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好奇皆成诗》是一本富有童心和想象力的诗集,作者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天真、好奇和诗意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纯真而美好的世界观。读完这本书,让人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感受到了内心深处那份纯真和无尽的好奇。
《天真好奇皆成诗》读后感(篇一)
一上午时间,我都在读这本伟大的儿童诗集。为什么说它伟大,是因为这本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让我看见了闪亮无比的童心。我想说:这应该是我读过的儿童诗中特别特别让人爱不释手的一本了。 真正懂孩子的诗人,他本身就是一个天真的孩子。 克里斯·哈里斯在他的《天真好奇皆成诗》中,为大读者和小读者呈现出孩子难得且宝贵的品性,让我们重新捡拾童年生活的快乐与感动。 这是一本好玩到极致的童诗集——书中收录了作者长长短短、奇奇怪怪的童诗113首。每一首或温柔或好玩的童诗,都会让我们发现孩子的成长秘密。一边读,你会一边惊呼:原来,诗还可以这样写。 书中的每一首诗歌有力地颠覆了我们对世界的固有认知,我们好像正在偷窥一个永远也不能进去的奇妙想象世界。好玩有趣的文字与线条夸张的插图,除了带给我们有趣的阅读体验,也让我们看到了克里斯·哈里斯诗歌作品的鲜明特点。读完这本书,你忍不住想拿起笔,也来创作一首独属于孩子的奇妙诗歌了。 这是一本可以教会每个对儿童诗写作感兴趣的童诗集——好玩有趣的文字与线条夸张的插图,除了带给我们有趣的阅读体验,也让我们看到了克里斯·哈里斯独具创意的诗歌作品的写作特点。 诗中所呈现的文字游戏、矛盾修辞以及诗歌所呈现出的视觉技巧,会让你忍不住地拿起笔,也尝试着去创作一首独属于你自己、独属于孩子的奇妙诗歌了。 如果你爱孩子,就送孩子这本儿童诗集吧!让他们在阅读中延续成长的快乐和坚持他们那颗晶莹璀璨的童心。 如果你爱自己,就读一下这本儿童诗集吧!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走进孩子的世界,找回生命的纯真与感动。
《天真好奇皆成诗》读后感(篇二)
怎么会有这样一本诗集? 语气有点嚣张、乍一看很是奇怪……却又让每一个翻开的人,又哭又笑的。 即使是声称自己永远无法喜欢诗歌的人,也会将这本书以及与孩子一起读这本书的回忆,永永远远地珍藏起来。 因为没有哪一本书,能让孩子叉着腰对大人说:“是的!就是这么回事儿!” 也能让家长抱起胳膊来,得意地跟孩子说:“你看吧,我说什么来着?”
这正是这本“怪诗集”的魅力,替孩子说话,也让家长不再居高临下。让孩子喜欢做孩子,让大人希望做回孩子。 等等,提醒你一下!不建议将这本书放在床头当作睡前书哦~ 因为孩子一定会玩得不亦乐乎,他们想成为诗人的心愿在此刻会集中爆发。恨不得立马拿起笔写下一首诗、一百首诗、一千首诗……
【美】克里斯·哈里斯/著【美】莱恩·史密斯/绘李汀/译 22项国际奖项(含提名),绝非浪得虚名!
✨谁说不会押韵就做不成好诗人✨
提起诗歌,我们首先会想到,中国传统的诗歌有以四言为主的《诗经》,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外国的诗歌也有十四行诗等,它们无一例外有严格的格律、韵律要求。 那么,诗歌一定要这么一板一眼地创作吗?
看一看英文版的封面,你就会发现,这本书的原版叫作I’m Just No Good at Rhyming,意思是“我不会押韵”。而第二首诗,恰好就以此为题。
主人公“我”精通格律、拼写和节奏感,可就是没法儿按照老师的要求押韵。但是等等,“我”真的不会押韵吗?
可见,当“我”自由地表达时,“我”以自己的方式写出了明显带有某种韵律和节奏的句子。你还能说“我”做不成诗人吗?
