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日美货币谈判读后感1000字

日美货币谈判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6 10:05:24
日美货币谈判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5-04-16 10:05:24   小编:

《日美货币谈判》一文探讨了日本和美国之间的货币争议。文章指出,双方在汇率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通过谈判可以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作者强调了双方合作的重要性,以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这篇文章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日美货币关系的见解和思考。

日美货币谈判读后感篇一

美元锚和造币能力支配下,人民币无法与虎谋皮。

控制资本流向和影响利率对于发展中的经济体有重要防护作用。

贸易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无法通过货币来解决,只能通过经济结构自身的变化。

经济结构和扩大内需,没有10年以上的周期是不可能完成的。

币值中性,不光是对内的购买力,还可以适当考虑汇率的目标。

资产泡沫可以通过行政方式和窗口指导来抽走流动性,股票市场容易,房产较弱。

政府如何保证市场化的大玩家配合政策执行是重要因素。

货币波动要关注贸易主要结构,利率政策,债务发行,以及商业银行利益立场。

从全球吸引低成本资金来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资金使用成本的升高自然拖累经济,特别是当大企业发展起来之后,对资金需求不敏感,而对资金需求敏感的中小企业资金使用成本上升会危害经济结构的自然转型。

如果这个时候,经济体外进入的低成本资金持续流出或者获利后流出,会降低经济体中的货币供给,让中小企业甚至中型企业都出现经营成本上升,从而陷入螺旋式的困境。这其实就是泡沫破灭的时刻。

所以控制或者通过行政牵制住资本流向,在危机时刻提前动手是一件好事。虽然有点反市场。但是对于缓解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是极佳的,一方面是保留存量资金,一方面是改变预期。

市场是不会对生活水平和稳定的环境考虑的,只考虑能否获利,抵抗风险。因为市场是流动的,好的时候可以赞美你,你没有利用价值了,就绝对会抛弃你。

中国最大的好处是,基本市场巨大,有核武器。希望不要重蹈日本覆辙。

1/3页

日美货币谈判读后感篇二

ABCD,美国还是老大

美国从不正视他们自己的问题,仗着自己世界第一的军事力量,傲慢的横行世界。

只要美国一直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就会有不断的牺牲国家出现,80年代是日本,现在则是中国。未来的潜在牺牲者会是印度,巴西或俄罗斯。中国接了日本的班,而印度他们则会接过中国的班。

中国不同于日本的地方在于,过去日本不管经济如何发达,在政治上基本没有什么独立的发言权,而且在军事上接受美国的保护。中国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美国国内向来就有贸易保护的传统,在货币谈判上动不动以这个做威胁。

在日本,就算同一个党内,派系也非常多,各派系的主张不同,所以有时候他们的执政党的首相也是各种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这就导致了上台的首相常常相当短命,相当于是个傀儡。近年日本几乎一年一首相的情况就是最好的写照。

首先让日本的金融市场自由化,这样国外的热钱进出日本就没有阻碍了;日元的国际化,使日元成为美元那样的世界通用货币,需求的增加使日元升值,加上美元的贬值,国际热钱加速进入日本金融市场,泡沫开始产生。

严重依赖出口的日本,日元的升值让日本企业的生存环境极度恶化。实体经济的不景气让本应用到生产的资金流到到虚拟的金融市场,泡沫越来越大。泡沫越大,国外流入日本的热钱也越多,日元升值也越快,企业的经营环境也越恶化,实体的资金流入虚拟金融市场的也越多,形成了恶性循环。没有树能长到天上去,也没有泡沫可以一直吹下去。

最终市场崩溃,日本经济开始衰退,开始了失去的十年。

从日元美元协议,广场协议,卢浮宫协议到日美构造协议;从单一产品到不同行业,再到经济结构。这出日本的悲剧剧情完全按照美国的剧本发展着。

四几年美国在日本本土投下核弹,结束了军国主义的疯狂;四十多年后,美国又在日本的金融市场投下核弹,把战后日本发展起来的经济炸的一片狼藉。

这是日本的宿命,是否还会是其他国家的结局?

