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儒主义》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随笔集,作者通过对人类生活中的不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探讨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文章以幽默而深刻的方式,揭示了人们追求幸福时的无奈与困惑,并提出了一种犬儒主义的生活态度,即看淡名利,享受当下。读后让人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引发了对幸福和快乐的思考。
犬儒主义读后感第一篇
一部“犬儒主义”演变史,透过对古代犬儒主义的历史分析逐渐引申出现代犬儒主义的各种变体。以第欧根尼为主要切入点,在倡导“理性”为主的古希腊中扮演了“独树一帜”的角色及意识形态。“身躯”常被认做权威规训的最直接体现,古代犬儒恰巧通过釜底抽薪的方式用极端的身体举动伙同谩骂、侮辱对抗权威与教条,实践另一种生活的可能,不由得联想到后现代的反“逻各斯”中心浪潮。现代犬儒貌似丧失了前者践行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决心,基于类霍布斯人性自私论的一揽子假设对一切社会改良进行了独断的、不假思索的拒绝。甚至将自己那种狭隘贬抑的观点扩展到那些尚未对人类可能性失去所有希望的人身上,这种观点或许来自于无知导致的冷漠、不满导致的失望、见多识广导致的冷酷麻木。然而当代社会的犬儒主义似乎成为一种常态,存在于你我他之中,伴随着不满、牢骚以及唯唯诺诺在第二天清晨的闹铃声中展开“新的”一天。
犬儒主义读后感第二篇
非常有趣。作者认为,犬儒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问题,具有不可逃避性,犬儒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时代的特征。在第七章,作者交代了写作本书的宏旨:“这本书关注当代犬儒主义中蕴藏着的‘造反的潜力’,试图探索使之增强的办法。”但众人皆知,当代犬儒主义与古代犬儒主义存在一个根本性的断裂,严格说来,这二者之间只是共享了“犬儒主义”这个名字与部分外部特征而已。当代犬儒主义在本质上不具有反叛性,尽管它们具有一些类似反叛的特征。但它却是具有“造反的潜力”的,而这一潜力的现实化,需要结合古代犬儒主义的特质加以改造。
在现代性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现代人事实上面临艰难的选择——他可以选择一种现代犬儒式的生活,但这正中系统的下怀。因为这样的生活方式,尽管外在地反映出许多不满,却在根本上具有一种顺应性;他也可以选择一种古代犬儒式的生活方式,这的确在外观上甚至内在地具有相当的反抗性,但在现代系统中,已经不会为这些离经叛道的反叛行为感到震惊,甚至可能基于这些行为所带来的流量使系统受益,从而转变为供给系统发展的能量。
所以,应当如何处理这样的悖论?作者的态度展开说就是,使用古代犬儒主义的思想来激发现代犬儒主义的潜能。具体说来,是用古代犬儒主义的反抗性基底来改造现代犬儒主义,在具体战术上保持一种漠不关心式的冷漠。要清楚地认识到,与系统的斗争是一个长线斗争的过程,最终目的则是意图“使目前的尘世生存完全地崩溃”。也即,保持古代犬儒主义的斗争性与反抗性本质,以现代犬儒主义的冷漠手段作为主要的斗争方式,在具体问题中,甚至可以“与这个虚假且伪善的社会共谋”。这样,他们根本就不入圈套,不与官方话语做无谓的争论,这会使得系统感到无所适从,“感到不知所措,感到挫败。面对着这样的态度,权力将再也无法炮制出一种顺从的现代犬儒主义。”
最后说一句,本书清晰易读,且进行了很详尽的学术史梳理,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犬儒主义读后感第三篇
作为一个坚定的反犬儒主义者,无论古代犬儒还是现代犬儒,都是极度不欣赏甚至有些厌恶的。它是当下社会最深刻的弊病,事实上,我几乎无法想象还有什么能比犬儒具备更深的毒害。更可怕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它是无法察觉的。它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每一天,溢满了每个空间。
