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馆事件》是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悬疑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神秘的迷宫馆中。主人公们被困在这个充满谜团的地方,不断面临生死考验。小说情节扣人心弦,充满惊险刺激,展现了人性的扭曲和恐惧。读后感受深刻,令人不禁思考人性和生存的意义。
迷宫馆事件读后感篇一
看迷宫馆的同时,必须得查阅相关的希腊神话背景知识,不然很难理解书中各种神话人物的含义。
本书的推理过程感觉比较少,更像是一部叙事小说,对密室的解密用密道来迷宫必备的密道来解释,感觉不是很让人有思维的冲击力。
不过第一个杀人事件还是很震撼的,神话色彩很浓厚。只是最后结尾的地方有种草草收尾的感觉,不过还是一部相当好的小说。
1/15页迷宫馆事件读后感篇二
剧透
其实很简单,第一杀人事件,根本不在血的破绽,而在牛头,做客的人怎么能带个牛头来,只能是主人方了,本来猜肺癌主人,又觉得体力活干不来,就猜是其他主场的人。
当然也有种可能是第一死者,用了是秘书尸体换了衣服,用来带牛头换上头,自己可以暗中杀人,这种诡计,但是后面死者按照书写的文章死法就说不通了。
2/15页迷宫馆事件读后感篇三
集暴风雨山庄、连续杀人、模仿杀人、暗号推理、叙述性诡计为一体(那个密室……我不说了……),结局逆转非常强悍,看到后记,差点就以为这是真正的后记了……叙诡虽然很常见普通,但配合逆转就看起来很强大了……岛田洁终于担负起了侦探的角色,他的砍头逻辑确实……额……他非要谈到那方面吗?气氛也很恐怖……看来真是馆系列的佳作!但是那个密室确实降低了全书的逼格......
3/15页迷宫馆事件读后感篇四
第一次看到这种“书中书”逻辑形式的推理小说。里层的推理小说即为《迷宫馆事件》,本身就是一篇符合逻辑的推理小说,但如果仅仅用这篇来代替整本《迷宫馆》事件就太低估绫辻行人了。透过里层的小说,外层的人得出不同的结论进而推翻,精彩部分藏在全书的最后几页里。本书也利用了少许叙述性诡计,让最后的结局产生逆转性。毫不夸张地说此书本身也是一个将读者引领进分叉路的迷宫。不亏为本格推理大师的经典作品。
4/15页迷宫馆事件读后感篇五
读来还是很过瘾的,铺垫不是太长,直接切入正题。作者对写法做了推敲,所以也是诚心用模糊的写法骗了读者,所以读完并不是感觉诡计高明,而是感觉被耍了,还被耍了两次。我满心还在想着为了表达自己的作品需要杀那么多人么,发现原来凶手不是作家,而是让读者误以为是男性的鲛岛。还在思考鹿谷是谁,结果发现尾声的岛田并不是经历案子的岛田。最后作者自己分析写作的细节让人感受到写出一篇作品着实不易,经过了反复推敲,读来还是蛮特别的。
5/15页迷宫馆事件读后感篇六
馆系列的第一部《十角馆》感觉就是一部试水作品,一度犹豫剩下的馆系列要不要继续。图书馆书架上也找不到称心的推理小说,随手抱回《迷宫馆》
但是这次基本没让人失望,结局的反转让人眼前一亮,正确的推理暗含不正确的逻辑,这才是推理小说的魅力。
最重要一点,让自己重建了将馆系列进行到底的信心
文中紧扣主题,美中不足的是,如果没有什么暗道,隐藏关卡的特殊设计就完美了,这也跟一些书友的想法产生共鸣
6/15页迷宫馆事件读后感篇七
绫辻行人的书都有很经典的本格风格,第三部作品是围绕结构复杂的迷宫馆展开。因为争夺遗产而进行的四位作家写作大赛,在封闭的创作过程中,四位作家看似都根据自己创作的推理小说中的死法相继被杀。整篇作品在情节进行过程中还是足够出人意料,遗憾在于秘道的存在是整个作案手法都显得过于简单。不过,最后的尾声确实反转。在读者都信以为真的情况下,却给出与之前推理不同的解释,结尾新颖,亮点是所在~
7/15页迷宫馆事件读后感篇八
还不错。
但还是感慨一句惊天反转非常容易带来方逻辑上的牵强,反转其实就是作家对自己之前叙写的打脸,反转越猛其实打脸越狠,能带来冲击和戏剧效果的同时还能逻辑自洽,甚至能圆上之前故意露出的破绽,让读者心服口服,不得不说难度是相当大的。阿婆和卡尔的部分作品可以做到这一点。
说回这本迷宫馆,我是很喜欢最后的反转的,因为它圆上了伪解答缺失的动机,这说明010老师不是为了反转而反转,那样的推理说不如说就是单纯的生理刺激,极其廉价,置故事的完整性和人物的塑造于不顾。010老师这点是做的很棒的,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作案手法和不在场时间的巨大漏洞,还有那个让我吐槽都无力的xx期流血事件....
