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曹操 乱世赢家》读后感精选

《曹操 乱世赢家》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4 21:30:20
《曹操 乱世赢家》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4-24 21:30:20   小编:

《曹操 乱世赢家》是一部以曹操为主角的历史小说。通过对曹操在乱世中的政治智慧和胆识的描写,展现了他在乱世中的出色表现和赢家的风范。小说生动地描绘了曹操的形象,让读者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曹操 乱世赢家读后感第一篇

在群雄争霸的汉末时期,魏蜀吴的三足鼎立,让纷争的乱局有所缓和,刘备,孙权,曹操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彩重墨的一笔,相较于刘备的正统,孙权的偏安,我更喜欢曹操的直率。 曹操,千人千面,每个人都对他有属于自己的认知。在我的认知里,在当时的乱世曹操是真正以华夏大一统为最终目的努力的。作为汉末里的乱世赢家,曹操是如何一步步的积累成就自己的,你是否真正的知道? 郭瑞祥老师所著的《曹操乱世赢家》一书会告诉你曹操是如何一步步的成就自己。这部作品以史实为依据,主要来自于《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著作,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真正的曹操。 《曹操乱世赢家》一书共有十二个章节,从曹操的出身到他的成长经历,面对国家的危机,曹操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人。任何人没有固定的善与恶,曹操从最初的热血青年到最后魏武大帝,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年轻时刺杀宦官张让,敢于同董卓硬刚举大旗讨伐乱臣,汉献帝落难时是他把皇帝迎回许都,恢复朝廷礼仪。当然也就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得曹操大权在握,曹操的一生是征战的一生,从他举兵抗击黄巾起义,讨伐董卓,诛灭吕布,迫降刘备,大胜袁绍…他一直东征西讨平定各方诸侯,当然战争并不是一帆风顺,有铜雀台的意气风发,也有火烧赤壁的狼狈。 可他依然是那个让世人侧目的曹操,他攻伐各方诸侯,统一北方,他好用权术,多疑嗜杀,他重法家,惜人才,重法纪,酷刑罚。他更像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当然正是因为他的多面性,他才独居人格魅力。 在《曹操乱世赢家》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属于人的曹操,他的形象不同于文学作品里的形象,他的立场,他的目标,他的奋斗史都是无比的清晰。在郭瑞祥老师的笔下你会看到真实的历史,看到史实里曹操真正的形象。这本书对三国历史事件和曹操的评价都是十分的中肯,乱世之中曹操是生动的,是真实的。 曹操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他虽然没有完成大一统,但他胸中有天下人,他渴望天下归心。曹操的一生就是一部战史,不管是铜雀台的意气风发还是汉中的英雄迟暮,他依然是天下无二的曹孟德。

曹操 乱世赢家读后感第二篇

流行歌曲《说唱脸谱》中说“白脸的曹操”,京剧中常常用白色脸谱来表现此角色奸诈多疑或刚愎成性,这正是一般民众对于曹操戏曲舞台上的固有印象。正史中的曹操,其实也不止一次表现出奸诈多疑的特性,这个评价虽非全部,也属实指。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既是“小说”,也是“演义”,其中对曹操的表述、描述,与戏曲舞台上的曹操其实相差不了多少,既是英雄,更是奸雄。不过在那个时代,曹操的所作所为,大体上还是符合历史及其节奏的需要。相比较同时代的其他人,曹操最终笑到了最后,奠定了曹魏的框架和根基,其实已经有皇帝之实。

历史上的曹操,或许才是接近于真实的曹操。他的生前身后,褒贬之声从来都没有平息过。陈寿称赞他,虽然有身为曹魏人臣的缘故,但也是对曹操一生功绩的相对客观的肯定,基本上没有言过其实。其他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对曹操的评价可就五花八门了。西晋的文学家陆机说他“虐亦深矣,其民怨矣”,有贬称的意味;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说他“祸千王莽”,厌恶得有点过了;清代学者王夫之则认为“以操为早有擅天下之主者,因后事而归恶焉耳”,评价比较客观;鲁迅则认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似乎只有同为帝王的唐太宗李世民比较理解魏武帝,认为“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

