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隐忧与曲谏》读后感1000字

《隐忧与曲谏》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0 05:55:23
《隐忧与曲谏》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11-10 05:55:23   小编:

《隐忧与曲谏》是一部揭示人性丑恶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展现了人性的扭曲和虚伪。小说中描绘了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不择手段的丑陋行为,让人深思社会黑暗面。作者透过小说呼吁人们要珍爱真实的情感与友谊,远离虚伪和欺诈。

《隐忧与曲谏》读后感(篇一)

很难想象这样的书,竟然会堂而皇之的出了。对,就出了。翻了翻书,很多提法简直是、赤果果的是、也只能是“信口开河”。如果文献和历史背景不足也就罢了,连简单看图都能看出这样,我只想问一句:“余大爷,你下的论断能在这张图上自圆其说么?”

一个红衣人扶着另一个白衣人,你就敢说他们就是情人。可是不远的处就是两个男人以同样的姿势在听书啊。张择端同志这么开放,几百年前就画搞基图?(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还有,你说门上五排门钉,这宅子地位一定很高,大官肯定不能住城外,它一定是“递铺”。其实我数了下,城外有门钉的不下三四处,冒昧问你一下,你说的这个“递铺”是顺丰啊,还是申通?他们竞争是不是很激烈?我觉得剧情是这样的,坐在门口的那些人他们不是官兵,他们是苦逼的快递员,由于网点过于密集,各家生意很惨淡,于是各家“递铺”进入了恶性循环——他们互相拆台,互相拦路抢劫,还聚众斗殴,总之让你送不成——借破坏对方的业务来提高自己信誉、提高自己的效益。当然,为了确保自己快递顺利送达,他们选择了在午夜时分摸黑搞业务,因此白天就要养精蓄锐了。同时,为了走夜路安全,他们还带上了长矛。余大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哎,不对。擦,大半夜的他们打个旗子干啥?容我再好好想想。)

再者,蒙在独轮车上的那几块布,您都能看出是苏黄等“旧党人”的书法,高,实在是高!等等,余大爷,你这么高的水平,咋把那些牌匾上的字看成是柳公权体、欧阳询体还有瘦金体?老花镜还是要坚持带啊。

最后,看到了余大爷绘声绘色给我们讲,抱着孩儿的妇人来到赵太丞家的药铺,为她那醉酒的汉子抓醒酒护肝儿的药,这么惊艳而华丽的想象力彻底把我惊呆了。大爷,你赢了。阿噢,有了这本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蹲在厕所里看书的我便秘了。

最后的最后,我原以为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故宫学者,屈尊下顾,给我们文盲戏说开开心的,但是翻到扉页,上面赫然写着“谨以此书恭贺恩师”布拉布拉,真是心中一万只Grass Mud Horse跑过……

《隐忧与曲谏》读后感(篇二)

由古及今对于《清明上河图》的评述、探讨和研究不胜枚举,余辉先生所著的《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确实为《清》卷研究领域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我在初读时便觉得这本书极有意思,深入的读进去之后更感觉非常激动,书中的内容也是回味无穷。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认识。

该书的开篇内容提要中有这样一句话:“本书力求以新的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解开北宋张择端《清》卷内藏着的层层历史密码。”《清》卷一般被认定为以表现北宋汴梁的太平盛世为主要内容,但余先生从画家张择端的生平入手,到画作的绘制年代、文化艺术背景、风格元素、绘制地域,再到画面细节等逐一考究,提出《清》卷实为曲谏之目的。

我们在研究一位画家时,不能排除时代和所处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即便不直接改变画家的审美和思想,也会在无意识间影响到他,而作品创作却又不能脱离画家本身而存在,由此可知画作一定会表现出画家的学养、思想等各方面。该书对张择端生平的分析,就如同引子,是揭开《清》卷神秘面纱的第一步。本书逐字逐句分析《清》卷后金人张著有关张择端本人的题跋部分,还原古文语境,并博引历史文献,依据证据做出合理的逻辑推断,对张择端其人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游学京师”这个词在北宋有着特别的含义,将这个词放到当时的语境里,才能真正读懂其意。“游学京师”特指为考进士而到京师求学。“后习绘事”表明他并非一开始专攻绘画,而其原因余先生在书中也有合理的推论。当然这些便说明了为什么张择端能将北宋开封城清明节前后的场景描绘得如此细腻生动,必定是其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的。