馆系列的中上之作啦,也保留了馆系列特有的机关密道和粗暴的杀人手法,我会推荐给喜欢推理小说的朋友,但是不太会推荐平时不看推理的人。
8/15页迷宫馆事件读后感篇九
先谈谈这个故事主线本身,作为主场景,围绕迷宫的巧设手段只用在了一处,暗道机关什么的设定也太low了,难以让我认同,模拟杀人让我联想到了CSI中的模型杀手,所以很容易就认定这是作案后的把戏。我对“凶手就在我们当中”这种设定不能自拔,可看到后来越发感觉幕后凶手就是馆主宫垣叶太郎,不免有些失落,之前的两个“馆”系列的凶手也是馆主啊,范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馆主,但十字馆是他亲戚的财产,自己也是迎客的角色,我怕后面的“馆”系列也是这个套路,也就太无趣了,虽然推理很赞,但一开始就知道真凶是谁就没意思了。
没有最后的补充,这将是个普通的作品,最后故事性的说明将小说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稍有读得如此细节的读者,作者这样的说明用他的话说也是强行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显示了自身的功力,绫辻行人又一次“心慈手软”放过了真凶,这也许是他的价值观。当然有举不完的例子,最主要的对鲛岛智生性别的隐藏就像一道陷阱题,没有大胆的想象力解不出,还有看到最后你才知道“岛田”不是你所想的那个“洁”,而是“勉”,让我不由的想说脏话,真TMD全是算计。
9/15页迷宫馆事件读后感篇十
之所以说普通,是因为这本小说的书中书形式比较新颖,但是里面出现的杀人诡计却不是很出众。全文围绕着四个推理小说家的作品展开,虽然他们最后都变成了冰冷的尸体。到了最后,作者借男主角之手给读者开了个小小的嘲讽——几个不容易发现的文字游戏。
不得不吐槽的是,文中宫垣在最初通过装死瞒过了大部分人,这在我看来是比较生硬的。假死现象的例子也不少,但是通过主动装死来瞒天过海,恐怕只有武侠小说里的龟息功了。这篇小说里一个普通的60岁老人居然平躺了一会儿就被众人当作了尸体,那这功夫还真是了得。在场的六七个人没有一个注意到他的身体变化?呼吸会导致胸腹腔的起伏,眼球的颤动也会在眼皮上体现出来,众目睽睽之下,难道一个严重肺病的老头可以完美地屏息静止吗?
