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埋骨场不会言说》读后感锦集

《埋骨场不会言说》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26 14:00:18
《埋骨场不会言说》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5-26 14:00:18   小编:

《埋骨场不会言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废弃的埋骨场,作者展现了人类的贪婪和残忍。小说中的角色们在这个恐怖的环境中经历了种种困难和考验,最终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这部小说引发了我对人类行为和道德的思考。

埋骨场不会言说读后感(一)

对于喜欢日系文学推理的uu来说,市川的系列作是很好的读物,红发警监和黑发下属的组合确实很酷,有种在追动漫的感觉。小说浓厚的日语对话感也变成了喜欢看的加分项,毕竟是架空,谁说u国对话就不能日语感强一点咯?那些不爱看还打一星的同志们属实给自己找画面了。这种设定补全的短篇很好的丰富了登场人物的形象。全书最喜欢哈兹娜这里的叙诡,前面误让读者以为哈兹娜是黄种人让读者引发共情,后来才揭示她是黑人,让大家明白无论肤色如何,人类的心灵是可以一样的真诚而美好。感谢这本书陪我度过无趣的假期~

埋骨场不会言说读后感(二)

四个中篇故事,读起来非常顺畅。

《埋骨场不会言说》飞行部队的故事,有点涉及一些军用机零件倒卖,而发生的一起案件。案件结局,不禁让人佩服很少笔墨描述的警监玛利亚和刑警九条链。从一点点的蛛丝马迹,发现突破点,顺利破案。

《红铅笔不会登场》这里过度到九条链上大学时期发生的故事,一次偶然去学姐家里拜访,突发命案,有关家暴,结局九条链写给学姐的信,解密整个事件,学到了如果在雪地里伪造脚印。

《红发恶魔不会知晓》这里过度到玛利亚上高中时期的故事,红发玛利亚和黑发哈兹娜美好的友情值得珍贵,还有室友的一句话,你很适合当警察呢,为玛利亚成为了年轻的警监埋下伏笔。玛利亚非常勇敢又执着,为了好友。

《替罪绵羊不会含笑》这个案子是九条链第一次到警监报道,被分派给玛利亚做搭档,他们遇到的第一个案子,案情的真相有点离奇,让人无法理解。反正我绝对不会为了什么所谓的家庭和谐和睦而忍受暴力对待的。

埋骨场不会言说读后感(三)

补人设的前作短篇集,质量都不算高,比起系列前几作长篇来说有一些差距,如果没看过前作不建议直接阅读本书。前作的一些通病在本书里依然存在,比如强行解释的动机,明明在U国但所有人说话都一股J国味,市川忧人这几年似乎完全没有进步,目前看来系列最好的作品依然是蓝玫瑰,希望之后市川忧人不要继续摆烂。

埋骨场不会言说 :虽然带约翰玩了,但约翰的戏份不算多,最后还是玛丽亚看穿真相,故事性与推理性都较弱(居然真的是被蝎子蛰死的,我有点无语),甚至连约翰得人设都只补了一点点。

红铅笔不会登场 :这篇稍微好点,涟的人设丰满很多,真凶虽然不难猜,但是最后的雪地脚印诡计还是挺有趣的。

红发恶魔不会知晓 :充满了对U国的刻板印象,但作为补人设的短篇,这篇已经相当不错了,虽然有跟前作相同的扯淡动机通病,推理的部分没太大问题。吐槽一下所有人说话都是J国味,我直到看完前都以为阿南是J国人。。

替罪绵羊不会含笑 :最差的一篇,虽然补完了涟和玛丽亚的磨合过程,但是同样的种族问题又来一次有点审美疲劳了,而且情节有些稍微扯淡。

埋骨场不会言说读后感(四)

