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是一篇描写爱情的美好与坎坷的文章。作者通过描绘荷花的美丽和爱情的故事,展现了爱情中的甜蜜与痛苦。文章情感细腻,语言优美,让人感受到了初夏时节的浪漫与激情。读完这篇文章,让人感慨爱情的复杂和美好。
《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读后感(篇一)
探讨老女人和老男人深度欲望的一本书,生活终究無可逃避的从熱情轉为凉薄。或许并不是情浅,只是现代人缺乏从一而终的耐心和甘愿平淡的自控。两性间女性更为敏感和质疑,即使她心中已有了理性的答案,却还是愿意听见身边的男人给一个感性的满意回答,也不算自欺欺人,只是慢慢人生长路每一个瓶颈节点上都需要一个支撑。
1/15页《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读后感(篇二)
昨晚翻完了这篇有些薄的小册子。。文笔一如既往的清淡如水,但是却又种淡淡的魔力拉着你往下读,我买的是国内出版的,腰封写着中年人残酷的爱情,看到了爱情的结局种种,但是我却在这残酷的背后看见了脉脉温情,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当迟暮之年,少女和年轻男子消失殆尽时,欲望爱情大多化成了平淡的亲情,我也觉得也很美啊,也许我到了那个年纪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抱怨不满,但是相守不本来就是幸福么
2/15页《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读后感(篇三)
二十岁以前的爱情,只需相爱无需相处。
三十岁以前的爱情,想爱容易相处难。
三十岁以后的爱情,相处容易相爱难。
四十岁以后的爱情,相处难,相爱更难。
或许只有,
五十岁以后的爱情,才能相爱容易,相处也容易。
凡是爱情到了那个时候,
无需再谈论相爱与相处的问题了。
没有性别的人。
没有性别的爱情。
只是亲情。
晚夏的时候,看到初夏的荷花,
到了初冬,方有所感悟。
慢热。
荷花早已变成了一颗莲子,
莲子也已经化作八宝粥中的一份子。
一粪子。
3/15页《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读后感(篇四)
失眠,挑了这本,读了两章,看不下去。
对我来说,多少有点无病呻吟。两人在一起,若能互相温暖,那便不分年龄(到老了依然可以牵手拥抱);若不能共同前行(婚姻也好人生也好,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又与“爱情”何干?
当初追求你的少年再热情美好,也只是一时虚幻。或许婚后不消几年,他便开始回顾嘲笑自己青涩的傻气,你又何必人到中年再感怀嗟叹他与当年已天壤之别?
到了中年突发奇想地再次求证爱情。庸人自扰。可预见的失望,悲凉与寂寞。
对不起,我从不信仰爱情,只崇尚快乐。
握紧拳头一无所有,放开拳头,却将整个世界囊在掌中。Less is more.
4/15页《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读后感(篇五)
“曾经接受他,接受他进入你的世界,你的生命,你的身体,他所及之处,因此全变成了玫瑰色,一种樱花盛开在阳光下会齐齐汇聚成的渺茫迷离的杏仁香气。
你的人生得以亮起来……
如今玫瑰色樱花香退去,他松开眠梦中牢牢握住你脚踝的手。说自己自由了,也放你自由,你对着灰茫茫的广大天地不知所措,哪也不想去。你真想问他,那你当初干吗招惹我?“
文章最动人之处,也只记得这段话了,胜过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
5/15页《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读后感(篇六)
2010年长假前购得一批“闲书”,带着《初夏》上旅途是个不错的选择,篇幅短小精干、书本小而轻薄。
但途中翻阅才知,里面书写的,尽是沉重感伤。
一切的美好都在时间的河流里冲刷殆尽,似乎丑陋衰老才是世间的真颜。
老公狮老母狮们妄图不顾一切,只为重获价值。
让我不由为必将会至的“初夏”感到惶惶。
但,还好这不是一次寂寞之旅,掩卷抬首,见一车厢的爸爸妈妈们融融欢笑莺语,随即释然。
初夏,或许也可以有不同的景象。
《初夏》是一直想买的书,早先没出大陆版,还犹豫着要网购台版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出了。
可是书到手还是有小小失望的,因为书籍装帧的像本童话 虽版面纸质都精挑细选了,可惜未迎合文章的气质。
好在这不影响内里的文字,所以还是一本好书。
6/15页《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读后感(篇七)
爱变得面目全非,真的,你时时会惊觉,身边这个人是不是被替换过了?
