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总会到的》是一篇充满温情的励志故事。文章讲述了一个乡村姑娘追逐梦想的坎坷经历,她在途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最终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篇文章告诫我们要有耐心、坚持不懈,相信只要一直走下去,终究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慢慢走,总会到的》读后感(一)
第一次读林海音老师的文学作品。这是一本跨越台湾和内地的回忆录。关于父亲的记忆、关于京城的记忆、关于家庭、关于学校,全部浮现眼前。
刚开始读《慢慢走,总会到的》,一度觉得乏味,读不下去。因为不像小说那么一气呵成,它读起来是不连贯的,是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但当看到第三部《教子无方》时,纸上这些人物个个鲜活起来,跃然跳跃在纸张上。
关于父亲的记忆。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在林海音老师的书里,爸爸是严厉的,谁都做不了他的主。但爸爸又是和蔼的。我记忆中的父亲小时候,会在工厂做工回来,买我最喜欢的吃的小吃接我。也会在我做错事的时候用两个手指头敲打我的头。父亲就像一座大山,永远给我最坚强的依靠。
关于京城的记忆。北京的王府井大街、海淀工厂的姑娘、燕大清华的学生、春天的万寿山、秋天的西山红叶。是在这本书里关于北京印象最深刻的关键词。长这么大从没去过北京,但在这本书里,跟着林海音老师的笔迹寻去,仿佛我生在此处,对北京每一条街道及城市的脉络都是如此熟悉。关上书,我又是如此渴望去京城走一走。那些文人的童年往事散落在京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胡同口。
关于家庭。这也是此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今天是星期天,让你们辛苦的妈妈睡个懒觉。”我微笑地,陶醉地,含着这颗体贴的幸福的果实在温暖的被窝里翻个身。谁知道我真的睡着了吗?听着厨房里丈夫吩咐安排着孩子们帮忙做饭,不亦乐乎。大家都吃完了,妻子一顿抹抹擦擦。这种温暖的写实,大概是所有妻子羡慕的吧,不求多,但求一个星期的某一天,能从锅碗瓢盆,能从孩子们的呼喊声中解放出来,随意干点什么,哪怕什么都不干,只是舒服的睡个懒觉,这就足够了。
《慢慢走,总会到的》读后感(二)
慢慢走,总会到的。
很多人都如此认为,但生活在快节奏中的很多人却无法体会“慢慢”这样的节奏,很多是羡慕。
看到这样的书名,我的第一感觉是很治愈,尽管生活节奏如此快,也还是觉得的确是要慢慢的~
慢下来,才能发现美~
慢下来,才能感悟美~
慢下来,感受一切,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在《慢慢走,总会到的》之前我应该有很久没有阅读一本书了。也许是人心浮躁,也许是自己松懈了~总之每次只会翻阅一些绘本类的书籍,对于大篇的文字总是坚持不到最后,感觉并没有什么耐心。此次在读书小组中有幸领取了这本书,要求每位领取者需要写书评,总算是督促我在短期之内将这本书大概的阅读完了,虽然感悟比较片面,但作为阅读的开始,我觉得自己很棒!
作者的文字描述很平淡、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所描述的一切,仿佛发生在眼前,和作者一起见证过这一切,我很喜欢这样的故事,让人觉得亲近。她把自己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都描述的很完整,小时候的无忧无虑,调皮淘气;长大以后的各种想法,闺蜜朋友;成人之后的爱情,家庭,生活;还有后来更多的生活际遇以及老友相聚的感慨等等,人物也好,事物也好,所有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看了作者的文字,才想人生不仅仅只是匆匆数十载,它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人,和有趣有意义的事,这些都值得我们记录下来。
生活有多么美好,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就能感受到。
就算现在一时没有感受到,但慢慢的,美好的事总会到来的。
《慢慢走,总会到的》读后感(三)
读着《慢慢走,总会到的》,作者通过回忆日常生活的细小片断,缓缓地释放出所思所感。岁月的长河,当你走过再回首,发现每个有趣的、令人愉快的故事依然印在脑海里;而你也会发现,每一个伤心的、令人愤怒的故事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在作者笔下流淌出的是欣喜或放下,文字成了永恒的美好记忆。 本书作者林海音,是“世界华文终身成就奖”得主,这本书是她创作40年的作品合集,书中收录了被拍成电影的《城南往事》中的经典篇章,还收入了写老北京和台湾生活的作品,其中包括与余光中、苏雪林、梁实秋夫妇等著名文学家的相处和友谊,展现了文学名家们不为人知的诙谐的另一面,本书是全面理解林海音、理解《城南旧事》的经典散文集。 