《XX不会XX》系列的第四部,由四个故事组合起来的短篇集,讲述了“红色恶魔”和黑发刑警的过去。但这两个角色真是不怎么能拉粉啊。 《埋骨场不会言说》:应该是发生在水母到蓝玫瑰之间的案件。U国空军停放退役军用机的场所发现了某军人的尸体,而其中似乎还牵涉着军中的不法行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惜看了没啥感觉。 《红铅笔不会登场》:黑发刑警高中时的故事。某日男主受学姐之邀去其家帮助补课,学姐的父亲是个家暴妻子的人渣,其突然到来的姑父姑姑也非常可疑。次日早晨,大家发现了学姐父亲被杀的尸体......某人行动力是不是太强了一些,另外从十几年后男主才能从女主提示下发现真相,说明推理水平远不及女主啊。 《红发恶魔不会知晓》:红发警监高中时的故事。女主因打人(啊)被送到某贵族学校,却被众人敬而远之。只有某女是其好友,但其也因种族原因遭到歧视。某日,女主接到好友电话,急忙赶去却发现了对方的尸体......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想用XXX诡计,个人觉得某人的身份不是很明显吗?另外嫌疑人太少导致凶手很明显,这就有点那啥啦。 《替罪羔羊不会含笑》:女男主人公初遇的第一案,一见面就互不顺眼的两人,接到了调查电话报告遭到虐待的案件。赶往嫌疑对象家却发现孩子似乎未遭到虐待。而次日惨剧就发生了,母女双双倒在血泊之中......个人觉得某人行为似乎有点太不符合常理。 这个系列终于来到了第四部,个人看完的感觉就是:一蟹不如一蟹(不过个人认为蓝玫瑰还是最强的),和前三部采取了华丽诡计不同,短篇集不是家暴,就是歧视,看过了不免乏味。在下近期是不会再看这个系列了(反正现在这个系列也才出到4)

埋骨场不会言说读后感(五)

《XX不会XX》系列的第四部,由四个故事组合起来的短篇集,讲述了“红色恶魔”和黑发刑警的过去。但这两个角色真是不怎么能拉粉啊。 《埋骨场不会言说》:应该是发生在水母到蓝玫瑰之间的案件。U国空军停放退役军用机的场所发现了某军人的尸体,而其中似乎还牵涉着军中的不法行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惜看了没啥感觉。 《红铅笔不会登场》:黑发刑警高中时的故事。某日男主受学姐之邀去其家帮助补课,学姐的父亲是个家暴妻子的人渣,其突然到来的姑父姑姑也非常可疑。次日早晨,大家发现了学姐父亲被杀的尸体......某人行动力是不是太强了一些,另外从十几年后男主才能从女主提示下发现真相,说明推理水平远不及女主啊。 《红发恶魔不会知晓》:红发警监高中时的故事。女主因打人(啊)被送到某贵族学校,却被众人敬而远之。只有某女是其好友,但其也因种族原因遭到歧视。某日,女主接到好友电话,急忙赶去却发现了对方的尸体......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想用XXX诡计,个人觉得某人的身份不是很明显吗?另外嫌疑人太少导致凶手很明显,这就有点那啥啦。 《替罪羔羊不会含笑》:女男主人公初遇的第一案,一见面就互不顺眼的两人,接到了调查电话报告遭到虐待的案件。赶往嫌疑对象家却发现孩子似乎未遭到虐待。而次日惨剧就发生了,母女双双倒在血泊之中......就案件来说算是全书最好的一篇,但是某人行为似乎有点太不符合常理。 这个系列终于来到了第四部,个人看完的感觉就是:一蟹不如一蟹(不过个人认为蓝玫瑰还是最强的),和前三部采取了华丽诡计不同,短篇集不是家暴,就是歧视,看过了不免乏味。在下近期是不会再看这个系列了(反正现在这个系列也才出到4)

埋骨场不会言说读后感(六)

“玛利亚与涟”系列的第四本,这个系列也可以叫做“红与黑的搜查档案”(不是),也是第一本该系列的短篇集,四个很工整但不惊艳的短篇,比起推理层面的意义,作为系列作人设补充的价值更高——毕竟之前几本玛利亚和涟完全就是摄像头和破案工具人嘛! 《埋骨场》,三星,标题作,工具人约翰的主场,由军队内的一起死亡事件引起的约翰人设补完篇,约翰出息了,不但在玛利亚的提示下破了案,还接露了一点他的过去,构成很精巧,而且很难得地完全利用了推理小说中出现的平面图——只是没想到会用这篇做标题作,明明后面几篇讲的都是男女主,难道是因为这个名字比较酷? 《红铅笔》,四星,男主九条涟学生时代的事件,最喜欢的一篇,结构很是精巧的伏线流短篇,一直以来给读者“毒舌、理性、面瘫、无机制”印象的涟在这篇表露出了隐晦却充沛的情感,而这一篇也成为了涟成为警察的动机。 《红发恶魔》,四星,女主玛利亚学生时代的事件,故事本身讲了种族歧视的话题,但是因为篇幅原因有些轻飘飘,玛利亚的性格倒是一直以来都是如此,热烈、不羁、敢爱敢恨,与上一篇相同,这一篇也成为了玛利亚成为警察的动机。唯一可惜的是这一篇在人名上似乎有一个小叙诡,但因为中日语言差异没能翻译出来(也很难翻译出来),日本读者在读到“哈兹娜”这个名字时大概会自动转换为“初奈”的汉字吧,中国读者如果完全不懂日语估计会错失这个梗,尽管这个梗写得十分明显好猜,但因为中日语言差异失去了一些阅读乐趣还是挺遗憾。 《替罪绵羊》,三星,玛利亚与涟相识的最初案件,案子本身有够无聊,逻辑推演也并不有趣(市川老师的长处在布局、叙诡与讲故事的能力,逻辑推演实属他的弱项),但是——这篇真的很拉cp人的好感!散漫慵懒、不被规则束缚、头脑灵活、拥有看透本质抓住重点能力的“红发”玛利亚,理性严谨、毒舌冷淡、拥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冷静头脑的“黑发”九条涟,一个像火,一个似冰,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间异类,却在成为搭档后意外地合拍,他们背负着过去的负罪感成为了警察,在最初的事件中看到了各自过去的影子,又因为对方而逐渐走出阴影与双向救赎。再联想到《玻璃鸟》中涟因为玛利亚遇险而出现的情绪失控,我只能说:你们不在一起很难收场!