抛开韵脚、格律、分行分段这些外在形式,诗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加拿大学者李利安·H.史密斯在她的文学随笔集《欢欣岁月》中提到: ……诗歌传统……拥有某种明显的模式,那是一种关于生活的形式——心智与心灵的内在生活和我们面对世界时的外在生活。诗人通过想象,将自己对生活中真理的直觉认识进行再创造,再用艺术这一媒介表达出来,即为诗歌。
换句话说,诗是我们的心唱出的歌。
如果在美国当代诗人中查找本书的作者克里斯·哈里斯,你会发现“查无此人”,因为这本《天真好奇皆成诗》是他的第一本诗集,也是他第一次为儿童创作。
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喜剧编剧,作品常见于《纽约客》《时尚先生》《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或许你看过他参与编剧的情景喜剧《老爸老妈的浪漫史》。
就像许多“误入”童书界的创作者一样,哈里斯也是在自己有了孩子后,萌生了为孩子写点儿东西的想法。戏剧需要巧妙构思,小说需要耐心创作,于是,短小幽默的诗歌成了他的首选。
这本诗集里的许多诗歌,都来自他和孩子的日常生活。这些看似胡言乱语或异想天开的句子,完全突破了我们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认知。而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想用这本诗集告诉小读者们:诗还可以这样写,你也可以成为诗人。
以成年人的身份为孩子写诗是困难的,稍不留神就会成为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令人讨厌的、自以为是的“大人”。
好童诗的关键在于孩子的视角,在于他们每天的现实经历、人际关系以及内心的真实感受,在于代入孩子感知生活,而不是代替孩子粉饰童年。
所幸,作为一个有童心的大人,作者哈里斯并没有沉浸在对童年的幻想中,一味歌颂“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他还记得过去那些“过不去”的小小的痛苦。
因此,我们会看到不爱叠被子、和妈妈斗智斗勇的邋遢孩子。
会看到不愿和弟弟分享曲奇的委屈孩子。
也会看到孩子特有的狡黠、调皮和冒着傻气的可爱。
尤其可贵的是,作者也没有沉溺于这种回到童年的创作。他时不时会想起自己的成年人身份,以及无数个令人崩溃的“亲子麻烦时间”。
当孩子站在学校门口,想用乖巧和依恋多拖延一会儿时间时,哪个父母不曾带着四分期许、三分慈爱、两分“威胁”和一分疲惫这样说呢?
但同时,他也由衷地珍视不可替代的童年时光。
走出童年,才能怀念童年,这首诗当然是一个成年人对童年时光的眷恋。一个十岁的孩子想必还没经历过太多“绝不会”变成“希望不会”、“希望不会”变成“不得不”的时刻。
那么当他读到这首诗时,会怎么想呢?或许他会惊讶,会好奇,还会有一点儿小小的自豪——“原来大人没什么了不起,原来十岁的我这么厉害”。
而这些,恰恰是童诗的价值所在: 不只是抒情、愉悦、反映生活、引起共鸣,还能带来跳出生活的思考和情绪体验。
✨高级的语言游戏可不止是搞笑✨
诗歌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不但像音乐一样,包含自我表达中天然的韵律感、节奏感,还会提醒我们关注语言和文字本身。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孩子都会从生动的、个人化的直觉表达,慢慢开始理解和掌握有固定规范的语言符号,直到能够熟练运用它们。
那么,如果将这个过程逆转,会发生什么呢?
忘记b、d、p、q这些干巴巴的字母,我们会目睹一场紧张焦灼、别开生面的决斗。
展开联想,尝试给同一个图像赋予各种意义,我们会发现一个蕴含无穷可能的世界。
跳出刻板印象,我们会拥有一个意义无限丰富的新词汇。
谐音、双关、仿词……令人眼花缭乱的修辞手法,甚至让插画师都不胜其烦,和作者吵了起来。
在一个“标准的大人”看来,这些文字游戏简直是“不成体统的胡闹”。然而对规则的打破,反而强调了规则和逻辑的存在: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那么错误又怎么会令人错愕和发笑呢?
正是这些看似无厘头的胡说八道,将我们从枯燥、无趣、一成不变的理性和司空见惯的秩序中解放出来,在无形中刺激了我们对语言——既包括语音也包括文字——的敏锐感知。
孩子天然地热爱游戏,他们对于语言的敏感度甚至超乎成年人的想象。当注意力被吸引到密集的文字游戏上时,他们自然会对语言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语言的逻辑细节有更强的领悟力,也对幽默有更深的感悟。
而有了幽默这副滤镜,单调的世界将变得缤纷,失望沮丧也将化为对努力付出的犒赏。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插画师莱恩·史密斯,2012年因在儿童图画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被艾瑞•卡尔博物馆授予“卡尔荣誉艺术家”称号,2014年获得美国插画博物馆授予的终身成就奖。
他的作品《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1993年)和《格林爷爷的花园》(2012年)两次荣获凯迪克奖,《一个部落的孩子》获得了2017年凯特•格林纳威金奖。我们还出版过他自写自画的诗集《明天,很可能……》。
本书的插图线条粗犷,画面率真,完美契合诗歌荒诞中透着稚气、任性中流露温馨的气质。而插画师和作者一样,都是调皮、幽默的大人。
他们俩“大吵一架”后,作者写了一首诗吐槽插画师,插画师马上在对页回敬给作者一幅不忍直视的肖像。合作得天衣无缝却“互相看不顺眼”,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高级的默契呢?
