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咏远有李》读后感摘抄

《咏远有李》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0 09:10:30
《咏远有李》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5-04-10 09:10:30   小编:

《咏远有李》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通过对远方的山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中以李白为主角,表达了对他的景仰和敬佩之情。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咏远有李》读后感(篇一)

我想起了当时在河南很火的,《幸运智多星》后来他就调到央视了。昨天看到微博上说他走了,心里不知是何滋味?网上都说90后已经开始失去一些东西了,想想蛮悲凉的还,珍惜拥有吧。不知道怎么的又想到在快乐大本营之前,河南电视台还有一档节目叫萝卜白菜,至今记得游戏的口号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吴鸣孙铭杰……

1/15页

《咏远有李》读后感(篇二)

小时候每周末必看的就是《幸运52》和《开心词典》,两个主持风格迥异的节目。书中有一节讨论到如何主持《幸运52》,最后得出一个原则,就是“有话不好好说”!可以说,本书风格与节目风格一脉相承。嬉笑怒骂、天马行空,是咏哥一贯的风格。

霍金、李咏、金庸,这些90后儿时记忆中的人物也开始慢慢逝去。

2/15页

《咏远有李》读后感(篇三)

不知道为何从这本书开始想记录一下读完的感受,有些作品一定要等到作者过世才能被大家想起,这本看完还挺有感触。第一部分写哈文,第二部分写父亲,第三部分写央视,不知道是不是同出生新疆的关系,感觉很多打动我的地方,包括爱情和亲情,有些事情总是要过了那个时间段回头看看,才能体会到当时的自己是多么无知,好在现在开始慢慢懂得珍惜,为时尚且不晚。从前对李咏的感觉只是出名,看完才发现感情如此真切。喜欢的一本书,怀念他。

3/15页

《咏远有李》读后感(篇四)

1.一切成功学都是伪科学。

2.一个人幸运的缘起主要还是在他自己手里。

3.上帝关闭了一道门,肯定会打开一扇窗。上帝拿走你俩馒头,肯定还你一个大馅饼!

4.宁可跪着死,绝不跪着生。

5.“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做梦都在想的事儿。”

6.有些事,或许你认为不公平,但公平或不公平就像能量,其实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守恒。

7.我很自信。从另一个角度说,自信就是不要脸,要脸就不要混江湖。

(未完待续)

4/15页

《咏远有李》读后感(篇五)

如果他不写这本书,我对于他的理解就是那个我们在电视机里看到的挺有名的主持人。新疆人,老婆是几届春晚总导演,幸运52,非常六加一等等,喜欢笑,主持风格和其他人不一样。

在这本书中,看到他对于爱情,婚姻的想法,看到他对于爱人,女儿的态度,看到他对于自己的认知,对于自己的工作。

写自己的记录,生活,写自己的感想,写自己对自己的剖析。看的时候很顺畅的一本书,能看到一些自我怀疑,自我矛盾的观点。

看这本书时,我在想他去美国治病的时候状态,那么一个爱闹腾的人,就走了,家里的欢笑没啦。

通过此书,对我婚姻,爱情有了新看法。真正的爱情就应该是两人为伴,互为战友,互为朋友,互为爱人,互为同学,相互进步成长,分担解忧。

5/15页

《咏远有李》读后感(篇六)

在公众面前欢乐的人私底下可能是正经沉默的,周星驰就是这样,我一直以为,李咏也是如此。但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看法,从字里行间能看得出,咏哥是一个骨子里就透着幽默的人,一个有趣的灵魂。书里前半部分写了与哈文的爱情,与女儿的亲情,已经自己早年的经历,后半部分则写了自己的事业发展。如果说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是一个固定形象的李咏,从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一个更真实的咏哥,他风趣、幽默、温情、顾家,他有自己的风格和想法,并且他还十分的勇敢,懂得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也许像书里说的,央视其实无娱乐,但我仍旧很高兴有李咏这么一个非典型主持人,在那些国人不知娱乐节目为何物的年代里,给千家万户带来欢声笑语。可惜是在李咏走后才读此书,高山流水,鹤已东去,致敬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咏哥,走好!

