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读后感锦集

《《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06 16:55:33
《《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9-06 16:55:33   小编:

读完《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我深受启发。书中详细介绍了收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整理物品和利用空间。通过学习书中的方法和技巧,我意识到收纳不仅可以让生活更整洁,还可以提高效率和提升幸福感。这本书是我收纳之路的良师益友。

《《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读后感(篇一)

颜色统一。数量控制。

高层是个高的人的位置。底层是个低的。取用方便。

塑料盒子还能翻新成木质的。动手改造。(吸尘器的头们也可以放到布艺收纳袋里)

比如常用餐具放在一个木框里,吃饭时整个端到桌上。(清洁用品)(外出用品)相同用途的整体收纳,去哪都能端过去。

跟家中装修风格不符的东西要收起来。或包书皮。只展示跟家里风格一致的少量东西。

书只能放在书架上,上衣只能挂在衣架上。这样的简明扼要的观点,去灌输给小孩。

不是说“这个东西还能不能用。而是“这个东西我用起来心情会不会有所改善

这些物品和日常刷牙没有关系,所以打算放到其他地方。

很多需要改善都是“由于一时冲动买下的手绢,植物,餐具等”控制?

《《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读后感(篇二)

思考一下对现在的自己来说什么是必要的、需要多少,能将它们整理得使用起来很方便,这个工作才是舒适生活的根本。 “如果每天清洗的话,包括替换用的,准备4件就足够了”,“鞋子脏得很快,每个季节处理1双旧的,再买1双新的”,如果能像这样审视一下,那么家中的所有物品都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 LDK是日本用来介绍房屋布局的常用词,L表示起居室客厅,D表示饭厅,K表示厨房。1LDK表示1个房间外加客厅、饭厅、厨房,3LDK表示3个房间外加客厅、饭厅、厨房。) 吉留妇美子

山本琉实

在有必需品的基础上,物品越少,生活质量越高,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再也不想回到从前的生活状态。 日用品要根据日常的行动轨迹考虑放置的地点,一旦决定了收纳场所,不论什么物品,拿出来就要放回原处,这是基本规则。

《《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读后感(篇三)

日本是一个岛国,人口多土地面积少,日本女性在居家收纳方面都是能收,也可以说是外在环境逼迫她们学会充分利用空间。 这本《从零开始学收纳》就是由多名日本收纳高手总结的生活经验。正如书中简介提到的: “这本书告诉你在有限的时间空间条件里怎么去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怎么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丰富的储存功能。” 生活是自己的,你选择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幸福程度。即便是租房居住,也可以用心装扮自己的小屋,收纳技巧这时候就会派上大用场。 书中八位收纳达人从事不同职业,有的全职上班,有的短时打工,有的个体经营,还有专职主妇。她们的收纳经验中都提到严格控制物品数量这一条。物品多了自然就容易导致存放,使用时带来不便。北欧国家的居民都崇尚简约的生活,就如宜家家居一样,设计既简洁又能满足功能需求。简约并不等同于简单,学会做减法,我们才会回归生活本质。华丽奢侈的生活方式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幸福体验。 我本人是一名上班族,夫妻两人加一个孩子,几年下来生活物品越来越多。年底前,我和爱人开始翻箱倒柜清理物品。床底下多年不用的物品一件件扔到了垃圾箱,有些不忍舍弃但一年也不用一次的也忍痛丢掉。收拾完后,我们顿感精神上少了很多负担。正如断舍离强调的,舍弃是为了更好的获得。有舍才有得的古训,只有真正践行后才能体会到这是至理名言。 收纳离不开箱柜,木质柜子价格太贵,我曾在淘宝上买过那种牛皮纸收纳衣柜,承重不行,最后只能丢弃。买收纳箱也得慎重,尽量选择质量好的,否则只会带来新的问题。在这方面日本的收纳小物品质量确实不错,这里不是不支持国货,而是在购物时提醒一下不能只贪图便宜忽视质量。 学会收纳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生活幸福感,还能对工作带来帮助。试想如果你的办公桌上文件杂乱摆放,需要用的时候你只会手忙脚乱,耽误时间去查找你需要的东西。物品归类摆放,贴上标签就会让你的工作效率带来很大提高。 学会收纳不仅是我们大人要做到,对孩子也要从小就开始培养,这样对他以后得学习工作都会带来帮助。养成收纳的习惯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读后感(篇四)

相信大家平日里提到收纳,佩服的还是日本人,可以说日本人的收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或者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系统学科。走在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日本的一些店铺,比如无印良品,或者十元店名创优品这样的店铺。这些店铺都会有很多收纳的物件,也很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

