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倍速心算》后,感受颇多。书中介绍了快速心算的方法,让人眼前一亮。作者通过简单易懂的解释和案例演绎,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如何用心算提高计算效率。这本书不仅仅是提高计算速度的方法指南,更是一本提升大脑思维能力的宝典。值得一读。
10倍速心算读后感第一篇
今年双11,周日。
一大早上起来,儿子说:妈妈,今天我们干嘛去啊?
我反问他,你说。
儿子说:妈妈,我们很久没有看电影了,我们去看电影吧?
啥也不说,打开手机,订票,《雪怪大冒险》,然后吃饭,直奔小区附近的电影院。
电影院在一幢商业大楼的四层,一二三层都是商场和超市。一层电梯入口处新开了一家水果超市,促销的彩旗和气球迎风招展,很是吸引人气。
促销的小姐姐穿着鲜艳的粉色小裙,端着个大果盘在人群里穿梭,一边还不停招呼“快来哈!尝一尝新鲜上市的菠萝蜜”!
儿子看到气球,不肯走,就这点毛病,没办法。我看了看时间,电影还有50分钟才开始,不急。
促销的小姐姐,有眼色,樱桃小嘴一边吧唧吧唧,一边揭开果盘的盖子,往我儿子嘴里塞菠萝蜜。“帅锅,好吃不”?
儿子一边吃,一边闪了两眼,然后冲我点头。水果嘛,儿子想吃就买点。挑了个不大不少的,掂了掂,3斤半左右。然后排队,等待付款。
我牵着儿子的手,一边等,一边与儿子唠嗑。门口的标签上写着,“菠萝蜜6.9一斤”,不算贵,但也不算便宜。
我问儿子,1斤菠萝蜜6块9,2斤多少钱?
儿子没看我,嘴里还品尝着小姐姐递过来的各种免费的水果,一边嚼着一边说十三块八。
我说,3斤呢?
二十块零七毛。
3斤半呢?
这下儿子顿了一顿,大眼睛扑闪了2下,然后说,嗯,嗯,二十四块一毛五?
我冲儿子一笑,又点点头。
“哇”,“艾玛呀”,“你娃太聪明了”,就在我和儿子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旁边的人群中暴发出欢呼和掌声,大家七嘴八舌地,好奇的,羡慕的,感叹的,什么表情都有。
不出意料,我和我儿子都很享受这种被羡慕的感觉,但也并不奇怪。这种场面,我和儿子经历过很多次,早已见怪不怪了。
店主人,是位四五十岁的大叔,蹲下身子对我儿子说,“小朋友,伯伯出题你来答,不准停顿,答对了,送你十斤菠萝蜜,好不好”?
儿子说,好!
589+762等于多少?
1351
398+567等于多少?
965
1000-632等于多少?
368
1316-598等你多少?
718
看着店老板这样出题,我暗暗得意,就你这些小儿科的题,那不是送钱吗?十斤菠萝蜜就是69块钱呢,嘿嘿!
果然,没过两分钟店老板拿着大啦叭喊,“今天是本店开业的好日子,现在我宣布,向这位天才小朋友送上十斤菠萝蜜”!
然后,连同我买的那个也免单了。我牵着儿子的手挤出人群,上4楼看电影。
电梯门快关上的那一刻,店老板又挤了进来,嘻皮笑脸一脸巴结。“你娃在哪上的幼儿园啊”?
我笑了笑,给他推荐了一本书,《十倍速心算》。
10倍速心算读后感第二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数学好的人都特别聪明 也许很多人都说智商这玩意,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还没到拼智商的地步。 可是,在我从小到大接触的人群里,无论是打牌、玩游戏还是工作中的思维活跃度,发现理科好的人脑子都转的特别快。 从小到大我最怕上数学课,小学的数学课,同村大伯家的姐姐教我,可是每次上课时我都会打瞌睡,如果说学习语文我用3分力就足够,数学则要用8分力才在考试的时候勉强挤到上游。可能是源于老爸数学也不好的缘故,总觉得我的数学差是祖传[哈哈]。 很多次期末考试结束,姐姐一边给我发奖状一边指着我的鼻子骂我“你这个小瞌睡虫,每次上我的课都打瞌睡!” 到了初中,我的数学完全是在班主任密集的车轮考试下才处于中游偏上。每周班级组织的考试,我都要补考、准备错题集来纠正错题。与其说是我理解、吃透了那些题,不如说频繁的考试让我熟悉了要考的内容、记住了解题方法。 所以,当我这么一个数学渣有了孩子真的特别害怕孩子在数学方面随我。 因为一件事情我们做的越好,越有自信,越带来成就感,越愿意去深挖、学习。 数学学习也一样,如果像我一样,从小就偏科,听不懂就没有兴趣,进而产生惰性,更不愿意去钻研、学习。 出于未雨绸缪的打算,我家孩子刚进入学前班,为了不让她和我这老母亲一样是数学渣,通过多方对比我选择了这本《10倍速心算》的书来给孩子的数学做启蒙教育。 这本书的题目设计非常合理,涵盖了小学到初中的数学知识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层拔高,从加减乘除到代数的运算都罗列了心算的技巧。 不同阶段的孩子都能通过看书练习来一步步学习和提升,适合8-13岁孩子。书中的例题讲解糅合了多种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案,鼓励孩子从多个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每个题目都有相应的提示,可以帮助和指导孩子,是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数学的必备神器。 例如怎样计算398+567 通常我们都是在十进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若出现10、100、1000等10的整倍数,计算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计算398+567时,怎么看都像两个“不上不下”的数字,让人觉得棘手。 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398不是很接近400吗? 400+567我们可以立刻得出967。