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犀牛》是一部温暖感人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独特的爱情故事。主人公们在犀牛园内相遇,展开一段跨越物种的浪漫。小说通过对爱情的探讨,揭示了人性的温暖和善良。故事情节引人深思,情感真挚动人,令人感动和启发。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一)
看了郭涛版的犀牛,开头笑点老套一般,对白矫情至死却也有可取之处,爱而不得,某些地方戳到笑点,戳中痛点。觉得马路明明过于偏执得自恋自私,爱得过于计较了,“我不会离开你,也不会让你离开我”爱是放手是付出而不是声嘶力竭抓住不放过别人也不放过自己。浪漫诗纸和誓言不如为对方做点你能做的事。你不止有爱情你还有生活啊。
1/15页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二)
廖一梅女士笔下的马路是个固执,拥有强烈占有欲的男人。从马路角度看,与其它人相比,强调的是爱情中缺乏坚定信念在日常生活十分常见。反应了大众的爱情观是快捷的,宛如打包外卖,即拿即走,放置一个可能不太喜欢,或者刚好勉强的人手中。从其他人眼里看,随遇而安,欢快就能相处。
这和我目前的看法差不多,恋爱是需要痛快、开心的。曾经我也有过对爱情偏执的追求,但过于偏执的爱情会让对方透不过气,自己却又胡思乱想。如果能和平相处,此种心境可能是交往的最佳前提。
2/15页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三)
看完这本有些天了 感觉所有沉浸在爱情的狂喜与绝望的人都应该看看 马路爱着明明 明明爱着另一个不爱她男人 爱情,盲目又疯狂 歇斯底里用尽力气 以前看过的小说里,和我想的一样,觉得爱情应该是平平淡淡,可以充满理智 但是啊……让人刻骨铭心的爱情偏偏就是没有理智可言的,是烧干一切的灼热 唉,我一个单身狗说这个干嘛 对了,话剧也很好看呐~ 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感动,那么多的痛苦,在狂喜和绝望的两级来来回回,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明明
3/15页恋爱的犀牛读后感(四)
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他的邻居,一个身上有复印机味道的女人明明。明明穿红裙子,美丽,可爱,爱着一个叫陈飞的人,这个人不爱她。 马路养的犀牛是一只黑色的公犀牛,来自非洲,跟马路一样视力都不太好,跟马路一样寂寞,因为动物园只有另外一只白犀牛,因为住在铁笼子里。马路每天都会做喂养记录。 马路这个人用一首《柠檬》就可以概括。 这个故事发生了一切三角恋会发生的事情。但这其实不是一个爱情故事。马路对明明好,马路对公犀牛也很好,但是我觉得他其实谁也不爱,公犀牛是另外一个马路,而红裙子的明明,更像是欲念,是不能撒手的稻草,放开了,一切就都结束了。
4/15页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五)
马路: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换了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角,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你在哭。事情就在那时候发生了。我怎样才能让你明白我如何爱你?我默默忍受,饮泣而眠?我高声喊叫,声嘶力竭?我对着镜子痛骂自己?我冲进你的办公室把你推倒在地?我上大学,我读博士,当一个作家?我为你自暴自弃,从此被人怜悯?我走入精神病院,我爱你爱崩溃了,爱疯了,还是我在你窗下自杀?明明,告诉我该怎么办?你是聪明的、灵巧的、伶牙俐齿的、愚不可及的,我心爱的,我的明明…
5/15页恋爱的犀牛读后感(六)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了你,我忽然觉得我找到了要做的事—我可以使你幸福”。
第一次看这部话剧是在大学,当时并不太明白剧情,对它几乎没有印象。
第二次去年一个人看的,理解了一些,困惑,为什么爱情那么美好却又招致痛苦。那时的自己应该和马路一样忧郁而偏执,想着“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似乎从马路那里找到了自己可以坚持的理由,但它又那么绝望而疯狂,极度的矛盾中。
这两天看了剧本及幕后故事,发现这一年改变不少。仍然追求爱情,但承认我只是普通人,追求快乐的同时给予内心的平静和安全感也是及其重要的。虽然我仍然害怕被窥探内心,认为把真实的展露出来却也是把可以伤害我的匕首交予了你。但是爱不应该总是如此沉重消极的,应该学着轻松的真实的面对它享受它。
“希望将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坚持下去”。
6/15页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七)
今晚刚刚看过剧本后面的故事,记载了这部戏诞生和鼎沸的全过程。就像廖桑说的一样,犀牛和琥珀不同的,是燃烧的火焰,直接而坦白,无所谓克制和羞涩,年轻的不可复制的火焰。这个中国先锋戏剧史上重彩的一笔,无论在面临他酝酿之时的窘迫,还是北兵马司胡同里突如其来的拥挤,抑或是千场之上的痴迷与追捧,他都一如既往不改初心不忘本色。这不仅得益于直率如此的编剧廖桑和对实验戏剧执着追求的老孟导,还有一切为打造此剧所有的马路明明小红牙刷舞美音效灯光等等。最重要的是犀牛将所有那些“用奇异力量拒绝被时间侵蚀,使自己得以保住那团不熄的火焰”的你们我们他们吸引到了一起。面对同类,我的心情是欣慰而又复杂的。我敢断言,不能理解这部戏的人要么还未长大要么已经老去,就像那九又四分之三的站台不是任何人都能闯入,而一旦进入,你将永远不舍离去。感谢这个时代,20年的时候我们依然牵手相约吧!