埋骨场不会言说读后感(七)

去年出版的《埋骨场不会言说》,是市川忧人老师笔下「不会」系列——也就是「玛利亚与涟系列」中的最新作品。

对于短篇集来说,本书中四个故事的构思其实都挺不错,伏笔处理得也算可圈可点,但推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不足,对线索和证据的设计力度也不太够。

换句话说,同样的故事,交由一位擅长“推理”的作家来呈现,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本书更特别的意义在于,通过补充玛利亚和涟的过往案件,在很大程度上丰满了两人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第二篇《红铅笔不会登场》和第三篇《红发恶魔不会知晓》,分别是涟和玛利亚在各自高中时代遇到的案件。

第四篇《替罪绵羊不会含笑》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并合作的案件,并且其中也都提到了前两篇中的内容,以及事件对两人的后续影响。本篇的结尾,引出了作者获「鲇川哲也奖」的本系列第一部作品《水母不会冻结》中的内容。

至于第一篇也是同名短篇《埋骨场不会言说》,在时间线上是“水母船一案”同一年的几个月后,如此算来,应是在《蓝玫瑰不会安眠》与《玻璃鸟不会归来》之间发生的故事。

同名短篇没有交代玛利亚与涟的过往,倒是交代了约翰上校的过往。

除了系列主人公玛利亚与涟之外,前几部经常出现的“固定班底”,例如约翰上校、鲍勃验尸官、多米尼克刑警等人,也都有在书中露脸。

从故事和诡计的设计上看,笔者最喜欢第三篇《红发恶魔不会知晓》。

虽然如上文所说,对推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存疑,但本篇的核心诡计还不错。

书中讨论了20世纪70年代U国的种族歧视问题。这在今天U国对应的现实国家中,仍然是一个问题。

第一篇同名短篇《埋骨场不会言说》的故事构思其实也不错,但推理呈现得过于跳跃,都可以说成“意识流”了。

第四篇《替罪绵羊不会含笑》中,作者对“各种”动机的设计,实在有点令人难以信服。

最不喜欢《红铅笔不会登场》中的诡计,尤其是那个曾抱有期待的“雪地脚印”的诡计,解答无聊至极。

希望下部作品,作者能在“推理”方面的行文,迭代升级一下,不然很难抱有期待。

埋骨场不会言说读后感(八)

水母不会冻结,蓝玫瑰不会安眠,玻璃鸟不会归来。市川忧人老师的“不会”三部曲风评高开低走,和绝大多数推理小说一样,日文原版9分,台版8分,到大陆版就连7分都够呛了。最新的这一部《埋骨场不会言说》是短篇集,也可以看作三部曲的前传,讲述了男女主九条涟和玛丽亚相遇前和第一次联手破案的故事。

总的来说本书给个及格分还是没问题的,但市川老师从引进前的“新本格大型新人”到引进后的6分钉子户,是什么造成了口碑的大滑坡?我先从这本短篇集开始讲起。这本短篇集可以说是中篇集,都不算短,二三篇更长一些,现在就一起剧情梗概。

第一篇《埋骨场不会言说》叙诡,第一人称说看到了尸体,但隐藏了第一人称搬运尸体的事实。原文写得好像此人是走路巡逻,但实际上是开着巡逻车巡逻。巡逻车的灯光,被作者描写得好像是手电筒的光。作案动机是对军人纯洁性的幻灭什么的,估计作者自己也没太搞懂,毕竟写个美国还硬要U国,写个日本就J国。关于标题:“埋骨场”是退役军用飞机存放场,也提到了《水母不会冻结》中的水母船。

