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遇见你之前》描写了一个平凡的女孩和一个富有的男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女主角的善良和纯真感动了男主角,两人经历了种种困难后终于走到一起。小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场景描绘,展现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温暖。
遇見你之前读后感(一)
一直追着冰火,无意看见龙妈主演的这部片子,随手一点,好剧!一口气看了两遍。很多年不看悲剧,因为觉得自己是一个容易被剧情影响的人,很讨厌悲剧带来的负面情绪,这个例外让我让重新定义悲剧,原来悲剧也可以让人沐浴在阳光里,当然,是雨后阳光。龙妈的眉毛真是一言难尽,冰火里由于人设高冷,面瘫时居多,对她的眉毛只觉得偶有不适,到了这部剧里,能感觉龙妈真的很努力的想刻画出生动的角色形象,整体表现事实上也确实精彩,但眉毛运动轨迹之大,非常人所能,不想注意都不行,分分钟带人出戏,不知是龙妈刻意为之,还是天生如此,但真是过犹不及。
遇見你之前读后感(二)
没有类似经历的人,没资格胡乱评论。“一切都会好的”,这是最无意义的安慰。
电影节奏来的有点莫名其妙,但小说太自然而然,理解每一个人。
你满心都是想做的事儿却再也不能,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这太绝望。不如保留在巴黎大街上,烤牛角面包和咖啡的混合香味,热情金发女郎的美好记忆中离开。你有选择自己生命的权利,再不忍心,再舍不得,还是尊重。
爱情不是救赎,只是可以让我在那段时间里过的有盼望一些,但这样的几十年生活,我不再是我。
最触动我的不是Lou和Will,是Will的妈妈,是最爱的人啊,却要尊重自己儿子选择的“尊严”,这太难。
我还是我,但又再也不是我。
遇見你之前读后感(三)
看的书没看电影。一直觉得文字会比演绎出来的更细腻与更有感情。结局似乎出乎意外又在情理之中。我们以为爱可以改变一个人想赴死的决心,但是错了。但这个故事里的人都没有错。威尔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何去何从,周围爱他的人也没有错,对于自己深爱的人来说,又有什么理由看着他日益痛苦饱受煎熬呢?安乐死到今天都还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但是设身处地在当事人的位置想一下,当自己也处于那种环境之前是否能做到自己劝慰他人那样?天下很多事情如果换位思考的话应该可以解决很多矛盾吧。最主要是看当事人意愿,当实在无法改变其想法时,唯有尊重其决定。一个无法自理的人你可以选择坚强地活下去,也可以选择自己所谓的觉得尊严地死去,或许这样更合理一些吧,但是如果是后者,那么身边的亲人无疑会承受巨大的痛苦,是让病人忍受疾病的折磨还是让亲人承受失去挚爱之痛,这似乎又是不仅只是法律层面来说合法不合法,更多的是关乎人性、道德与爱的问题了。
遇見你之前读后感(四)
很久沒有看完電影後買原著小說回來看的衝動了,看完小說後覺得還是電影拍的好。
電影裡的沙灘對話讓人哭的淅瀝嘩啦,但在小說裡卻讓人感到平淡,原本作者想藉由兩個人之間的愛情去探討安樂死這議題,但劇本改成了愛情的選擇大過了生命尊嚴的探討,作者在人性的描述上顯然沒有純熟到讓我能感受到那種男主角面對現實打擊下的絕望以及女主角從同情到愛的糾結。倒是電影裡的男主角演出來了。同樣很愛以故事來探討生命議題的作家茱蒂皮考特反而深刻多了,不過她的翻拍電影卻始終拍不出她小說裡的韻味。
自從安樂死在瑞士合法化後衝擊著整個以基督教義為基底的歐美國家,很多基督教徒都刻板的認為只有上帝能主宰生命,然而在人面臨尊嚴盡失,毫無自由的絕望裡,是否能從容的選擇自己結束這ㄧ切,而非受盡折磨後才跟人世告別?這問題沒有答案,
而我認為如果人不能選擇出生、不能拒絕生命裡突如其來的意外,那麼能選擇怎麼離開人世是人類唯ㄧ該擁有的小小自由吧。
