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家规家训家风手抄报图300字

家规家训家风手抄报图3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6 05:48:19
家规家训家风手抄报图300字
时间:2025-04-16 05:48:19   小编:

家规家训家风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家庭的传统和文化,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态度。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将这些家规家训家风展示给家庭成员,提醒他们时刻铭记家庭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这不仅是对家庭成员的一种教育,也是对家庭和睦和谐的维护。

第一篇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

家风家训手抄报

1/15页

第二篇

常常会听到旁边的人会被这么赞扬“这个孩子真有修养,看上去就很乖的样子。”我想之所以这个孩子会被人这么夸奖是因为她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一个人的修养是一时装不来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们何尝不是处于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中,而且他们大多数家中都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家风,才会导致他们这样,相反如果他们的家人更多一点关爱他们,家中也没有什么不好的风气,他们也不会迈出小混混的这一步。

家风家训手抄报内容

2/15页

第三篇

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

小学生家风家训手抄报

3/15页

第四篇

老师,您知道吗?每当我失落时,使您的掌声让我再度坚强。

老师,您知道吗?每当我犹豫、彷徨时,是您的理解让我不再迷茫。

老师,您知道吗?每当我怀着疑惑的心面对一道道难题时,是您在一旁为我指点迷津,改正错误。

老师啊,使您在我迷茫的人身道路上做了我的引路人,是您用纯洁无私的奉献一次次地给予了慰藉和鼓励,是您用浓浓的师爱让我们的精神不再凋零。

4/15页

第五篇

《世界上下五千年》作为世界历史的通俗性普及读物,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世界历史。全书共分为古代文明、争战中的帝国、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等9部分,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世界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

推荐书籍的手抄报图片

5/15页

第六篇

我们祖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的近三十多年里,我们的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们的环境却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据网上调查显示,北京市现在每人每年生产垃圾约440公斤,全市每年产垃圾就是400万吨左右。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垃圾运往北京市四周的郊区,在北京市周围形成垃圾堆场4500多处,占地超过一万多亩,形成了所谓的“垃圾围城”的可怕景象。更为糟糕的是这些垃圾都是未经分类的。这些未经分类的垃圾经过30多年的渗透和挥发,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6/15页

第七篇

火是人类离不开的东西,它无私地给人们带来必不可少的光明和温暖,可以说是人类的好朋友。但是,如果我们对火缺少警惕,调皮的火苗不断地扩散,以致于吞噬人的生命。

火是很危险的,只要你稍稍松懈,它就会时刻威胁到你的生命。如今,不知有多少人在火中无声地死去,无论如何挣扎,叫喊也无济于事了。因此,我认为消防安全很重要。如今,许多人对此觉得无关紧要,这是多么危险啊!其实,懂得如何从火场中逃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也许就不会遗憾终生了。

7/15页

第八篇

一年一度的端午即将来临,我抱着万分期待的心情等待着……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我们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8/15页

第九篇

盼啊,盼啊,一年一度的国庆节终于被盼来了。“国庆国庆,普天同庆。”这句话说的可真不错。国庆节到了,不论是商人小贩还是农民老板,脸上各个都挂着笑容,就连小鸟的叫声都格外悦耳,花儿都开的格外灿烂。

吃完晚餐,我们一家便开着小轿车去街上游玩。没想到,街上的人多的就像下饺子一样,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车位,下了车,慢慢游玩。只见街道两旁摆满了摊子,人多的如潮水般。“瞧一瞧,看一看……”小贩的吆喝声一阵接着一阵,好玩好吃的东西数不胜数,琳琅满目,让我们应接不暇,巴不得将所有东西都收入囊中……

9/15页

第十篇

儿童节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儿童节是令人开心的,儿童节是令人高兴的,儿童节是令人幸福的……我的儿童节也不例外。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今天是我们这些美丽的花朵自己的节日,我感到非常自豪。过了大约1个小时,老师用那妈妈似的手,为我们梳头,化妆。我们陆续的走出办公室,外面真热闹,成群的家长已经把校园围得水泄不通,老师们放着歌曲,声音大得惊人,可家长们并没有吓到,反而,人越来越多,我们走到了自己的座位,我们为老师,家长献了一首少年先锋队队歌。