第二篇《红铅笔不会登场》叙诡,隐藏了第一人称看到杀人现场、且帮助搬运尸体的事实。原作关键部分写法非常像欧美黄金时代那本杰作。其实第一篇和第二篇的诡计有点雷同了,不应该放在同一本集子里的。这一篇是系列男主九条涟侦探初体验。关于标题:男主九条装逼,说:要是我的推理哪里错了,请用红铅笔标出。

第三篇《红发恶魔不会知晓》还是叙诡,女主角(死者)叫hazuna(这个发音很明显是日本名字,比如柯南里的和叶就是kazuha,原文用片假名更明显),在美国上学,每次都因为黑色的头发被霸凌。这个系列的华生九条涟是在美日本男,所以误导hazuna是日本女生,但其实她是个黑人。hazuna被杀的狗血原因:公子哥的仆人兼男宠爱上了公子哥的前女友hazuna,公子哥嫉妒就命令男宠把hazuna杀掉,之后公子哥又把男宠杀了。这一篇是系列女主玛丽亚侦探初体验。关于标题:红发恶魔指的是女主玛丽亚。

第四篇《替罪绵羊不会含笑》有点疯癫,担心作者的精神状况。警局接到报警电话,说自己被虐待。此处省略500字推理报警地址的过程。这户人家是夫妻+婆婆+女儿四人,一开始以为是妈妈虐待女儿,后来发现是婆婆虐待妈妈,妈妈被虐待之后出现“回退”现象,讲话像小孩子,报警被警方误认为小孩。最后妈妈为了维系和丈夫的婚姻,先故意弄伤女儿,之后自己跳楼,显示自己确实有虐待倾向,来给婆婆顶罪。这一篇是九条涟与玛丽亚初次合作探案。关于标题:替罪羊应该是山羊。

为什么说市川老师的这本是拼夕夕?要是只有上述的这些叙诡和精神疾病,可能你就会觉得它是一本很新本格的新本格。但问题是这不是市川老师的愿景,他还想表达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第一篇里的军人梦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第二篇除了叙诡还挑战了雪地密室,但解答相当无趣,家族崩溃的故事即视感也挺强的。第三篇讲种族问题、阶级问题和校园霸凌,但剧情到最后依旧写崩了,而且不仅剧情写崩了,老师安排的案发现场诡计也不如柯南钓鱼线。第四篇大家看梗概估计都觉得老师该吃药了吧,主要讲家庭关系的维护,其实它也穿插了种族问题,妈妈是美国印第安原住民。

短篇集里塞这么多内容,而且事实上也并不是统一的主题,显得眼花缭乱、拼接感严重。人设上同样日式拼接,不知道给女主玛丽亚,一个“警界明星”,加喜欢睡懒觉的人设到底是想干嘛,便于动画化?整得男主像管家似的,还要叫早。男主也是很标准的严谨面瘫被拿捏男,已经可以脑补其二次元个设。

作者在三本长篇的整体框架上刻苦设计,比如《玻璃鸟》的剧情没有两千字是讲不清楚的,但配上拉胯的诡计就显得头重脚轻。目前的四本书里可以说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诡计,单纯以故事的千回百转取胜,人物塑造则看你吃不吃这一卦,反正轻小说人物配上作者时不时的史政私货是有些违和的。所以后面市川老师真的去写政客推理了.......

埋骨场不会言说读后感(九)

有一位推理作家,当你问他:你这么喜欢写“密室”,你最喜欢的“密室推理”是什么呢?

他说:我的all-time best是赤川次郎先生的《三色猫福尔摩斯谜案》系列。你会由衷地点点头“嗯~真是本格推理的忠实拥趸”。

他接着说:说起海外的作品,那么解答特别出色的《召唤恶魔》(德里克·史密斯)和彼得·安东尼(彼得·谢弗和亲兄弟安东尼·谢佛的笔名)一击致胜的《衣橱里的女人》应该排得上号儿。你会不由得再次点头“啊~对诡计非常执着啊”。

他最后补充道:顺便说一下,之后看过最好的就是“Cosmic”(清凉院流水)了啊!你会(思虑半日)脖子有点儿僵硬“……真是一位温柔体贴的作者呀。”