本书分五部分共32篇:第一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里面的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首;海淀姑娘顺子等7篇;第二部分《我的京味回忆录》,以五凤连心记为首等6篇;第三部分《教子无方》,以今天是星期天为首等6篇;第四部分《她九十五岁喽》,以她九十五岁喽为首等6篇;第五部分《甲子的同学会》,以捞鱼的日子为首等7篇。 (躺在病床上的)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那时英子是要父亲参加她小学毕业典礼,而回到家中时,爸爸的花儿落了(离世)。 提起靳先生(骗子郎中),我们并不生气,后来的许多年,一直到现在,他也还是我们回忆中不可磨灭的人物。他和我们共处了足足有两小时,这两小时竟是永恒。我们认识一个多才多艺的男人,虽然不知道他究竟姓什么,到底是哪里人?可是在那两个小时中,他确实给了我们点儿什么,他使我们在失望中忽然有了新的希望,他给我们安慰,他是那么和蔼,他还能使我们对他感觉歉意(关于那块假洋钱),也表现出我们虽然用了假洋钱,但我们是诚实的人。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想起了靳先生,谈到他,我们都要大笑一阵的。 书中的故事用家常对话或通俗易懂得语气娓娓叙来,生活中的千姿百态,作者通过一个细小的动作或是一句不惊人的言辞等表达出来。每一段时间的回忆是留住了一段历史,看着看着,仿佛我也成了她的朋友。全书文字优美,语言朴实风趣,情感真挚动人。所以我推荐大家读一读《慢慢走,总会到的》,细细品读,慢慢体会,那是一种静美。
《慢慢走,总会到的》读后感(四)
小时候我就看过黑白电影《城南旧事》,那时候我还太小,看不懂故事,只知道在结局时为英子哭,后来大了些,看了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我才明白电影的深意。 林海音被誉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并获得了“世界华文终身成就奖”,我很喜欢她笔下的故事,她所写的老北京,让人心向往之。 最近我读了《慢慢来,总会到的》,这本书是林海音创作40年的作品合集,书中不仅收录了《城南旧事》的经典篇章,还有很多写老北京和台湾生活的文章,文字优美,语言朴实风趣,情感真挚动人,看了感觉内心安静,并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和很多往事。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曾被选入中学课本,虽然过了很久,但现在读来依旧让我感动落泪。 英子的父亲得了重病,在英子毕业那天,还是没能亲自参加她的毕业典礼,于是母亲从院子里摘下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 英子在毕业典礼上,回想起很多往事,想起父亲鼓励她去银行寄钱的事——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妈。” “闯练,闯练,英子。” 只可惜,等待英子毕业典礼结束匆匆回到家里,她才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 这时的她,异常冷静,她是家里的长女,要承担很多责任,她不能退缩,也不能撒娇。 就像林海音在文章写的那样:“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以前不懂事,总以为长大是一件离自己特别遥远的事情,后来才知道,成长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那些不愿长大的人,总在一瞬间长大。 就像英子,就像生活中的我们。
大人们看到这些怀念过往的文章时,真的会为之感动,想起小时候的故事和过去的自己。 书里还有一个章节,记录了林海音关于老北京的回忆,叫《我的京味儿回忆录》,写了很多小时候的趣事和北京的景点,比如走天桥、十七孔桥、白云观、珠市口、新帘子胡同、西交民巷…… 林海音将老北京写得淋漓尽致,让人有种淡淡的失落与哀伤。 书里还有一段话戳中了我的泪点: 我常笑着对此地的亲友说:“北京连城墙都没了,我回去看什么?”正如吾友侯榕生十年前返大陆探亲,回来写的文章中一句我记得最清楚、也颇同感的话,她说:“我的城墙呢?”
短短五个字,我读了差点儿哭出来。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几十年过去,哪怕故地重游,也不会重现当年的场景吧。 时间会将一切改变,但曾经的记忆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林海音心中的老北京,或许变了,但那份情没有变。 故乡便是故乡,记忆无法抹去。 慢慢走,总会到的,我们都需要走很远,才能找到自己的家呐。
《慢慢走,总会到的》读后感(五)
2019年10月1日刚刚过去,万众期待的阅兵仪式在我们美丽首都北京胜利举行。作为南方人,出省次数本就寥寥无几。工作以后,愈发没有空暇,游山玩水,到处走了。不过啊,去北京看天安门却是我自小的一个梦想,随着年纪渐长,愿望愈加强烈。今年恐怕又是去不成了,不过,在成行之日前国庆之后看了《慢慢走,总会到的》也算对我的强烈愿望的一种现时安慰。