比起决绝的无爱转身,日复一日的消耗,是另一种绝望的遮挽。只是习惯了,无感了,除非让人直面如同斩断左右手般的痛,才会醒觉对方是无法失去的。波澜不兴的生活,不是导向爱情休眠的原因吧。那原因是什么?
或许,只是心中不够坚定,经过岁月,本该相濡以沫,了然于心,而不必计较难堪的生活细节,比如,在对方面前搓脚皮。
不能白头偕老,终因心有不甘。
这个人明明是自己所选,心甘情愿,曾经天雷勾动地火,是不甘心一辈子漫长的,渐渐乏味的岁月吗?
7/15页《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读后感(篇八)
讀這樣的書,是一字一句認認真真很珍惜地讀。美,清淡,但又觸目驚心。然後看看身旁的少年,和此刻的甜膩的愛情,害怕他如文中所述,也消失在歲月中。
「我們已入中年,三月桃花李花開過了,我們是像初夏的荷花。」朱天心一開篇就這麽寫。多美啊。然後她行使小說家主宰故事的權力,一重假設,又一重假設,把那種美的幻覺輕輕地,卻又毋庸置疑地,打碎了。以少年時期的愛戀驗證中年時期的婚姻,多殘忍!可她字裡行間都是安之若素的自嘲,仿佛還嘴角含笑。愛情在柴米油鹽間隨著年歲增長一併老去,那些年輕時候的熱望冷卻成目光都不相交的冰涼,無論哪一種假設,都敗給了現實。你看她最後又如此揭穿:「可不是說好了是初夏荷花嗎?如何成了暮冬曠野來者?」孤獨之極。如果不追憶不反省不發問「那個愛我如狂的人是何時被替換掉了」,日子還可以無知無覺地一天天過了又過,可是這怎麽會甘心。於是還年輕的我們,只好抓緊當下這一刻狠狠用盡,到了那「溫馨又從容」之時,還能有飽滿的「啊,你看那時候我們……」用來填充涼薄的光陰。
8/15页《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读后感(篇九)
单看书名,很是浪漫美好,但是朱天心毕竟不是朱天文,对于一语中的的表现力,她比其姐更加冰彻透底。她打开了“小说不只是故事,而是关于人类行为意见的全部话语”的潘多拉盒子。关于情欲描述,朱天文委婉,她则直白,却不至于流于色俗境地。
朱天心说书名的由来取自其师胡兰成的话,其时胡兰成正在追一个女子,他们都四十岁上下,女子在那个年纪觉得很不好意思,他就说,春天的桃花李花都开过了,夏天有夏天不同的花事。天心说他很厉害,可以把中年场景瞬间用文字提炼到令人向往、神清气爽的不俗境界。当然,胡兰成是她老师,她和朱天文极力推崇。在我看来,这个舌璨莲花般的形容合该胡兰成说的——也只能是他说。
然而天心表达的并不是“感情薄淡如隔夜冷茶,如冰块化了的温吞好酒”的婚姻男女丑态和悲哀,她只是用凶猛的、诚实的态度,证明了所有爱情到最后都是这样的,看到它的残酷,才懂得如何相守。
9/15页《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读后感(篇十)
喜欢推翻重来的设想 人生的选择点突然多了起来 让我可以抛弃一切 不用顾忌什么疯狂追随我的选择
大概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少年 他存在于最绚烂最宁静的时刻 肤色 笑容 指尖的轻缓移动 都被打磨上一层柔和的光 强烈而不刺眼 恰到好处的完美 我们终于如他日记中所愿 相伴走了长长的道路 他曾把我当成他毕生的追求与爱 我亦把他当做生命中完美的预言家
什么时候他变成了我眼前这个习惯使然的中年人了呢 我不知道 我发誓我始终陪着这个少年的 可日记中少年的轮廓和眼前这人没有一丝缝合所以我恐慌
谁把我的少年毁灭了 是我 还是他 还是这长久道路中那个40岁的标记 我想摸自己的脸 看我是否把他心中的那个少女也毁灭了 我不敢 因为我知道答案
我推翻了结局 我妄想更多的选择来挽回不知不觉失去的东西
那一年的盛夏那一年的荷花 那一年的日记那一年的桥下
中心词下 隐藏的永远是 "曾经"
仿佛更年迟暮的我触手可及 对于我的四十岁悲观地预见起来 一旦开始预见
这二十岁也急不可耐地未老先衰起来
最近总会想自己以后丧失年少特权后凄凉的心境光景 仿佛注定那是会沦为那般人
每次仗着自己年轻便恣意妄为时 就会想如今这般会不会山水轮流转时光不再后沦为心生凄哀的更年期妇女 莫地惊出一层细汗 告诫自己不用挥霍不要妄为不要骄纵
10/15页《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读后感(篇十一)
现在这个年纪的你,有想过自己也会老吗?有想过到了更年期或是老到面容松驰模糊得和所有的老人都相似的时候,自己会是怎样的景况吗?有想过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爱情,又是怎样?