因为398+2 =400,所以最后的结果再减去2,得到的结果是967-2=965 心算学校教的很少,但是现在逐渐受到重视。因为掌握了心算在考试的时候可以省去大量的计算时间,快速的算出正确答案。 心算和笔算并不矛盾 笔算是基础,心算是技巧。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是列算式计算的方法。只有在笔算学好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心算。 数学是科学之母,在初中我们掌握了数学的一定知识以后才开始学习物理、几何等学科。由于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严谨、仔细、独立思考、判断、逻辑分析及推理判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其他理科学习奠定了基础。这对于将来我们的孩子无论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甚至毕业后工作都是大有益处。 图文原创
10倍速心算读后感第三篇
最火的脑力节目《超强大脑》是一档关于数学竞赛的节目,上面的选手个个能短时间内算出复杂的数学题,往往让观众看得目瞪口呆。在赞叹之余,不得不说选手们都是天才,非一般人能够比也。
其实,他们都是习得了一项技能,叫作心算。这种技能在学校里并不被列为必学科目,所以才不被多数人知晓。随着各色辅导班的兴起,在我们这个小县城,也看到了有心算培训班的招牌。
正犹豫要不要给孩子报班学习心算,恰巧看到了《10倍速心算》这本书。好奇之下,买来阅读,才恍然,原来心算是这样的,它并不像我曾以为的那样神秘,只要掌握技巧,一般人也能学会,勤加锻炼,也能成为心算高手。
《10倍速心算》的作者是日本人栗田哲也,他是一名拥有25年经验的日本奥数辅导名师。笔算是数学科目在学校里的主要教学方法,而心算不仅能帮孩子们快速做出数学题,还能提高孩子们观察数字规律的能力,提高洞察力和记忆力。栗田哲也一直致力于心算方法的推广和普及,这本《10倍速心算》就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学会心算的56个技巧。
这56个技巧根据数学题目难度按照小学、初中顺序分别讲解,有朴素的心算智慧、深谙数学规律背景的心算和代数运算(初中水平)三章。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需求来学习相关技巧。
如果只是小学生可以看前两章,如果是低年级的也可以只看第一章,如果是中学生,则可以通篇看完。作为家长,也可以来学习,因为作者在讲解技巧方面很通俗易懂,完全不用担心看不懂,很容易上手。
作为一本普及心算的书籍,在哪些方面用心设置,才能够这样深入浅出帮助到我们学习心算呢?
1.用典型数学题讲解方法。56个技巧作者都是采用以典型数学题作为例子,讲解具体心算技巧的方式。比如第一章中的第二个技巧:如何计算589+762——交换律·结合律。
在讲解数学题时,会一步步详解,并提供多种方法。虽然只是一道题,代表的却是典型的数学运算思维。掌握一道题,就会做很多相似题,真可谓帮你做到举一反三。
2.将数学计算和图形结合。在56个技巧中,不只包括数学规律,还有与图形结合的方法。比如第一章中的第六个技巧:如何计算1012-676,就应用了爬山减法。如果从676米高的地方向上爬,爬多少就可以到达1012米呢?从676米到1000米需要324米,最后还剩12米,因此需要爬336米。
书中画出一个弧形山坡,将思维具体化,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又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3.练习题配有心算慢动作回放答案。每个小技巧后面都配有习题,可以通过做题,熟练掌握刚刚学到的方法。更好的是,书后面不仅附有答案,还有解题过程,方便与自己做题思路对照。
学完《10倍速心算》这本书,你会恍然原来心算并不神秘,也并不高深莫测,只要掌握这56个技巧,就能成为数学高手。当然,知道这些技巧后,要勤加锻炼,刻意练习,才能大大提高计算能力。
当看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收获是:不要被学校里教授的单一方法所束缚,心算是多种思维的散发,学习心算,就很可能成为一个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的学生。
想一想,一道题可以应用老师教给的笔算,也可以开动脑筋应用技巧,快速得到答案,真是一件让人有成就感的事。并且,让孩子懂得解决问题可以有多重方法,启发孩子思考,提高孩子的洞察力,是让孩子学会心算额外的嘉奖。
回想到自己高中时的数学成绩,总是在中等水平,老师给我的评语就是太不爱动脑筋,话说得难听点就是死脑筋,只会比葫芦画瓢,不懂活学活用。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的所学只来自于课本和老师所教的方法,完全不知道在这之外还有更好地数学技巧。
然而,现在知识信息高频传播,我们的孩子们终于可以学到简单有用的数学心算术了。而且,成本很低,不需要漂洋过海去日本拜师学艺,只需要买这样一本凝聚名师智慧的书籍《10倍速心算》就够了。
10倍速心算读后感第四篇
曾见过一句话:我们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用在学数学上,似乎也刚好合适,我们认识所有的数字,却仍然学不好数学。
现在关于数学的教育是,从幼儿园小班开始,我们就开始认识数字并识别其概念,中班开始动手写数字,一年级学习数位,开始真正的培养数学思维,到大学学习的是微积分。也就是说每个孩子几乎系统性地学习数学会有整整19年,却仍然在计算827-339的时候,需要借助计算器!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