威爾對露的感情不是愛,是感謝,原本只是等死麻木活著的最後六個月、她豐富了這六個月的時間,他能為她安排的,也滿足了他在這廢人生活裡被需要的虛榮。
遇見你之前读后感(五)
基于最近看的书都是侦探推理类型,我没有太多想写读后感的欲望,最多就是几句话点评。最近读了《Me before you》这本爱情浪漫小说,我却实在想说点什么。 最初接触这本小说,是在看了电影《遇见你之前》后,豆瓣问问题的回答让我想要看这部小说。诚然如小说短评而言,小说的主题是关于生命观的探索,而电影拍成了简单的爱情故事,但是这部电影仍然有其可取之处,选角和故事叙述还不错,至少吸引了我这样的人去观看电影并且阅读原著。 看完电影,我心里满满的都是不理解为什么威尔最后还是选择去“尊严”,难道女主的爱不能挽留他吗?但是看完小说,我心里却有了一个模糊的答案,不清晰却朦胧中让我减少了叩问——我们都不是威尔,我们不清楚现在的他在经历什么;我们也不是威尔,我们不曾明白他有过的辉煌。正如内森说的伤人又真实的话:就算给我世界上所有的钱,我也不想处在他的位置。身体健康、健全实在是太重要了。曾经的威尔,事业、爱情都处于顶峰,现在的他囿于小小的轮椅之中,这种对比,太强烈,太痛心了。 故事中传播的人生观、生命观很值得体味,是威尔告诉露,她还有很多的可能,她的人生不应该囿于从小到大生活的小镇上,她应该有自己不同的追求。威尔的生命观,一直到最后可能露也不了解,或者说不想去了解,为什么网上的里奇能勇敢地活下去面对生活,而威尔不能。做为威尔,肯定希望家人理解他想要去“尊严”的决心和决定,从尊重层面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威尔的决定。但是,我们不是没有血肉的人,威尔的离开,对我们而言,都是剖心之痛,一个曾经在你面前微笑、取笑你的人,怎么突然间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而且还是他自己的选择。就像露大喊的一样,我们会觉得威尔太自私了,他想要自己解脱,却没有想过旁人失去他的苦痛……或许,就让他自私那么一次吧,只要他快乐。 这个故事带来的思考或许就是这样,但是这个话题实在太沉重了,现实生活中我会很怕身边的人提起这个话题,我始终没有勇气面对死亡,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
遇見你之前读后感(六)
重刷是因为下周就要开始阅读原著了。先再来重温一下电影的感觉。男主和女主选的好,颜值在线,演技也还不赖。过着热气腾腾的精英生活的Will本是天之骄子,人中龙凤,但意外可能发生在任何你想不到的时刻,比如春宵过后指点江山的路上,小摩的露一手,耶稣的考验吧,直接是脊髓损伤,就算医学发展再快,住城堡里的王子还是抗争不过这命运翻手为云的安排,只好唯身于一方轮椅,静待命运的收割。但命运并不止步,本来要结婚的女朋友和最好的朋友搞到一起了,你说气不气人 ,你两再怎样也不能在Will这样子境地胡来呀。世界更加蹦碎。
女主角这边因为家里财务问题,父亲失业,姐姐未婚生子又要继续学业,本来可以去曼彻斯特大学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服装专业,大放异彩的clerk囿于咖啡厅,工作六年后因咖啡厅倒闭而失业应聘来到will家。“你那温暖的笑容,奇异的服装,蹩脚的笑话,让我第一次看到你就留下深刻的印象。”初次见面就被will刻薄对待:发出奇怪的声音,希望她闭上喋喋不休的嘴巴,回到外祖母家的橱柜收拾衣物。可以说很刁钻了。是从哪里发生变化的呢。是在前女友和好朋友来宣告他们最终搞到一起的消息后,will生气地把床旁的那些照片全摔地上,clerk好心把他们重新装框, 被will讽刺,clerk爆发了:你以为能不能别这么混蛋,你那些朋友遭受这种恶劣的对待那是他们活该,可我想很努力认真工作,所以你要是能试着别把我的生活搞得像你周边人一样悲惨那就再好不过了。will可能有点触动了。邀请clerk一起观影,开始找到一些共同的爱好和话题,建立友谊? will开始去户外散步在阳关明媚的日子。
