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锦集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5 07:50:22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11-15 07:50:22   小编:

《动物的朋友圈》是一本描写动物生活的书籍,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作者用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不同动物之间的互动,让读者感受到了动物们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这本书让人们深刻体会到,友谊是跨越种族的,动物也有着自己的朋友圈。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篇一

《动物的朋友圈》似乎更适合小朋友们,成人相对来说更像“圈外人”,而我就是身处“圈外”来读这本书。一开始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篇二

第一次看到这么独特的科普书,想必孩子们也会跟我这个大人一样喜爱它,并且牢牢记住书里的内容。

市场上的科普书,大多严谨,我们很需要和这本书一样的科普书,用不一样的角度去探索世界,让我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和认识自然。

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这本书能轻松地从中脱颖而出,让我们关注到它,并喜爱上它。图书从内容到插画风格,都自带幽默细胞,让看它的人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深思冥想。一本好书就是这样,带给我们快乐,又让我们从中学到宝贵的知识。

希望更多的人喜欢这本独特的书。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篇三

我倾向于从趣味图书的定位角度,去理解这本书(而不是科普)。

他完全是从感性的角度对生物进行的重新分类,而这种分类必定会打破既有的科学分类,模糊动物演进进化的路径和地理分布的区隔,这很有趣。处于趣味,这样做其实是无可厚非的。

但这也造成了另外的问题,本书的可读性并不强,基本上看完一遍,记住了作者有意思的想法和画面表达,就完了。

更重要的是,个人并不是太喜欢本作的美术风格。动物拟人的形象太过,甚至掩盖了动物本身的显著特性,起码对于我,这种美术风格的吸引力十分有限,而笨重的装帧又增强了这种不友好。

算是妙趣横生的趣味读物,但是科普的味道有点寡淡,不是太喜欢的一本书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篇四

很新颖,原来动物还可以这样分类,打破了以前头脑中固有的分类模式,耳目一新。

也很有用。中学的时候,学习《生物》课程,喜欢植物而不喜欢动物,总感觉动物部分特别枯燥,如果当时采用的方式是这样生动有趣的,可能效果就不一样了。

由于是儿童绘本的形式,所以里面的动物都很可爱,包括原本可怖的蛇在内,看上去都是萌萌的样子,相比实物拍摄,感觉这种方式更好。前不久看一本关于野外观察的书,看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突然翻开一页是很吓人的毛毛虫之类,看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没有这种担忧。

书是出版社赠送的,7岁的萧秋水小盆友表示很喜欢,翻阅完以后,决定送人玫瑰,以便手有余香,拿去转赠朋友,朋友家里有小孩子,肯定也会喜欢。

另外,这本书还可以做为范本,让小朋友比着上面的动物学画画。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篇五

特别有趣的一本书。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它对于动物的分类,十分符合孩子,或者说符合大众对动物的直接感觉。体型大的,脖子长的,跑的快的,通体粉红的,等等等等。

想那这当做一本工具书,那不合适。这本书更像是目录。 对一些动物的特质,有小字标注,排版很棒。不过,只是一句带过,更像是一种闲暇的谈资,而不是正儿八经的“背诵内容”。再加上全本画面有趣,色彩生动,很适合随意翻翻。 哈哈,尤其是读到跑得快的动物那一辑的时候,骤然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画面里的动物都跑了……太快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译者很贴心,在一些字上标注了拼音。除了字典,读这本书还可以搭配很多工具,比如百科全书呀,动物图鉴呀,最次也得用一用百度吧。由一本书能扩展出去,找更多有趣的信息,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了。和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小孩一起读,那真的会停不下来呀。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篇六

1.这样的朋友圈才轻松

瑞士人埃德里安娜·巴尔曼用简单的线条、鲜艳的颜色,绘制了一本形象逼真的图册。

她没有按照生物学上的某某科某某目来把动物分类。这样分类也很难吧:一定会有一些动物被很科学但很不容易理解地分到一个小团体里面。

于是,埃德里安娜·巴尔曼的分类方法是“随心情”:脖子长的分一类,身上有斑纹的分一类,喜欢夜里出来的分一类,黑色的动物分一类……

2.别做个“功能主义者”