多少人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上演家庭大战,多少父母带着孩子报数学辅导班,耗费大量的金钱,却收效甚微。
或许提到心算,很多家长都会提反对意见,因为心算并不是一个普及的能力,他们往往把心算当作一种技能,是在各种聚会或是特长比赛中,孩子才需要展示的才华。多数家长认为,在计算时,孩子只需发按照老师教的,从个位加起,一直加到最高位就可以了。
但是数字不只是符号。但就像武永梅说:现象的背后是本质,本质的背后是规律。那些1、2、3、4、5、6的背后,除了数字所带表的含义,还有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数学规律。而能在脑中迅速计算,看透数字背后的构成,这种技能就是心算。
栗田哲也说道:“我在辅导班教课的时候,见过许多所谓聪明和不聪明的孩子。我发现这些孩子之间最明显,甚至可以说是最极端的区别之一便在于他们是否会心算。”
栗田哲也是日本人,在东京大学文学院辍学后,从事数学教育相关的工作,并担任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老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曾出版过多关于数学的畅销书。《10倍速心算》就是其中关于心算技巧训练书。
《10倍速心算》针对的是中小学生的数学问题,适合中国小学二年级以上的孩子阅读,他们能在当中学习到56个易掌握的心算技巧,迅速掌握数学最底层规律,了解数字背后的构成,解决数学难题。
咱们就上面提到的827-339来举例说明。按照学校教的笔算应该是这样的:先算7-9,7比9小,从十位上借一,变成17-9=8;接着算十位,十位上的2已被个位上借走1,变成了1,1比减数上的3小,再从百位上借一,变成11-3=8;最后计算百位上,8被借走1后变成7,百位上的减法是7-3=4,最后得出827-339=488.
那么咱们看心算是怎么算的呢?
在《10倍速心算》中,827和339被分解成800、27和300、39,把两个比较大的数学,通过其构成规律,分解成我们能构口头运算的简单的数字。任何一个复杂的运算,都可以分解成简单的步骤,再掌握其规律运算完成,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也是运算之所以不难的关键。
书中还有很多类型的心算技巧,比如: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学习数学不光是为了孩子能够得到一个让人羡慕的分数,而是在掌握其规律后,孩子的后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一路平坦,家庭和谐,还能在各个领域缩短成功的征程。书好,值得人手一本,更值得推荐。
10倍速心算读后感第五篇
心算(口算),我上小学那会是没有的。做算术题的时候,大家齐刷刷拿出纸和笔,老老实实按照老师说的,将个位数、十位数对齐,然后一步一步来。但现在小学一年级就有心算了,还会有作业。 有的人可能认为没必要心算,用笔不是挺好的嘛,而且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计算器、手机,心算容易出错,基本都不用。 如果将心算仅仅局限于做几道数学题,那看起来确实耗脑力又容易出错,不值得。然而,心算的作用绝不仅仅是这个。心算,需要在脑中完成一系列的图形、数字的操作,这样更能锻炼孩子的整体思维。培养孩子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才是我们倡导心算最为重要的原因。而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数学成绩自然也就随之提高了。
很多人羡慕《最强大脑》里那些厉害人物,他们是天才吗?当然不完全是,因为许多人不清楚,数感其实是可以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可以锻炼的。
《10倍速心算》的作者栗田哲也,是东京大学的辍学生,但却先后在数学教育相关的预校、出版社任职,之后又担任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辅导老师。栗田哲也凭着对数学的敏感和钻研,最终让他成为了拥有25年经验的日本奥数辅导名师。 他在辅导孩子上课的过程中发现,聪明孩子与不聪明的孩子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就是会不会心算。因为学校老师通常只强调笔算的重要性,并且担心孩子出错而否决心算,所以栗田哲也决定编写这本书,帮助孩子从“机械刻板按部就班的笔算”变成“解读深层次原理快速得出答案的心算”。 本书共三章,涉及了小学到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从加减乘除到代数的运算都能用心算来解答,简直是太神奇了。
比如:589+762, 1. 可以将589拆分为:500+80+9,762拆分为:700+60+2,然后再相加; 2. 也可以将589拆分为600-11来进行运算; 3. 还可以将前面两位数数相加添0来计算,也就是58+76=134,末尾添0得1340。9+2=11,1340+11=1351。
第一种是化繁为简、第二种是逆向思维、第三种高位相加。
看!一道题,可以用三种方法来检验,思维方式也得到了锻炼,这就是心算的作用和魅力。 光是从两位数到四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作者就提出了好十几种解答方法:从高位数开始相加;重新拆分相加减;10的整倍数;找零计算法等等。孩子可以任意选择他喜欢或者是认为可行的方式来运算。 只要深谙数学规律,那么,到后期的心算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到了小学后期和初中阶段,数学会有分数、因式分解、指数运算等等连笔算看起来都很难搞定的题。这些也能用心算解决吗? 是的,那些看起来让人很伤脑筋的题目,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后用心算来解答。当然了,心算需要积累,前期积累得越多,后期心算的速度就越快。
