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点》是一部关于人性和生命意义的电影。故事讲述了一位身患癌症的年轻女子如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寻找到自我和生活的意义,同时也给予周围的人很多启示和力量。影片感人至深,让人深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燃点影评篇一
ofo在街头越来越少,80后的戴威心中总有不服输的精神,可企业的生存不是仅靠激励而存活强大的。 锤子科技更多的是罗永浩个人的标签,如何成为真正的企业,不能光靠情怀。 马薇薇、papi酱…是这个互联网的受益者,当他们把想把粉丝转换为生产力的时候,不是那么简单了。 还有更多的创业者,成了前进道路上的白骨,成了划过天际的炮灰…时代给了机会,吾辈岂能负!
燃点影评篇二
创业是什么?是对现实的不满还是对未来的渴望?
都是,但不仅仅是。创业更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疯狂实践,是对人生目标的最彻底追逐。
我认识两个女生,都是同学,都是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开始创业的,而且这两人的成绩斐然。这几乎是我身边一个怪现象的缩影:男生佛系、女生激进(抱歉没想出更好的词)。在某医院上班的时候我就和一群年龄相仿的师兄、弟讨论过一个现象:实习的男生普遍都比女生懒,就算是外科上手术,女生比例也往往高于男生,像胃大切这样的手术我就没见过男生上过。现在自己的公司也是类似的情况,女生能顶起大半边天,男生呢,比女生还柔弱,喝酒被女生秒成渣也就算了,连出去收钱这样的事也落在后面。头疼。创业这个事在我基本就靠我带着一群娘子军冲锋陷阵了。
真希望公司全体能看看这部电影,不是要看创业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创业的过程,不屈不挠,多思考、多实践。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燃点影评篇三
《燃点》这部记录片向我们讲述了多位中国移动互联网精英创业者的生存历程,也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青年创业者们所秉持的那份热血与情怀。对罗永浩、papi酱、戴威等自身产品创始人的真实采访,也侧面反映了互联网时代中国创业者们跌宕起伏的奋斗历程。纪录片里所呈现的一些创始人们窘迫困境,启示我们理性与规划的重要性。即便是知识精英,人中龙凤,也难免吃瘪,或许是创业时机的选择不对,或许是与团队的交流沟通不畅,或许是融资时的先天困难,创业者们总要在极短的周期内面对一个个险阻。卓越的投资眼光、专业的管理技能、强大的心理素质、出色的领导能力,都是一个个创业者成功所不可或缺的,但影片并未对此过多着墨。2021年的今天再看这些人,个中结果我们已经能直观看到,或许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但就像总导演关琇所表示的:“《燃点》不以成败论英雄,每一个走上创业这条不归路的人都值得尊敬,因为他们其实是社会前进的动力。””青年创业者们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梦想,需要激情,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在商场里纵横拼搏。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失败,但不放弃就有机会,有勇气在这条狭路上拼搏,去赢得属于自己的掌声与喝彩。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社会飞速发展,明日之中国将更有活力,更加充满希望,创业精神也总会一脉相承。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燃点影评篇四
我本人创业过5次,只有2次赚到钱。这纪录片2019年上映。2024年再看这个视频,感觉更有意思了。
这部片中一部分项目已经彻底凉了,一些人在大陆凉了跑国外做项目,一部分公司这两年裁员求生,还有一些公司做的越来越好。感觉再拍一个续集,也会挺有意思。
创业最常见失败的一点就是忽视用户需求,这片里面失败的大多数项目都是。
上班族需要街上堆满不能骑的ofo单车?买不起150元的菜车?
餐厅老板需要花5000拍宣传视频?难道不会自己拍?