朱天心这本书写的是妈妈那个年纪的事情(如果她还活着的话),更年期的女人和男人。大部分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婚姻生活后的男女,生活会过成什么样呢?是携手看夕阳,还是相对两无言?最恐怖却应该是,寂寞。
“是的,没有一种寂寞,可比拟那种身边有人(有子女、家人、一起生儿育女的丈夫),而明明比路人还不交集目光的。”
这个年纪的人,其实,不算老。所以,心有不甘。所以,更加彷徨......
每个人都从年轻走过来,每个人也终将踏上那条老去的路。
因此,我们慢慢来,细细体味,用心生活,在我们还是春末樱花的时候。
11/15页《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读后感(篇十二)
读了《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我第一感觉是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我曾经问过父母他们之间的爱情,他们淡淡一笑,说还不是就这样过了几十年。
我没有步入中年,没有结婚,甚至连爱情都是无疾而终,爱情给予我的感觉并没有很深刻,从生物角度说,爱情只是荷尔蒙分泌的一种作用,这未免太过理性,理性的甚至动摇了爱情这种信仰。
我们之所以会疯狂的爱上一个人,是因为我们心中都有一幕王子与公主的桥段,总以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我们爱上的人便更甚如此。其实我们并没有多么的爱这个人,只是我们将爱的感官放大,将梦中情人的特质赋予他,便一次次的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我是爱他的,我怎么会不爱他呢?与其说我们爱上了这个人,不如说我们爱上了自己希望他成为的那个人。而他呢,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爱你。
于是,在成为男女朋友,在结婚之后,我们发现他变了,原来的那个少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在你眼中陌生的他。其实,他没有变,他用行为真切的告诉了我,这才是真实的他。
于是,我们回忆起了初夏荷花是的爱情~
12/15页《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读后感(篇十三)
从书店借来这本书的时候,同时还拿了一本梁文道的《我读2》,里面读到关于这本书的评论,惊出一身冷汗。
人到中年的妻子翻出年轻时丈夫追求自己的时候写的日记,少年每一页写满了对她炙热、滚烫、执著、甚至以死相托的爱情。如今变成厮守到老的夫妻,却发现丈夫早已经被时光替换成了另一个人——看都懒得看一眼自己。那个不论自己做什么都笑着接受的少年,就这样被他给杀死了吗?
时光,竟然如此悄无声息,掩埋了爱情。
鼓起了很大勇气,还是读完了这本书。朱天心的文字依旧那般平淡中透着冷酷。在我们熟悉的生活细节中,写出你习以为常背后的寒心的冰冷。尽管她为主人公写了几个结局,似乎是自己也在为自己的衰老寻找出路。究竟该如何面对死亡的爱情,和身边不再爱自己却依旧无法分离的伴侣?究竟该如何面对丧失了欲望的衰老?如何没有任何恐惧的接受,平静坦然地接受?