作者在每一小结后面都布置了练习题,答案中也有详尽的心算过程回放。可谓是想得非常周到了。 用心算来做题,能提高孩子的洞察力和思维能力。他们会仔细观察题目,然后多个角度来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解答。而且因为不用笔,他们会比其他的孩子更有空间感,这对于锻炼孩子的脑力来说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当然了,笔算不是不好,相反,笔算是基础。但如果能够在笔算的基础上实现心算的飞跃,学会从多个角度灵活看待和解决问题,无疑能让孩子受益终身。这个益,绝不止是数学成绩的提高,还会是人生的其他方面的受益。
菈妈,公众号:菈妈天天见(lamatiantianjian)
10倍速心算读后感第六篇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我跟朋友去吃披萨,披萨店老板说,对不起客人,这款披萨9寸的卖完了,我给您2个5寸的,多的一寸算是我送的。
我心想,听起来还不错哦。
朋友眉头一皱:老板,不是这么算的,您看,按照圆面积公式是S=πr²来计算, 9寸披萨的面积3.14*4.5*4.5差不多是不到64平方寸,而5寸披萨的面积差不多20平方寸,所以两个5寸的面积加起来才不到40平方寸。按您这么算,我们亏大了。
披萨店老板楞了一下,拿出计算器一通计算,很不好意思的说,那这样吧客人,我给您三个披萨,然后再送个鸡翅吧
故事里的“我”惊呆了。
故事外的“我”也惊呆了,多么快速的心算水平,多么惊人的数字敏感性。
这大概,就是知识的力量吧。更准确的是,是心算的力量吧。
目前,随着电子设备的迅速普及,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有事掏出手机调出计算器功能,看似无伤大雅,实则失去的,是对数字的敏感性,及对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这些原因,日本奥数辅导名师栗田哲也,撰写了《10倍速心算》一书。在书中,他指出,心算的速度是笔算无法匹敌的,且心算需要在脑子完成一系列数字、图像的操作,更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的把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洞察力,这点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十分重要。
栗田哲也将他25年工作经验浓缩成56个心算技巧,供中小学生进行学习,致力于帮助孩子读懂数字和图形背后的原理和规律,以提高心算速度。
这56个技巧涵盖了从小学到初中的数学计算,层层递进,使孩子逐步把握心算技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全书介绍的技巧大概可以归纳成以下两点:
1、善找规律
在进行心算入门练习时,最重要的是先找出数据的规律。
如在书中介绍的第一个技巧:如何计算79+47中,介绍了两种解法:
这两种解法的共同点都是通过观察算式,尽量把两个操作数进行调整,使计算变得容易。如何调整呢,找规律,不同的操作数有不同的规律,如技巧8: 364-(273-136),经过观察之后变成364+136-273,心算变得更加容易。
找规律原则贯穿全书始终,详细即使是没有特意学过心算技术的人,在进行大量多次的运算之后,也会下意识的观察算式查找规律。79+47和80+46,哪种心算容易不言而喻。
2、巧用定理
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接触到许多的数学定理和规律。这些定理和规律若是能合理的应用在心算中,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效率。
如下面这道题:
中学的数学尤其爱考这种看起来有些规律的计算,若是掌握了差分定理:
就可以非常迅速的计算出,结果是1-1/4=3/4
书中介绍的56种技巧,无不是通过观察、找出数据的规律,应用数学的定理实现心算。大道至简,栗田哲也的目的,也是通过这些技巧,使孩子们能够解读数学深层原理,从而掌握能够快速得出答案的心算。
教育从娃娃抓起,在《10倍速心算》一书中,列举了大量与生活有关的案例,旨在使数学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能够帮助孩子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能够更好的学以致用。
10倍速心算读后感第七篇
时常看《最强大脑》的观众或许会发现,那些上节目的人大多可以快速的加减乘除一长串数字,如果仔细推敲,不难发现,他们的这种运算能力一方面来自于重复的训练,另一方面来自于有效的方式、方法。
家长在评论孩子读书这个问题上,时常会用到“死读书”这个词,这表示这个孩子尽管很努力,可是方向不对,或者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情况哪怕是在成人的工作中也比比皆是。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大多数人都懂,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并不代表每个人都会使用。无论是孩子读书还是生活工作,谁不希望自己有着高效率,能够事半功倍呢?