作者林海音女士,出身大户人家,1922年跟随父母亲从台湾老家来到了北京生活,家中有保姆佣人不止一个,弟弟妹妹皆有乳娘,厨师高师傅。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有这样的配备放眼现在,也是上等水平的人家了。真真叫人羡慕的可不是这些,而是,林女士书中每篇深深烙印于北京城的成长回忆写得妙趣横生,充满童趣。一个有文化的老北京以一个现代的眼光用真切的文字将过去的老北京一一呈现,娓娓道来,实在有趣。
一个人最美好的岁月是文字上的岁月,读文字上的过往岁月就是在读这个人,感动于作者分享自己儿时、青年时、成年时再到老年时特殊的时期背景下的人生经历,写实却不乏画面感,文字流畅优美。在读《慢慢走,总会到的时候》时光仿佛也跟着慢了下来,跟随着作者的时光慢慢地也忆起自己的旧时光。虽不及林女士的回忆录这般美好——它惊艳了了你我的时光,更不会像林女士因书香阶层和时代背景可以日常接触到文人墨客,名人商贾。
我们的旧时光依然悠悠,平凡如沧海一粟。我们的旧时光虽然平凡,回忆却不尽相同,回味无穷。
儿时回忆绕不开的是故乡的味道,是亲人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所以,只要想起,总是温暖,沁入心扉。屋后的梧桐树啊,我已经有七年没有看到过你再开的紫红色花朵了,夏天也不曾在你树下纳凉了,奶奶走了7年,伤心从未停止,我还是不敢好好地再回去看你一眼,因为怕疼,看你就会想起我的奶奶。逃避我的童年,我的回忆,我的欢乐,它们一并都在7年前被带走了,我断然和过去割席,一旦想起,疼得没有办法好好继续后面的日子。试图写下的只能是当下。
林女士真的很坚强很勇敢,有几人能做到像本书作者一样,勇敢写下开篇《爸爸的花落了》这样的文章,如此克制的悲伤,看后只叫人越发心疼。书中后面的篇幅绝大多数是在林女士的父亲去世后,她依旧乐观的带着弟弟妹妹和母亲生活学习的大小事,那样的年代并没有给自己借口沉沦,反而变得更加直面生活,学业优异,做成了弟弟妹妹们最好的榜样,带着大家庭一如既往的向上努力,字里行间并未提及坚强和乐观,但却是真真切切、时时刻刻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笑面生活,不畏困苦的精神。
出于好奇,网上搜了林老的相关资料,人如文字,温暖慈祥。散文曾经尤为喜欢沈从文和张爱玲的。之前因为孤陋寡闻,不曾读过她老人家的作品,这本散文很美,算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林老作品的大门,以后有机会一定多读读林老的作品。
《慢慢走,总会到的》读后感(六)
乍看标题让我陷入的沉思,猜测着,揣摩着。收到书后,看到本书的作者林海音,让我想到了她的《窃读记》和《冬阳 童年 骆驼队》,眼前立即浮现出她对书如饥似渴的身影以及她学着骆驼吃食的情形,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兴趣。
《慢慢走,总会到的》包括五部,第一部: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二部:我的京味儿回忆录,第三部:教子无方,第四部:她今年九十五岁喽!第五部:甲子同学会。虽然他们记叙地都是日常琐事,但是她却把琐事写得是那么有趣,那么生动。
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应该是林海音人生中的一个转折吧,她失去了他可以依赖的父亲,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是严肃的,这要从一个故事说起:小学一年级,因赖床晚起,就有了逃学的念头,爸爸气急一把把她从床上拖起来,接着抄起鸡毛掸子就开始挨打,把她从床上打到床下,最后还是冒着大雨去了学校,委屈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最终也没有流下来。当她坐在自己座位上,发现模模糊糊有个人影,这个人影是爸爸,爸爸手里拿着夹袄,而且还给了小英子两个铜板。从这些简单的描写当中可以看得出来林海音还是挺倔强的,也把父亲对英子的爱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是从这开始她再也没有迟到过!而她父亲那句: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兰姨娘
如果要有对比才鲜明,那么这个人物就是小英子的妈妈,一个任劳任怨,逆来顺受的贤妻良母的形象,而兰姨娘却是敢爱敢恨,有创造性,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的新时代女性。在英子发现爸爸揩油兰姨娘时,她竟把“四眼”和兰姨娘撮合 成了一对,这不但保护妈妈不受到伤害,而且保证了自己家庭的。
京味儿回忆录
在《茶花女轶事》中引用了莎士比亚这样一句话:All the world is a stage, and all the man and the woman nearly player.世界是一个大舞台,人人都是演员。我们所演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林海音笔下的生活平凡而又精彩。在她的笔下每个人都鲜活,每个故事都生动。
今天是星期天
“今天是星期天,让你们的妈妈再睡个懒觉”,多么贴心的一句话,夫妻之间莫过于此,让我在读书时就已经感受到‘’体贴的幸福的果实‘’。
虽然这本书是在假期收到的,但它却一直吸引着我,时不时的想偷瞄几眼。书读完了,但我却沉浸在那些平凡而又精彩的故事中。漫漫余生,慢慢走,总会到的!