职场小白需要花几百向辩手学怎么说话?不能花15买本入门书学习? 这部纪录片在我看只值3星,因为这部纪录片也犯了一模一样的毛病,忽视自己的客户。
这部片每个主要人物各有一次字幕介绍,但剪的太碎了,同一个人反复出现多次,我都不知道这个人这是谁,导致超难看懂。我是不断暂停,豆瓣查询演员表+百度搜索创业者名字,才看下来的。 当然,一部三星纪录片,之所以写这么多字,就是因为创业纪录片实在少,值得我花点时间记录一下。
燃点影评篇五
在《燃点》中,我看到了中国目前创业者的生存现状。创业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是我们值得去思考的。影片中安传东说,创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创业,是实现阶级跨越的一条重要通道。创业,是你有一个想法,以你现在的能力你也能够去达成它。徐小平说,不要去苛求人们对于金钱的渴望,也不要去挑剔人们有了钱以后人们不同的生活态度,每个人灵魂深处都存在着一种火焰。那火焰,就是创业。影片中的许多人,他们都不是第一次创业,在此前,他们都尝试了许多次,也都失败了许多次,但他们还在坚持,他们坚持的不仅仅是创业本身,是自身的价值,是自己的理想与热爱。如安传东所说,我创业一年,一年不成,就两年,十年还不能成功吗?安传东目前或许并没有找到比较好的创业方向和遇到较大的机遇,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敢于冒险,敢于突破自我的天花板,不是那些安于一个非常安逸舒适生活的人去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是那些敢于冒险的人,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 当然,在《燃点》中,我们也看到,创业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件事情,不是一个突发奇想,它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现实基础之上的。影片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创业者遐想出来的市场,没有任何依据,自己也没有想清楚,包括自己包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也没有想清楚的莽撞创业。”莽撞创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容,这或许是大学生创业者普遍面临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或者初创业者而言,创业大多基于创业者自己的脑海中,这份创业蓝图和实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一项真正好的项目,是需要贴近实际的,需要有一定的数据支撑的。方向没有选好,一路狂奔也不过是坠入悬崖。
燃点影评篇六
情怀电影,1分给互联网,1分给创业,1分给互联网人。燃吗?我没燃,电影院里的其他人也没燃。
其实整个电影看下来,只有安传东贴近现实,接地气,能引起共鸣,因为他是基层互联网人。他的喜怒哀乐才有燃点,因为我们从中能看到我们自己。
感谢《燃点》让他这样的基层互联网人能拥有姓名,就像书里的《互联网人》一样。
互联网人
评价人数不足
沙梓社 / 2022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燃点影评篇七
第一个是罗永浩。他搞科技,想挣钱的时候我不认识他,后来他搞笑,还钱的时候我认识他了。他适合说话,光是在脱口秀大会对杨笠说的那番话就挺好。可是他竟然说当众演讲是他最不快乐的一部分。看他自己在单位扎自己,还挺搞笑的,都是生活烦琐的瞬间。他夸她老婆聪明的时候,我觉得是真的。当然,他也顺便夸了自己是一个重视精神追求的人,并且和肉体追求分了个高下。哈哈哈哈,他老婆说他缺什么补什么的时候,他真的很开心。
第二个是ofo小黄车,小伙挺年轻,27岁。因为不会骑单车,我现在都没有开通过任何共享单车。可是现在,是不是还有人在排队等退押金?会不会再拍一个,看看ofo是怎么活不下去的?业务铺的太快,只要数量不要质量?还是人员配置?背离了整个市场规律?看ceo觉得他还挺不懂人间疾苦的。
第三个是共享美食。没体验过。但这个人还是挺淳朴的。他要创业到底是要跟城里人不一样,还是要实现创业,还是要赚钱?他是不是在跟别人不一样的路上忘了自己想做什么
天使投资人对自己的定位还是挺准确的,算命先生,准不准全靠命,别人的命。天使投资者得是理智的,他可以佩服罗胖子,但是他不能变成罗胖子
接着是马薇薇。马薇薇是我陈铭顺藤摸瓜到的人物,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没去奇葩说,似乎是在一家教培机构当老师。现在看,她离开教培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当然,暂且不表她因为奇葩说认识周玄毅,结婚又离婚的感情经历。我想,这带给了她伤痛,以至于后来看到她因为服用药物而导致的体重上涨,感情细腻导致的敏感,我还挺伤心的。不知道米未这个企业还在干什么。她竟然说自己不婚。
下一个是papi。她火的第一年我认识了她,那时候她还是自己做内容,自己剪辑。后来她红了,办了公司了,我再也没看过她的短视频了。(看了这些家的办公会议,发现没有一个是跟影视剧里一样干净的)
新氧创始人竟然是个男生,还让我看了一下怎么做拉皮,我现在都觉得疼!他是逼着所有人都去整容么。寒暄是,我觉得你做的特别成功?
