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了》这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在生活中遭遇种种挫折后,最终选择了逃避现实。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种种矛盾,让读者深刻思考生活中的困境和选择。小说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逃避的渴望,引人深思。
够了读后感(一)
一直没有完整地读
闲暇时挑出一章
最喜欢的是讲述“快乐够了”
对于心理自助方面的书我也买了一些
总期望能利用自己的潜意识去逃避悲伤化解痛苦
我亦相信潜意识之力量
但却不足以让我信服
快乐总是让人得意忘形
悲伤才能演进改善自身
大道理谁都会知道
然而真正能体会又占几分?
1/3页够了读后感(二)
本书借自校图书馆。
本书与其名一样,充满乐趣。
信息是否够了?事物是否够了?物品是否够了……抽丝剥茧般,作者穷追不舍,答案也就浮出水面。
这本书,显示出作者的才情,逻辑能力,考据能力,一本书,引出我无数的阅读方向和阅读冲动,特别是后面引用到Levine的the geography of busyness,让我刚读了Levine的时间地图之后,惊讶于作者的涉猎之广。
以“够了”入题,谈精简生活的价值和意义,难得的阅读指南书,翻译也很不错。
可amazon上无人评价让我困惑?
2/3页够了读后感(三)
当今社会,时间、空间和闲暇越来越稀有,成了有钱人的“专属”。而在忙碌生活的普通人背后隐藏着一堵思维的墙:只有不停地赚钱,才能解放时间,获取自由。究竟赚多少才算真正自由呢?
本书作者也谈到上述问题,不过没有直接透露具体数字,而是打破这堵“墙”,另辟蹊径。很简单,知足,把有限的个人资源放在专注且拥有“心流体验”的事情上即可。
作者的想法很靠谱。
要知道,进化没有方向。我们身处一个永不满足的恶性循环,被鼓励“追求更多”,便是进化使坏一个恶果。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摘除“恶果”,在维持生命和满足欲望的实际限制之内生活。知足会在获取最佳数量时提醒我们,也能帮助我们养成一种健康、愉悦的长期生活习惯。譬如,你可以通过掌握最适合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的方式来优化工作安排,用最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而闲暇时间就用来做喜欢做的事。
那么,怎样才能知足呢?作者也提出两点中肯建议:1、读得好书。自古以来,圣贤们提出的通过满足的道路都要求单纯的辛勤劳动,需要坚持。2、对调前因后果的思维方式。先感到满足才发觉拥有足够多,先注入成功思维才发现更多可能。
缺钱不可怕。知足常乐才是踏上自由之路的王道!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