似乎她,也没有特别满意的答案。
书看完了,就窝在沙发上沉沉睡去了,醒来觉得小说里的故事,像傍晚的暮色一样冷风呼啸,爱情死后的年华老去,大约就是如此般天色一样慢慢走入无声的黑暗吧。也许某一觉醒来,自己也到了那般年岁,好好珍惜年轻时的此刻,趁自己走得动吃得动爱得动。身边人和自己都没被时光替换之前,用力爱吧。
13/15页《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读后感(篇十四)
这不是书评,真的不是书评,慎入。
——————————————————————
书很久前买的了。扉页上有天心的签名,落款是一月一日,倏忽就这么一年了。前阵子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的大陆版,便给姑娘也买了一本。
看那腰封上写着所谓一笔写完男人女人的爱情云云,不知是天心还是出版社的意思,野心真大。
有位女同学问我这书怎么样,我没回答。我开始会相信,有些书是不能看的,或者还未到时候,或者时辰已过。
我说你还没恋爱,就不要看了。如果你恋爱了,那也别看了,热恋的人看不下这些文字。太开心的人,也不要自寻烦恼了,看点情诗都好过这个。
朱家姊妹的书我没看多少,不好一次褒贬。天心的书我看了她最早的《击壤歌》以及最晚的《初夏荷花》,颇为奇怪。一本是极其稚嫩自说自话的回忆,一本是极其老成带着实验性质的小说。
看《击壤歌》的时候,正巧碰上无忧无虑的时光,所以看得很得心;看《初夏荷花》的时候,又碰上心情低谷,算是对比荒凉照见温暖,聊以自慰。
我喜欢那篇《日记》,喜欢看那少年写着疯狂的爱,甚至喜欢看那女人的后悔,喜欢看她对比现实的落寞。就像每次问完别人“最近过得还好么”之后,潜意识想得到否定的回答,尽管心里希望对方过得好。后来我发觉,一般的问法应该是“最近过得怎样”,模糊了选择,也模糊了自己的感觉。
至于其他的章节,鉴于骆以军同学那篇神作般的评论,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我还是扯点生活里的事。我把这书拿给自己的老师看,她三十多岁,事业稳定,孩子在读书,果然她看没几页就丢开了...(仿佛恶作剧的心态得到了满足。不过也不排除繁体竖排让她看着闹心,这书的排版确实也太水了。)
看到有人说这本书是台湾的安妮宝贝。以我对安妮宝贝有限的阅读量来看,没发觉二者有多少相似性。只是每次看到书名,都会想起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14/15页《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读后感(篇十五)
张大春说,如果我在18岁以前,又基于我对作者的喜爱,那么我看了这本书以后,我会吓得一身冷汗,会认为这是我一辈子看过最恐怖的一部小说。
看到这书名的时候我以为是滥俗的青春小说,不太想看,放了好久,但因为作者是朱天心,还是在空闲的时候翻了翻——然后发现这至少是我看过的所有爱情小说里最恐怖的……
这是本中老年男女的禁书。
在书中的男女主角的婚姻面前,各种离婚各种越轨各种分手各种小三都如浮云。那是“一對沒打算離婚,只因彼此互為習慣(癮、惡習之類),感情薄淡如隔夜冷茶如冰塊化了的溫吞好酒如久洗不肯再回復原狀的白T 恤的婚姻男女”,你能否想象那种生活?或者,你是不是对此深有感触?
少年热烈地爱着她的时候写的日记,如今成了刺痛内心的针尖,把麻木冰冷的她刺醒,醒来她发现自己在一个没有出口的空房子里。不是感情危机,是已经习惯到麻木,麻木到没有了感情。
多可怕。
他没有醒,所以没有痛苦,所以所有的痛苦都丢给了她。那个曾经对她说“你如是哭泣,就讓我為你保留淚水 ,就讓你把滿空的陰霾投給我 ,於是天亮藍一如洗過 ,雨水也將因之又是一番鑑底的清澈 ”的少年,变成了不愿正眼看她的男人。没有矛盾,却处处是矛盾。
她看看他冰冷的脸,又看看他少年时候日记里各种柔软甜言。每对照一次,就失望一次。每次她下定决心说,我再给他一个机会,读者就跟着她一起燃起无数希望,可是下一秒他就毫不留情地让我们跌碎心。再一个机会,失望。再一个,还是失望。
然后的然后,他们在桥边,他弯下腰喂鸽子,她只要伸出手轻轻一推,一切就都结束了。
我们会是这样的结局吗?老了,走不动了,吃不动了,也爱不动了吗?
朱天心展示了残忍的真诚。但最后她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点微弱的光——让我们再回到故事的起点,设计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吧。
趁一切都还来得及,给自己的故事一个不一样吧。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