美国如果民主党执政,经济对手国 会面临比共和党执政更大的难度。

值得重读。

2/3页

日美货币谈判读后感篇三

首先需要先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货币,实体经济,金融。

债券,汇市,股市,房产。

货币政策: 货币升值/贬值,利率调整,准备金。

货币升值:成本增加,实体经济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刺激内需

货币贬值:成本降低,实体经济竞争力增强,出口增加,贸易顺差。强化出口

上调利率:成本增加,货币流动性减弱,股市、房市下降。通货紧缩。

下调利率:成本降低,货币流动性过剩,股市,房市上升。通货膨胀。

当然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基本上都是滞后的,而且还有J-Effect效应。因此在政策变化初期,总是会表现出反向效果。另外,政策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观察到的只能是叠加或相互抵消的最终结果。

首先美国以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出台,以贸易保护主义为借口,拿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为诱饵,要求日本放开国内金融市场。具体措施包括废除日元兑换管制,废除债券的利率管制,停止对外国投资者的盈利征税。

配合美国的这种要求,在1984年2月专门成立了日元美元委员会,在5月30日满足了美国的要求,发布了相关的报告书。

此时,美国处于强势美元政策期,在85年2月13日, 以1:263.65的比率,买入了大量日元资产,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以债券,汇市等各种方式进入日本。

在美元部署日本市场,就位后,美国抬出了对日报复案,提出了美元贬值,日元升值等要求。并于85年9月22日签署广场协议,同意修正高位美元。方式为卖出美元,买入日元。记住,此时汇率为1:263。

同时,美国要求日本放开证券市场,为大量进入日本的资金寻找出路。在同年11月29日,东京交易所批准了6家外国证券公司。

然后,美日德开始下调汇率。日元升值导致的结果就是出口萎缩,实体经济不振。汇率下调导致的资金流动性增加,大量资金无处可去(政府建议:拉动内需),纷纷引入证券市场,股市,房市飞涨,泡沫开始浮现并增大。日本的对外总资产达到1298亿美元(记住啊,这都是日元以1:264的汇率换回来的),信心膨胀。

随着货币政策的持续发酵,美元日元的比率在1987年1月21日已经到达150日元大关(到1988年1月4日,汇率升高为1:120)。日本坐不住了,和美国会谈,要求稳定汇率,阻止日元继续升值,方式为卖出日元,买入美元。由美日德同时进行汇率上调,收缩流动性。就是什么都不做,汇率的巨幅波动已经帮美国从日本口袋里(外汇储备里出)扒出了超过120%的收益。

阻止日元继续升值的条件是对日本进行结构改革,允许美国参与日本的公共事业。同时要求日本开通股指期货交易(88年9月3日,泡沫吹大了,可以做空了)。

在日本股市快到顶点(1999年12月29日,38915.87)时,美国挥舞着为综合贸易法案(超级301条款)的大棒,诱饵为IMF出资排序,要求日本进行日美构造协议,对结构进行调整,要求日本在10年内完成430兆日元的公共投资。

美国先在日本吹大了泡沫,又通过期货市场,大幅做空,获得了双倍收益。在这些收益撤出股市房市后,无处可去,又逼迫日本进行结构调整,进入公共投资领域,开始了新一轮的实体恢复期收益收割期。

在广场协议的前后5年中,美日货币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这些谈判为美国带来了多大的收益,我们来总结一下:

1,修正高位美元,从1:265到1:120的汇率变化,获得一美元的收益。

2,股市从10000点起步,到38000点顶点,2.8美元的收益

3,从38000点开始做空,到92年的16000点,1.1美元收益。

4,进入公共投资领域,收益无法计算。

粗略算一下,当初的一个美元,在5年时间内,在几个不同的领域,进行了3次以上的洗劫,至少获得了5美元的收益。所有的这些收益,分别是从日本的汇市,股市/房市,实体经济洗劫而来。

以人为鉴,看看中国这些年在做些什么,和当年的日本有几多相似之处?

1, 放开金融市场,允许QFII进入中国金融市场。

2, 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实体产业,工行,农行,水电煤粮油等公共产业。

3,美元贬值,原油上涨,股市/房市飞涨。

4,人民币从8.3升值到6.2,出口萎缩。然后开始拉动内需。

5, 一年时间,股市从6124疯狂下跌至1664.

6, 出口萎缩,拉动内需,4万亿投资,大量进行公共事业和基础建设。

7,制裁中国光伏产业,阻止华为中兴进入美国市场,制造业外迁,通货膨胀。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日本人失败了,并没有证明中国人会更聪明些。

补充: 债券市场。 巨大的市场流动性,更多的是从债券市场获得的。比如南美债务危机,就需要大量的补充资金,低利率,低风险获得资金的最好方式就是从债券市场获得。目前是欧洲危机。

在股市退潮,熊市登场时,通常都是一地鸡毛。因为在股市上升期间,很多银行会放宽审核,以股票,不动产作为抵押等方式借出资金。但潮水退去时,当初的抵押物开始贬值,资不抵债,银行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每次大牛市过后,总会有若干银行或金融机构会破产,被清算。在日经暴跌时,一个普通料理店的老板娘,尾上缝,就以不动产从银行借出200亿美元的贷款,导致了两家银行被清算。

在步入熊市后,IPO会减缓甚至停发,此时或许债券融资是唯一的渠道,虽然债券销售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