可是以往的教育总让我们局限于一定的框架之中,如果能够跳出这样的思维定式,或许孩子的学习就没有那么辛苦了。《10倍速心算》是一本写给中小学生心算技巧的书籍,能够帮助孩子在短时间内掌握心算的技巧,改变一看到数学题,就只会用笔计算的模式。
本书的作者是栗田哲也,他是骏台学英才研讨会讲师,主要从事有关数学教育、普通教育的写作工作,在他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孩子数学成绩差距大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孩子是否会心算。日常的学校教育往往把笔算作为教育重点,并没有鼓励孩子进行心算,以至于大多数孩子对心算相当陌生,更不要提灵活使用了。
那到底应该如何心算呢?《10倍速心算》一共介绍了56种方法,从易到难,从小学知识到初中知识,层层深入,每个技巧结束后,还有相关的练习习题,辅助孩子加强理解和掌握。如果刚开始进行心算的话,我认为书中的三个技巧特别容易上手,而且可以快速增强孩子心算的信心。
1.善用拆分和整数。
当孩子看到79+146这样的题目,一般是怎么算的呢?是不是习惯按照笔算的方式,先9+6,再进一位后,算7+4+1呢?
心算的目的就是找到快速的方法,准确的算出题目的答案,拆分和整数的方法既方便又通用。在这道题中,可以先把79和146转为相近的整数,也就是80和140,通过计算80+140,得出220,由于79比80少1,146比140多6,可以算出6-1=5,最后,整体相加就得出了答案225。这样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加法,减法、乘法,甚至除法都通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再来看一道乘法题,38*7,如果按照拆分和整数的方法,可以将这道题看成是(30+8)*7,也就是先算30*7=210,再算8*7=56,210+56=266。
2.用爬山的方法反过来计算。
有一些题目尽管可以用拆分和整数的方法,不过也并不太方便,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反向思考的方式,快速得出答案。比如,题目是一道减法,但在实际计算时先把题目看作为加法计算。例如,1012-676这题就可以换成676加多少等于1012,反而简单一些。
在计算的时候,可以想象自己在爬山,如果从676米高的地方开始爬到1000米,需要324米,那还有12米就可以达到顶端,1012-676的答案就是336。
这种方法实际运用了减法和距离这两个概念,如果掌握了这种方法,孩子日后在高年级学习过程中,就更能感受到心算的好处了。
3.善于用平均数。
当题目涉及到多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时,我们可以采用平均数的算法。比如,在126+123+127+126这道题中,这些数字都是在125上下浮动,那基本上可以把125作为这4个数字的平均数来看待,每个数字与125相加减,可以得出+1-2+2+1=2的结论,同时125*4=500,那么这四个数字相加就可以得出502的答案。
再比如说(181+194+197+212+201)/5这个比较复杂的算术题,如果采用平均数的方法,可以把200作为平均数,每个数字与200相加减,可以得出-19-6-3+12+1=-15,与5相除等于-3,而200*5/5=200,200-3=197。
是不是觉得学会了平均数的方法,不仅不用复杂的列公式计算,而且运算的速度也可以大幅度提高?
以上讲的三种方法只是《10倍速心算》中的一小部分,当孩子慢慢地学会心算的方法,习惯看到题目就采用心算的方式时,高年级中的那些复杂计算,甚至方程式计算都可以快速地通过心算得出。
孩子的数学教育任重而道远,不过,若是家长能够提前让孩子意识到心算的好处,多加强练习,不断形成自己的心算模式和方法,我想,孩子不仅在数学学习上成绩优异,在其他功课的学习上也能够游刃有余。
10倍速心算读后感第八篇
作为一个数学学渣而言,我其实真的不太喜欢教孩子做数学题,更加别说和孩子玩数学游戏了,面对刚学了加减法皮毛就整天追在我后面嚷嚷着“妈妈,跟我比赛算数谁快”的孩子,我只能苦笑。每次看到菜市场的大妈称了蔬菜重量后麻利地报出价钱,我总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还记得一个笑话:一个中国人在外国,买了东西后抬头看一眼云朵,心算出总价,外国人大吃一惊,说‘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云计算?’