好了,开始建立情谊了。will每天变得期待。中间参加了clerk的生日聚会,送了一条clerk梦寐以去的黄蜂条纹袜,酷炫到不行。clerk无意中听到will选择瑞典的安乐死,瞬间被击溃,于是开始各种计划想让will建立对生活的信心,放弃安乐死。去看马赛,结果压得“妈呀吗”最差劲,狗眼看人低的餐厅服务员搞得一顿饭都没吃着;买了古典音乐的门票,自己心里是完全不喜欢的,但穿上漂亮的红裙子和身着西装帅帅的will去听音乐会,让will找回健康时和喜欢的女生约会的快乐心情;计划去旅游,潜水,游泳。正是因为will不断发现clerk的美。和他以前见过的那些女孩都不一样,广阔得像那城堡一般的心灵不断让他欣赏同时又自行惭愧自己不能给与其他人能给与的还会会束缚住她:只能看着她穿着漂亮的小裙子在他住的小屋里转来转去不能够去更远的天地。原本他也是一个极度热爱生活的人呐。滑雪,极限冲浪,潜水,游泳基本玩得六六的,而且曾是事业的核心人员,掌管一切,但天妒英才。这副皮囊可能是被提前透支了,思想虽在运行,但皮囊大大限制了思想的撒野。生活,事业,爱情,一瞬间化为乌有。对生活的热爱不是一句口号那么轻松的。王子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选择体面地离开。因为对生活的爱,对clerk的爱。
遇見你之前读后感(七)
真的是非常非常棒的一本书,也是非常非常棒的一部电影,有关成长、尊严、生命……
电影《二十二》里,韦绍兰老人说:“这世界多好,就是吃野东西也要留下这条命来看。”这位97岁高龄的老人,饱经风霜、却依然乐观。这世界给予她的善意太少太少,可她仍然愿意活着。但也有很多人在痛苦和悲伤之下选择结束生命离开世界,可能对他们而言,世界再无留恋。如果你是一位高位截瘫的富有男性,如果你是一位蜗居在小公寓里的平凡姑娘,面对生命,你会做何选择?
《遇见你之前》讲述的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因一份特殊的工作有了交集,碰撞出友谊、还有些许爱情的火花,而小说背后探讨的是生命的尊严、生命的质量等更深层次的话题。男主人公威尔是曾经拥有健壮的身驱、做出商业决策、拥有城堡的金融青年才俊,因一场车祸丧失了自理能力。女主人公克拉克则是一位平凡到淹没在人群里、没有正经工作的姑娘,因为威尔获得了新生。
如果过往的生活不可重现,到底要不要继续活着?威尔的选择是结束生命,他的选择对所有爱他的人来说,都是痛苦的。但是对他而言是种解脱。无法自主排尿、无法自主进食、无法自由移动身体……一个曾经自由地在欧洲度假、滑雪、从事商业投资的人,一转眼成了“残疾人”,并且是完全无法自理的“残疾人”。如果是普通人家,大概会因为要拖累家人照料、经济压力沉重而不愿意活着。作为一个拥有城堡的人、动动手指头就能决定是否买下一个公司的人,也不愿意活着。他心里一定有千万种痛苦旁人不可知,正如他如果再度踏上巴黎的土地,也一定是推着没有电池就无法行走的轮椅,路人纷纷侧目而视,眼里带着怜悯,而他曾经可以坐在椅子旁喝咖啡,看着路过的女子向他投来爱慕的眼神。知往日不可重现,永远不可重现的时候,尊严地离开大概是威尔最后能为自己做出的决定。
反观克拉克,她的社会地位很低,她在家中的地位也很低。对她而言,可以不用上大夜班就是幸福,能够搬离储藏间独自拥有一间卧室就是快乐,她的幸福和快乐是卑微的。当她不得不去照顾一位高位截瘫男子时,背后是一大家子在等她的工资过日子。她的生活庸庸碌碌,不看书也不看电影……更不用提品味、思想等一系列必须要放在一位精致女孩身上的形容词。更准确地说,她像极了农村进城的打工妹,生活里充满了优酷、爱奇艺、廉价的衣服、指甲油……她的老板威尔则是在高端宴会里探讨手里的葡萄酒来自哪里、又是哪一年的。克拉克对生活的期望值,比威尔低了几百英里,而克拉克的生命力也比威尔更顽强。
克拉克在威尔的引导下,一个跨越阶层的窗户向她开了一条缝。他带她看外国电影、谈论新闻、讨论衣着打扮、甚至鼓励她继续进修。哪怕威尔离开了人世,也仍然给克拉克留下了一笔足以让她改变人生的财富。或者说,这是威尔能够在他生命的最后旅程里,影响的最重要的一个人。克拉克也因这份不长的工作,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其他可能性。如果没有威尔,克拉克可能依旧蜗居在储藏室里,打着零工,不关心世界,也不关心自己的人生,没人关心她丰富的内心与无限的可能。