其实我特不愿意接受这本画风简单的绘本是一本童书。

现状是,出版社按照童书卖、大人们按照童书买。

对书籍来说,就仿佛每一份工作一样,一定要有一个操蛋的定位:

小说是用来休闲的、绘本是给小孩子的、历史和哲学适合爱思考的人、经典著作拿来装逼再好不过……

如果我是作者,我也会在内心期望这本书不仅仅被孩子们翻看,也会让大人们喜爱吧。

只是大人们还有力气去喜爱一本书吗?

3.那些不存在的动物们

一定要选出来最喜欢的章节,我最喜欢的是曾经存在的动物和传说中的动物。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不存在了。

渡渡鸟、大海雀、斑驴……

龙、大鹏、貘……

(我刚刚看到,这本书的说明里写着:适合3-6岁。我终于懂了我的智商。)

---------------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共微信号

book-life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篇七

仔细想来,你读一本书的乐趣大概等于你过去所有的阅读和经验的叠加,而这个叠加函数是加法是乘法还是平方级,就要看当下读的这本书,是否能有效调动起你过去的愉悦的阅读体验、唤起你的知识积累和激发新的思想火花了。

今天看《动物的朋友圈》,各种愉悦,看得太嗨皮了,竟然有这种神奇的书,让人简直都不想好好介绍它,管他呢,现在只分享我的兴奋就好,我在悄悄设想,这本书的N种打开方式。

01

【好学宝宝型打开方式】

&北极熊的毛发是透明的空心管,阳光折射后呈白色——如果给他打彩色射灯,会变成彩虹熊吗?

&竟然真的有动物耳朵长在两眼之间——长耳鸮

&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比最小的哺乳动物(小臭鼩4厘米)大了800倍

&最大的青蛙(非洲巨蛙)比最小的青蛙(阿马乌童蛙)大了近50倍

&长颈鹿不止脖子长,舌头也很长——50厘米

&原来乌鸦喝水也是有事实根据的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篇八

非常高兴有机会得到和品读这本书,一起说是一本分类书,不如说是一本涂绘书,作者向我们读者展示了无穷的想象力,不单纯的按颜色,或外形分类,更是按习性,生活特点来分类。包装极为用心,叫人感受到了出版社的重视和对读者的诚心。

一如本书推荐语所说的,这里带领着书外的读者接触着一个绝对没有见过的动物分类图鉴之中。原因何在呢?走入这本书册之中,我们便会发现这里的与众不同啦!乍然拿到这本书册,我便情不自禁地和家中小女投入到阅读之中。世界上的动物有着很多不同的物种,而本书之中以绘本的形式向我们娓娓道来最为精彩的另类解说。厚实的书册,以令人应接不暇的12幅动物形象出场的封面,与众不同分类手法下的动物分类目录分享,绘声绘色的全彩图片动物介绍等等。翻阅这本书册的时候,我们着实生动精彩地领略着一个独特的动物世界。很是佩服作者如此细心的构思编排,读者朋友们可以有着最为直观的对动物朋友们的认识。外形特点、居住环境、生活习性、社交行为等带领着我们共同感受着一个神奇的,独具一格的动物天堂。这里不再是以往中规中矩的动物分类图册,这里其实更是一片全新视野下的动物大集锦。踏上一饱眼福的行程,我们在《动物的朋友圈》之中感受着全新感觉下的动物资讯。相较于以往的动物类书册,我觉得这里有着别样的精彩。看习惯了传统讲解形式下的动物知识分享,这样的展现手法新意连连。尤其是我女儿在看书的时候更是凡响多多。类似于这里的动物更加萌得可爱,类似于书里的动物分类让宝贝进一步深入地知道动物们的共性,方便记忆。类似于与众不同的讲述带来了全新的阅读新体验等等。