10/15页

第十一篇

古人说:“月圆人团圆”,我们盼望以久,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终于来临了,当夜幕低垂,我们全家团聚在顶楼上,一起欢度快乐的中秋佳节。可是今年有一点点不一样,就是我最喜欢的奶奶,也要和我们一起度这美好的时光,当然中秋节不可或缺的烤肉和赏月也是一定要的。

过完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也该收收心了!也希望明年的中秋节,漂亮的月亮姐姐会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明年再陪伴我一起度过欢乐时光的。

11/15页

第十二篇

清明节,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节日,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是打过深深的烙印的,是不可磨灭的。而,愚人节,只不过是个国外的、无关紧要的节日,这个节日最多给人们带来一声笑声,但,在笑声之后深层次的是人们之间的的猜测,撒谎与欺骗!有几个人会让别人嘲笑自己愚蠢呢!表面上一笑而过,内心的伤痛又有几个人看到了呢?

12/15页

第十三篇

中秋节又名仲秋节,也叫团圆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第二大节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别的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形成的。

中秋节有着一段凄美的传说:相传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大地冒烟,一名叫后羿的英雄,登上昆仑山,挽弓搭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因而很受人敬仰。后来,他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嫦娥。有一天,后羿上昆仑山求道,巧遇王母,赐予长生丹,后羿不忍心撇下嫦娥,将仙丹交与嫦娥。不料被小人蓬蒙发现。

13/15页

第十四篇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春节。“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来了,大人们都忙活起来了,小孩们都高兴起来了。

天刚蒙蒙亮我就起床了,站在窗前,我就能感觉到整个楼,不,是整个县城都早已苏醒了,多愉快的春节啊!家家户户、大街小巷红彤彤一片。

14/15页

第十五篇

在雨露的滋润下家庭是圃,我们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才能健康成长, 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每个家庭的家风都截然不同,家风不仅决定着一个家族的兴衰,还决定于一个国家的成败。有的家风是“ 家和万事兴”,有的家风是“勤劳补拙是能训”,有的家风是“坚持就是胜利”……古今中外,多少能人志士得 益于他们良好的家风,他们的家风也是各有千秋的,岳飞骁勇善战,精忠报国,他的家风便是“忠”;林则 徐则以“俭'为家风,他说过“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曾国藩便以“勤”为家风……可 见,一代英才往往是出自于有着一个良好的家风的家庭里。

从小爸爸就教导我,做人应该诚实,不能说谎,要“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己尤人。”小时候,我特别喜欢 。有一次,因为爸爸、妈妈刚去亲戚家喝喜酒,所以家里多了几盒喜糖,但爸爸把糖藏了起来。啊!糖的诱惑太大了!我太想吃糖了,就趁爸爸不在时,偷偷溜进房间,找到爸爸藏的地方—衣柜上,踩着高背椅,把糖拿下来。望着这几盒糖,我喜不自胜,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可是,正巧这时爸爸从外面回来,进入房间,刚好撞见我吃糖的一幕,我来不及收拾了,只得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爸爸盯着我,问:"你又吃糖了?〃我紧张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爸爸看神色不对,已心明意晓,表情很严肃,那张脸就像冻结了的冰,全然无表 情,说:"人做了一件错事,并不可怕,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最可怕的是犯错,却不承认,推卸责任,如果是那样的小朋友,可是谁都不喜欢了!〃我惭愧地低下头。爸爸又说﹕"人如果没有诚信,就像沒有双脚那 样无法立足。所以,爸爸常对你说,"要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我听了爸爸的话,主动承认错误, 说﹕"爸爸,对不起,糖是我吃的!〃爸爸摸着我的头,说:"好孩子爸爸不怪你,但你一定要知道要诚实守 信。〃我点着头答应着。从这件事后,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了诚实的可贵。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个人的 做人准则,更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一个国家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正因为有这些家风正能量的传递,才会使我们对祖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