《慢慢走,总会到的》读后感(七)
20多岁是最尴尬的年纪,刚刚离开校园,到了成年人的年纪却有着一颗孩子气的心。快节奏的今天青年人急于寻找捷径,却忽略了成长本身。 还记得初入大学时,军训期间大三的学姐临时负责班级事务,在军训结束时学姐对我们说:“沉下心,别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大学四年一直记得学姐的忠告,努力学习,认真对待每一个学期,大学生活总算没有辜负。 《慢慢来,总会到的》是林海音的散文集,一共收录了五部分,涉及了她的童年、玩伴、家庭、以及老年生活,书中的内每一个故事都是她短暂却美好人生的缩影。 本书中最让人熟知的就是《爸爸的花儿落了》,很难想象这样的一篇散文出自一个小学生之手,当时的林海音还是孩子模样,可家中的变故却让这个女孩早早长大。 还记得第一次读《爸爸的花儿落了》就很感动,林海音并没有直接描写爸爸的情况,却通过爸爸种的花来表达爸爸的身体状况。那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是小孩子了”让我想要去抱抱那个故作坚强的英子。 在遇见困难时爸爸对英子说:“凡事硬着头去做,总会闯过去。”这句话让英子逐渐长大,学会了面对困难,接受了自己已经是个大人的事实,可这样的成长却实在让人心疼。 相信爸爸也不愿意对着自己的小女儿说出这样的鼓励,身为父亲自然希望女儿可以在自己的保护下,永远不需要硬着头去面对困难。可是成长本身就是这样,蜕变就注定带着疼痛。 林海音的散文所描写的没有所谓的家国大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出人意料的转折,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温暖。生活在她的笔下即便是艰难也有着暖意,并不是岁月对林海音格外眷顾,可能是因为林海音本身就是一个温柔的人,岁月都不忍心伤害。 网络上总能看见有人说现在的生活压力大,996的社畜扛不住生活的暴击,但是其实任何时代都不容易,我们只是烦恼不同而已。究其根本,还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在浮躁的世界里找到安宁。 《慢慢来,总会到的》中对童年的回忆能够让读者能够静下心体会,体会寻常生活,体味人间冷暖。书里的人物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仿佛就是你身边的人,而这个故事读者就是其中的主角。 其实童年对于每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是最为美好且珍贵的,每一个成年人总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感慨,小时候真好。书上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每一个大人都是过期了的小朋友,既然童年回不去了,那未来也不要太着急到达。 二十多岁的年纪刚刚大学毕业,没有工作经验,一无所有的少年却有着满腔的热情,但是年轻人,很多事情急不得,要学会慢下来。当你的实力配不上你的野心时,要沉下心积攒力量。 人生是一趟单程旅行,终点站是死亡,在路上不要着急,抬头看看灿烂的阳光,欣赏下路边的花朵,也不枉来人间一趟。
《慢慢走,总会到的》读后感(八)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这是一种对于流逝岁月怎样的留恋。林海音奶奶朴实的语言下总是可以表达出一种让人与之共鸣的情感。好像自己还有一个小本子上面有林奶奶这些简谱却透着真理的句子录。 《慢慢走总会到的》是林海音创作40年的作品合集。翻起书本有熟悉的句子,凝思回想一番。别一种滋味上心头。 林海音,“世界华文终身成就奖”得主。被誉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其独步文坛的经典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林海音的作品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读物,“语文新课标”必读书,获瑞士颁赠青少年文学的最高荣誉“蓝眼镜蛇奖”,新加坡政府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文必读书”之一。我这样的过多介绍无疑是锦上添花罢了。 《慢慢走总会到的》不仅可以了解和回顾《城南旧事》中的经典篇章,还有那些未被收入《城南旧事》的写老北京和台湾生活的作品。简直就是一本横跨两岸的作品集。 1:爸爸的花儿落了,让我不想阐述什么,里面那些话“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我哭了,是真的哭了,英子的坚强和坦然,我却是做不到的,曾记得自己做梦失去亲人都哭得头昏眼花,正如那句话一样,我不想长大,不想强撑着去坚强,不想伪装自己可以承受一切。 2:教子无方,就好像把自己带入了童年,又引到了现在为人母的角色里。 “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孩子,她说我:" 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 让我们光脚出去玩,好不好?"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鞋子,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子们光脚去蹚水,我回答母亲说:" 蹚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蹚水吗?”看到这里,就仿佛自己妈妈骂自己的样子,温馨而娇儿,不由拿起电话想去和妈妈拌几句,聊几句。读文继续……"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便更喜欢,所以常常要背着他们做。我和二妹谈起童年的淘气,至今犹觉开心。我们最喜欢听到爸妈不在家的消息,因为那时候我们便可以任意而为。”又想起自己处理孩子事情的无厘头事件,自己不也是这样任性而为过吗? 一个个简单的故事却真实地反映了大家生活的层面,满满的感动和幸福感让你由记忆里抽出。 看完书,已到了深夜,心却是平和的,把自己深深的埋进海豚的身体里,感受那一丝丝的暖意,天上有好多星星,明天又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吧!曾记得说每一颗星星都寄托着自身往昔的一段心事,那就任凭它们在我眼前飞过,然后向它们许下一个恒久不变的愿望. 慢慢来,慢慢走,总会走到的……
《慢慢走,总会到的》读后感(九)
在翻阅图书的时候看到这本《慢慢走总会到的》,题目倒是挺吸引我的。看了下简介,该书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合集。林海音何人,就是写过《城南旧事》的作者。看到城南旧事几个字,一下子打开了我童年的一段回忆:昏黄的老电影里一个剪着齐耳短发的圆脸小女孩英子俏生生的同母亲在说话,一直到歌声响起:“长亭外,古道边……”随着电影的结束,那股淡淡的忧伤久久也没有消散。直到现在我偶尔听到这首《送别》,脑海里也还是那部老电影的画面。所以有幸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慢慢走总会到的》这本书是林海音40多年作品的合集,该书分为5个部:爸爸的花儿落了、我的京味回忆录、教子无方、甲子的同学会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部基本是城南旧事中的经典片段的集锦,提到她儿时居住的环境,她的邻居顺子,家中的朋友等。书中写兰姨娘的篇章让我对儿童时的英子产生深深的敬佩,鬼机灵的英子用她幽默的方式帮妈妈化解了婚姻的危机,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智慧和胆识真是让人佩服。
同时,他睿智的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让人印象深刻,她的父亲很会创造机会让小小的英子闯练,这也成就了她长大后独挡一面的个性。爸爸病重知道自己时日不多,语重心长得对英子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伤感的同时也不禁让人感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孩子的任何筹划,都不及让孩子自己掌握战胜困难的能力好啊。
第二部倒像是对城南旧事的补充,是按着她在北京居住过的顺序写的。文中对老北京的街坊描写很是详细,城墙,厂甸这些只能从故纸堆里找到的东西读来也是如此生动。只是里面的一句“北京连城墙都没了,我回去看什么?”让人很是伤感。我想起同是民国时的才女林徽因在保护北京古建筑失败后,曾痛苦地表示,“50年后,你们会后悔的。”历史证明,何须50年,那么优美的古建筑,如今只能存在于人们的叹息声中了。
另外这一部中小英子走天桥的片段也很是触动我,里面提到的走天桥有点像走钢索,需胆大、心细、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她告诉自己,“要走完啊!”,她说“走完天桥”的心意,就这么自小到大养成了。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试问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呢,我们真的在每个困难面前都能无所畏惧,从不退缩吗?是不是每次总会生出各种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为自己的逃避找来说辞呢?