喜欢这本书,希望大家能有机会看到这本书好书。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篇九

一马爸爸在转行之前,学习、研究了十几年生物学,算是有一定成绩的年轻科学工作者。我一直以为这就相当于有了一马的科普保障,但观察了几次一马爸爸讲故事,我发现这个美梦破灭了。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不见得是一个好的儿童启蒙专家,激发兴趣需要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出其不意的吸引力,这点上,生物学博士没用,手边的这本好书才可以。

这本书是我本年度看过的几十本儿童书、成人书中最为喜欢和推荐的。你看封皮,大概会了解到里面要讲什么,会有很多可爱的动物朋友,可能会介绍它们的生活环境、习性特点。但是打开书,你会:啊!啊?这样啊!哦!天啊!哈哈!……这就是我说的出其不意的吸引力,让你迫不及待地往下翻看,下一个朋友圈是什么?都有谁啊?反正我拿到这本书是一直没有停下来,又一心着急想往下看,又因为有点地方翻看过快想往回看,细细琢磨一番。

它没有门纲目科属那些,完全没有。所以它简直不是一本科普书,因为它完全不枯燥、不说教、不高高在上。它就是清新、生动、娓娓道来。它告诉你都有谁是骁勇善战的猎户,虽然生活在不同领域,但个个都是捕捉达人;还有脾气暴躁者的联盟,个个耍凶斗狠,让人好怕又好笑;有甜蜜蜜秀恩爱的情侣搭档,也有独来独往的大侠;当然,最让人轻松不起来的,是那些已经消失的动物们,尤其是看到白鳍豚,我竟一下子涌出眼泪。

一马才一岁,他看这本书显然还不能从知识吸收的角度去理解,他喜欢自己翻看,并兴趣盎然。我也从没想过给他讲解其中的知识,直到那天他看到我因白鳍豚落泪,嗯嗯地叫着爬过来,紧张地望着我,我才抱起他,带他一起看图片,给他讲: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妈妈小的时候就不断听到白鳍豚数量锐减、濒危的消息,大家注意到了这个危险的现象,但是白鳍豚还是在2007年灭绝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灭绝的意思就是消失了,永远看不到。所以,你看,书上面的这张图片,白鳍豚流着眼泪,和我们告别。

一马似懂非懂,但是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吧。不是教会你认识620只动物,而是知道它们各自的朋友圈之后,了解动物,和它们做朋友,爱、保护、和平共处。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篇十

如果动物也有朋友圈,那么他们会如何选择自己的朋友呢?

作者就做出了大胆而有趣的尝试,书中共列举出41个朋友圈,共包含640种动物,作者显然是个具有想象力与童趣的人,所以才会想到这么有创意的点子与这么多可爱的朋友圈,它们或因长耳朵、斑点、纯白或纯黑等外形因素走在一起,或因孤僻、成群、王者、火爆等相同的个性而结缘。每个朋友圈都是那么温暖可爱,令人捧腹。而在这些独特的朋友圈背后,是同样有趣的关于动物的小知识,这样独特的分类方法与简介的描述,却可以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这也是一本激发想象力的书,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既然作者可以为可爱的动物们选择不同的朋友圈,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尝试为动物划分全新的朋友圈呢?我们可以选择喜爱相同食物的动物组成一个朋友圈,就叫做“吃到一起”,也可以水中的动物组成一个朋友圈,名字叫做“游泳健将”,或者将史前一直生活到现代的动物组成独特的朋友圈,可以叫做“多年老友”,甚至我们也可以在划分之后,用笔画下这些朋友圈,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是一种全新体验与创作乐趣。

作者的表现手法也是非常有趣的,绘本运用的颜色非常纯正,具有强烈的对比性,根据不同的朋友圈会有不同的画风出现,比如“万人诅咒”中出现的多是令人惧怕的黑色,而“夜行者”却运用了典雅的深蓝色去代表夜色,而在“离群索居”中动物们大多单独占据一页,“部落群居”中的动物却大多组合成了一个圆圈,最有趣的当属“敏捷神速”与“善跃一族”了,前者之中在画面上,我们根本看不到神速的动物们,因为它们实在太快了,只留下了快速流动的空气,而善跃者也往往跳得太高,最后,我们只能看到它们半截身子还在画面内了,这样多样的手法,既可以看出作者的幽默感,也让画面更加真是有趣。

