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是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诗歌,展现了他们在草原上放牧的生活场景。作者通过描绘牧童与牛羊的亲密关系,表现了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牧童的敬佩,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乡村风景画。
《牧童》改写作文3篇篇1
《牧童》改写
“我是一个小牧童呀……”哼着自创的调儿,走在回家的路上。你知道我是谁吗?我现在已经穿越时空,变成吕岩笔下那个无忧无虑的牧童了。
整天在外辛辛苦苦地放牧,肚子早就饿扁了,急匆匆地跑回家,然后三下五除二就把饭给吃完了。我仿佛离不开外面那优美的景色,那新鲜的空气,吃完饭就往外跑,连蓑衣都来不及脱。这时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外面一大片草地就像一张张柔软的地毯铺在我的面前,又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一阵风吹过,小草起伏不断,多么像海洋上的波浪。
我懒洋洋地躺在辽阔的草地上,望着皎洁明亮的月光,我不禁想起远在异乡跟别人做苦工的爸妈。想起那时候躺在妈妈怀里:饿了,给我吃的;累了,摇我睡觉;不高兴时,给我唱动听的儿歌。那该多好啊!我拿起了笛子,吹着优美的曲子。一阵阵晚风拂过,笛声随着风儿时高时低,时急时缓,时起时落,慢慢地飘向远方。愿这首曲子能让风儿带到远在异乡的爸爸妈妈。
《牧童》改写作文3篇篇2
夏天的一个夜晚,天气凉爽。我走在这广阔的草原上,欣赏着夜景。夜晚的凉风吹拂着草原上的野草,空气中漂浮着清新的香草味儿,舒适极了!忽然,一丝隐隐约约的笛声随风飘扬而来,那笛声起初不太清晰,可随着风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我远远的看见原野上,有一个牧童,只见牧童坐在一头黄牛的背上,悠闲地吹着手中的牧笛,朝自己的家中走去。于是我跟随着小牧童来到家门外,只见小牧童把黄牛栓到牛棚里,回家吃饭去了。
小牧童吃完了饭,天空已是黄昏,太阳已经在半山腰了,他打了一个大哈欠,说:“今天放牧可真累呀。”于是他又骑着黄牛,慢慢的来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我只好也跟了上来。我看见小牧童从黄牛背上跳了下来,把黄牛牵到一个长满青草的空地,然后在黄牛旁连蓑衣也不脱,就躺了下来我正准备回家休息。
突然,我听见打着哈欠的小牧童迷迷糊糊的说着话:“明天我又要把黄牛牵到哪里去吃草呢?”我又被这景象迷住啦。只见小牧童手里拿着的那只牧笛,看着皎洁还有明亮的圆月。在那对他最好的同伴牛儿说着几句甜甜蜜蜜的话语。而黄牛呢?
在小牧童旁,一边静静地吃着草,一边细心地听着小主人对他说的话,想着白天和小主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我看到了这一幅画面,感到欣慰极了!于是回家休息去了。从此以后,我每当回想起那晚看到的景象,心里总是温暖的。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欢乐时光,真幸福啊!
《牧童》改写作文3篇篇3
瞧!郊外的碧绿草地一望无际,仿佛延伸到天边。忽然,凉爽的晚风中传来隐隐约约的笛声,笛声悠扬动听,连晚风好像也跟着乐韵“沙……作响。咦,是谁在吹笛呢?
一群牛从草丛中走出,一个牧童坐在一只大黄牛身上,正悠哉闲哉地吹着乐曲,赶着吃饱的牛群回家。
回到家,牧童把牛赶进了牛栏里,就到屋子里吃饭。虽是些粗菜,但牧童却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了晚饭,他走出屋子,抬头一望,一轮明月已冉冉升起。哦,已经是晚上了。
牧童经过了一天的放牧,已经累得连蓑衣都懒得脱下,就躺要屋外的草地上,凝望着天上皎洁的月亮。如水的月光洗去他身上的尘埃,带走了他一天的劳累。他摸出笛子,欠奏起响遏行云的乐曲。
此情此景让山坡上正在纳凉的诗人吕岩诗兴大发,他转头回家,提笔疾书:
草铺横野六七里,
晚笛弄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