这位特别喜欢研究密室,人还特别nice的作者就是市川忧人老师。出道即获得鲇川哲也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玛利亚和涟系列”由六年前出版的《水母不会冻结》开始,所有作品都把标题取作“啥啥不会啥啥”的格式,所以我们也戏称其为“不会系列”,辻真先也曾调侃说:“那莫名其妙的标题起先并没引起我的兴趣。然而读着读着,我开始明白作为故事主要舞台的’水母船’并非未来的产物,而是处于过去的划时代发明。”跟标题一样独具一格的,是市川忧人设定的世界观。严肃的本格(偶尔有点儿乱来)、未来科技(有可能实现的那种)、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环境风物,以及一红发一黑发的异国警探组合,由市川忧人揉捏成一艘巨大的飞行器,带读者穿梭于科幻推理的世界。

《埋骨场不会言说》是该系列的第四本书,也是该系列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科技感并不像之前三部那样强烈,而是着重描绘红发警探玛利亚和下属九条涟的过去。为什么他们会成为警察?看过这四个故事才能明白。

标题作《埋骨场不会言说》是发生在停放退役军用机的地方,俗称“埋骨场”,就是飞机的墓地,在《水母不会冻结》中出现的约翰要调查一起发生在埋骨场的死亡案件,找上了玛利亚和涟,在军事基地中发生的神秘案件很有独特性,而死者竟然是被蝎子蛰咬而亡,尸体所处的位置也令人迷惑。这一篇的完成度虽很高,但在本书中算是中规中矩,也许因为名字太酷了才选为标题作吧。

第二篇《红铅笔不会登场》是九条涟高中时期亲历的案件。那时涟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日本高中生,因去学姐家拜访而碰到密室杀人事件。经过设计改装的“计算器密码锁”,雪地上去程两道足迹回程一道足迹的谜团,亲戚间的金钱纠葛,和学姐家压抑的氛围,十足十的传统日系本格推理元素,就是我们常常觉得很老套,但是总也看不够的那种类型。这一篇的凶手并不难猜出,但情节和角色错综复杂,伏线和诡计的解答仍然给人带来诸多乐趣。在结尾处对这一悲剧真相的揭示暗合标题,精彩。这篇是“不会系列”中唯一把故事设定在日本的一篇。

《红发恶魔不会知晓》的体量快称得上是中篇了。不仅是四作中最长的,也是布局、细节最严谨最本格的一作。高中生玛利亚目睹最好的朋友赤裸身体从屋顶天窗坠落,就在刚刚,两人还在通话中。本作的亮点不仅仅是严丝合缝的推理轨迹,而是本以为这一谜团已经完全通过推理解开的时候,突然插进读者胸口的刀子,真的宁愿不知道这动机和真相啊!这篇很有美剧的节奏。

看过第二篇和第三篇,我们大概已经知道这两位经历了如此创伤的人为何会选择警察这条路,但,他们彼此可不这么想!《替罪羔羊不会含笑》以两人互相瞧不上眼开场,九条涟被大领导委派给玛利亚做下属,不允许反驳,这是命令!于是在办公室肆无忌惮打瞌睡还流口水的红发上司和成天冷脸动不动就讽刺人的黑发下属接到了他们合作的第一件案子——小孩报警说要被杀掉。

这是一对名副其实的二人组——不是简单的侦探+助手的组合(而且经常把美丽的上司描绘的更憨态可掬一些)——是脑袋和行动力平等的搭档,二人的出身、背景、经历决定了他们对案件的切入点和预判的不同,磨合的过程中碰撞出灵感火花(或打起架来)。别扭中透着温情,默契中隐约有那么一点儿瞧不上对方但还特别为对方着想,嘴上骂骂咧咧讽刺对方但该接送照顾救命一样也都没落下。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奇妙的关系。这样你来我往的推理过程特别有看头。市川忧人表示这两位警探的“诞生”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个谜团,就这么顺其自然地写出来了。(这是在炫耀没错吧?)