这是一本父母与小朋友可以一起学习探索的书,渡渡鸟恐龙与猛犸象为什么会灭绝,为什么原鸽代表疾病与肮脏,为什么大白凤头鹦鹉是纯白的小嘴乌鸦是纯黑的,为什么有些动物昼伏夜出,这些都是孩子会关心的话题,也是大人们想知道答案的问题,我想这本书会激发出任何看这本书读者想要学习的兴趣,会愿意藉此了解大自然,了解身边常见或者稀有珍贵的每种动物。其实归根到底,它们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希望看完这本书的每位小朋友也会愿意加入动物的朋友圈。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篇十一

在这片神奇的地球领土上,我们人类应该为幸运地拥有着众多动物朋友而感到满足。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动物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可以如此美妙。聆听自然的歌声,感知动物的存在,享受和谐的氛围,体会多彩的世界!尽管过去由于人类的某些错误行径让我们失去了不少的动物伙伴,但这同样让今时今日的觉悟!走入动物世界,了解动物朋友,重审动物的朋友圈,营建全方位的和谐自然关联。

基于人类需要和动物们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我们很是有必要去深入地了解动物朋友们。动物知识的科普分享对于我们人类无比重要。这不仅可以提升我们对动物的认知,这更可以激发我们对动物们的热爱,这还是引领我们的下一代们对动物的保护。最近我机缘巧合地接触到了一本超级出彩的《动物的朋友圈》书册。对于普及动物知识,走入全新视点下的动物王国着实看点多多。

一如本书推荐语所说的,这里带领着书外的读者接触着一个绝对没有见过的动物分类图鉴之中。原因何在呢?走入这本书册之中,我们便会发现这里的与众不同啦!乍然拿到这本书册,我便情不自禁地和家中小女投入到阅读之中。世界上的动物有着很多不同的物种,而本书之中以绘本的形式向我们娓娓道来最为精彩的另类解说。厚实的书册,以令人应接不暇的12幅动物形象出场的封面,与众不同分类手法下的动物分类目录分享,绘声绘色的全彩图片动物介绍等等。翻阅这本书册的时候,我们着实生动精彩地领略着一个独特的动物世界。很是佩服作者如此细心的构思编排,读者朋友们可以有着最为直观的对动物朋友们的认识。外形特点、居住环境、生活习性、社交行为等带领着我们共同感受着一个神奇的,独具一格的动物天堂。这里不再是以往中规中矩的动物分类图册,这里其实更是一片全新视野下的动物大集锦。踏上一饱眼福的行程,我们在《动物的朋友圈》之中感受着全新感觉下的动物资讯。相较于以往的动物类书册,我觉得这里有着别样的精彩。看习惯了传统讲解形式下的动物知识分享,这样的展现手法新意连连。尤其是我女儿在看书的时候更是凡响多多。类似于这里的动物更加萌得可爱,类似于书里的动物分类让宝贝进一步深入地知道动物们的共性,方便记忆。类似于与众不同的讲述带来了全新的阅读新体验等等。

换个角度品味到不一样的动物知识,《动物的朋友圈》开启了一片全新的阅读天空!期待以后可以类似的植物图鉴,世界知名景点图鉴等都可以有这样形式的书册出版。相信可以制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阅读收获。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篇十二

现下流行朋友圈,大家混成一堆,叽叽喳喳,热闹得不亦乐乎。其实根本没那么稀罕。咱老祖宗早就说过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有人的圈子,合则留不合则去。动物也是有动物圈子滴!不过,这些个圈子就有点拉郎配的味道了。

话说,你们硬要把河狸和织叶蚁放在一处,并且冠以“建筑大师”的美名,可是两个人估计一辈子和另一个都见不着面,即使见面了,不过也是“纵使相逢应不识”,一个尘满面,一个鬓如霜。统统忙着筑巢。常年辛苦劳作呗!当然,这个圈子里的劳模可不仅限于上述两个,塔韦塔织布鸟、瓦工黄蜂、棕灶鸟、崖沙燕、白蚁、蜘蛛等等,尽在此列。

还有,“洁白如雪”的圈子里,从天上飞的大菜粉蝶、象牙鸥、雪鸮、白鞘嘴鸥,到地上跑的雪羊、北极狐、美洲兔,还有水里游的海月水母、白鲸,林林总总,着实令人大开眼界!