教子无方这部分是记录了作者恋爱成亲生子后的生活,同孩子们那近乎朋友般的相处模式,真是让人忍俊不禁,真不愧是能写出触动孩子心灵的好作品的作者。
后面两部记录的生活平淡或者更甚者可以说有点艰辛,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仍能读出诙谐的生活情趣。
全书好像一部成长史,从童年写到老年,没有刻意堆砌华丽的辞藻,就是这么娓娓道来,林海音用她幽默的方式讲述着她的处世哲学,让人倍感亲切,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慢慢走,总会到的》读后感(十)
读这本书的机缘,很大原因是被书名所吸引,《慢慢走,总会到的》,颇有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的韵味。打开一看,却发现原来是林海音先生的散文集,不仅收录了《城南旧事》的经典篇章,还有多篇描写台湾生活的作品。
早就听说过《城南旧事》却不曾拜读,我怕像很多的回忆录一样,有强烈的历史厚重感而被压得透不过气,也怕无法融入那个时代以及别人的回忆得不到共鸣。但正好相反,女作家的笔触是细腻柔软的,读起来很亲切没有什么距离感。对于我这个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的异乡人来说自以为已对它很熟悉,却发现只是局限在一些地铁站公交站名上,是这部作品让我了解到名字后面的故事,就像是重新认识了一次北京。感谢各种机缘巧合,让我有机会读到这部经典,虽然只是收录了一部分,其精彩程度足以唤起我想读《城南旧事》全篇的兴趣。也难怪其中的多篇作品还被选入中学教材,我一直相信,能收录到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必是经典著作,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作品。我那会的语文书上还没有收录这个作品实在可惜,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在我经历了更多人世沧桑心智更加成熟以后,作为一个成年人能与这部作品邂逅,并在心里产生很大的回响,也是种幸运,虽然相见恨晚却感叹幸好遇见。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这本回忆录有几处特别。首先,林先生不是普通的老北京人,她生于日本,3岁随父母返台湾,因台湾被日本控制便举家迁往北京,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这种特殊的身份,她在文章里提到过,叫作“番薯人”(居住在北京的台湾人),这才有了其更加独特的视角,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她心里的故乡是北京;又因为是回忆童年,是以孩子的视角来向世人展现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所以有种说不出的天真。
《城南旧事》是部乡愁文学的力作,这可能是使我产生共鸣的最重要原因。不同的是,林先生人在台湾,思念的是北京,而我是人在北京,思念的是东北老家,地域不同但情感却是相通的。十八岁那年我初到北京,一来就是十多年,这些年曾无数次梦回童年重归故乡,梦中经历童年时代发生的事情像看在看一场老电影,有时主角是自己,有时又只是个过客和旁观者,每每醒来都有些恍惚,平时清醒的时候无法记起的事情,却在梦中如此清晰和真实地呈现,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可又那么遥不可及,恍如隔世。童年是回不去的,只能在梦里一次次地重温,故乡也是回不去的,却永远装在心里,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有林海音那样好的文笔和记忆力多好呀,也写一部童年回忆录,记录一下那些美好而珍贵的童年,那才是回忆童年的最好方式。很羡慕作者,可以把童年回忆描绘得那么生动细腻,有带入感,语言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却不乏诙谐,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因为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新鲜有趣的,他们无法理解的充满好奇的人和事,在大人的眼中早已熟悉不过平淡无奇,但是从孩子的视角取重新审视,却总能给人新的启迪,甚至能帮助成年人一针见血得看到事物的本质。绝对有理由相信,林海音先生心里住着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童心未泯,纯真善良,才会让我们在她的作品里读到天真和温情。
《慢慢走,总会到的》读后感(十一)
《慢慢走,总会到的》是“世界华文终身成就奖”得主林海音跨越创作40年文学作品合集。和林海音独步文坛的经典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一样,《慢慢走,总会到的》同样有对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那个年代特定生活和民俗旧貌的故事。
《慢慢走,总会到的》中不仅有脍炙人口的名篇《爸爸的花儿落了》、《冬阳 童年 骆驼队》,还有很多未被收录《城南旧事》的写老北京和台湾生活的作品,其中包括与余光中、凌叔华、梁实秋福分、苏雪林等文学名家的相处和友谊,展现了文学名家们不为人知的诙谐的另一面。
阅读《慢慢走,总会到的》,眼中的林海音似乎变成了两个鲜明的形象:一个是充满灵动气息的女孩英,她属于北京城;一个是热衷整理回忆的作家林,她属于台湾岛。