历史作家郭瑞祥在他的《曹操:乱世赢家》中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曹操,不讳尊,不虚美,不做作,不媚俗”,认为“读者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严肃的历史书籍去阅读”。由此可见,这本书中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比较接近。其中,既写了曹操广为人知的那些功绩,也写了他的屠徐州之暴行——此事比之前曹操逃亡途中杀吕伯奢一家尤其过分。基本上可以认为这本书达到了、实现了他的写作目的。

曹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到底做得怎样?其实从他的话也可以看得出来一些端倪。《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中曹操认为,“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东汉末在曹丕称帝前,袁术曾称帝;袁绍曾据有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统一了黄河以北,是当时最强的割据势力,连曹操都不得不把他自己特别想要的“大将军”名号让给袁绍。可见,曹操说的“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也并不是虚言,确实是有那样的可能性。

曹操自己在诗文中多次以周公自比,这无疑是他的内心真实想法。但形势的发展、权势的膨胀与更大权力的诱惑,终究使他自己走出了他认为自己所能走出的最大一步,只差了皇帝的一个名号。他自己的话则是,“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内心还是有所顾忌、有所不甘的。

曹操 乱世赢家读后感第三篇

虽然话本小说把曹操写得那样不堪,但读过他的诗歌后,我很难把如此人物和奸雄、佞臣联系在一起。那种浩浩荡荡的气魄,他的人生不可能完全是背德的。

我一直对曹操存着探究之心。郭瑞祥的书基本上阐释了我心中的困惑。曹操就是这样一位曾经充满理想和抱负,但又被环境影响和改变的豪杰。他不完美,有很多短板,但你不能否认他的才华、魄力和人格魅力。

从孤身一人到成就霸业,曹操的人生逆袭堪称经典,他善于审时度势,势单力薄时依附他人,羽翼丰满后另起炉灶。他能够抓住机遇,在汉献帝四面漏风之际,果断迎帝都许。不过,这些都没有他礼贤下士的胸襟令人印象深刻。

张绣杀了曹操的长子、侄儿和得力干将,日后被俘时自以为性命不保,没想到曹操非但没有杀他,反而予以重用。官渡之战是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但在战前其实并不被看好,朝中许多人和袁绍暗通款曲。事后曹操得到这些书信却付之一炬不予追究。大才子陈琳帮袁绍写檄文痛骂曹操祖宗三代,曹操同样没有怪罪他。

曹操还是个念旧情的人。蔡邕和他是忘年交,女儿蔡文姬被南匈奴掳走,十多年后曹操得知所在后,派人用黄金千两将其赎回,并安排另嫁。桥玄曾经教导过青年时期的曹操,多年后曹操重回故地,专程以太牢之礼祭祀并写下情深意切的祭文。

但是曹操也绝对不是心慈手软的人,甚至可以说杀人如麻。

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兄弟,长大后所图有异时,说叛就叛、说打就打。官渡之战后将袁绍八万降军全部杀掉,因为担心日后难以控制。曾经帮他一起打天下的同僚,说杀也就杀了。他也很少会为此后悔,只有杀华佗那次,几个月后最爱的儿子曹冲病逝,老父亲的心痛悔不已。

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人,心中眼中是天下,对于是非得失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书中还有一个评价特别有意思,“曹操雄才大略、不拘小节,这样的人,往往容易得意忘形、轻举妄动和粗心大意,尤其是过于顺利的时候”。

建安二年南征张绣,兵不血刃就拿下南阳。胜利来得如此容易,情绪极度膨胀的曹操竟霸占了张绣叔父的遗孀。张绣的报复来得很快,在一次偷袭中,曹操落荒而逃,长子曹昂和骁将典韦为救他而送命。