又不得不吐槽一下日语的灵活性,平假名、片假名、汉字、罗马字,书写是四种形式。音读、训读,发音是两种形式。真是一种便于开脑洞的文字。这似乎也是日本的推理小说兴盛原因和小说常见诡计谜题之一。
PS.馆系列的其他作品还没看过,但是根据本文的叙述和其他网友的评论,系列里的“馆”的建筑物似乎都是出于某一人物之手,所以每部作品都会出现机关暗门之类的东西,这样一来,“诡计”的成分就被削减了不少,不太喜欢这种风格。真正的推理小说,应该是凶手就地取材,用诡计将人心玩弄于鼓掌之中呀。
10/15页迷宫馆事件读后感篇十一
第一次读绫辻行人的作品,本想从馆系列的第一部读起,但首先在图书馆里看见的是这本迷宫馆事件,不得不说迷宫馆这紫色的封面很和我口味,既然几本书的案件没什么关联,就先读这本看起来更“好看”的书好了。
说实话大概前三分之一的部分有无聊到我,断断续续的描写,完全无法让我投入阅读,第二次拿起这本书已经是两天后了。案件开展,一切都很流畅。书中的那本书规规矩矩,所有手法都很合理却不惊喜。
鹿谷门实的迷宫馆事件书写很完整,除了那位老作家的犯罪动机实在是太牵强。为一念之想拉上五个垫背的,完全不符合开头所塑造的宫垣的形象。这可以认为是在为后文的反转做铺垫。
如果没有尾声部分,我真的会认为这就是一个专为设计精良的迷宫而创作出的故事了。看了几个短评,确实作者在和我们玩文字游戏。这在案件揭示真相之后让我有一些不满,推理小说的精彩就在于作者不隐瞒线索,人物与读者共享线索,故而读者在上帝视角能整合各类事件,推导出自己的想法。而这本作品却将重要线索有所隐瞒,至少我一直把鲛岛代入了男性角色。
还有一点难以说服我的是,女性生理期就算真的突然到来,并且她穿着裙子,也不至于会如书中一般弄脏绒毯叭。
最值得一提的是,迷宫设计很精心了,迷宫是整本书的线索,镜中通道令案件豁然开朗。
最后几段的岛田兄弟也算是一个小反转,但这本书的情节在我这里只能将将及格,不够吸引和打动我。总体来说还算不错。
读的过程中惊喜的是原来明侦玫瑰酒店的设计是借鉴了这里的迷宫馆。作为明侦的忠实粉丝,在看到穿衣镜的时候便猜到了密道的真相,这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阅读的乐趣。
嗯,封面颜色真好看。
11/15页迷宫馆事件读后感篇十二
读了绫辻行人的《十角馆事件》,觉得把双剧情线交叉点作为解密关键的创意非常棒,于是继续拜读了这本同样颇具盛名的《迷宫馆事件》。
老推理作家将四个弟子召到自己家里后自杀身亡。遗命是四个弟子谁能在限定时间内写出最棒的作品,就可以获得自己的遗产。令人惊讶的是,四个弟子随后都以自己作品中所描述的方式被害。
对于本格派的作品,解谜的体验一向是其重要的阅读乐趣之一。但老实说,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例如鲛岛的性别这样重要的线索。确实正如鹿岛所言,自己从未说过鲛岛是女性。对于案件的亲历者而言,鲛岛的性别是确定的。而对于伴随着他们一同思考案情的读者而言,鲛岛的性别确是被严重误导了的。读者和案中的推理者因此处于一种线索不对等的状态。这种不对等,与其说是出于读者的心理盲区,我认为更多是由于作者刻意为之的误导。再例如鹿谷的真实身份。当知道他的身份后再翻回前文,发现前文确实只用了“岛田”这个称呼,而从未称其为“岛田洁”。这并未让我产生优秀本格作品常见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拍案叫绝的感受,只是觉得完全被作者的文字游戏愚弄了。对于本格作品,我真的不认为这是种可取的写作方法。对读者的误导应该是由凶手本身造成的,而不是由作者的文字游戏来造成。