《动物的朋友圈》这么划分朋友圈的办法也真是第一次见。一部厚厚的手绘大部头,将200种左右的形形色色的动物,划出了42个圈子,划分的标准真真令人匪夷所思。听听名字就醉了——火爆脾气;斑点控;小巧玲珑;此物有毒;闭气冠军;擅跃一族,等等等等。大开本200多页的厚度,把一个个别具匠心的朋友圈的动物逐个画了出来,其中所花的心思和工夫,不言而喻。

划圈子的维度当然是这本书的最大的新异之处,打破常规,妙趣横生。而对于同一圈子的动物的收集,那就不仅是仅靠想象可以完成的了,无疑要为之付出大量艰苦的努力。

在欣赏之余,作为与孩子打交道比较多的人(此处脸皮略厚),想再说说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是,尽管手绘的感觉有其长项,但作为儿童对动物的认知需要,还是增配写实的摄影作品为好,有利于孩子们对自然界严谨准确的把握。

二是,圈子的分类多样丰富,但在编排上再加以适当的整体归类为好,如外形、功能、秉性等等,对于类别的科学系统的划分是孩子们在学习当中需要获得的非常重要的概念。

三是,现实的和想象的动物表现应当有所区别,比如“神话奇物”这个圈子基本上都是想象中的神兽,对它们的体现应当采用和别的圈子较为别样的表达,有助于孩子们对现实和想象的区别认识。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篇十三

别人都说不喜欢动物的人没有爱心

好吧,我就是一个真真正正不喜欢动物的人

但是,我觉得我还是挺有爱心的啊

我就是对各种毛茸茸,奇怪怪的生物提不起好感和兴趣

然而最近,除了《秘密花园》这本涂色书火得一塌糊涂之外,貌似还有一本书也是趣味十足,色彩鲜艳,生动活泼。这是什么书呢?原来是《动物的朋友圈》。。。。。。哦,买噶的!一看题目我就决定不要买不要买不要看不要看~在我忍不住点开简介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本绘画书,书封面的动物都是用漫画的形象出现,少了很多凶神恶煞和奇形怪状,多了一些天然呆自然萌。

书中简介说:全世界第一本动物趣味分类插画图鉴,令人叫绝的分类图鉴,惊艳震撼的动物百科,620只怪诞萌物,41个值得点赞的动物盆友圈,一大波电眼来袭!

看完简介我就好奇了,动物按什么分的朋友圈?还分了41个圈?于是我在想虽然我不喜欢,但是我可以给我姐家的儿子看看,小朋友肯定喜欢。然后再让我的小外甥保存的好一些以后留给我的小元宝看。恩恩,不错,这样就充分发挥了书的价值了。

于是我入手了这本《动物的朋友圈》,刚拿到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书纸真好!好高大上的感觉。在送人之前决定自己先看看的确不吃亏,翻开之后终于明白了作者的良苦用心。朋友圈原来就是按照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来分的啊!比如:建筑大师、喧声杂语、纤纤长颈、聪明机灵、漆黑如炭、条纹控、斑点控,等等。

第一个感受,对于我这种对动物没有兴趣的人来说,内容幸好不是贴的动物图片,采用绘画的方式把动物的特征漫画化,的确更能够让我接受一些。

第二个感受:这么花这么彩,我们是不是可以结合《飞鸟幻境》或者《自然奇境》等类似内容的涂色书一起玩啊,艺术细胞差的人涂色很丑好不好!让这本书作为一些参考和指导肯定会好很多的,瞬间有种为了锻炼自己涂色能力而想要自留本书,不想送人了。

第三个感受:让孩子们学习动物特征和提高他们对动物的兴趣之外,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要保护动物,珍惜稀有动物,学会和大自然友好相处呢,看到“濒临物种”这个朋友圈,一个个都用泪汪汪的眼神望着我,我突然好想抱抱它们。

