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三重绳索》读后感精选

《三重绳索》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11 14:45:24
《三重绳索》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10-11 14:45:24   小编:

《三重绳索》是一部讲述爱情、背叛和复仇的小说。故事主要围绕着三位主要角色展开,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小说通过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引发了读者对道德和情感的思考。这部小说让人不禁感叹爱情的无奈与悲剧。

三重绳索读后感(一)

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本书是普特南以两次讲座的稿子为主写成的,讨论了身心关系问题,对笛卡儿主义者做了回应。如果你是对心灵哲学、分析哲学、语言哲学感兴趣的初学者,那此书是你值得信赖的索引。给三星是因为翻译的水平不太够,细节上存在瑕疵,有些地方说得不是很清楚,但总体上还是到位的,尤其是重要的术语。

1/3页

三重绳索读后感(二)

新年读书第一本,顶级哲学家的知觉论,充满了对过去400年或是2000年哲学主题的反思。普特南对困扰哲学界几个世纪以来的心灵与世界之间存在的中介(即感觉材料或表征)发起了挑战,并进行了哲学上的瓦解。我非常赞同他对金的批判:传统的知觉观念认为:知觉中与我们认知相关的并不是人、家具和风景,而是表征。而这些内部表征是如何明确表征事物的仍然是一团乱麻。我们只有放弃这幅知觉图景:即认为有一组表征在内部剧场起中介作用,他说我们为什么要去相信每一个解释性的心理状态中都存在一个内部核心。。。。。

普特南所发起的哲学挑战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普特南认为说,我们应该用慎思的天真看待知觉问题:不是运用知觉去把握世界,而是在知觉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握了世界。普特南主张自然主义的态度,呼吁第二次天真。知觉既是直接的也是建构的。在心理学家JJ Gibson以来,现象学家梅洛庞蒂以来、神经心理学家杰拉德艾德曼等以来,各个流派阐述的大量的研究文献已经表明,知觉是直接的也是建构的,它们同时存在于纯粹经验中,既依赖于人类的天性也依赖于环境的天性,是一种交互的行为。现在我趋向于认为知觉就是一系列交互算法。

2/3页

三重绳索读后感(三)

1、佩服顶级哲学家都有讲演的能力,对现下研究比较重要的在后三节。但全书贯穿一些有意思的分析哲学史。

2、P19。奎因假定“存在是单义的”没看到文本,奎因不能区分众多存在域吗?

3、p54“真理并不(是)一种本质属性。” p75注26Horwich打成Horvich。注27“适当程度的(新年)改成信念”。注28“是加假的”多了“加”。

4、P74注解11谈到想象(“先要有关于这次投降的知识才能够想象它”表面,怀疑“可以想象投降的场面但不知道自己想象的是偷袭”。putnam只知道再生含概念的想象,不知道原生的自由想象,没有区分)注解16批评麦克道尔的动物观(太依赖康德、动物分辨能力被当做物理化学反应)。正面论述在p172(无法得到更多关于“进化功能”的确定意义、动物反应只有成功与否,称对错毫无意义)

5、反实在论无法解释过去真实事件的一样正确(p57)

6、关键洞见:p72真理有时虽没超出理解,但也超出识别;p158“我认为那些声称理解这一场景的人才有责任让它变得可被我们理解”(启示:先区分识别能力与理解能力,不仅转移论证负担,更是说明要找到理解的界限,例如在具体情况下是猩猩要求人去理解它们,我们要求高等生命理解我们。其实联系哲学史也可知,有些东西一些人理解了,但说和写的东西你看不懂,就例如维特根斯坦、黑格尔,原因不是字词还原地不够彻底,而是缺失一些生活要素缺失某概念能力,再类比古希腊人,进一步类比完全异类的人种直至完全不能理解)

7、p154"互相依赖的因果关系和解释"可联系Hyman第五章,(进一步联系到近代哲学史之动力因的兴起)(哲学中的直觉冲突会一次次重演,更应做的是评价体系后果以寻求关系最优解)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