此外,密室和暗道在事件中的意义也被设定地太高了。在《无人生还》、《十角馆事件》等优秀作品中并非没有密室或暗道的存在。但这些作品中的密室、暗道,对于解谜本身来说并非一个必备的线索。读者原本就可以预期到,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犯罪环境内,持续犯罪的凶手要么就在数个当事人之中,要么就是在环境内有某种未知的隐蔽场所。密室和暗道,只是起到了让剧情更合理化的润色作用。而在本作之中,密室和暗道却被罪犯用来当作实施犯罪的主要工具。当读者为凶手如何实施书中的的惊异犯罪绞尽脑汁,设想了数种可能性的时候,作者却告诉读者,罪犯只是用了密道而已。这简直让人有种打电玩屡不通关,找来攻略一看,上面写着:“使用修改器”的感觉。密室和暗道,不应该太多地影响到读者对于事件本身的分析和判断。
至于作为事件最离奇之处的推理小说模拟杀人,不得不佩服绫辻行人老师的创意。然而可惜在文字之中,却没有能够把这个创意的潜力利用到极致。至少对于笔者这样的推理小说爱好者而言,很早就揣测出了模拟杀人的原理。剩下来需要考虑的,就只是谁有条件实施而已。当大幕拉开之时,自然也就少了不少解惑的乐趣。
总体而言,《迷宫馆事件》这部作品的事件本身很吸引人,而解谜过程的展开就显得有点难以令人满意了。
12/15页迷宫馆事件读后感篇十三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用面具误导受害者走到不同的房间
经血啥的好狗血~~~
13/15页迷宫馆事件读后感篇十四
会客室—— 弥诺陶洛斯
大厅——阿里阿德涅(ARIADNE)
书房——米诺斯(MINOSS)
宇多山桂子房间——狄俄尼索斯
宇多山英幸房间——波塞冬(POSEIDON)
井野满男的房间——欧罗巴(EUROPE)
空房间——美狄亚(MEDEIA)
须崎昌辅的房间——塔洛斯(TALOS)
丹丘圆香的房间——伊卡洛斯(IKAROS)
鲛岛智生的房间——帕西菲
娱乐室——代达罗斯(DAIDALOS)
岛田的房间——科卡罗斯
林宏也的房间——埃勾斯(AIGEUS)
图书室——欧帕拉摩斯
角松富美祐房间——波留卡斯特(代达罗斯的妹妹)
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书中古希腊神话人物的关系:宙斯爱上了腓尼基王阿革诺耳的女儿——欧罗巴,就变成公牛的样子,让她坐在背上,来到了克里特岛。在那里,她给宙斯生下了米诺斯。米诺斯成为了克里特国的国王,命工匠——代达达罗斯建造克里特迷宫。波塞冬赠送白色公牛给米诺斯,而米诺斯的妃子——帕西菲对公牛产生了异常的感情,产下畸形王子——弥诺陶洛斯。
另一方面,青年忒修斯为消灭怪物进入迷宫,遇到阿里阿德涅,她是米诺斯的女儿,却爱上了青年忒修斯。她把玉坠、毛线球给他用来做路标,忒修斯将毛线球一端固定在迷宫起点,另一端拿在手中,这样就不会迷失在克里特迷宫里,最终杀死了弥诺陶洛斯。
14/15页迷宫馆事件读后感篇十五
”迷宫象征着古往今来的死亡与转生“,‘有个人仰面躺在象牙色的长毛绒毯上,僵硬的四肢不自然地扭曲着,冰冷的十指不自然地张开,他的生命已经落入混沌的黑暗中,变成了一个肉块。”
薰衣草似的紫色,散发出致命的诱惑
迷宫馆是馆系列的第三作,但是阅读完馆系列的我却把它放在心目中馆系列的第一位来评述,有人会问为什么?