《埋骨场不会言说》把两位不太典型的警察如何踏上维护正义之旅的前因后果交代得明明白白,虽然处处透着遗憾、挫败甚至绝望,但好在我们在其他的作品中依然感受到了二人组的热血和温暖。可以说,这部作品在强大的本格推理元素背后,隐藏着令人唏嘘的社会问题,这容易被忽视的暗流最终汇聚成为一种力量,让两个本不会成为警察的家伙为了真相而战斗。

《埋骨场不会言说》不含有任何其他三部系列作品的剧透,大可放心阅读。一下子购买了四本的读者(感觉大有人在!)可以按照以下时间线阅读,也许会对你了解这对别致的警探组合更有帮助。

1970年春——《红发恶魔不会知晓》(《埋骨场不会言说》)

1970年代早期某冬天——《红铅笔不会登场》(《埋骨场不会言说》)

1982年8月——《替罪绵羊不会含笑》(《埋骨场不会言说》)

1983年2月——《水母不会冻结》

1983年5月——《埋骨场不会言说》(《埋骨场不会言说》)

1983年11月——《蓝玫瑰不会安眠》

1984年1月——《玻璃鸟不会归来》

埋骨场不会言说读后感(十)

本文含有《埋骨场不会言说》各篇的剧透。

非常荣幸能够翻译这部作品,照例分享一下感受。

四篇短篇各有特色,感想多则多说少则少说。如果嫌这篇感想文太长,可以跳过前面直接看对第三篇故事的感想,这一部分是我最想要表达出来的!

推理部分都还挺喜欢的,尤其第二篇的雪地脚印之谜特别有趣,第三篇的诡计也蛮扎实,只是对于诡计我做不出太多深入的分析,所以这篇文更多是从一些其他角度谈谈感想。

《埋骨场不会言说》

这一篇的描写令约翰这名军人的形象更加饱满。虽然军队背景离日常生活十分遥远,不过“原本憧憬着驾驶飞机在天空翱翔,现实却是只能在地面做后勤工作”所引发的失落心情,还是让我莫名觉得很能体会。尽管立志从军的人是极少数,但很多人应该都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感受到过这种梦想与现实的落差。

叙诡方面,最初的误导是将车灯含混地描述为“灯光”,省略对特里下车过程的描写,又直接描写了他下车后拿着的手电筒,误导读者把前文的“灯光”也理解为手电筒的光。

重读时发现文本虽然刻意隐瞒了信息,但在其他地方做了一定的铺垫,与其说是伏笔,不如说是在用一些看似没有必要的描写进行疯狂暗示。梳理如下:

尤其第一、三句,初读时我心里还纳闷,飞机价格比汽车贵、操作比汽车复杂,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吗,何须如此强调?原来是在暗示巡逻时汽车的存在。

《红铅笔不会登场》

这一篇的标题是我目前最喜欢的短篇标题了,含蓄巧妙、点到为止,有着悠长的余韵。其含义想必读过这篇的朋友都懂,故不赘述。

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冬天,宁静的冬日氛围之下暗流涌动,少女的朦胧情愫与隐隐的杀伐气息共同织就一段凄美之下包裹着阴暗的惨剧。

说是情愫,当然不是说茉莉与涟之间有能切实称得上“喜欢”的情感,只是对优秀之人的欣赏与好感、面对清秀聪颖的少年时的那一点点少女悸动,从字里行间来看,的确是存在的。譬如怕自己说的话被误解为“想跟你共撑一把伞”的胡思乱想,譬如被看见刚睡醒未打理的脸时的慌乱……而涟最后寄来的信中那句“害怕会将你们家——将你,逼至毁灭的境地”,也体现出向来理性的涟罕见的感情用事的一面,令人无比感慨。

与前一篇仅仅是暗示不同,这一篇里扎扎实实的伏笔非常多,除了文本明确回收的,还有一些是后文没再提,但重读时会感到意味深长的,梳理如下。或许这篇的凶手与真相并没有特别难猜,不过仔细品味这些伏笔,也别有一番乐趣。

雪下得再大,也不至于到“骇人”的程度,此时“我”是看到母亲杀人的景象了。

不光是收拾洒了的茶,主要是收拾凶器和尸体。

“种种”,也就是说,“我”的紧张心情不止由一种因素导致。除了初次带男生进自己房间导致的紧张,还有隐瞒杀人事件的紧张。

仅仅是准备茶水的话,这架势也太大了。“我”实际上是在处理凶器并准备搬运尸体。

母亲之所以面色苍白,并非单纯因为被洋三的粗鲁举动吓住,而是因为洋三挥舞的高尔夫球杆正是她用来杀死忠波瑠的凶器。

此时的“我”心里很清楚根本不可能找到父亲。

恐怕不是因为涟在客房里而小鹿乱撞,而是因为有这个聪慧的学弟在,不知案发后事情会怎样发展,所以忍不住胡思乱想各种可能性吧。涟在信件中也推测“我”曾设想过许多杀害父亲的计划,此时“我”很可能是在脑海中假想各种情境,盘算对策。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处伏笔。前文有一些关于失眠的描写,这句话承接前文的铺垫,误导读者以为“我”是一直失眠到夜里一点多才睡着。但是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人基本不可能明确地知道自己具体是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快要睡着时肯定没有清醒的意识,不知不觉间坠入梦乡才合常理。