这本书中对于《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分析也是极精彩、极漂亮的,如《清》卷尾的“解”字是为何意?余老师通过分析周边的环境和引用沈括《梦溪笔谈》、王安石《王文公文集》等历史文献证据考证出“解”字当为“解命”之意,凉棚下的老者是“解”铺的主人,也即是一个算命先生,他手持纨扇,傲慢地仰着身子向10个听客逐个测算着他们的考试命运。

再如“北宋物价的时间特性”一节中,他分析《清》卷唯一一处涉及物价的场景,即羊肉价格“斤六十足”(每斤羊肉整整六十文钱),来探讨北宋时期的物价。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密斋笔记》等多本文献资料中提取羊肉价格信息,作出“宋代都城牛羊肉价格涨幅表”,并推证《清》卷反映的是“徽宗朝崇宁末”的事情,实可见先生做学问的精细与认真程度。

余先生的这部著作,将《清》卷中的诸多细节梳理开来,逐一展现在我们面前,但他并不急于我们认同他的观点。我觉得他像是一位引领者,带领我们扫清外围种种浮尘,最终触摸到《清》卷的深层内容,并以古人的语言、古人的角度重读《清明上河图》。

《隐忧与曲谏》读后感(篇三)

《隐忧与曲谏》种草于另一本《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其中一章为余晖老师所作,带读者详尽的领略《清明上河图》中的内容。

相比之下,这本《隐忧与曲谏》自然是更加全面深入的解读张择端本《清明上河图》,涵盖作者个人生活背景、历史背景,对《清》卷更几乎是在一帧一帧研究。

全书令我收获最大有三。

第一,对《清》卷精细断代的论述,展现了书画断代研究相较于其他文物更直观、更多面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像《清》卷这种极具风俗内容的作品,其对断代的佐证更考验考古者对古代衣食住行以及历史事件等方方面面知识的积累和联系能力。从这个角度,《清》卷不只是在告诉我们古人如何生活,研究者更是通过具有切实证据的考古依据来推断《清》卷绘制的具体时间。

第二,对《清》卷跋文的研究,展现了一部作品在一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经历,如一叶孤舟划过,留下浪花与涟漪。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看历史的角度,在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们手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位观者或相似或截然不同的观感,这些留下的感受又反过来折射着跋者的时代色彩和个人印记,是一种活生生的历史。

第三,读者跟着作者用放大镜观察这部画卷,结合历史自然会有许多自己看时关注不到的细节,在诸多的佐证与推测中,有些合乎逻辑,有些用力过猛,然而无论怎样,这个过程是作者、读者、张择端三人参加的游戏。尽管读者可能会有很多与作者意见相左之处,但这个过程无疑是享受的。如同一场雅集,你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令人拜服的作者展卷观画,边讨论边欣赏,这是一种何等美妙的私密体验。

关于这本书的问题。

总体来看,这本书为了扣题确实有用力过猛之嫌。张择端正如作者所说,不仅是写实主义的,也是现实主义的。通过作者罗列的诸多证据和分析,张择端想通过他的画面去暗示隐忧几乎是确定无疑的。这一方面出自他儒学渊源较深的个人修养,另一方面也是那个时代绘画表意的常识性表达习惯。一个心怀天下的儒者,衔接在平民与宫廷之间,手中又有一支游刃的画笔,表达是自然而然的。

这种表达不仅仅在中国,弗兰德斯的博鲁盖尔,西班牙的戈雅,都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和身份背景,也都有用画家之笔含蓄幽默的表达隐忧的例子。

然而张择端的现实与写实是相融合的。正因为作为一个儒者,他的批判是有界限感的,他的认识更是有界限感的。如果过度的从后人的眼光来推测他的谏言意愿,未免太高估他了。作者推断,《清》卷成于徽宗崇宁年间,此期间确实有党人案和花石纲等史实,张择端在画中体现这些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也容易理解。但一些细节,解释过于牵强,将整个对社会的评价笼罩在一片黑暗和腐朽的氛围里,对张择端来讲或许有些过于超前。毕竟当局者迷,身处自己的时代,很难看清时局走向,更别说预测了。

最后,如果想要真真正正的去读《清明上河图》,这本书可谓非常全面且值得推荐。至少我读过这本书后,《清》卷如同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也如同走进了《清》卷中。相比本书用作对比的另两幅《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清》卷真可谓后无来者。他的笔向着百姓与民间,他在寓意上的写实不仅在当时代,甚至足以令人世代珍视。他在用笔诉说和记录历史,纯粹,可爱。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