.所谓的“公平”,是指合理的差距。只要大家自愿、接受,就是公平。 2.所谓的“艺术品”,是指能引发人思考或谈论并且使用恰当形式表达出来的作品。 3.审美是需要积累的,需要一件好作品一件好作品地看,看多了你就有品味和品位。 4.机器通过图灵测试仅代表它做出了和人一样的反应,不能说明拥有智能。 5.把你大脑里的想法写出来,整合到一个文件夹或笔记本里,这相当于替代了大脑的存储、记忆功能。把记忆交给笔记本,大脑是用来思考的。

9/15页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十)

[瑞士]伊夫·博萨尔特 – 这是一本有趣的哲学入门书籍,用55个著名的思想实验来抛砖引玉,引发思考。本书语言很风趣,适合边读边跟人讨论、分享。让思想的火花碰撞在一起,发现每个人对同一哲学问题有不一样的思考方式,也是阅读的趣味所在。 比如“幸福”一章中,借西绪弗斯的故事引出了存在主义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人类会寻求意义,会追求目标,会为自己打算,实际上却处在漫无边际、没有意义的宇宙里。这种荒谬性,就如同西绪弗斯的处境,他也被迫从每日的劳动里找出意义来。 加缪认为,“我们必须把西绪弗斯想象为幸福的人”。 人生的毫无意义,既不该让人绝望,也不该让人逃避到幻觉里,更不是自我了断的理由。正好相反:我们应该充分享受我们存在的一切面貌,尽可能积极地把此时此刻过得更好;意识到人生的荒谬性,就等于发现我们的自由。 看到这里,就想起椅子乐队的歌:

10/15页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十一)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 简单读一点哲学,这本书荟聚了许多顶尖哲学家提出的思想实验,看似简单但每一个问题都很难回答。哲学好像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很明白的明白题面,但没有人可以详细解释清楚答案。适逢鼠房大扫除,我瞬间联想到外星人实验。如果突然降临了外星人,他们科技和个体实力都比我们强很多,他们把我们圈养当做食物,拿我们做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我们应该去指责他们吗?对于鼠房的实验鼠,我们就不就相当于这样的外星人吗?我拿着剪刀处决逃出来的小鼠的同门,边处死小鼠边说不好意思,对不起,我没让你们没有痛苦的死去。在他们眼中又与恶魔何异。当然我这种虽然没有动手,但是站在旁边冷漠催促的外星人,同样也是恶魔。我们无情的摧毁了他们好不容易逃出来,又经过了粘鼠板的考验,最终才在杂物堆里搭建出的小窝。我们将他们连根拔起,那些出生在外面,没有经历过鼠笼的小鼠同样也无法幸免。在窝搭建好时,不知道公鼠会不会对母鼠说,我们也有自己的家了?哦,小鼠隔代繁衍,他们该死

11/15页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十二)

2018.6.19 提出55个人类的思想实验,分为几大类。 1. 幸福,认同自己的命运并乐在其中就是幸福。 2. 知识,柏拉图的洞穴囚徒思想实验,普特南的缸中之脑,明希豪森三重困境(永远问为什么),缺少的蓝(推测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故障的钟正确的时间(厘清知识概念,我们正确才能正确认清真实与否)。 3. 道德,电车与胖子中两种不同的情况之差,在于是否把人当做工具,特蕾莎修女与精神病患(性格美德和智性道德) 4.美与艺术,到底艺术的美如何判断?业余爱好者可以欣赏到艺术品的美吗? 5. 自由,如何确定我们真的拥有自由意志? 6. 法理与公平主义,公平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7. 心智与大脑,我们很难得出结论,心智与大脑之间有何种联系。 8. 上帝与信仰,上帝存在的证据不全面 9. 逻辑与语言,只有确定环境的语言才有确定的意思和逻辑。

10. 空间与时间,回到过去是回到平行宇宙吗?所以即是杀死了祖父,你还是存在的,因为不是同一个世界。

11. 自我,大脑和身体哪个才是你的主体?互换了你选择哪一边?记忆和大脑怎么选?

12/15页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十三)

看完了好久,懒癌发作磨蹭到现在才写感想。主要也是这本书虽然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但给我的冲击却并没有那么大。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经常会被作者牵引着去思考,然后陷入一个个思想游戏中苦苦挣扎。有时候真的会怀疑,那些哲学家整天思考这些问题真的不会神经吗?其中一个缸中大脑的实验就让我想得脑仁疼,还陷入了细思极恐的状态。好在作者随后给出了哲学家们的解释。虽说以我的水平,勉强看个半懂,甚至现在也不太能说的清楚,但我深刻的记住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句话,也第一次理解了这句看过无数遍的话的含义——我们在思考,就证明了我们是真是存在的。 书中很多观点都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罗列了很多哲学家的看法和论证。这点很有意思,因为大部分的论题其实并没有绝对的答案,常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在观看他们辩论的过程中,就让人体验到不同的思想角度,经常给我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这些角度来说,这本书作为哲学入门的趣味读物还是不错的。但我还是觉得有些观点讨论的方式过于简单,也许是作者考虑到受众水平的原因,不过这样就显得书中有些观点过于生硬,不太能让我接受。但整体来说这本书还是很不错,值得一看的。

13/15页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十四)

很有趣的哲学入门书,用了很多好玩的思想实验引导思考,其中道德那几个问题在哈佛大学的公开课《公平》也有提到,讨论得也很精彩。

——————————(我是华丽丽的分隔线)

嗯,“断章取义”一下,拆书,突然很有感触

人生没有多少个七年,但想想,七年就有个“重生”也不错。

七年不长,所以不燥;不短,所以也不必急。

七年为期,你会变成如何的你?

14/15页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读后感(十五)

我觉得这本书的这种形式好在教人去任何思考一个哲学命题:首先我们要厘清这这个概念的定义,讨论其限定的范围,再去提出问题,假设一个思想实验去证明你的理论。但是并不是所有问题都会真的有答案,所以其中有些的内容可能会引起一些混乱。三星是因为觉得还是比《苏菲的世界》要稍微逊色一点点。

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有好奇心的缘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去关心这些问题。就像《苏菲的世界》中说的,

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关于美和艺术的这一章节。可能以前我会跟风去博物馆,我知道这是一个很高雅的艺术,但是我并不懂这个活动的意义所在,我也不太懂得如何去欣赏它们。那这里面提出来一些观点比如“物品体现价值”:物品之所以合我们的意,是因为它所体现出的性格特征与情绪状态,是我们觉得值得追求的,或是我们乐于在他人身上看到的、“美是自由与自主的具象化”等。所以在欣赏艺术的时候,通过提出为什么会觉得它好看的问题,或者问自己如果你喜欢的东西是一个人,他会有什么偏好或性格特征这种拟人化的训练,我们会更加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我们对成功人生的愿景。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