犬儒者对价值、真诚、正义不屑一顾,对其令人不齿的解构,相信所有事情都源于自私和阴谋,对追求美好者冷嘲热讽。在他们的骨子里,是反理想和反精英的,动机揣测是其全部的思维方式。他们在现实中对于共同事业缺乏承诺、面临逆境时轻易放弃、拒绝对共同环境做出贡献同时又不可避免对带来的利益趋势若骛,并且以此为骄傲,认为这样是最大的明智、是一种异化了的所谓“冷静”、是适应于这个社会的“成熟”。
相比之下,古代犬儒可能稍微好那么一点点,毕竟其精神内核锚定的是更为“高深”的境界,自以为参透了世界的运转规律。这些智力超常的人,认为已经熟悉了云和闪电的脾气,转而对当下的规则和文化进行消解和讽刺。事实上,我倒是有些认为古代犬儒是一群缺乏耐心的知识分子,试图走一种通往“美德”和“成就”的捷径,通过消解当下的知识结构和文化成就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某一种高度。但是,古代犬儒却拒绝建立新的体系,或许他们并非真的不愿意,而是缺乏这种硬实力、特别是缺乏耐心,但又要体现的对当下愤世嫉俗,超越世俗。
和中国的道家不同,古代犬儒在行为上非常僭越,这一点是无法让人理解的,而且看上去并不酷,当一个人特立独行的程度和其才华并没那么匹配的时候,是尴尬的。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样的超凡脱俗、自以为是的古代犬儒“智者”们,到头来还是沦为附庸风雅的富人们的附庸和食客,或多或少会丧失掉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因为他们也是要生活的,终究逃不过他们最看不上的世俗。
犬儒主义者没有著书立说的传统,这是他们的哲学基因要体现出的一种腔调。正因如此,历史上几乎再没有其他流派要比犬儒主义的变异来得更为频繁和彻底的了。以致于,演变到了现代犬儒,几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现代犬儒,只是继承了古代犬儒的表象,特别是继承了所谓“街头犬儒主义”的风格,表象姿态的模仿总是最容易的,犬儒由此给了反智主义最好的土壤。现代犬儒的精神内核(如果他们有精神的话),恰恰和古代犬儒完全相反。后者至少还是以更高水平的追求作为其哲学基础的,而现代犬儒则陷入了公然的虚伪和信念的缺乏,煽动不信任、给进步下绊子。
其实,这是现代犬儒者的“聪明”之处,因为这已经成为其保护色,是一种顺应世事的时髦,是一种启蒙了的虚假意识,特别在现世祛魅之后的世界,更是一种生存法则。
古代犬儒,现代犬儒,一个向上,一个向下。
事实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犬儒主义似乎成为了所谓社会人的标志,这样才会显得成熟、理性和识趣,给人一种更深刻见解的通透感。在我常年的社会体验中,这是让我感觉周围的人99%无趣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作为普遍的犬儒者,缺乏了思维的心灵。无论这个信念是静态还是发展的,因为这样的缺乏,会让人感觉到周遭的这些犬儒者是空心人,是暧昧的虚无主义者。虽然他们在这样的环境洪流中,得以这样的色彩来保护自己,转而可以追求到一种恰合时宜的快乐。相较之下,存在主义愈发显得是真正的人道主义和散发光芒了。
有些说多,或许他们根本从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当然,这恰恰就是犬儒的底色。
犬儒主义读后感第四篇
对于非哲学专业的人来说,“犬儒主义”这个词可能比较陌生,也会觉得它与自己无关。但如果读过的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育学讲师安斯加尔·艾伦的《犬儒主义》,就会发现——我们现在都是现代犬儒主义者。
他为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从《犬儒主义》这本书中我们会发现犬儒主义的真面目,了解古代犬儒主义逐渐转变为现代犬儒主义的过程,从而正确认识犬儒主义,重新认识时代与自我。