6/15页

《咏远有李》读后感(篇七)

知道李咏去世那天,微博上大家翻出来他以前这本书的片段文章来表达哀悼,好奇着拜读了。

在家庭上,他很疼爱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对爱情忠贞,能情商特别高的处理好很多事情,尤其是在他婚姻初始妻子家里不同意,他能那么轻易的化解矛盾,真的很让人佩服。

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小时候学过美术,学过音乐,还小有成绩,考虑过当演员,然而命运最后还是让他选择了播音,人生真的是,没有办法知道以后的路会怎么走,也不知道今后自己真的会有怎样的成就,所以只要你努力,人生真的会有无限的可能。

他在工作中有自己的那份执着,创造条件去做很多事,但是也有成就以后的那份傲慢。

全书读下来,从风趣幽默的文风,到平淡的叙述自己职业生涯的所有经历,佩服他的这一生。

7/15页

《咏远有李》读后感(篇八)

李咏老师逝世,会想起我对他印象最深的节目,是去年播出的《熟悉的味道》。他风趣幽默,温柔潇洒,可算算日子,那会他已经被查出癌症了。网上看到他对自己追悼会的那段描述,让我想仔细读读这本自传。全书记述了他的成长、工作、恋人、女儿。李咏老师是敢冲敢闯的,他愿意开拓创新,也愿意为了观众付出一切努力。他评价自己就好说个话,其实他为了娱乐观众付出了太多。他的婚姻是十分幸福的,所以我更愿意成他们为恋人,这之中的保鲜之道也很有意思,我相信生活中的点滴在书中仅可以窥得一二,但也足够让人艳羡。幽默风趣的笔触背后,是生活的大智慧:他自嘲节目是“四不像”,却自信四不像是国家保护动物麋鹿;有人问我他 “什么是梦想 ? ”他说 “梦想就是做梦都在想的事儿 。 ”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段生活的记录,更是他的情怀、理想、追寻自我的承载。

8/15页

《咏远有李》读后感(篇九)

想要拥有体面的生活并不容易,每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心酸。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生活中,我们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那么多幸运等待着你,你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其实对李咏老师的认识并不深,在他逝世后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他有一个人幸福美满的家庭,让人羡慕。50多岁就得了癌症,又让人觉得惋惜,真的是天妒英才呀!生活对每个人其实都是公平的,有悲亦有喜,不如直面现在吧! 通过这本书发现李咏老师也是一个有趣的人,虽然现在他不在了,但那些美好留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逝去。感谢他带给我们的欢声笑语,愿天堂没有疾病,他能幸福生活。人这一生真的很短,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凡事要趁早。愿未来你有人爱亦可以爱人。愿你带着赤子之心,继续坚持下去,在平凡的世界中感受苦与乐。 最后分享一句我喜欢的小王子语录: “时间会缓和所有的悲伤,当你的悲伤被安抚以后,你就会因为认识过我而感到满足。”

9/15页

《咏远有李》读后感(篇十)

我不是很了解李咏这个人,对他不反感,但也谈不上喜欢,确实是因为他不在了才来读这本书,不过实话实说,写的不怎么样。

首先,全书行文风格就是——看似低调的自我吹捧,我读之前看了豆瓣的评论,有一条这么写的:这本书就是告诉大家,李咏是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好主持人,完毕!我觉得说的挺贴切,我刚读前几篇的时候还说这几篇读起来还挺像李咏本人在说话,没想到全文都是这样。

其次,总拿一些打破常规的事情作为炫耀,要我说,要大批特批一下,什么五年军官,什么坐飞机驾驶舱,我不知道你什么原因做了这些事,但不该写出来,更不该一种炫耀的态度表达出来,其实,你本不该做这些事。

最后,李咏这个人确实挺厉害的,从小就知道他的节目,也爱看,看了很多,但那时候小啊,也不懂了解人,读了这本书,怎么说呢,可能在他家人眼里他确实做到了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好主持人,但通过这本书,人挺能装!!!

总之,内容可以看看,公交车书籍,解闷作品。

10/15页

《咏远有李》读后感(篇十一)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不太喜欢这个人。看他主持的节目,总觉得这个人多少有点浮夸。幸运52和非常6+1我多少是看过点的。但对这个主持人的印象不怎么地。

或许是他的装扮,蓬乱的头发,以及不帅气面孔,总不能吸引青春的女孩。

但是看罢此书,对他的印象确实来了个颠覆。

所谓的浮夸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天真的产物。不错,他是知晓很多道理,但不一定自己去为之。

只觉得的这是个天才式的创造性极强的人物,在艺术的领域里天马行空的思索令他独树一帜。这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无疑令他生存的体制与规则发生了哪怕是一丁点的改变。这样就够了。

许多人都不屑这种体制,于是宁愿远离去另一个体制或者规则里浮尘。

央视就是这样一个体制,一个规则。

我欣赏李咏的一点就是,他在这个规则里做着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虽然也会阻碍重重,但是他快乐着。用自己的信念与行动一点点影响着这个大的集体。这就是天才的所为。

另外一点就是对于爱情的始终如一。“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真正顾家并且做到的能有几个呢?