这是个悲伤的冬季,一位位名人学者离我们而去,霍金、金庸、曾仕强、斯坦李、李咏……他们创作、思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许多不同。我们敬仰霍金用他智慧的大脑思考出一个又一个的设想,也伤感李咏在人生的最后时段选择隐瞒所有消息只愿与家人互相陪伴。我能理解威尔在痛苦与绝望中选择结束生命的决然,因为生命毫无质量,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施展的可能,也感动于他与克拉克复杂而单纯的感情,更为克拉克在威尔的鼓励下,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可能而欣喜。人一生短暂,活过,痛快的活过;活着,坚韧地活着,都值得尊重。
遇見你之前读后感(八)
在看到她的朋友圈之前,我就已经看过这两部电影,《遇见你之前》和《现在去见你》,两部都不吸引我,我对剧情也没什么印象,姑且算是“播完”。龙妈的眉毛和抬头纹,夸张的衣服,XXXL的表情都让我跳戏,我记得那条蜜蜂连裤袜,记得那条红裙子,记得男主坐轮椅,记得结局是女主整个人upgraded后有了新生活,但我甚至不记得男主安乐死了。当时我只觉得,OK这是一个新版灰姑娘,这次王子瘫痪了,但是他依旧善良帅气多金,他甚至还有城堡不是吗?这真是一部不典型中透露出典型的商业爱情片。我看到她朋友圈的反应也是?top1?原来你喜欢这种风格吗? 我本来没打算看这本书,直到看到“她说她很像will”。我无数次复盘自己的恋爱,无数次回忆过去,想起她对我说“其实我不是这样的,我只是觉得这样你会比较喜欢”,才意识到可能我并不了解她,所以在她自己眼里她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想法驱使我读下去。 哈,我确实对这个故事不怎么感冒,它的设定还是太美好了,我敢说如果男主是卡西莫多或者但凡有贫穷的无力感牵扯进来,事情都会不一样。我感到一阵庆幸,还好我以前不曾认真看过,不然我肯定会忍不住发表上面那番观点,那只会惹她生气。只是每每想到这是她最喜欢的爱情故事,我会感到一阵窒息,必须停下来一会。不过它也契合了我们共同的观点,情感的走向不受控制,真不知道什么人会突然闯进你的生活。另外,一段好的爱情的治愈力量真强大不是吗,远超亲情友情和自己的信念,哪怕知道没有结果,还是要控制不住地陷进去。我也是这样,即便我能预知我要面对她的死亡,我知道自己会因无法面对而消沉下去,我还是会说,好,我要陪你这一段,只不过那样我就会抓紧时间爱她,而不是总觉得还有时间,会有机会,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被遗憾折磨。所以露和威尔某种程度上是幸运的,至少他们面对的不是未知的结局。你看,爱情真是一个好神奇的东西。 我也在刻意思考她与will的共同点,虽然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初衷啦。他们都是坚定而有目标的人,她走得太早了,但是我知道如果有时间,她也会在职业上获得好的发展。他们都勇敢且活在当下,去冒险去旅游去探店去恋爱,听音乐看电影,去体验各种生活,较好的家庭条件也能让他们在追求自己的生活时没有多余的负担。他们都慷慨,想引着身边的人向上,她总是在做解决问题的那个人,鼓励我不要妄自菲薄,拉着我往前走,提升我的行动力,经常对我说“你想做什么,我陪你”。他们都,我不知道要怎么形容,当我读到威尔遇到那位爬过乞力马扎罗山的妇人和去露家里的时候,我总想起她一个人打车会坐副驾驶,然后和有趣的司机聊天;想起她高中的时候,跑去加了在高考来临之际还去看tay演唱会的女生的微信;想起她在x大学执行项目的时候,和一个孤独的外国教授成为了邮件往来的朋友;想起我们去丛林飞跃那天,她与旁边的人聊得如此顺畅,对方还给我们推荐了好吃的餐厅;想起她22岁生日的时候,组了一群没见过的新同事吃饭,我说她真厉害,她说“你知道我的,这种场面我还是hold得住”。