不过如果都从无印良品去购买的话,成本实在太高,不过质量确实没的挑。《从零开始学收纳》这本书介绍了8位收纳达人的收纳经验,这8位达人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单身,有的是夫妻两个人,该有的就是四口之家或者五口之家。这些收纳达人在生活中找到了收纳的乐趣,以及通过收纳带给自己和家人的好处。

其实,收纳和大家一直在提的扫除力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如果想让家里整洁干净,物归其类,那么就要拥有扫除力,去忍痛割爱,扔掉那些认为可能会用到,却一年多都不会拿出来的物件或者衣服。最好的收纳方式就是用木盒或者小柜子,小箱子,把物品归类后放入到自己熟悉的位置,例如如果在洗手间,就要学会把毛巾,清洁剂等等这些常用的东西放在触手可得的位置,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使用方便。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找,那你的时间就有点儿浪费在这些无用功上了。

不得不佩服这几位收纳达人的生活智慧,比如对于数量的控制,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的鞋柜总觉得鞋少,穿过的鞋不想穿,却又舍不得扔掉,导致鞋子越来越多,直到没有地方去放,有一位达人这样要求家庭成员鞋的数量,大人8双,孩子5双,将鞋柜分为每人两层,做到一目了然,不会再为找鞋子大费周折。再比如对于抽屉的利用,我们一般拉开抽屉,会把各式各样的小物件一股脑地放到抽屉里,小的时候再翻箱倒柜,而达人们都是利用分格盒子,将文具,工具,剪刀等等物品各归其位。这样抽屉就变得整洁有序,整个人的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

更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对于小孩儿玩具的收纳,小朋友喜欢将玩具随手丢掉,有时候懒得收拾就会将玩具放到一个大的箱子中,时间久了,连大人都忘记了里面都有什么,达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玩具按照大小进行分类,大的占空间,放到小朋友跃层床的下方,小的每6个放进一个小篮子,再将小篮子落到一起,继整齐,又方便小朋友玩耍。

收纳是一门相当大的学问,达人们的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不过还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依据自己的家庭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好生活的智慧,提高扫除力,为自己和家人打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大方的环境,行动起来吧,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读后感(篇五)

“如无必要,毋增实体。”

当国内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之后,人们家中的物件也越来越多。2018过年期间,我在路上偶然听到路人一句话:“牛肉火锅?不要不要,牛肉吃怕了。”我突然觉得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个时代,带给我们这么多丰富的生活。而我们也正走在一条从“丰富”到“精简”的路上。

经历过国内五六十年代物质匮乏的人,潜意识中会特别有“攒”的概念——什么东西都舍不得丢掉,都要在家里找个地方存起来。所以,到我们这一代能学习起“收纳”的人,几乎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扔”。在这件事上,要注意扔什么东西的时候,别被长辈看到,要不然一定扔不出去了。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这个概念挺吸引人的,但其实是在说“家徒四壁”,这种情况,只有房子刚装修完才有那么理想。事实上,人在生活的过程中自然有一些必要的物件,我们只要确定它们的“必要”,而剔除其“充分”的性质,就达到了“收纳”的大前提。

也就是说,审视家中的物件,它是不是“必要”的?或者其实是“充分”的——经过“囤积”而来,未来“不一定”会用到。“必要”即是必不可少,“充分”即是多余累赘,经过第一层分析,实现“扔”的动作,才有必要进入“收纳”环节。

这是我读《从零开始学收纳》的一点感想。

《从零开始学收纳》介绍了8位平均年龄为40岁的日本妇女在收纳方面的情况。书里的房间充满了“原木”质感,它们不是那种高级装修的感觉,更多的是田园感、大自然感。

“收”是收集。通过木箱子、竹篮子、布盒子来放置物品。这是小件的收纳用具,至于鞋柜、衣柜、碗盘柜、置物层架,则是大件。一般来说在中国,大件的柜子在房屋装修和入住之后都购置好了,小件的收纳盒,其实可以考虑淘宝上的无纺布盒子,对于初步收纳是不错的,至于木制盒子这些成本会高一点,而且和室内风格可能不搭。

“想想看,对于我家来说,什么是‘合适的数量’”。这是书中点题的话。在把东西收纳起来之前,要先明白合适的数量。如果衣柜里面多达一百件冬装,而实际上只用到其中10件的话,其余的就属于多余的了。那么合适的数量其实就是10件,而不是100件。

除了合适的数量,可以进一步考虑配色、搭配等,打造一个看起来很舒服的家,也就是一种“统一”的风格。

《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所讲的都是具体的案例,给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日本家庭妇女如何进行日常收纳,她们也许各自有各自的宗旨,但最后都同样达到了收纳的目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想,并不是要我们照搬她们的做法,而是给我们一种启发,包括一些细节之处触发的灵感,能让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起居空间,进行很好的移植,这才是我们读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