当我们说讨厌诗歌时,我们讨厌云里雾里地故作深沉,讨厌矫揉造作地附庸风雅,讨厌人云亦云地千篇一律,讨厌一板一眼地把自己装进所谓“格式”的套子里。
但真正的诗歌,是从内心流淌出的话。童心、童真、童趣,从不会让人讨厌。
拂去那些假、大、空的套路,我们会发现,世界淘气,万物可爱,天真好奇皆成诗。
特别提示:
如果足够细心你一定会发现这本书的页码有不可饶恕的大问题但先别急着发脾气关于页码的秘密就藏在某一首诗里……
(文/捏捏)
《天真好奇皆成诗》读后感(篇三)
怎么会有这样一本诗集? 语气有点嚣张、乍一看很是奇怪……却又让每一个翻开的人,又哭又笑的。 即使是声称自己永远无法喜欢诗歌的人,也会将这本书以及与孩子一起读这本书的回忆,永永远远地珍藏起来。 因为没有哪一本书,能让孩子叉着腰对大人说:“是的!就是这么回事儿!” 也能让家长抱起胳膊来,得意地跟孩子说:“你看吧,我说什么来着?”
这正是这本“怪诗集”的魅力,替孩子说话,也让家长不再居高临下。让孩子喜欢做孩子,让大人希望做回孩子。 等等,提醒你一下!不建议将这本书放在床头当作睡前书哦~ 因为孩子一定会玩得不亦乐乎,他们想成为诗人的心愿在此刻会集中爆发。恨不得立马拿起笔写下一首诗、一百首诗、一千首诗……
【美】克里斯·哈里斯/著【美】莱恩·史密斯/绘李汀/译 22项国际奖项(含提名),绝非浪得虚名!
✨谁说不会押韵就做不成好诗人✨
提起诗歌,我们首先会想到,中国传统的诗歌有以四言为主的《诗经》,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外国的诗歌也有十四行诗等,它们无一例外有严格的格律、韵律要求。 那么,诗歌一定要这么一板一眼地创作吗?
看一看英文版的封面,你就会发现,这本书的原版叫作I’m Just No Good at Rhyming,意思是“我不会押韵”。而第二首诗,恰好就以此为题。
主人公“我”精通格律、拼写和节奏感,可就是没法儿按照老师的要求押韵。但是等等,“我”真的不会押韵吗?
可见,当“我”自由地表达时,“我”以自己的方式写出了明显带有某种韵律和节奏的句子。你还能说“我”做不成诗人吗?
抛开韵脚、格律、分行分段这些外在形式,诗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加拿大学者李利安·H.史密斯在她的文学随笔集《欢欣岁月》中提到: ……诗歌传统……拥有某种明显的模式,那是一种关于生活的形式——心智与心灵的内在生活和我们面对世界时的外在生活。诗人通过想象,将自己对生活中真理的直觉认识进行再创造,再用艺术这一媒介表达出来,即为诗歌。
换句话说,诗是我们的心唱出的歌。
如果在美国当代诗人中查找本书的作者克里斯·哈里斯,你会发现“查无此人”,因为这本《天真好奇皆成诗》是他的第一本诗集,也是他第一次为儿童创作。
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喜剧编剧,作品常见于《纽约客》《时尚先生》《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或许你看过他参与编剧的情景喜剧《老爸老妈的浪漫史》。
就像许多“误入”童书界的创作者一样,哈里斯也是在自己有了孩子后,萌生了为孩子写点儿东西的想法。戏剧需要巧妙构思,小说需要耐心创作,于是,短小幽默的诗歌成了他的首选。
这本诗集里的许多诗歌,都来自他和孩子的日常生活。这些看似胡言乱语或异想天开的句子,完全突破了我们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认知。而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想用这本诗集告诉小读者们:诗还可以这样写,你也可以成为诗人。
以成年人的身份为孩子写诗是困难的,稍不留神就会成为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令人讨厌的、自以为是的“大人”。
好童诗的关键在于孩子的视角,在于他们每天的现实经历、人际关系以及内心的真实感受,在于代入孩子感知生活,而不是代替孩子粉饰童年。
所幸,作为一个有童心的大人,作者哈里斯并没有沉浸在对童年的幻想中,一味歌颂“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他还记得过去那些“过不去”的小小的痛苦。
因此,我们会看到不爱叠被子、和妈妈斗智斗勇的邋遢孩子。
会看到不愿和弟弟分享曲奇的委屈孩子。
也会看到孩子特有的狡黠、调皮和冒着傻气的可爱。
尤其可贵的是,作者也没有沉溺于这种回到童年的创作。他时不时会想起自己的成年人身份,以及无数个令人崩溃的“亲子麻烦时间”。
当孩子站在学校门口,想用乖巧和依恋多拖延一会儿时间时,哪个父母不曾带着四分期许、三分慈爱、两分“威胁”和一分疲惫这样说呢?