古代犬儒主义以第欧根尼为代表,可以通过极具个性的服饰、刻意表现出贫穷、粗鄙的举止、羞耻心的匮乏、令人困惑不解的作为以及狗吠般的声调等来识别,他们的目的在于激怒他们同时代人,由此使大众的偏见暴露出来。他们崇尚自然,我行我素,蔑视权力。
古代犬儒主义的教育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对同时代人的嘲笑以及蓄意的侵犯和羞辱;其二,通过简短的逸事、俏皮话等诙谐的评论来传达。
然而由古代犬儒主义逐渐演变为现代犬儒主义的过程中,犬儒主义适用范围被扩大,直到诗人、讽刺作家约翰·马斯顿公开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现代犬儒,而且是那种骂骂咧咧、牢骚满腹、厌世的现代犬儒,现代犬儒主义才正式出现。
伴随着修辞学不再是学校基础性科目,犬儒派的形象逐渐沦为文学创作的对象,是带有“刻板的讽刺”的人物模板。在现代性的早期阶段,古代犬儒主义被重塑,它成了一种忧郁症式的、充满抨击性的早期现代形式。
乔治·利特尔顿1765年出版的《对话》中提到“未来犬儒主义”,预示着“作为局内人的现代犬儒主义者”的特征,他们是古代犬儒主义的参与者,相信“人类行为的最终动机是自利的,是对权力的追求”,并以此作为原则来应对环境。卢梭将对自然地吁求作为原则,构建人对教育的爱,明显背离了古代犬儒主义,这种现代犬儒主义是积极的,但又是表里不一的。当然,狄德罗、萨德等也对犬儒主义有不同的见解,在此不多赘述。本书针对19世纪20世纪犬儒主义的发展也没有过多介绍,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理解人们对于现代犬儒主义的想象。
大众印象中的现代犬儒主义被认为是一种个人缺陷,或是一种社会弊端,需要被关切,或加以矫正。批评者认为,这种现代犬儒主义是缺乏信仰的产物,是危险的、自我否定的、具有社会破坏性。治愈这种社会病态的现代犬儒主义,还需要注入希望,从而将现代犬儒患者从那种无端的否定性之中解放出来。
当代犬儒主义的确是一种具有腐蚀性的存在,但他远不像人们所恐惧的那样具有毁灭性的批判性质。现代犬儒知道他们在干些什么,但他们还是那么干了,他们对于现代性表达了一种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基于对道德的幻灭和政治的不满。然而,现代犬儒主义是“可被管理的、可被动员的”,当然需要好人去承担这样的责任。
作者认为,温和的现代犬儒有助于捍卫具有开放性的文化以及言论自由,并鼓励人们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中保持警惕,这种警惕可以使民主保持活力。
回到开头的问题,现代人或许觉得犬儒主义与自己无关,但事实上,现代犬儒主义已经融入了社会主流,可以说——我们现在都是现代犬儒主义者。看看现代犬儒主义的特点就可知,现代犬儒主义对精致的教养和优雅的举止仍抱以怀疑的态度,现代犬儒主义者没有社会或政治的信念,只保持狭隘的机会主义,总试图为自己捞好处,得以与他所拒斥的社会现象相调和。
正如作者所说“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只是一种“部分不满”的产物,是一种流产的、未完成的虚无主义的症状。虽然对于肯定现代犬儒主义,作者也无法提供充分的答案,但是这种肯定行为显示为“一种不同的生活”的可能性,这也是犬儒主义的不可逃避性。
言外之意,犬儒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它一直以不同姿态存在着,也终将存在着。而我们现代几乎每个人,都是现代犬儒主义者,“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等词是极好的印证。
本书序言部分,倪剑青认为,鲁迅先生这段话是对现代犬儒主义最好的回应:“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综上,《犬儒主义》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真正认识犬儒主义,正确理解现代犬儒主义,还可以让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面对人生与自我。至于如何做,那就看看鲁迅先生的话,以及他是如何做的吧!