重读这句才更深切地体会到,“我”实际上是在注视着黑暗焦躁地等待,期待着等到雪停的一刻出去伪造脚印。知晓真相后重读此句,不仅感受到的意思变了,感受到的人物心境也变了。

《红发恶魔不会知晓》

这是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篇,喜欢其中的人文关怀与女性友谊(除了玛利亚与哈兹娜的友谊外,赛琳与玛利亚的关系也很独特动人,赛琳给玛利亚做放晴娘的那段非常打动我)。写的是种族歧视议题,但我想先谈谈文中一笔带过的一小段女性困境。

玛利亚遭遇男教师的性骚扰,直接一拳打向其鼻梁将其送进了医院。诚然,她的反抗有些过火,所以她也付出了必须转校的代价。然而先做出加害举动的男教师有没有为他的行为付出校规或法理意义上的代价?有因为性骚扰学生而受到处分之类的吗?没有后文了。

有一些人只会想当然地呼吁“受害者应该勇敢反抗”,那么我们看看勇敢反抗了的玛利亚,面临的处境又是如何呢:

从这段心理描写里,我推测甚至有可能不仅是这一次,玛利亚每次被卷进麻烦,起因都是或多或少受到了他人的招惹或冒犯。她性子烈,不是会忍气吞声的那种人,所以总是无所顾忌地反抗。于是大家把她当成了万恶之源,因为大环境对她的期望很可能是:你忍忍不就得了,为什么非要把事情闹大?这种期望自然没有人会明说,但既得利益者会默认弱势群体能够领会并“知趣”地遵守。

这些描写,篇幅不长,却已充分呈现出一种结构性的不平等。

这个话题暂时先写到这里,写完主题后再提。

这一篇的叙诡是先误导读者以为哈兹娜是日本裔的黄种人,最后揭露她其实是黑人 (也可能有读者直接猜到哈兹娜是黑人了,但文中的确是存在误导性叙述的) 。揭晓叙诡时,除了让读者终于明白凶手脱掉她衣服的原因以外,其实并没有给读者带来太大的惊讶感,那么这个叙诡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受到种族歧视的哈兹娜是黄种人还是黑种人,似乎对故事的绝大部分情节完全没有任何影响。而我认为,恰恰是因为这个叙诡对情节几乎没有影响,它才如此意义重大。

在得知哈兹娜不是黄种人而是黑人时,我对她的印象有任何改变吗?没有。依然是心灵手巧能做出美味三明治,会体贴地给朋友整理衣服、帮朋友辅导功课的温柔善良的少女,最多是想象她的样貌时,脑海中浮现的黑发黄皮肤少女形象变成了黑发黑皮肤少女形象罢了。

这岂不是正说明了一个人的内在与本质,与其肤色并无关系吗?

就仿佛是作者通过这样的叙诡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来测试读者会不会仅仅因为肤色不同,就改变对一个人的印象。

以上是作者对由肤色引发的种族歧视的批判,但作者并未止步于此。

标题是“红发恶魔不会知晓”,玛利亚“不会知晓”的是什么?文中明确点出的,是玛利亚在哈兹娜死后的自我怀疑:她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哈兹娜的境遇,不知道她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遭受了多少欺侮。再怎样真诚相待,对于弱势者所受的欺侮终究无法完全知晓、感同身受。

而读到结尾,我认为还有更深一层。

玛利亚揭穿文森特的罪行时,痛斥他难道就这么蔑视他们眼中的“Negro”。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文森特辱骂她为“Ginger”,说自己的目的是把她和哈兹娜从学校后院赶走。

从上面这段可以看出,玛利亚虽然平等地看待哈兹娜,但在她的认知之中,哈兹娜是受歧视者,而她自己则不在歧视的链条内,尽管她不认同歧视,但她潜意识里多少是有些以“怀有歧视思想者眼中优于哈兹娜的人”这种身份自居的。当然,她对自己的这种认知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自觉,只是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摆在了不受歧视者的位置上。

因此我猜测,她在听到文森特的这句辱骂后身体僵住,不仅是对文森特仅为这种事就杀死哈兹娜的愤怒,应该也有几分是认知受到冲击的缘故。在肤色这一维度她所处的是所谓的优越位置,在发色这一维度却处于歧视链的下游。红发恶魔所不知晓的另一件事,就是这一点吧。