看完这本书后,我想,如果,这些动物真的都是我的朋友(当然啦,友善的就可以摸一摸,危险的就存在网络朋友圈,见面需谨慎),都存活在我的生活周围,我也许就会多一些的耐心去了解它们,就会了解到并不是所有毛茸茸,奇怪怪的生物都不可爱。

就好像生孩子前排斥孩子,觉得是负担,是拖累,是麻烦;可是等到自己真正有了宝宝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拥有更多的是成长,是陪伴,是幸福。

也许我并不会因为一本书就彻底的改变,从一个完全不喜欢动物的人变成一个喜欢动物的人。但是我会因为这本书,在以后遇到书中某个动物的时候想起它最可爱的一面而不是最可恶的一面。

书,我看完了,明天,就把这探索自然感受、奇观的乐趣交给小朋友吧。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篇十四

读《动物的朋友圈》

说起动物分类,专业知识人会用“门纲目科属种”来精确分类,普通大众会通俗地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钻的,水里游的”,吃货们可能会说“能吃的,不能吃的”,可能还有更多神奇的分法,只是不得而知。而面对这本由瑞士埃德里安娜·巴尔曼的《动物的朋友圈》(刘小雨译,后浪出版公司版)时,我才惊叹于动物分类的脑洞还可以这样开。

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用到分类思维。从小时候指着电影电视上出现的一个人问“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开始,到中学数学里最经常用到的分类法,再到今天在微信、QQ中建立的一个个“群聊”,分类思维其实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甚至影响着生活和成长,因为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归零和重新分类。对于孩子来说,越早建立分类的思维方法,越早养成条理化的生活学习习惯,对大脑皮质的发育越有促进作用,对今后的思维养成也能扎下良好基础。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如蒙特梭利、洪兰、伊建莉等分别从脑神经发育、大量的观察实践中证实了上述观点。

在《动物的朋友圈》一书中,作者为620只动物建立了41个朋友圈,这些朋友圈,有按照外形外貌分类的,如“洁白似雪”、“祖母绿”、“条纹控”等,有按照本领分类的,如“建筑大师”、“闭气冠军”、“伪装大师”等,还有按照和人类的关系分类的,如“亲如家人”、“万人诅咒”等。这些分类方法具有接近生活、通俗易懂、开放性启发性等优点。在接近生活方面,作者从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出发,用日常生活中能遇到、可感知的现象作为分类依据,这无疑拉近了孩子们和动物世界的距离,增强了孩子们认识动物的亲切感。关于开放性和启发性,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我想既然作者能打破常规,用这么新颖有趣的方法给动物们建立朋友圈,我也可以和孩子按照作者分类办法,看看还有那些动物没有列入朋友圈;再进一步的话,就是我们自己起个名字,来给有相似性、关联性的动物们建立一个朋友圈,这种做法不一定完美,不一定能成功,关键在于鼓励和启发孩子。这真是比单纯的动物认知百科有趣多了。

说到有趣,这更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有趣的分类已经够吸引人了,而书中呆萌的动物造型,视觉化、情感化的画面设计,充满了童心童趣,更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孩子的眼睛。在“亲如家人”的朋友圈中,你会看到矮小的人们骑在庞大的鸡身上,人居然可以躺在猫咪背上瞌睡,所有的画面都有人和动物的互动,以此让孩子们知道,这些动物和人类的关系很亲密。在“招风大耳”的朋友圈中,作者为每种动物进行了头部特写,突出了动物们奇大无比的耳朵和富有特点的外形,丰富了读者对大耳朵动物的认知范围。看过这个朋友圈你就会知道,过去那种“只有兔子是大耳朵的”认识是多么狭隘。当然,作者还专门列出了“此物有毒”、“火爆脾气”等几个动物朋友圈,教育孩子们认识巨蝮蛇、蝎子、蜘蛛、箭毒蛙、胡峰等几十种有害有毒、有可能攻击人类的动物,一旦在生活中发现,要注意远离它们。