犬儒主义读后感第五篇
一、两种犬儒主义1、古代犬儒主义
古代犬儒主义,任性出格,公共场合做反文明行为,引众怒与厌恶,欲使大众反思文明习俗。他们认为,城邦文明引发混乱,带来衰败,自然生活才是生命真谛,和谐宁静早已蕴含其中,所以,回归自然,才是回归生命自身。
把哲学当作一种生活。他们安于贫、行苦修,看似反理性,实际是理性到极致,用理性实现对欲望的极端控制。世俗秩序早已被他们拿捏,出格行为反而越发对比强烈,破坏性越强越好,强权他们自是毫无畏惧。
感性、情绪不是其行为的本质,哪次出格没有深思熟虑的扮相?
别说僵化的形象,他们就是“愤世嫉俗”。体制是他们批判的对象,行为因临时性、情绪化使人难以捉摸。他们看破了”人性本恶“,自私是人类的本质。但分裂是他们的特征,一面对社会体制口诛笔伐,一面又试图融入社会主流。
这事不对!判断依据不是是非,而是自己是不是既得利益者。是非对错小孩子才关心,成年人只讲利益。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伺机而动的尝试捞好处。他们中,掌权者,为了权利无所不用其极,边缘者,则对掌权者的恶行麻木。
他们匿名于暗处“放冷箭”,悄悄地散播仇恨,他们是自私社会的基础,他们造就了自私社会。
对抗文明的一贯性,让古代犬儒主义反理论、反体系,但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发展到极致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所以,它不易传播、不易传承、有赖解读。古代犬儒主义正是依赖正统哲学的解释和改造得以保存和发展。
二分出现,”可敬派“忽略古代犬儒主义的出格行为,他们成了无畏强权者;”街头派“则由社会边缘者、冒牌犬儒主义组成,他们仍离经叛道,批评社会。
前者随着修辞学(修辞学是传播古代犬儒主义的重要途径)的没落而失去活力、淡出视野,留下的”街头派“成为现代犬儒主义的前身。
作者借用尼采的虚无主义,试图揭露现代犬儒主义的本质,
形而上学的体系崩解后,道德、宗教、民族都失去了合法性,我们寄希望于个人,来确定自己的存在意义,但个人却如此抽象、空洞,它还无力支撑这么大责任,现代人于是陷入困顿无力。他们沉浸在一种抽象的失落感中,不清楚到底丧失了什么,他们批判现有体制,却未能寻获新生活,他们梗住在那里,停留在那里,这种否定性姿态(愤世嫉俗),恰恰是保留这种状态的方法,以期延续丧失之物。
现代犬儒主义是“上帝已死”之后,留下空位期的统治者。作者说。
作者的这段分析有深刻的含义,但我认为现代犬儒主义又何尝不是一种消费主义。形而上学道德被个人自私特性取代,这恰恰是现代资本经济的基本假设。随着现代性发展,传统等级制已经崩塌,现在只有“平等的”货币机制,对他们,一切都是商品,商品需要取悦我,我则要评价商品,评价也是消费式的,情绪化的,可以取悦我,便是好商品,至于其他,与我无关。社会也成了商品之一,一样需要取悦我,它与我的手机、电脑并没有什么区别。
作者乐观,寄希望于现代犬儒主义的破坏性,虽然他们麻木,癔症式的自问:我到底想要什么?但这种虚无,反而会挫败权力,引发革命性的效果。
韩炳哲在《在群中》说到,数字群(网络上的群体)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由单独的个人组成,缺乏凝聚力。他们不会发展成“我们”,因为他们无法协调一致、团结在一起。他们轻率而不负责任,瞬间产生又瞬间解体。我们不能指望数字群去改变什么。
在群中
7.6
[德] 韩炳哲 / 2019 / 中信出版社
现代犬儒主义又何尝不是数字群?本书译者亦认为:犬儒主义并不会拥有撕开铁屋子的能力。他们无法协同,又只破不立。
撕开铁屋子有赖一代又一代人的团结奋斗,集中力量团结一致才堪大任,这里有共同体的影子,自由派又要说话了。
你们和我们都需要时刻反思,自己是不是现代犬儒主义。这话真挚。
我们可以帮不上忙,但也别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