猎豹不知道干啥的。跳水那一下,记住了他,你看,是不是炒作重要么?
这几个男人没有太瘦的,体质问题,压力肥?
燃点影评篇八
总结燃点里面一些创业的坑。成功很难复制,但失败、错误是通用的,可以学习。 1.被欲望左右。安传东是典型代表,认为创业能一夜暴富,这不是不可以,但是是很危险的出发点。正确的选择或许是,为了稳定就去上班,为了钱就去给钱多的行业、岗位、职位,学习做生意也可以,就是别随便选择高风险路径来改变人生。 2.掉入自我陷阱。脱离自我陷阱是非常难的事情,心理学上已经研究过了,自己的孩子即便再丑你也觉得可爱。一个人很难摆脱自己的偏执视角看自己做的事。解决方法是什么?多去跟不同的人聊,接受打击。多尝试让自己用用户的视角去体会自己的产品,多看看别人的成功与失败故事。 3.toVC。电影里这个太典型了,集会上无数创业者想获得融资,但经纬在那个疯狂时代投资率也不到1%。凭什么轮到你?不过这也是那个疯狂时代的特点,资本疯狂,大家也迷信资本。如果你假想自己是投资人,如果做不到毫不犹豫投资自己,那真的别找投资了。当然去沟通学习是可以的。任何一款产品,最核心的还是要回到服务用户,赚取用户付费上来,这才是商业该有的核心。 4.追风口。电影里有个片段大家在讨论共享经济,居然说到共享电梯,哎 那个时代简直成了风口的灾难。安传东搞的也是风口创业。问题就是问题,需求就是需求,你需要的是考虑你有没有解决方案,你是否擅长是否热爱是否能把路径走通方案落地。 5.心态飘了。戴威是典型代表,快速获得投资,快速扩张市场,快速扩张员工数量,制造虚假繁荣的假象。看到那么多团建的镜头我都汗颜,真的需要搞那么多团建么?真的需要一大屋子人天天坐在一起开低效的务虚会么?人一飘就容易远离用户远离市场忽视内功建设,搞一些不实的东西。这也难怪,那么年轻的团队,快速获得那么多钱,暴发心态会让一个人失去自我,这是人性。如果及时调整,或许OFO还是有机会活下来的。 6.听信网红创业鸡汤。创业是不能听信别人的事情,独立思考很重要,但又要保持开放心态。徐在电影里简直提供了另一个反面教材。我觉得资本的话也不要全听,一个人的观点与思考方式都带有角色的限制,他一定会有意无意“误导”你。可以听,但别随便信。 7.贸然跳坑。对比很多成功与失败故事,贸然创业失败率都很高,创业和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应该先跟人学习积累,要不然就如同贸然跳进一条非常不熟悉的河流,一不小心就淹死了。当然直接到河里学习游泳可不可以?可以,但成本很高,风险很大,而且太业余了。 8.团队和用人。看电影我就在反思,一个团队一定要有反对的声音、要有不同的人员构成、平等敢言的氛围、要有积极协同而不是相互拆台的作风。戴威核心团队就人员构成太低龄,缺乏摔打经验可能也是决策失误的原因。然后很多团队都表现出一言堂,个体的积极性与独立性被埋没,包括锤子,不失败都难,想想雷军。还有一个现象是拆台,安传东团队就很明显,草凑的团队容易这样,非常糟糕。好的团队是,即便极度糟糕的情况下也是要相互支持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不配合去搞对方心态,团队里有这样的人一定要第一时间开掉。 总结了这么多,可以看出一点,创业就是在跟人性作斗争,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团队的、用户的、竞争者的。人性问题解决不好,基本不可能成功。