但同时,他也由衷地珍视不可替代的童年时光。
走出童年,才能怀念童年,这首诗当然是一个成年人对童年时光的眷恋。一个十岁的孩子想必还没经历过太多“绝不会”变成“希望不会”、“希望不会”变成“不得不”的时刻。
那么当他读到这首诗时,会怎么想呢?或许他会惊讶,会好奇,还会有一点儿小小的自豪——“原来大人没什么了不起,原来十岁的我这么厉害”。
而这些,恰恰是童诗的价值所在: 不只是抒情、愉悦、反映生活、引起共鸣,还能带来跳出生活的思考和情绪体验。
✨高级的语言游戏可不止是搞笑✨
诗歌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不但像音乐一样,包含自我表达中天然的韵律感、节奏感,还会提醒我们关注语言和文字本身。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孩子都会从生动的、个人化的直觉表达,慢慢开始理解和掌握有固定规范的语言符号,直到能够熟练运用它们。
那么,如果将这个过程逆转,会发生什么呢?
忘记b、d、p、q这些干巴巴的字母,我们会目睹一场紧张焦灼、别开生面的决斗。
展开联想,尝试给同一个图像赋予各种意义,我们会发现一个蕴含无穷可能的世界。
跳出刻板印象,我们会拥有一个意义无限丰富的新词汇。
谐音、双关、仿词……令人眼花缭乱的修辞手法,甚至让插画师都不胜其烦,和作者吵了起来。
在一个“标准的大人”看来,这些文字游戏简直是“不成体统的胡闹”。然而对规则的打破,反而强调了规则和逻辑的存在: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那么错误又怎么会令人错愕和发笑呢?
正是这些看似无厘头的胡说八道,将我们从枯燥、无趣、一成不变的理性和司空见惯的秩序中解放出来,在无形中刺激了我们对语言——既包括语音也包括文字——的敏锐感知。
孩子天然地热爱游戏,他们对于语言的敏感度甚至超乎成年人的想象。当注意力被吸引到密集的文字游戏上时,他们自然会对语言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语言的逻辑细节有更强的领悟力,也对幽默有更深的感悟。
而有了幽默这副滤镜,单调的世界将变得缤纷,失望沮丧也将化为对努力付出的犒赏。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插画师莱恩·史密斯,2012年因在儿童图画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被艾瑞•卡尔博物馆授予“卡尔荣誉艺术家”称号,2014年获得美国插画博物馆授予的终身成就奖。
他的作品《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1993年)和《格林爷爷的花园》(2012年)两次荣获凯迪克奖,《一个部落的孩子》获得了2017年凯特•格林纳威金奖。我们还出版过他自写自画的诗集《明天,很可能……》。
本书的插图线条粗犷,画面率真,完美契合诗歌荒诞中透着稚气、任性中流露温馨的气质。而插画师和作者一样,都是调皮、幽默的大人。
他们俩“大吵一架”后,作者写了一首诗吐槽插画师,插画师马上在对页回敬给作者一幅不忍直视的肖像。合作得天衣无缝却“互相看不顺眼”,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高级的默契呢?
当我们说讨厌诗歌时,我们讨厌云里雾里地故作深沉,讨厌矫揉造作地附庸风雅,讨厌人云亦云地千篇一律,讨厌一板一眼地把自己装进所谓“格式”的套子里。
但真正的诗歌,是从内心流淌出的话。童心、童真、童趣,从不会让人讨厌。
拂去那些假、大、空的套路,我们会发现,世界淘气,万物可爱,天真好奇皆成诗。
特别提示:
如果足够细心你一定会发现这本书的页码有不可饶恕的大问题但先别急着发脾气关于页码的秘密就藏在某一首诗里……
(文/捏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