7/15页恋爱的犀牛读后感(八)
“如果中世纪,我可以去作一个骑士,把你的名字写上每一座被征服的城池。 如果在沙漠中,我会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去滋润你干裂的嘴唇。 如果我是天文学家,有一颗星星叫明明。 如果我是诗人,所有的声音只为你歌唱。 如果我是法官,你的好恶是我最高的法则。 如果我是神父,再没有比你更好的天堂。 如果我是哨兵,你的每一个字都是我的口令。 如果我是西楚霸王,我会带着你临阵脱逃任由人们耻笑。 如果我是杀人如麻的强盗,他们会乞求你来让我俯首帖耳。 可我什么也不是。 一个普通人,一个像我这样的普通的人,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我大概还是会一如既往的爱你
就算我什么都不能为你做
但这一刻这一颗饱含深情又闪闪发亮的心永远向着你
如果有一天我被生活磨去热情
我也希望一直有人爱你
这大抵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你是那么好那么好
8/15页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九)
第698天 《恋爱的犀牛》 ——廖一梅 P1-215 2022已读051. 这个剧本的梗概就是:马路爱上了明明,但明明不爱他。明明爱另一个人,但那个人也不爱她。 这个剧本的表层意思当然就是:爱是一种折磨。我爱你,你不爱我。你爱我,我不爱你。但正是这种折磨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作用,就像希腊悲剧更能提现人类精神。 在理性社会的今天,人人都懂得及时止损,所谓“止损”,便是不去做不可能不合逻辑和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人们会在情感和实利之间找到一个明智的平衡点,避免自己落到一个自己痛苦和别人耻笑的境地。 但是偏执的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超越经年累月的倦怠。因为太柔软了,痛楚必然会随之而来,但没有了与世界,与人最直接的感受,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抛开很俗的爱情戏份(只是一个舔狗偏执的爱),我们可以升华这个剧本的含义:每个人生命中应该有一些东西是值得坚持,可以坚持的。 配图 人人日历,纸质书以及书摘
9/15页恋爱的犀牛读后感(十)
爱情大概是一种精神疾病。 《恋爱的犀牛》,一个神经质到极致的故事。 一个求而不得的故事。 陷入爱情人像黄昏中的犀牛,人类退化为动物,靠嗅觉生存。 马路因为湿漉漉的清香爱上明明,明明因为小动物般的眼神爱着陈飞。 爱情是什么呢。星星为你命名,声音为你歌唱,你是法则、天堂、口令。 如果我是普通人,我能为你做什么呢。 一无所有,连自尊都不值一提。 马路对明明的爱,是不知所起,却甘愿放弃一切,哪怕自我毁灭。他看待一切的目光,因为爱过她而变得暗淡。她是不露痕迹的、掠过身体的、无处不在的风。 明明对陈飞的爱,细枝末节点点堆叠,或许源于他某个眼神,或许只是来自心里的渴望。有了爱情,人可以靠二氧化碳生存。眼睛里带着爱情就像是脑门上带着奴隶的印记。 马路妄图给明明幸福,明明妄图给陈飞归宿。 带着自我感动,妄想救赎对方,却在求而不得中越陷越深,直至疯狂。 爱情是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 马路最终杀死了犀牛,放开了明明。 这或许是个新的开始,又或许是一切的结束。
10/15页恋爱的犀牛读后感(十一)
带着对爱的疑惑看了恋爱的犀牛,因为真心喜欢过切身体会到那种麻木的感官被开启放大,柔软的心变得无比感性脆弱,悲伤随泪水逆流,偏执的等待着询问着为什么,想象着我可以的一切一切......