另外一次得意忘形的经典案例就是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战了,三分天下的格局由此而定。

曹操这个人物的性格张力和矛盾纠结,在书中展现无遗。

他生在乱世,年少时梦想成就一番事业,做个英雄人物。当梦想越来越近,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周公,匡扶汉室。然而手中握着的越多,能够放下的越少,私情和公义这对矛盾,注定要让曹操纠结一生。

世事无常,人心易变,不是每个人都能将最初的理想坚持到最后。

曹操 乱世赢家读后感第四篇

千百年来,没有哪位历史人物像曹操一样受到这么多关注,不仅是学术界的研究课题,而且是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没有哪位历史人物像曹操一样备受争议,从课堂教材到村夫野老,是非成败众说纷纭,拥趸贬抑针锋相对。

曹操是迷一样的人物,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曹操,没有人能窥视他的内心。

有人说曹操是忠臣。他年轻时刺杀祸害朝政的大宦官张让;董卓擅权时,毅然与之决裂,并高举义旗,诛伐逆凶;天子落难甚至遭到遗弃时,主动奉迎献帝,并整治朝纲,恢复朝廷礼仪秩序;他一生东征西讨,平定诸侯,降服胡羌,力图重现王朝荣光;他大权在握,朝臣拥戴,却至死不愿代汉称帝。这一切,都貌似忠诚。

有人说曹操大奸。他乾纲独断,百官总己听任,甚至连皇帝身边侍卫都换成自己的爪牙;他以汉室功臣自居,始终不愿还政于帝;他粗暴地对待皇帝,幽闭皇后,杀死皇子;他逼迫汉献帝封他为王,加九锡,一步步地掏空汉室。这一切,非奸臣不能为也。

有人说曹操爱才如命。魏种背叛他,他不杀,还任命为河内太守。陈琳骂他,他恼怒,但还是原谅了。贾诩设计杀死他的亲人,他对贾诩却信任有加。郭嘉、程昱这些缺点明显的人,他都能容忍甚至放纵。也有人说曹操嫉贤妒能。他杀孔融,因为孔融比他贤;他杀杨修,因为杨修比他聪明;他杀许攸,因为许攸不尊重他。他更是莫名其妙地杀死崔琰、边让,让士人寒心。

有人说曹操唯才是举,用人不看出身,不重品行。也有人说曹操以德取人,主张“贤君殷勤于清良”。

有人说曹操重人贵民,他抑制兼并,大兴屯田,攻克邺城后,免除当年赋税。也有人说曹操暴虐害民,如血洗徐州,泗水为之断流。

有人或曹操谦虚,善于听从部属的意见,不管胜利还是失败,都经常自我检讨。也有人说曹操傲慢,张松因为长得短小,被曹操蔑视,从而错失取得益州的大好机会;他不把孙权放在眼里,所以输掉了赤壁之战。

有人说曹操是儒家,刚刚迎帝都许,就着力恢复朝廷礼仪,把礼作为治国的基本手段;他赞美分封,褒忠宠贤,厉行节俭,有儒家风范。也有人说曹操属于法家,重法纪,酷刑罚,打击豪强,奖功罚劣,这些都是法家作为。

有人或曹操是英雄,攻伐诸侯,统一北方,消除边患,稳固了江山。也有人说曹操是奸雄,好用权术,为人奸诈,多疑嗜杀。还有人说曹操才能平庸,挟天子以令诸侯,毕生也没能完成统一。

曹操,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但无论怎样,都不能否认,曹操是个胸怀天下的人。

曹操最推崇周公,在《短歌行》中写道:“周公哺乳,天下归心。”所谓“天下归心”,至少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天下人心都归顺自己;还有一种,是天下都在我心中。

无论哪一种,都不应辜负“天下”二字。

本书从曹操着力维护汉室、平定天下到架空汉室、拥有大半天下的转变,写他不同凡响的盛大功业,写他纠结蹉跎的心路历程,刻画一个乱世大赢家的生动形象,力图拂去历史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曹操,不讳尊,不虚美,不做作,不媚俗。