我想,如果她也在那个场合,会和will做一样的事情。他们都皮哈哈,我几乎是皮到了损,有时会惹别人不开心。她好像能皮到只是幽默和有趣的程度。黄老师说我选的训练服有点傻,她跟我说“你快告诉黄老师,他选的那个也聪明不到哪里去哈哈哈”。他们都被身体限制住了,will最后几乎失去了自由,可他有三十多年完全free的时间,但是她却不一样,她的病一直在隐隐影响她的生活,她好像一直是自由的,却不知何时会倒下。这是另一种程度的相像吗?我读完书,没有“这不就是她吗!”的感觉,但是每一个书中描写的点,确实都能投射在她的身上。这本书挺短的,对人物的刻画也有限吧,而她在我眼里要立体丰富得多。但我也没能读出更多,我和露有一样的感受,她的心里有一片腹地是我从未到过的,她没有完全把它包裹起来,我能窥探到它的光彩,她跟我说“我想很多”,只是我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是忘记问“你在想什么”,现在是再也没机会问了。确实,你和will最不同的地方是,你没有他的时间。 W安慰我的时候说“我不想说她的离世对她这个自由的灵魂来说是一种解脱…”。我是不相信有灵魂啦,我觉得死亡就意味着一切的结束,意味着绝望。希望是我错了,希望灵魂真的存在,希望灵魂有意识,希望灵魂不受时空拘束,希望你此刻被动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遇見你之前读后感(九)
作为社会精英,威尔三十五岁的人生足够的丰富多彩,高薪工作、漂亮女友,热爱旅行。可预见的是,威尔的人生应该还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可能性。
小镇姑娘路易莎和家人住在拥挤的房子里,做着一份薪水微薄的工作,有一个交往了六年的男友。不出意外的话,路易莎会一辈子在小镇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我们刚才提到的威尔和路易莎是英国流行小说作家乔乔·莫伊斯的《遇见你之前》一书里的男女主人公。乔乔·莫伊斯在记者生涯十年之后开始专职写作,她的作品两次获得浪漫小说家协会评选的年度浪漫小说奖,被誉为继J.K.罗琳之后现象级女作家。先后出版了《外来的水果》、《遇见你之前》、《永不言弃》等12部小说。《遇见你之前》出版于2012年,已经被译成30多种文字,畅销世界。
显然,书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生活在不同的两个阶层,原本是不可能有交集的,但偏偏命运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一场意外让威尔成了一个四肢瘫痪的病人,被迫回到故乡小镇自家的城堡里。而工作勤勉的路易莎,她失业了,她必须立刻重新找到工作,才能够维持家里的生计。
四肢瘫痪的威尔需要人照顾,急于找工作的路易莎成了他的护理员。这是一份只有六个月的合同。在这六个月里,胸无大志,安于平凡的小镇姑娘跟志向高远却身陷轮椅的威尔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希望、尊严、梦想以及死亡的故事,它为我们展示出了温暖而美好的人性底色。
小说里作者对人物的塑造令我印象深刻。书中的几个主角的形象都十分丰满。这或许是源于作者乔乔自身丰富的阅历,乔乔童年时父母离异,14岁就开始做各种兼职,经历了年少时的困顿和中年后的成功,她对于平民和中产的生活都有着足够丰富的体验,所以对于来自不同阶层的男女主人公的家庭背景、谈吐举止性格以及人物的思想等各方面的描写都能够把握得恰到好处,尤其是路易莎。
路易莎善良、无私,为了家人,她牺牲着自己。她用心对身边每一个人好,却很少想到自己。在现实面前,她一直在妥协,她没有梦想。她就是这么一个安于现状的、平凡的、小镇姑娘。
当威尔出现在了她的生命里时,一切都被改变了。这个男人教会她“知识就是力量”,让她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让她知道了世界那么大,应该去看看。