燃点影评篇九
感触颇深,这类纪录片回头看的感觉就像是创业者的数据,有了现实作为参照,而不是那“遐想市场”
以发展层面来看,papi应该是发展最稳的,持续的产出优质内容的同时不断签约优秀主播,从vb转战短视频的战略布局很成功。papi就属于不飘不膨胀的,如她自己所说,她是在二十八九,三观社交圈已经稳定的状况下取得成功的,更能自省,也没那么那么高的追求。不像那些创业者的目标,“啊 我要上市 我要敲钟!但可能一个能自给自足的项目产品都没有产生
罗老师的锤子已经倒闭,还债后又踏入新的赛道。创业于他更像是执念,这种人是不可能去躺平的,性格使然。不过他本事更多在语言表达上,锤子的销量多是建立在部分80/90人士对他的个人崇拜(类似追星),而不是对锤子科技的支持。引用罗老师的话“不被嘲笑的梦想不值得被实现”,成王败寇的世界,成功者才有话语权,加油,罗老师
有意思的是剩下的那些创业者,拍摄的时候基本都是股市最高点,而今再看,ofo跑路(CEO美国二次创业依旧失败),事实证明创始人的口碑还是比较重要的,同时戴威给人的感觉就是可行度不高,天真,及早的获得成功后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处理不紧不慢,在老外来要求尽快完善账户信息的时候还是轻描淡写的说还要一个月,而丝毫意识不到资金链是重中之重。
猎豹移动极近倒闭,上市之后的空虚削弱了创始人的奋斗心,已经开始在旧金山的豪宅打FIFA了,很难想象这是一个CEO会做的事情同时步入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领域也是失败的败笔。
陌陌股价史低点(没有开发出一个新产品,而旧产品于时代的脱节导致不断的流失市场(没玩过陌陌其他槽点不知),新氧口碑血崩股价暴跌(前期大量的广告宣传扩张后没有及时投入技术研究,没有管控下游市场产品质量,市场口碑,现在随手一搜都是避雷),马薇薇口碑崩坏。 这几位面相就不讨喜于我而言。
张颖和徐小平两位投资人的观点还是很深刻的,所以有时候或许应该以投资者角度去分析产品而不是创业者。徐小平那个比喻很生动,创业就像是在飞机上画图纸,造新飞机,你也不知道新飞机能不能,也不知道旧的什么时候坠落。最后徐老师总结也很有意思,如果谁说阶级固化了,那你就是没在中国,没去创业。只能说不能说这么绝对,有机会,但难。
最后就是安传东,影片着重讲述的对象。我认为他做事思想是很可怕的,执念太深,不了解市场,一心创业想着一蹴而就,这种心态很可怕,是抗不了挫折,只有不断的焦虑。所以他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想的可能不是反省,而是换项目。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要住进一个脏乱差的老破小,连两百的电费都要将他击倒了。希望他脚踏实地一些,与其将老人家一年收成拿来发员工工资,不如老实找个班从长计议…
当你追着风口走的时候,你始终落后于风。所以说与其总想着追风口,不如踏实的做到自己热爱的行业顶尖,想着不是赚钱,而是把事情做成。同时作为一个企业,有一个护城河真的很重要,那是做大做强的基础,你可以永远收支平衡,而不是拿全部身家赌入一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