事实上,早几十年,菜市场大妈们的心算能力媲美‘云计算’。现在呢?在电子产品充斥着每一个角落的时代,心算还有意义吗? 有人说,“有!”理由一:心算是学生主动探索数字之间关系的过程,笔算只是被动模仿。理由二:心算需要在脑中形成一系列数字、图像的操作,有利于把握整体和提高洞察力。理由三:节省时间。 基于以上理由,日本一位拥有25年奥数辅导经验的名师栗田哲也,根据他的所见所想,写出一本书《10倍速心算》。拿到书翻开一看,感觉真是很有意义的书。现在的孩子在学校里,老师基本都要求按部就班地笔算。但只会笔算的孩子往往只会机械地套用老师教的步骤,我们可以怎样去拓展孩子的思维?就从心算开始吧,即使他只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只会加减法,也能学着如何看透数字背后的构成,去理解数学这一门用符号连接起来的演算的学科。
当孩子掌握了心算的诀窍,也就慢慢形成数学的逻辑思维习惯,在需要面对弯弯绕绕的奥赛题目时,也就更容易理解题目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果家长愿意与孩子共读这本书,对快速提高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效果。 那这本书到底讲了哪些的技巧? 1.要学习拆分数字和合并数字的技巧与规律。 作者提到,如果要计算589+762,可以将589拆分成500、80、9,762拆分成700、60、2,然后随意排序相加。 方法一:将589+700得1289,再+60得1349,最后+2得1351; 方法二:500+700,80+60,9+2,再将1200,140,11分别相加; 方法三:58+76得134,末尾添加0得1340,9+2得11,合起来得1351。 以上是拆分的方法,能不能用合并的方法来解决589+762? 肯定是可以的,例如589+11得600,先将600+762得1362,再减去11得1351;又或者将762拆分成11+751,就变成589+11+751,很容易得出结果1351。这就利用了将数字凑成与10、100、1000这样的整倍数,计算起来就会非常方便。 也就是说,不管加法也好,减法也好,乘法也好,除法也好,关键就是观察数字,找到让数字变得简单的方法,运算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2、联系实际能理解得更深刻。 我从来没有想过,减法可以变成一个爬山的距离问题。 1012-676等于多少?逆向思维,假设爬山已经爬了676米了,还要爬多少米才能达到终点1012米?可以先思考爬了676米,再爬324米到1000米,继续往上爬12米就到终点了。所以1012-676=324+12=336,多少快捷简便又容易理解! 这个问题又可以变化成横向的距离问题。利用上面提到的1000这个整数,将数字分解成简单的676、324、12三个组成,问题就清晰明了。如果是高中生看到这方面内容,就可以将这个问题拓展为高中阶段学习的向量问题,数学其实是解决实际生活的工具,不是吗?
作者曾提到,由OECD(全球30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统筹的学生能力评估测试PISA,就是以卷面方式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项国际性的测试,简单来说就是检测学生有没有活用数学的能力,能否有效地将算术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去。而事实上,这个责任多半是家庭教育才能完成。想一想,我还真是从没从这个角度看待过数学。 3、既要寻找规律,更要记住规律。 两位数×两位数是考查心算能力的标志性题型。心算能力的快慢,在于对数的熟悉程度和拆分是否正确,例如 13×73,可以折分成10×73,3×73,如果心算还不够熟练,可以拆分成10×73,3×70,3×3;26×35可以拆分成13×2×35,即13×70,就可以快速得出910的结果,所以在计算75×32时,怎样拆分才能足够快?如果熟练记住4×8=32,4×25=100,是不是可以很快地将75×32拆分成25×4×3×8,即100×24得2400!熟练记住基本规律也是提升心算能力的一大关键。 所以,做题时,死记规律没用,但基本规律一点也不记同样不行。就像快递员送外卖,即使你有导航,但对每件快递的要送达的大概方位心中有数,是不是可以统筹规划,设计最简路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呢?我想,这也是数学与生活的共通之处吧。
回头再看看这本书,真不愧是“别具一格”的教辅读物,不仅让我对数学有所领悟,对生活也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10倍速心算读后感第九篇