或许去接受这样一个人真的需要去慢慢品读。

这也验证了,没有调查理解,没有发言权的事实。

11/15页

《咏远有李》读后感(篇十二)

之前对李咏的了解,还是停留在很浅的层面,就觉得这个马脸长发喜欢嬉皮笑脸的主持人还挺有意思。说实话,不是李咏过世,我是真想不起来读他的自传。而现在,却想多了解了解他。 出身一般,也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以及一点点的运气,做饭了今天的知名度。从李咏大学时候的经历,比如女扮男装潜入女生寝室逗哈文就可以感受到这个人以及异地时给哈文写信,在信上画各种图标,就能感受到他骨子里的幽默风趣浪漫爱折腾的气质。即使工作以后,也是一样,做采访忘记叫摄像师了,就自己扛个相机自己琢磨折腾。虽然只是主持人,却要操心舞美灯光,爱管事做事认真,胆子大,但有时候刹不住车,会捅娄子。现在想想,这种个性的人,能在央视这种严肃才是主流的地方混成这样,也实为不易。 整本书感觉不装,有血有肉,给我们展现了他一路走来面对各种遭遇的所思所想。给我感觉,他就像是一个成绩优异却又个性突出的优等生,展露才能的同时却又因为太皮,老是被教导主任找过去训话。训话完毕,只能自我调整对个性进行适当压抑,再重新面对大家。 除此以外,能体会到主持人,尤其是央视的主持人是多么的不好当。压力不说,关键你的节目又要能有高收视率,又要不能让大领导看不顺眼,同时又得符合主旋律,不能太庸俗。而太阳春白雪的东西,注定共鸣度不高,这是一对矛盾。好不容易等你有名气了,还得时刻认清自己,不能膨胀了。有时你明明不是那样的,但是外面的媒体跟你煽风点火,你却百口莫辩,只能承担百姓大众的指责和嘲讽。万一没处理好,等大家都厌恶你了,电视台为了保证收视率,肯定又会处理你。做名人,难啊。能处理的当的太少了,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这么多人都慢慢离开央视了。 现在我觉得撒贝宁确实是个人才,可严肃可逗比,切换自如,甚至还可以严肃着逗比。今日说法这种法制节目,都没能固化他的“戏路”。

12/15页

《咏远有李》读后感(篇十三)

此时此刻,这本书。自己并没有读过。看着大家的书评,真的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是激动和欣喜。很喜欢李咏,应该说是喜欢李咏的荧屏形象,15年前从省台的《幸运智多星》里认识这个主持人,可能源于李咏的个性,李咏的长相一直是大家的话题,但很奇怪自己一直觉得那个长脸配那个发型帅呆了,可能一切秘密都在他那张嘴上,那张嘴才是喜欢他的本质原因。

总而言之,因为李咏的影视形象,因为李咏的主持风格,很喜欢他的节目,因而很喜欢他,一直都喜欢他,看到这本书,特别是知道李咏离开央视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更对他产生兴趣,原来就知道李咏这本自传,但是一直没有购买,或许总总原因,更由于对他兴趣的再次提升,很期待自己马上就拥有这本书,虽然他只属于一个时代,只属于一个时代的观众,不可能,或许真不可能成为传世经典,但谢谢他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的智慧和快乐。特别想拥有这本书,马上就去购买。并且自己一直珍藏,是一部自己真心来自情感的珍藏。

说到这里,我再次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因为自己做的事家庭教育,关注的是孩子心灵、人格的成长。我们在工作交流过程中,一直强调,孩子要看名人传记,是的,那些名人的个人成就,他们的品质、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等等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什么爱因斯坦、什么爱迪生、什么唐宗宋祖、什么肯尼迪、什么华盛顿、什么列宁、林肯……等等等等,他们是我们敬仰的和需要学习的人,但是,毕竟不是这个时代,我们没有参与,没有感受,所以感情没那么深厚和真切,只有来自生活的感受才是最促动人的,所以,李咏、陈坤、陆毅、姚明、宋丹丹、崔永元、闾丘露薇、王心凌、赵宝刚、杨澜、鲁豫……等等,他们可能只属于这个时代,但他们给我们的感情触动会更深。他们可能不是永远的记忆,但必然会是我们的记忆。

喜欢他们这些可爱的人。

他们是文艺娱乐人,他们是公众人物,但他们也有平凡的生活,他们有明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他们也有家庭、友情、事业,他们也有大众的兴趣娱乐,他们也在影响着那些喜欢他们的人。

当然不可否认,有不喜欢他们的,但又有什么紧要的,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现实。世界就是多彩的,多面的,辩证的,喜欢他们,他们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13/15页

《咏远有李》读后感(篇十四)

早上睡到10点才起床,看微信新京报的一则消息霎时让我愣住了神——央视原主持人李咏去世……啊?不会吧?他不是前两年还在主持春晚吗?他不是还很年轻吗?他怎么会突然去世了呢?到图书馆后翻来覆去看微博上有关李咏的消息,从央视的离职,到赴美定居,网友们逐渐从以往的蛛丝马迹中发现了李咏患病的经历。有的人就是这样,即使作为公众人物,依旧不愿意将自己的伤痛过多地暴露在世人面前,即使曾经还有过恶意的流言蜚语,他依旧选择了默默承受。