在威尔的指引下,路易莎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梦想也并非遥不可及。路易莎有了新的人生规划,她回到学校,重新开始学习。威尔也不余遗力地为路易莎创造更好的条件,为路易莎的父亲解决工作,让路易莎不再受到家庭责任的束缚;给路易莎提供生活必须的安身之所,学习必备的资金,让路易莎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小说里绝大部分的章节都是以路易莎的视角在给我们讲述这个故事,路易莎的心理描写很多,作者很擅长精准地描绘细节,赋予人物鲜明的个性。整个故事,结构紧凑,语言朴实无华,人物生动形象,有血有肉。能够长期位列亚马逊等热销排行榜就说明了一切。
作者对两个家庭的生活描写也很丰满、真实。
威尔的母亲卡米拉也令人印象深刻。她气质优雅,衣着考究。她是地方法官、城堡的女主人,高贵而不易接近。但她的家庭关系并不美满,她和丈夫濒临离婚边缘。当威尔瘫痪后,他们不得不勉强继续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当她得知威尔打算赴瑞士安乐死的时候,几乎崩溃。卡米拉和威尔都无法说服彼此,因此他们有了六个月的约定。卡米拉也一直在向生活妥协,现实的重压下,她活得很不快乐。她一紧张就总是习惯性地摸她脖子上的十字架的金链子,她极度压抑,缺乏安全感,却又不得不硬撑着,冷静地应对着生活的打击。
威尔的父亲身边有另外一个女人,如果不是威尔的意外,他和卡米拉应该可以有各自更好的生活。所以他的内心一样倍受折磨,他愿意尊重威尔的意愿,同时这也能够让他和卡米拉得到解脱。
而路易莎一家虽然生活常常陷入困顿,却因为路易莎的母亲性格爽朗,很会鼓励家人,大家团结一致,相互扶持。
小说中,对于人性当中尊重、希望、死亡的探索很值得关注。与这个英伦小镇的阴冷潮湿的气候相反的,是小说里将尊重、希望和死亡连接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爱。温暖是整个故事的底色,也是故事里所展现出的人性的底色,而爱让他们成就了彼此。
威尔意识到再也无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后,他希望所有人能够尊重他的决定,让他体面地离开。我想到一个词“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或许威尔就是这样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吧。因此在遇到路易莎之后,路易莎成为他每天早上想起床的唯一动力。他让路易莎学会了审视自己过去的生活,找到了自己的梦想。他给了路易莎希望,让路易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个故事也引发我们对于梦想与死亡的深思:当家庭和梦想有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作何选择?是牺牲自己照顾家庭,还是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身边有心智健全的亲人身染重疾,极端痛苦,不堪忍受,他渴望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是阻止他还是尊重他的抉择?
遇見你之前读后感(十)
我是先看的电影,后看的原著。
电影还不是动态的,而是截图,哈哈,因为现在网络资源管制问题,免费的资源太少了。
原著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找到的,下载了一段时间没看,后来心血来潮决定看一下。
前面有点冗长,我是一边回忆电影,一边看原著。电影还是比较尊重原著的,后面有些情节省略了,大体差不多。
本故事讲述一个特护和一名脊柱受伤的轮椅人士之间的爱情故事。
没有尝试过,你怎么知道自己不喜欢?