孩子上学之后,家长们直接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辅导孩子的学习,最常见到的一个场景就是:没做作业前母(父)慈子孝、一派祥和,一开始做作业连骂带教、鸡飞狗跳。特别是数学!如何才能将成人思维里的数学计算方法转换成孩子所能理解的模式?怎么能让孩子轻松地学好数学乃至喜欢数学呢?相信这是许多和我一样的家长们都迫切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直到《10倍数心算》这本书的出现,我才突然如醍醐灌顶般解开了自己的困惑,同时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对于数学的思维能力出现了偏差,以至于我们始终被困在封闭的定势思维之“茧”中,而无法破茧成蝶。
刚拿到《10倍数心算》这本书的时候,封面的设计一下就吸引了我,清爽的封面上是一张张愉悦的笑脸,教学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思考的快乐、解题的快乐无一不显现得淋漓尽致,难道数学真的可以带来如此快乐的感受?带着期待和疑问,我翻开了它。
本书是拥有25年经验的日本奥数辅导名师栗田哲也代表作,书的内容主要面向小学和初中的孩子,个人建议,即使是初中的孩子甚至是成人,都可从头开始,去一一感受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带来的不一样的结果。
让我们先来看看“计算”的定义:根据已知数目通过数学方法求得未知数。也就是将用符号连接起来的演算式化为简单的数学。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实例来帮助读者体验数字和演算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可充分体会到心算与笔算的不同。同时作者也提出了必须掌握心算的三个理由:
《10倍数心算》全书共介绍了56个心算技巧,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计算589+762时,使用笔算法计算时,就只能上下对齐,按位相加,逢十进位……若换成心算法,则可把589看成500、80、9三个数相加,762看成700、60、2三个数相加,这样就将两个复杂的三位数简化为相对简单的六个数,而且这六个数可根据自己的方式任意排序、相加,并可互为验证。
这样的方法不但适用于加法,对于乘、除法也一样有效,例如计算75╳32,如果把75看做25╳3,32看做4╳8,则原式就可变为25╳3╳4╳8,这样相信就能轻松地得出答案是2400。
如果在计算过程中,孩子能善于运用化繁为简,就能从笔算法的繁琐中摆脱出来,大大提高效率和准确率。
一看到1000-632,你的脑海里会跳出怎样的解法,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按照常规的算术运算规则,按位相减,不足借位,直至得出结果。但你可曾想过,减法还可以转变为加法来计算,如果你把上题想做632加多少可以得到1000,先计算600+300=900;然后计算 30+60=90;再计算2+8=10;最后把三个数相加300+60+8=368,即可得到结果。
同样对于相对复杂的分数计算,采用这样的转换也能有很好的效果,例如:
思维定势也叫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反而会使问题简单化。
在读完合上书的那一瞬间,我在心底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既为自己的困惑和“恐惧”得到了解答而感到轻松,又为孩子能有这样的“良师益友”而感到开心。
我想,本书要教给我们的并不仅仅局限在那56个心算技巧,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属于自己开阔的数学思维,正是:读懂数字和图形背后的原理,就能快速得到答案!数学思维正是庖丁手中的那把利刃,通过建立起来的良好数感和对数字敏锐的洞察力,真正做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而这才是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END-
10倍速心算读后感第十篇
孩子才一年级,辅导作业时我就屡屡被难住,尤其是数学附加题,有种想把自己立马变回小学生的愿望,这样的话,不会才说的过去。当体验过被孩子抢白到崩溃,真的是容易质疑自己的智商还停留在20世纪。还有那些自己会的,看似简单的计算题,因为没有用到老师讲的方法,孩子怎么都不认可。庆幸的是,孩子对数学学习没有失去信心。
最近孩子刚学了学笔算借位减法,还没很熟练,就开始用口算解决加减混合运算,要么算错,要么大意忘记借位。口算容易出错,我建议他用笔算,他白了我一眼说,老师没让用笔算,为什么要用。能想到的理由都说了,也改变不了,什么都得老师说了才能做……
第一,找到算式里数字间的奥妙,把复杂的数字简单化
其实,我也想过,既然他愿意口算,那我们可以练练(虽然这不是我的强项)。偶尔看到小学数学速算视频,觉得方法挺不错的。后来,看了很多同类视频,感觉这里套路挺多,却完全找不到他们的独门秘籍,我渐渐开始担心,这得要记住多少算法,才能快速检索出最简便的一个。这办法对我来讲明显不行“内存”有限啊!