文学一直都和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一个时期的文学往往都带有时代的印记,反映了一个时代,鲜少出现不符合时代的作品。一方面是迎合大众审美,一方面也是作家们对生活和社会的热爱和反思。
林海音,将绵长的思念缠绕笔尖,通过小故事来一帧一帧地讲述那不为人知的过去。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英子(林海音)终于小学毕业,但是父亲因重病没有参加她的毕业典礼,英子(林海音)拿着毕业证书给父亲时父亲已经离开人世,这对对父亲依恋而且敬仰的英子(林海音)一下子成长起来,也是林海音人生的一大转折,表达了自己对父亲深切的思念。《兰姨娘》中心思细腻的英子(林海音)用她的聪明挽救了她父母差点分崩离析的婚姻,为自己保全了一个健全的家庭,但文中英子母亲的委曲求全与懦弱和兰姨娘敢于追求爱情的先进女性思想形成对比,更加将林海音想要在全书表达的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心、思考牵扯出来,引发反思。勇于追求爱情的兰姨娘在英子的撮合下和德安叔在一起并离开了英子的家,英子用她的聪慧拯救了她的家庭。
经典好句:
1、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2、我常笑对此地的亲友说:“北京连城墙都没了,我回去看什么?”正如吾友候榕生十年前返大陆探亲,回来写的文章中一句我记得最清楚、也颇同感的话,她说:“我的城墙呢?”短短五个字,我读了差点儿哭出来。——《我的京味回忆录》
3、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乐趣为何物何事。——《教子无方》
4、“留一个地方不去,好引起再来的念头!”——《秋游狮头山》
5、我不懂,便要发问,大人们好像也不能答复得使我满意,我就要在心里琢磨了。——《虎坊桥》
《慢慢走,总会到的》读后感(十二)
《慢慢走总会到的》是林海音创作40年的作品合集。作者通过回忆日常生活的细小片断,缓缓地说出所思所感。时间如流水长河,当你走过再回首,发现每个有趣的、令人愉快的故事依然印在脑海里;而你也会发现,每一个伤心的、令人愤怒的故事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在作者笔下流淌出的是欣喜或放下,文字成了永恒的美好记忆。 在这本书中简介里,也清晰知道作者喜爱儿童,表现出孩子们可爱的心理状态与幼小的茫然。也是一个奖项的得者。 本书分五部分一共三十二篇。
第一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里面的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首;海淀姑娘顺子等7篇;第二部分《我的京味回忆录》,以五凤连心记为首等6篇;第三部分《教子无方》,以今天是星期天为首等6篇;第四部分《她九十五岁喽》,以她九十五岁喽为首等6篇;第五部分《甲子的同学会》,以捞鱼的日子为首等7篇。
第一篇。
以英子毕业为开头,她十分想爸爸去参加自己的毕业典礼。躺在病床上的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其中也间接穿插着一些主要片段,如此英子小时候赖床被打,去了学校后,爸爸又给送厚衣服的事情。爸爸喜爱的花也起着链接上下文的意思。而回到家中时,爸爸的花儿落了她以为是弟弟妹妹弄的结果却是爸爸的离世消息的传来。 我觉得这件事情上,英子年龄真的很小,就得承受这些事情,因为她是姐姐,她比其他的孩子大,但是在那之前的同时,她也是孩子啊,这篇文章我也是记忆深刻。虽然我可能是深有体触,但是也的确是,作为最大的长姐前辈,需要为弟弟妹妹做榜样。爸爸的花儿落了,但是英子,你还可以和妈妈一起培养你的弟弟妹妹,当然也可以偶尔和妈妈任性撒娇,你也是孩子啊。
谈起有关顺子的故事,主人公一开始一孩子的角度,与另外二人 交了朋友,他们一起玩耍并因为一个孩子家庭状况并约定了再了不结婚,因为认为男人不靠谱,但是渐渐时代变迁,主人公离开了,最终分道扬镳,她最后成为了一名记者,因为,她的爸爸也是很好的,所以并不是不想结婚,一次意外,她看到了一个熟悉了人,她并没有确定,却以第二人的视角,听那位老板讲到了顺子的故事。她依旧把他们当朋友,但是一切,已经,回不到了。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印象深刻。她有性格柔弱无奈的母亲,有,追求新生活的兰姨娘,我也是很喜欢姨娘的,她与叔叔也是由“我”帮忙凑成一对的,蛮有成就感的孩子心理,但是当时爸爸摸兰姨娘的手而感到危机感,最后促成一个有情人的行程,我认为她是个大胆的女性。值得学习。
书中的故事用家常对话或通俗易懂得语气讲述。生活中的每个有句的细节,作者都通过一个细小的动作或是一句平平常常的言辞表达了出来。没一段故事,一个回忆。况且,全书文字优美,语言朴实风趣,情感真挚动人。所以我也非常推荐大家读一读《慢慢走,总会到的》,细细品读,慢慢体会,那是一种静美。让人再次回到童年去体验各种快乐辛酸与天真。这是一种对于流逝岁月的留恋。她被誉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其独步文坛的经典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经典好句: 1、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2、我常笑对此地的亲友说:“北京连城墙都没了,我回去看什么?”正如吾友候榕生十年前返大陆探亲,回来写的文章中一句我记得最清楚、也颇同感的话,她说:“我的城墙呢?”短短五个字,我读了差点儿哭出来。——《我的京味回忆录》 3、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乐趣为何物何事。——《教子无方》 4、“留一个地方不去,好引起再来的念头!”——《秋游狮头山》 5、我不懂,便要发问,大人们好像也不能答复得使我满意,我就要在心里琢磨了。——《虎坊桥》