你是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你那么美好,可却不是我的,我觉得可以说出“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的人都是幸福的,至少他爱过,他爱的十分也表现了十分,这是在我的爱里最遗憾的,因为他已经忘了我,我想要的表现的十分连机会都没有,是不是很可笑。
理性告诉自己要做一般人,忘掉那个没有自己的人,老天爷跟我开了个玩笑,这么多年才让我在爱情面前觉悟,第一次还是让我和马路一样喜欢上了不喜欢自己的人,看,我甚至都不敢用爱。
不做偏执的人,只能做理性的人,本想在犀牛找到止痛药,然而每看一字都伤感不已,想起那个可笑的自己,勇敢了一次,偏执了一回。理智告诉自己不应该也不能做偏执的马路,我要选择忘记他,因为我是一般人,我想要遇见美好的爱情,希望在世界还没有变得更坏之前...
11/15页恋爱的犀牛读后感(十二)
“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如同千万个看过《恋爱的犀牛》的年轻人,马路的这段台词,我也背的滚瓜烂熟。当我们看《恋爱的犀牛》时,我们谈论的不是恋爱,而是向往着能拥有真挚情感的人们。这不是二十世纪的时候了,那时候的青年情感炽热,思想蓬勃,他们身上写满了勇敢和冲动。瞧,多么令人羡慕。好想认真地、勇敢地、奋不顾身地去爱一个人啊,可是每当触到这个念头时,胆怯和怕麻烦又填满了我整个身躯。“爱情跟喜剧、体育、流行音乐没什么不同,是为了让人活得轻松愉悦的”我同样这么劝解自己,没有爱情也可以过得很快乐。但是当看着身边被评价为恋爱脑的同事去认真地投入一段感情时,我真的非常羡慕。“上天会厚待那些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人”我们不该耻于谈论爱情和真诚,无论网络上如何把真诚定义为舔狗,或是大肆宣扬一些虚假的大女主人设(去情绝爱之类的),我们可以什么都不用看、不用听,只用去感受爱就好了。(我感觉我最害怕的是来人间一趟,还没有真正的爱过一个人,好好做一场梦,就糊弄完了一生)
12/15页恋爱的犀牛读后感(十三)
看过话剧,却一直不知道为啥要叫这个名字,看了原著才知道,犀牛是个偏执狂,所谓恋爱中的犀牛,其实就是恋爱中的偏执狂而已。如果改叫“恋爱中的偏执狂”Paranoia in Love, 会不会有点silent lamb的感觉?看剧的时候感觉好感动,看剧本的时候感觉好恐怖。
廖一梅的文笔真是没得说,都是写爱情,她不用向琼瑶阿姨那样编出“你怎么会知道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你爱不爱我”的话来,用几行短短的句子,就把情感的张力充分地表现出来。
好的文字是经得过时间考验的,就像下面这个,一晃20年了,仍然真实得让人心悸:
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
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
这是一个知识过剩的时代,
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
这是一个聪明理智的时代,
这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时代.
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要学,
我们有太多的声音要听,
我们有太多的要求要满足.
13/15页恋爱的犀牛读后感(十四)
挺有意思的,以爱情为切入点,讲生活的态度。
恋爱的犀牛,犀牛生活在城市里的动物园中,是无法逃离铁笼的,无法像在草原中一般由自己的性子寻找配偶。
爱情也无法由着我们的性子,是否被喜欢是我们无法强加于别人的。
不止爱情,同样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其实和犀牛差不多,只能选择自己可以选择的部分,享用动物园的照顾,充沛且丰富的食物,更新,更好的笼子。
我们无法脱离社会,无视规则,面对社会中我们无法改变的部分和不能实现的愿望,如文中所说,忘掉是一般人唯一能做的事。
但犀牛不能离开动物园,也不一定要喜欢铁笼。
所以“忘掉是一般人唯一能做的事,但我决定不忘掉她”。
正是这样在爱情上看来完全不可理喻的态度,才使得可以廖一梅和孟京辉以话剧为梦想独立生存下来。
14/15页恋爱的犀牛读后感(十五)
算是2019年的第一部读物呢……
1.12日在上海看完了戏剧……
1.13日在南京的先锋书店花费56给买的……
用来当当天晚上的朗读篇目……
可哪知……和小组里的一个人撞了……自己还忘了"台词"……
书里对爱情的价值观 我不赞同……
太偏执呢 偏执到变态…… 更多的是舞台处理的更好……融合了更多的当代元素……表达的更加的隐喻……更能把人带进那一种情景……
剧本让人看来不知所云……
不过里面的那些骚句 还是不错的
你如果问我戏剧与电影有什么不同?
我现在能说出自己的一小点看法……
戏剧更加灵活 它能够结合时代特点……当然在写这篇 我还没搞懂先锋戏剧的特点……
戏剧更具有感染力……身临其境……
戏剧最强的还是要导演 舞美 和音乐
把一个读者心中想不出的"现场"呈现出来
三个要素都很重要!
让我感到了对戏剧的一点点喜爱……
蛮好的……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