晚饭时分,发现图书馆有李咏写得这本自传,便迫不及待地从头翻到了尾。李咏是一位好爸爸、好丈夫、好儿子、好主持人。整本书大体上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女儿的出生开始、写到了与哈文的相识与热恋、写到了自己的父亲,原来他也是一个拥有多重家庭身份的普通人。第二部分主要写了自己从大学如何进入央视工作的经历,依旧跟大多数人一样,他也有过毕业青番茄找工作时的小幸运,有过刚刚入职被“发配”到西藏的艰难起步,从其中仿佛看到了现在的自己。第三部分,着重谈到了那些让他红遍大江南北的娱乐节目,从《幸运52》的白手起家,到《非常6+1》的癫狂尝试,再到《咏乐汇》的升级创新,特立独行的李咏为中国的电视娱乐行业带来了一股新的风潮,也正是他所带来的娱乐风潮成就了身价上亿(第三方估值)的李咏。

小时候,曾经非常喜欢看李咏主持的电视节目,最有印象的还是砸金蛋环节。今天看了这本自传,才又依稀想起《幸运52》里的pk答题,想起了《非常6+1》里的现场连线,想起了费翔曾经在《咏乐汇》上说不太希望在节目里用餐因为万一牙齿上沾着韭菜叶还有说话的话实在难堪……不得不说,李咏是幸运的,在某种程度上他开创了中国电视娱乐行业的风气之先,祸害了二套又祸害三套,最后还去祸害一套。如今回首,娱乐至上的氛围早已经席卷了所有的综艺节目,当年他们所形成的与赞助商良性循坏的模式早已经成为了各大电视节目的主要营收手段。

四十岁的时候,李咏出版了这本《咏远有李》,“就当是送给自己四十岁的生日礼物吧”。五十岁的时候,在与癌症顽强扛着了十七个月之后,他离开了这个花花世界。

教好孩子,哄好老婆,做好工作,咏远有李。也许天堂太寂寞,老天爷也想听你上去扯会儿淡呢……

14/15页

《咏远有李》读后感(篇十五)

我错过了李咏的时代,也不曾关注,注意到的时候,先是“永失吾爱“,再是本书李咏的生前自传。

见字如面,本书幽默,充满了市井俚语,能了解到李咏本人是一个极力带给观众欢乐,不掺教育的人,也可以理解为李咏希望在他的节目里至少娱乐至上,忘记其他的一切,一起狂欢吧。

缺点是他的一些做法与观念并不让我理解与接受。

如,与上幼儿园的女儿在私人泳池裸泳。这就和之前讨论的女儿大了父亲就该走了的玩笑话及事情争议相似,不好说。

再则,教授与车夫在幸运52答题,教授答对几道高兴之余斜视车夫,李咏不高兴就在教授答题成功后挤兑他,并暗示车夫答题(暗示无所谓,一边倒也确实无聊),但又把初中难度的题目,从4选1改成2选1甚至判断题,在车夫支支吾吾答题时又言语诱导,最后车夫率先答对10题再嘲讽教授,心里快乐极了。

怎么教授就不是老百姓了?再说个相似的例子,玩游戏大优势嘲讽下敌人没问题吧?嘲讽完,裁判或gm下场改变规则,利好对方,让对方赢了后还嘲讽原优势方?

我错过了李咏的时代,也不曾关注,注意到的时候,先是“永失吾爱“,再是本书李咏的生前自传。

见字如面,本书幽默,充满了市井俚语,能了解到李咏本人是一个极力带给观众欢乐,不掺教育的人,也可以理解为李咏希望在他的节目里至少娱乐至上,忘记其他的一切,一起狂欢吧。

缺点是他的一些做法与观念并不让我理解与接受。

如,与上幼儿园的女儿在私人泳池裸泳。这就和之前讨论的女儿大了父亲就该走了的玩笑话及事情争议相似,不好说。

再则,教授与车夫在幸运52答题,教授答对几道高兴之余斜视车夫,李咏不高兴就在教授答题成功后挤兑他,并暗示车夫答题(暗示无所谓,一边倒也确实无聊),但又把初中难度的题目,从4选1改成2选1甚至判断题,在车夫支支吾吾答题时又言语诱导,最后车夫率先答对10题再嘲讽教授,心里快乐极了。

怎么教授就不是老百姓了?再说个相似的例子,玩游戏大优势嘲讽下敌人没问题吧?嘲讽完,裁判或gm下场改变规则,利好对方,让对方赢了后还嘲讽原优势方?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