首先,因为机缘巧合之下,原本是去买无人生还的我在书店碰巧也发现了这本书,本书的简介和封面都很吸引人,于是我便把它和无人一起买了下来。虽然是阅读第三顺位,但是没有任何影响,甚至是应该感到庆幸,还好第一本看的是它,相比较其它2本更加受人鼓吹的书,无论是打开新本格元年的十角馆,还是获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的钟表馆,在故事的进程上都比较容易有预见性,即一个都不留。读者只需要静心等待一个个人的倒下,这样慢慢地就比较容易地浮现出事件的真相。阅读十角馆的时候,说实话是有些枯燥的,因为大批的学生使用了外国作家的笔名,读起来难免有些生涩乏味,而钟表馆的全程都使用了“时间"这个概念,故事全局把控性很好,但是对于阅读了馆系列众多套路的读者来说,答案似乎并不难猜。
接下来就是迷宫馆本身浓浓的解谜趣味和精妙的渲染气氛水平了。要说给读完馆系列的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还是迷宫馆的四个作家以自己被谋杀为主题的故事,本书对于读者的最大诱惑就是从作家留下遗产让四位弟子以这个主题来创作作品,这在所有馆系列之中也是很少见的看点十足。
第一篇作品—— ”迷宫象征着古往今来的死亡与转生“,‘有个人仰面躺在象牙色的长毛绒毯上,僵硬的四肢不自然地扭曲着,冰冷的十指不自然地张开,他的生命已经落入混沌的黑暗中,变成了一个肉块。”“死亡比起其它生命状态来,更具有异常的芬芳。”
“黑黑的天花板上布满了几何形状的铁条”“浅蓝色的阳光让黯淡的夜色褪去,这种光明与黑暗的交替剧自远古神话时代开始反复延续至今。”标题名字叫弥诺陶洛斯的首级。与现实的第一起杀人案一模一样,这种优雅古典具有魅惑力的文字反正我是在绫辻行人的其它作品中没有看到过,当初初遇这篇作品的时候就不禁感叹作者的文笔真的像他引经据典古希腊神话那样有种迷人的文字修养,结合着这本迷宫馆的平面示意图,“代达罗斯”,“伊卡洛斯”,米诺斯“,”美狄亚“。恍如梦境之中,身处古希腊神话与迷宫馆这个结合地界中,有一种深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感觉。
第一篇作品之后,岛田曾经怀疑过作品与现实的出入极有可能是凶手流了血,当时没有查出问题,说实话,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包括到最后还坚信是怀孕的桂子那种流的吧,可能我不太懂这种事,只是一知半解。
然后读者的胃口完全被吊起来了,目录上写着第二,三,四篇作品呢,这怎么玩下去呢?难道又是与现实惊人相似,仿佛在馆中有识破人心的恶魔存在吗?
第二篇作品——开场又是一段令人窒息的旁白——“他发现自己一个人在黑暗的迷宫中徘徊”“他停下脚步,回过头,长长的走廊延伸至遥远的地方,最终被黑暗吞没。”原以为又是一篇作品,结果是一场虚惊。但当读者刚长吁一口气时,宇多山从睡梦中再度惊醒,这一段包括每一篇作品的开场建议放到晚上读,现实场景气氛与书中相似时,会有一种完全不同的窒息感。之后书中节奏不断加快,当晚第三篇,第四篇作品也相继到来,形成了一幅完美的杀人馆艺术作品。
整本书浓郁着希腊神话的浪漫, 似乎能够感觉到薰衣草的芳香的存在,加上手边的洋馆平面图,我感受到了阅读其它推理小说时从来未体会到的快感,情节紧凑,不可琢磨,不可预见性,在其它几部馆中也没有像这本中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相比较之下,钟表馆的整体性确实好,但那是一种成熟以后的果实,在解谜趣味性上其实不如本作,馆内案件的假定凶手其实有很多读者包括本人在内都有识破,不过书中书的设置确有些许不公平之嫌,虽有隐晦表示,但是说有些牵强也是真的,不过管那么多干嘛,读者觉得整本书是本好书就够了,就像作者说的,4月1号开个愚人节玩笑,太较真就不好了,纵然不看最后尾声,笔者认为本书物超所值,阅读本书就好像打开了馆系列的潘多拉魔盒,彻底无法逃脱馆系列的陷阱与诱惑,一发而不可收拾,个人心中馆系列最佳作,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哈。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