思考至此,我体会到了故事中这一设置的深意,并有所触动。

此处再次强调赛琳的留学生身份,让我感到这绝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设定,而是有着一定的用意。不针对哈兹娜的两个人,一个是众人厌恶的异类,另一个是留学生。赛琳并不会因留学生身份而遭到什么明显的歧视,但身为外国人,想来不会像本地学生那样能彻底融入学校环境,多少会感受到一些疏离(赛琳换室友的经历也能略微印证这种推测)。也就是说,尽管程度不同,但这两个人都多少在某一方面存在一定的弱势,处于被边缘化的处境,所以她们才会对处于更加弱势位置的哈兹娜有着一定程度的感同身受,会以平等的目光看待她。

那么说回前面提到的女性困境,我认为这段描写和这篇作品的种族歧视主题并非毫无关联。作者探讨种族歧视,但没有仅仅局限于这一具体的歧视,而是对其反映的一些共通的弱势者困境有所思索,因此,故事中会出现关于女性困境的描写,也就很好理解了。

另一方面,宿管阿姨表现出的善意与人情味令我很感动。文中描写的是她对玛利亚的关怀,但假如她对哈兹娜抱有偏见,显然不会有那些言行举动。她是这所高中里唯一不歧视哈兹娜的白人,或许可以算是这个故事里存有的一点点光明与希望。

最后,这个故事的结尾一句也让我喜欢得不得了,感染力太强了。人偶那不会生长的头发正如哈兹娜停滞的生命,任谁都知道人偶的头发不可能半夜变长,也任谁都知道人死不可能复生,而我们对这无法改变的事实无能为力。

《替罪绵羊不会含笑》

这一篇我喜欢的地方主要有两点。

其一是玛利亚与涟的合作模式,让我感觉很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如果仅仅是将玛利亚设定为涟的上司、能干的女性警监,我只会感到是一种不功不过的符合近来“大女主”风潮的讨巧设定。而在这篇故事里,有关于他们分工的具体描写,这就让我感到更加真实饱满。

在社会主流刻板印象里,往往是由女性做比较细致的活儿,男性则更擅长指挥,可能不拘小节,但能够敏锐系列地抓住关键。而玛利亚与涟的合作模式则是反过来,玛利亚常常迟到、打盹,可谓不拘小节,但正如第三篇故事中哈兹娜所说的,她具有找准重点的才能,在这篇故事里,她在听录音的过程中有着出色的表现,属于在关键时刻会发挥出具有不可替代性才能的角色。但仅仅抓住关键而缺了细致的基础工作也是成不了事的,这个缺陷由行事一丝不苟的涟完美弥补,两人出发查访时,就是多亏了涟熟记地图才节省了不少时间。

其实只要配合默契,双方谁负责哪个部分并不重要,只不过在存在性别刻板印象的当前环境中,在文艺作品里看到一些逆刻板印象的设置还是会有几分欣喜,大概是一种寻求平衡的心理吧。

其后的推理与行动中,也是两人相互打着配合,缺其一都无法顺利解决这次事件,这种互动令人非常喜欢。

其二是这起案件同时带有第二篇与第三篇案件的影子(高尔夫球杆、家暴;种族问题),能构思出这样一个跟前面两案都有相似点,真相又不与前面两篇过于重复的案子,这让我挺佩服作者的。这起案件可以说是同时引发了涟与玛利亚的内心创伤,这或许也成了他们向对方敞开心扉的催化剂。

这起案件对于涟来说可能只是个心结,他还没有完全失去弥补挽救的机会,但对于玛利亚来说,则绝对是触发了相当大的创伤。通常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事,但在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且无法逃避的情况下,也算是一个风险相当大的以毒攻毒的治愈机会。最终,凭借自身的优秀能力、搭档的绝佳配合与一点点的运气,玛利亚成功找出真相,不仅救下萨拉与多萝西母女,也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虽然黑发挚友已经不在,但现在身边有了越来越默契的黑发刑警,愿红发警监与黑发刑警今后圆满解决一起又一起案件,愿所有的创伤都终将被抚平。

就像我在这本书上给一些朋友写的寄语:黑夜不会永远延续,友谊与光明长存于心。

致谢

最后照例是感谢。

感谢市川忧人老师写出这部优秀的作品,玛利亚与涟系列一本本读下来,觉得真的是越写越好了。

感谢责编王萌老师,以及所有参与本书出版工作的编辑老师们付出的努力。

感谢解答翻译疑难的朋友。

感谢购买、宣传本书的朋友们的支持,希望大家喜欢这部作品!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