就在我最初关注速算的那股热情眼看就开始淡退时,我看到《10倍速心算》这本书。因为看到目录基本是各种计算题的解法,促使我要赶快看看,有什么妙招,能心算这些明显需要笔算的计算题。我来算算:678+456=?通常遇到三位数运算列竖式最靠谱,现在我来套用书里讲到的交换律、结合律的方法,
678+456=600+70+8+400+50+6=600+400+70+50+8+6=1134
的确是拆分成整数更好算,其实列竖式不只是孩子会忘记进位那个点。
加法口算相对容易,那再来试试两位数乘法,我觉得乘法离开竖式,真的很难搞定啊。74×12=?我们看看书里的心算慢动作回放:
74×12=74×(10+2)=74×10+74×2=888
运算过程这样展示,孩子也看得明白,的确和整十相乘,相对简单。
我也试试小数题,这个孩子没学到,我单独体验,因为小数问题属于易错题,尤其是小数点后面数位不同时,列竖式时就容易出错。
3.5-1.51=?先把前后项都减去1.5得到2-0.01=1.99,书中用的是强弱减法算,把算式里的数字尽量简化成一个整数和一位小数的计算。看懂了这道题那么下道题理解起来就不难了。
小数分数转化: 49÷87.5=? 49÷87.5=0.49÷0.875=0.49÷7/8=0.49×8/7=0.56
第二,数学公式,能学到的有限,要拓展自己学不到的那部分
《10倍速心算》这本书聚集了很多不同的心算解题方法,心算的确是要找数字间的规律,面对不同的算式,能在诸多解题方案里找到最简便的方法,这是我最初的认知,其实也真需要记住方法然后也套用。但学习《10倍速心算》书里方更多法的,觉得其实不止是套用,更多时候是可以直接通过数字关联和运算符号,提醒自己怎么计算才更简单。当然熟知方法是基础,这样思路才能打得开。这就是本书专栏里介绍到的学不到那部分知识,是通过熟练各种计算方法后自主探寻,总结出的方法,到这个境界真的需要用一些功力了。
《10倍速心算》这本书里含中小学的56个心算技巧,我仅学了小学常用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但我仍能感到,书里讲到的方法,还是启发到我注意寻找数字间的规律和关联,当然这本书未能引起孩子的足够重视,是因为他还没能力从文字讲述的步骤里,独立领悟到计算方法的方便之处。倒是从练习题的慢动作回放学到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方法。
这本书很适合家长引导孩子学习心算方法,例题和各种解法,无论是通过文字讲解或是习题慢动作回放,都是思路展示,家长都可以引导拓展孩子的解题思维,这样也能帮助他逐步摆脱老师是否说过或教过,才可以接受新方法,这才能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第三.按照认识、假设、实践的步骤图解分步分析问题
而帮助孩子进入这种主动学习状态可以读《神奇的逻辑思维游戏书》这本书,这是与《10倍速心算》同套出版的,这本书更直观,更有趣,突显游戏成分,使得解决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有玩的兴奋感。我注意到,这本书所选的题目来自“世界趣味数学”,旨在培养孩子从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这让我深感惊喜。孩子面对这本书里的问题,很快就开始投入,一旦解答正确,便欢呼雀跃,还可以讲述他的解题思路。这是在练习计算拿了一百分,也无法看到的。
《神奇的逻辑思维游戏书》书中的题目,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展示,更直观,解析同样是图解,尤其是排列顺序的问题。比如电影院这个问题就是根据提示,要找到某个人的座位次序,这道题并不难,我和孩子答对了。但看到解析,提供了两个验证思路,是与我们思路不同的。解析步骤拓展了我们的思路,原来这类题,可以把假设情况全部罗列,然后对比条件,看谁符合结果,这方法太棒了。
不得不说图示解析更直观,假设的情况图示依依罗列,推算出结果,最后排除不符合的情况,从而得出正确结果。过程中孩子的读图能力被启动,这个解析过程对孩子很有启发,他能意识到,自己没想到的那些假设其实对解题也有必要分析。画图,也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办法,孩子明显能感受到,这对理清思路有很大帮助。
通常遇到不会的数学题,容易陷入急躁情绪,甚至会产生放弃的念头,现在我便要提醒自己假设一下看看。借着这个思路我解出了昨天孩子作业的附加题,昨天看答案都倒推不出解题步骤,简直郁闷透了。今天按照认识,假设,实践的步骤直接推算出正确答案,真是太惊喜了。
还有折纸的那道题,5张同样大小的纸不完全重叠放着,猜哪一张是最下面的那张。这道题我们答错了,是思路错了,解析分三步来验证最大的是最上面一张,拿掉最上面的一张,还是最大的在最上面,依次类推,很快找到第五张,这办法多直观。
而我们虽然用了排除法,但几乎就是猜的结果,这就是思维的局限型。《神奇的逻辑思维游戏书》用图示、假设的方法一层层深入到问题核心,直到解答出问题,学习这步骤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顿觉数学问题原来可以这样心平气和地解答。按照认识、假设、实践的步骤,或画图,或套用公式计算。图解的每个步骤都有其严密的逻辑性,通过逻辑可以推理。
我和孩子一起做《神奇的逻辑思维游戏书》这本书的题目,做对了题后,孩子总会得意地说,“看,我聪明吧,这个问题我来给你讲……”孩子非常主动且充满自信,
这不就是我期待他成为的样子啊。现在越来越发现陪孩子也要陪他一起学习,他可以从我的学习态度上调整自己的态度。而且他非常愿意展示自己,以后辅导数学作业就不那么“囧”和“横”了,知之为知之,不知就学,这套书陪到中学都可以。
回想起幼儿园时,孩子学的逻辑数学,我还很吃惊,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学逻辑。可孩子体验后的解释就很直白,数学最简单,就是找规律,只要你找到规律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当时我还特钦佩他能说出这样的感受。接触了计算,就开始不止一次地往计算的死胡同里钻,连我也是。这样钻进去是真的累,累到崩溃才开始反思,然后通过读数学方面的书,开始把自己拉回到正常数学思维轨道上来。可是一旦遇到到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偏离数学思维的轨道,钻进牛角尖……所以数学学习不止要多练,多算,同样需要多阅读,了解思维特点,深入锻炼思考力、尤其是数学思维方面的书还真得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