《慢慢走,总会到的》读后感(十三)
最近,学校工作时间调整为冬季作息时间,中午没了午休,我简直忙得快要飞起来了。孩子小,尚在母乳喂养,爱人又在部队,工作和家庭要想平衡,真的太难了。夜深人静,等孩子熟睡,第二天的新课备好了,我才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一般已是深夜。有几个夜晚我都会因为太累,感觉自己失去了自我而红了眼眶。人越长大,越会觉得不想长大,越会想起儿时的人,儿时的景。
林海音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可能因为读她的文字总会把我带到小时候吧?她是一九一八年生于日本,她的原名与之谐音相近,叫林含英。因为从小生活环境的原因,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最擅长通过回忆描写童年的手段将我们带回自己的那个年代。她的代表作是《城南旧事》,这也是小学阶段必读书籍。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把林海音的多篇文章编成了一本散文集,取名《慢慢走,总会到的》。书名来源于《城南旧事》:“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这本书一共分为五部,每部以一篇文章的名字作为大标题。
第一部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二部是《我的京味回忆录》,第三部是《教子无方》,第四部是她今年九十五岁喽!》,第五部是《甲子的同学会》,从题目也可以看出每篇文章的时间跨度是比较大的。而在这些文章中,编者将《爸爸的花儿落了》作为第一部的标题,也是全书的开篇,足以看得出这篇文章对于林海音而言有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她记录了她父亲病逝前的那段日子的。林海音的爸爸英年早逝,从天真浪漫,毫不顾忌地学骆驼咀嚼,到照顾弟弟妹妹,小小的她承担起家庭的部分重任,早早地成为一个勇敢的小大人。从她的文章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小女孩的成长变化。她用细腻质朴的文笔记录了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而在字里行间,你又可以找到自己儿时的影子。
有人曾这样评价她的文章:不仅故事感人,她的文笔令人击节赞叹: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对于气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戏。
《窃读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穷学生想读书,却被当成小偷一样对待的凄凉。同时也感受到一个热爱读书的学生对知识的狂热渴望。语言俏皮可爱,又让人有一丝心酸。
《骑毛驴儿逛白云观》读完让人太羡慕住在京城的孩子,逛庙会的坐骑都这么洋气!老舍《北京的春节》一文也提到过骑毛驴逛庙会的事,这应该是京城孩子过年的标配吧
《我喜欢“小人儿书”》一下把读者拉回了小时候。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看小人书,因为是连环画,总会来回翻页,如果不小心掉了一页,简直让人抓狂。
……
我特别特别喜欢南拳妈妈《牡丹江》,歌词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弯成一弯的桥梁倒映在这湖面上/你从那头瞧这看月光下一轮美满/青石板的老街上你我走过的地方/那段斑驳的砖墙如今到底啥模样//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儿时总是我们成人后最想念的时候,家乡也是我们经过白云苍狗,人生如梦后最想回到的地方,而那些最后离我们越来越远,终只有日月无音、水过无痕迹。
《慢慢走,总会到的》读后感(十四)
在翻阅图书的时候看到这本《慢慢走总会到的》,题目倒是一下子就吸引到了我。看了下简介,该书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合集。林海音何人,就是写过《城南旧事》的作者。看到城南旧事几个字,一下子打开了我童年的一段回忆。电视里一个场景:昏黄的老电影里一个剪着齐耳短发的圆脸小女孩英子听到她家奶妈正在说着小桂子发疯的事,她走出门来说她认识这个人,奶妈说了句什么,具体我忘了,但意思是不相信英子,英子说了句“我就是知道。”电影具体讲什么意思,原谅我当时年龄太小,真是没看懂,但就是英子的这句话却让我感同身受,使我有了继续看下去的冲动,一直到歌声响起:“长亭外,古道边……”随着电影的结束,那股淡淡的忧伤久久也没有消散。直到现在我偶尔听到这首《送别》,脑海里也还是那部老电影的画面。当时总是觉得,这电影真好,真是把我们小孩子心里想的都说了出来,大人们总是那么的自以为是。所以有幸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慢慢走总会到的》这本书是林海音40多年作品的合集。该书分为5个部,哪5个部呢?快随着我来看看吧。