男主角威尔原本是个很成功的男人,帅气、阳光、健康、睿智,典型的霸道总裁,随便一笔单子的利润都是六七位数,用克拉克(女主角)的话说“他的皮肤闪烁着有钱人的独特光泽”。然而这样一个钻石王老五,没有在潜水时受伤,也没有在攀岩时受伤,偏偏在一个阴雨的早上被一辆该死的摩托车撞成了重度残废。从此,他的人生进入了一条暗涌的阴沟,陪伴他的是永不止境的痛楚与挫败。
克拉克是生在这个镇上,长在这个镇上的姑娘,她没有出去过,固步自封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书后面有讲述)。她的视野相对狭窄,她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她有一个交往了7年的男友帕克里克——威尔打趣地叫他“跑步男”(铁人三项永远排在女朋友前面,最后他得了175名的好成绩,哈哈,作者是亲妈)。
克拉克在“黄油面包”工作了三年,后来因为这家店倒闭,她不得不去人才市场寻求工作,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只是她知道家里很需要这份开支。
你不会打算刮掉我一半眉毛吧?
伺候轮椅人士成了她的首选,起初,她对威尔是厌恶的。威尔太冷漠了,很喜欢挖苦她,总是用看白痴的目光看她,似乎她做什么都是错的。中午难得一小时的午休,她宁可跑到外面街道啃一块冰冷的三明治,也不愿意待在温暖的附楼。
与威尔的接触,让她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她多次想过离职,但是她的妹妹于公于私都不希望她辞职,毕竟薪水还是可观的。 没多久,威尔的前任女友过来看望他,其实是告诉他,他被甩了。克拉克突然觉得威尔很可怜,但是她知道威尔不需要她的同情,她收拾威尔打破的相框,威尔冲她发火,她直接顶撞了威尔,本来以为一定会触怒他,结果没想到威尔的坏脾气没有爆发,让她发现威尔其实也有温情的一面。
后来,克拉克无意中听到了威尔母亲与妹妹的争执,知道威尔在六个月后就要去“尊严”(安乐死),她感到自己的工作是个极大的讽刺,但是经过妹妹的“点拨”,她决定改变威尔的想法,让他活下去。
她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图书馆翻阅大量资料,去聊天室与威尔一样的人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不断尝试威尔的建议,包括让她看原声电影、看他推荐的书,看新闻,讨论一些课题……本来只是想让威尔知道生活中还有乐趣,但是随着接触加深,她发现她心里除了威尔什么都没有。他们一起散步、聊天、谈心(克拉克深爱的黄黑条纹紧身裤以及高中毕业后喝醉的糗事),参加威尔前女友的婚礼,克拉克喝多了,他们还跳了一只“奇葩”的舞蹈(全书最浪漫的镜头)。
知道吗?克拉克,你是我每早起床的动力!
威尔告诉她“你是我每天起床的动力”,克拉克听完后,笑容灿烂,她的内心有东西一点点崩塌了。
因为要陪威尔去度假,她回绝了帕克里克的铁人三项比赛。男友一开始觉得自己错怪了克拉克,但是无意中瞧见了为威尔制定的”计划“,发现这根本不是“拯救计划”,而是一个“终身难忘”计划,或者可以称之为“蜜月计划”,克拉克不得不面对自己真实的感情。
在度假的最后一个晚上,克拉克向威尔表白了,她吻上了他的唇。 ”但是不够,克拉克,“威尔说,”我爱你,但是我更爱之前的自己。“
威尔感谢克拉克给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带来色彩,但是他决心”赴死“的初衷不会改变,他不想有一天克拉克后悔这段关系,他也不想被永远禁锢在这小小的”轮椅“中,不想被身体重新定义自己。
克拉克在痛苦中反思着威尔的话,也许威尔是对的,就算是爱一个人,也不可以用”爱“来束缚他,不是”我认为你怎样好“而是”你觉得怎样好“,爱一个人,应该用他喜欢的方式来爱他,哪怕是协助他走向死亡。
威尔虽然永远的离开了,但是他的思想改变了克拉克,他会爱上克拉克一点不奇怪,因为克拉克身上充满了他的影子,他用”霸道“的行为让克拉克有了人生规划。她知道自己是个”有潜力“的聪明姑娘,不应该永远待在这个镇子上,应该进入学校继续教育,学习自己敢兴趣的,去这个大千世界闯一闯,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好的爱情,总是催人成长。遇见你,同时,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見你之前读后感(十一)
生活中,你是不是有常常有这样的体验?你想去学艺术,可父母说不行,学艺术没前途,你要去学计算机,学金融,这样出来才能赚钱。你有自己喜欢的爱好,可总有人要嘲讽你,说你这个爱好根本就不能当饭吃。