本书作者埃德里安娜·巴尔曼长期以来致力于图书插画、卡通设计制作等工作,出版了一系列儿童绘本和漫画。

孟人梦言 原创于2015年9月28日 转载使用 请豆邮联系。

动物的朋友圈读后感篇十五

有个观点说,网络的存在不是让我们的交际面变大,而是变小。因为我们在网上总是倾向于关注和自己性格、志趣相投的人,而躲开那些与我们的爱好存在很大差异的人,于是,慢慢的,这群人就会凑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圈子,其内部的人也会因为关注点的统一而更加封闭----当然,好在就是一个人会因其不同的兴趣、出身而同时涉及几个圈子。于是,在看似开放的网络上,其实几个圈子就构成了我们社交的全部。所以,当我一边读《动物的朋友圈》,欣赏着书中的种种萌物时,就会一边不自觉地想,这个书名翻译,简直太恰如其分了。如果动物真会上网,我绝对相信他们每“人”会按自己的特点,抛开地域的限制与自己有着共同特点的家伙们成为网友。而真实的世界则是“见光死”,因为这些“网友”一旦见面往往会发现对方干脆就是天敌。谁能保证同为“洁白似雪”圈子里的大白凤头鹦鹉不会一口吞掉温室粉虱,而“蔚蓝天色”中的大蓝蝶和大蓝闪蝶不会为了争夺同一朵花而大打出手?!

事实上,书名的巧译不仅归功于译者,更归功于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将广大动物打破地域、打破门纲目科属种的常规分类法,按特点重新划分并以半卡通形象描绘出的作者。在作者的画笔下,瞪着大眼的“建筑大师”厦鸟一脸傻气,却学会了合作建房,它们在电线杆的顶部搭一个大窝,又在窝上掏出很多洞,就仿佛人类的单元楼,它们朋友圈里的名“人”还有河狸、蜘蛛和瓦工黄蜂;大白凤头鹦鹉尽管是纯白的,样子却多少有些似曾相识,想来想去,原来它是当年为李雷和韩梅梅传情的鹦鹉波莉的白色春装版,而在它的圈子里,除了一堆能给它当食物的飞虫外,还有雪羊、北极狐和美洲兔,我们所熟知的北极熊也是经过伪装“潜伏”在它朋友圈中的一员,因为作者特地说明了,北极熊的毛其实是透明的空心管,只是在阳光的折射下才呈白色;还有一脸蠢相的珍珠鸡,就算属于“喧声杂语”家族吧,也不能光顾着叽叽咕咕,却不留神一脚踩了本该是它食物的蟋蟀啊,你不吃,知更鸟也可以享用美餐啊!

除了精心的分类和蠢萌的图片,作者还做了一些有趣的科学说明,比如海象的闭气时间可达30分钟;比如海马的父行母职;比如北太平洋巨型章鱼的体长居然可达9米等等。当然,还有些说明看似很奇怪,比如“忠贞不渝”圈子中的浣熊,雌性每年只更换一个伴侣,按照我们人类的看法,这分明是花心大萝卜,怎么能算忠贞不渝了,果然大家不是一个圈子的哇!还有情侣鹦鹉,别没事儿就互相整理羽毛、互相喂食,不知道“秀恩爱,死得快”吗!好吧,终于知道你们不通过验证,不肯加我们的原因了……不过,也许我可以勉强加入“聪明机灵”或者“旅行者”呢?不过,我想如果“有喝凉水都长肉”圈子可能会更适合我吧!

在读《动物的朋友圈》之前,尽管书的封面可爱极了,但却我依然担心它会如书后的分类所示,是一本关于图鉴、科普、百科之类的枯燥读物,而翻开却发现,这本书好读极了,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看着可爱的图片,很愉快地翻完,就能记住不少东西,特别适合几岁的小朋友。更为贴心的是,译者还为那些较为生僻的汉字注了拼音,方便了陪宝宝看书的妈妈们。所以,如果你家里有几岁大的娃,或者即将有几岁大的娃,再或者你自己曾经就是几岁大的娃,那么你就可以收一本《动物的朋友圈》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