第一部 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一部基本是城南旧事中的经典片段的集锦,提到她儿时居住的环境,她的邻居顺子,家中的朋友等。书中写兰姨娘的篇章让我对儿童时的英子产生深深的敬佩,鬼机灵的英子用她幽默的方式帮妈妈化解了婚姻的危机,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智慧和胆识真是让我自叹不如。
另外她爸爸教育女儿的方式也是让现在的我很是羡慕,从小父亲就创造机会让小小的她闯练,成就了她独挡一面的个性。爸爸病重时对她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不禁让人感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孩子的任何筹划,都不及让孩子自己掌握战胜困难的能力好啊。
第二部 我的京味回忆录
第二部倒像是对城南旧事的补充,是按着她在北京居住过的顺序写的。文中对老北京的街坊描写很是详细,城墙,厂甸这些只能从故纸堆里找到的东西读来也是如此生动。只是里面的一句“北京连城墙都没了,我回去看什么?”让人很是伤感。我想起同是民国时的才女林徽因在保护北京古建筑失败后,曾痛苦地表示,“50年后,你们会后悔的。”历史证明,何须50年,那么优美的古建筑,如今只能存在于人们的叹息声中了。
另外这一部中小英子走天桥的片段也很是触动我,里面提到的走天桥有点像走钢索,需胆大、心细、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她告诉自己,“要走完啊!”,她说“走完天桥”的心意,就这么自小到大养成了。读到这,我反思了下自己,从小到大碰到挫折时,有多少是放弃了的呢,现在想想,这些放弃的机会里面,有很多其实当年只要再坚持坚持就能成功的呀。
第三部 教子无方
教子无方这部分是记录了作者恋爱成亲生子后的生活,同孩子们那近乎朋友般的相处模式,真是让人忍俊不禁,真不愧是能写出触动孩子心灵的好作品的作者。
第四部 她今年九十五岁咯
这部记录的生活平淡或者更甚者可以说有点艰辛,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仍能读出诙谐的生活情趣,我想这多半都得归功于她那爽朗的性格。
第五部 甲子的同学会
本书快要结束了,而作者的人生也将接近尾声。回忆回忆老同学,老同事同窗共事的日子,同老友们聚聚,林海音老先生写着她那一代人之间的友谊。时间就这么一秒一秒地走着,不会因为你的催促而加快,不会因为你的退缩而停留。就像书中说的,遇到困难硬着头皮去做吧,总会闯过去的。慢慢的走吧,不要急躁,总会到的。
全书没有刻意堆砌华丽的辞藻,就是这么娓娓道来,林海音用她幽默的方式讲述着她的处世哲学,让人倍感亲切,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慢慢走,总会到的》读后感(十五)
这是一场有关成长的交流。 收到此书,端量封面,清清凉凉,暖暖阳阳。林海音先生将《城南旧事》以外的细琐的故事轻轻讲给我们。 每位,作为人生大戏中唯一固定演员,想必是需要温温柔柔地享受生活的,如果可以,再尝试着记录一些故事,一些情感,一些情绪,一些收获,也更符合了创作者的形象。 书中,提及亲情与友情,爱与责任。林先生笔下的父亲倒是有些少年的样子;而母亲则是传统而能干,可能也任劳任怨,可能也积极阳光;家里的兄弟姐妹在严格的家教下尽最大可能不影响调皮。当然,每个家庭里皆拥有难念的经,好在读者可以感受到这是个可以大谈幸福指数的,有点可爱的原生家庭。林先生也曾讲到自己的小家,幽默地称自己教子无方,说着两代人不同的教育理念;以及俯仰即是的家庭矛盾——“亲切的杂乱,被改为荒谬的条理”。与寻常人家并无二样。
此时的我,躺在午睡的老母亲身边,倘若有细微的动作,老母亲便轻拍我两下,有些好笑,有点好哭。 家人的定义总是相对清晰,而友情不然。儿时,守护一个秘密,坚守一个誓言,便称为朋友;长大,思想交互,也是朋友;再大,彼此舒服,就是朋友;然后,岁月悠长,真正遇见,便是朋友。也许,朋友,还是慢点好。 好在,热爱生活的人总被爱包围。从让自己快乐,到温和对待周遭,曾以为的压力渐渐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要是被问及,是不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作为一个浅薄的人,我以为压力也击垮了部分大众,事实上,热爱者依旧带着热情、勇敢地、承担着、微笑着、生活着,带着遗憾,未曾后悔,陷在爱里面。要是被追问,是不是在无奈地自圆其说,就回…哼,管着么,比心。 本人,大众口中的90后,由于本人的出生与成长,家中喜得独生子女证书一枚,偶尔贪心,希望受亲生哥、姐照顾,又或者可带领弟、妹称霸天下,无缘。和许多人一样,多次幻想与家中孩子一同成长的经历,多次向父母讨要血亲玩伴儿,未果。扪心自问,明白林先生所表达的长女之责,毕竟也是被称作老大不小的人,但若说感同身受…不妥。可否斗胆称为长女之力,柔丝般,慢慢前进,认认真真,亦不错过好风景。 纵使风景相同,不同时段我们总会拥有不一样的心境,我们学会了更多可以用来形容情绪的词语,比如安然、感动,比如窝火、焦虑。我们擅长偶尔把这些词往自己身上用一用,情绪细分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更快速缓解情绪。慢慢的,不再那般情绪化,因为不想自己不好过,希望再爱自己明显一点点,回想过去的故事时,最好是喜滋滋的。
林先生的小故事们,像是一群精致的纪念品,想着先生会不会是手工爱好者,注了这般多的小心思,俏皮的讨好着自己,养了双漫着光泽的“心灵之窗”,也不曾生硬的讲着道理,就轻飘飘的抚着读者,把回忆说给你听,带你进入另一个世界。 合书,想起许多事,笑嘻嘻。 上个月末,扦插了两株茉莉,活得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