周边的人不停地对你施加压力,让你按着他们的方式活着。可若是你妥协于外界压力,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累,整个灵魂都被抽空了,像行尸走肉。
最近,偶遇一本书《遇见你之前》,书中的人物在内心的渴望和外界的压力之中苦苦挣扎,备受心灵的拷问。
小说的男主人公威尔,因为一场意外而瘫痪。原先他可以去骑喜欢的摩托,从高楼下飞驰而下,过着有挑战的生活。而现在他的人生困在轮椅之中,他没办法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所以他希望结束这样的生命。可他一次次地尝试自杀,却一次次地被家人救起。
他不得已,只得活着。
是啊,人生在世,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人生都无法选择,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知名作家琼瑶曾给自己的儿子儿媳写过一封信,信中指出,活着的基本条件是有喜怒哀乐、有思想有感情、能走能动。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满足,那么她宁愿去尊严死。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我们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而死或许是一种成全。
小说的女主人公——露,受雇成为威尔的护工,却意外地爱上了威尔。明明威尔的生死与她没有直接关系,但因为爱,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挽留威尔,试图帮助威尔找到活下去的动力。
爱情里我们既自私又无私,我们想自私地将爱人留在身边,但又不忍心看到爱人因被束缚而痛苦。我们常说毕业季等于分手季。毕业的两个人,因为人生规划不一致而分道扬镳。分手并不意味着感情破裂,而是希望分手后对方能自由地追求想要的人生,不为感情所牵绊。
露用六个月的时间,和威尔一起赛马、听音乐会、度假等等,探索生命中的可能性,而威尔也尽最大努力帮助露成长。
面对爱情,威尔会放弃死亡,继续陪着露成长吗?如果威尔依然坚持赴死,露又该如何选择呢?
威尔的母亲——特雷纳夫人,同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威尔死去。而另一方面,支持儿子安乐死,也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她说,我从未企图杀死自己的儿子,她希望儿子能留下来,但儿子就是不听话,一次次地自杀。
威尔的母亲没有办法,只能和威尔定下半年之约,她希望威尔能改变自己的选择。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以爱为名,试图控制别人的人生,其实这是一种很深的伤害,替别人做选择,无论这决定是对是错,对方都会觉得自己是无能的,这会摧毁他的精神世界。
很多孩子都会对家长产生叛逆心理。父母完全不问孩子是否喜欢,就一个劲儿地帮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还限制孩子出去玩耍,而孩子只有一个任务:好好学习。孩子一旦反抗,父母就会苦口婆心地说,这是为你好。
为你好——这是一句赤裸裸的绑架语。别人替你做的选择,终归不是你的选择。而不管选择是对是错,自己的选择才会带给你一种使命感,让你感觉活着是有意义、有使命的。
日本著名的小说家村上春树如是说。
我很喜欢村上的这句话,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自己的选择。只要自己的感受是对的,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都会觉得自己真正活过,为自己的选择活过。而只要为自己的选择努力过,我们就不会后悔。
这六个月,露和特雷纳夫人从爱出发,一同努力,试图改变威尔的选择。
那么,六个月后,威尔的选择改变了吗?他的母亲和露会选择接受威尔的决定吗?
故事的最后威尔依旧选择了安乐死,可六个月后的他早已不复先前的颓废模样,而是微笑着,毫无负担地面对死亡。露和特雷纳夫人忍痛选择了尊重威尔的决定,送他走完最后一程。
选择是种责任,选择我们所选择的,便要承担我们所承担的。他们勇于选择,勇于担当,着实让我钦佩。
《遇见你之前》这本书的作者乔乔•莫伊斯是书写爱与梦想的全民畅销书作家,这本书中,她深入挖掘人物的心理,让我们在悲与喜之中体会最深刻的道理。
而这本书中,在生死面前的选择,才最考验人心,考验我们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