为使结构紧凑,本书对涉及曹操的历史资料进行了筛选,舍弃了部分对表现人物作用不大的历史事件,隐略了部分不太重要的历史人物。同时,对有关社会背景尽量在叙述事件中予以交待,没有单列章节浪费大量文字进行说明。

对曹操政治军事之外的历史活动,特别是在哲学、租税、教育、礼制、文艺等方面的贡献,因其专业性较强、故事性较差,本书不设专门章节进行探讨,而是尽量融合在具体的事件叙述当中,不便融合的,予以舍弃。

本书叙述的史实,主要来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著作,参考了《世说新语》等笔记小说。对于正史记载有不一致的,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甄别、选择,文中不一一作以说明。《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其他文艺作品对汉末、三国的历史事实进行了加工和演义,本书只冷静地叙述真实的历史,不对史书之外的文艺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和真伪评判。

读者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严肃的历史书籍去阅读,也可以当作历史故事去消遣,不管怎样,帮助您了解、认识曹操,是本书写作的唯一目的。

曹操 乱世赢家读后感第五篇

千百年来的传说演义,留给世人一个斑驳杂乱的曹操印象。究竟他是一个千年难遇的能臣,还是一个野心昭彰的枭雄呢?千百年来,都给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次,历史题材作家郭瑞祥老师带来他的新作《曹操:乱世赢家》,“力图拂去历史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曹操,不讳尊,不虚美,不做作,不媚俗”,帮助广大读者去真正了解、认识这位传奇人物。

20岁任洛阳北部尉,制作五色大棒,当众棒杀宦官大佬的亲叔叔,为民除害,大快人心。

30岁因为大败黄巾军有功,升职成为济南相。以雷霆手段整饬吏治、禁绝淫祀,短短时间里就实现了“一郡清平”的目标,赢得百姓的赞誉和当权者的关注。

35岁第一个公开招募义军,陈留起兵,讨伐董卓。

42岁奉迎汉献帝,迁都许都,人生从此臻入佳境。

53岁消灭袁绍家族,征服乌桓,统一北方。

54岁开启那场名垂青史的赤壁之战

65岁联合孙权击败关羽,解除南方威胁。这一战也是曹操的落幕之战。

66岁病逝于洛阳。

……

在书中,我们会看到曹操是如何从一个社会地位不高的宦官后代一步步做到司空、丞相、魏公、魏王,从维护汉室、平定天下到登上权力的巅峰,书写一段属于自己的汉末传奇。

书中叙述的史实,主要来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著作,并参考了《世说新语》等笔记小说。对于正史记载有不一致的,作者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甄别和选择。

于是,在这本书里我们会看到许多熟悉的情节,比如名士“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灭吕布降张绣,还有那场极具历史地位的官渡之战……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与演义中不一样的内容,例如赤壁之战中连环船的发明居然出自曹操之手,再加上大规模瘟疫的发生导致战斗力锐减,最终一败涂地;而关羽主导的“水淹七军”其实只是天灾,并不是关羽决堤放水淹城,“七军”只是泛指……

最重要的是,透过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史实里一个真正的曹操,一个有血有肉的曹操。他可以是心系苍生的圣人,大兴屯田,免除赋税;他也可以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血洗徐州,泗水为之断流;他可以是出色的领导者,爱才如命,唯才是举,广揽天下豪杰;他也可以是固执的统帅,独断专行、粗心大意,陷自己和部下于危难之间;他还是一个父亲,为加班人的人选而烦恼……

他逐鹿中原,建功立业的同时架空汉室,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最初的梦想也许只是做一名能臣,匡扶汉室,却在历史的浪潮中,沿着权臣的道路越走越远。正如作者评价的那样,曹操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终究是做到了这一点。这样的人,用“奸”字以蔽之,未免太过冤枉。就像鲁迅所称赞的那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他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或许才是对曹操最好的评价。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