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视角》这篇文章讨论了人物角色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强调了通过不同视角描绘人物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和丰富。作者认为,深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文章启发了我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角色的思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物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
《人物与视角》读后感(一)
本书的作者是《安德的游戏》的作者,如果喜欢这本书,可以考虑看一下。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小说创作的要素,但是作者通篇举例基本都是电影。作者在文中写了很多场景举例,但是指导写作的书,总觉得看外国作者写的不得劲啊。语言环境不同表达方式的差异让我看完了觉得没啥收获。
对于人物的塑造,作者强调了动机、人物的过去、名声、人际关系、习惯、能力、外貌等很多不同的角度。第二,作者也很强调作者在写作前要对自己笔下的角色不断产生好奇,问为什么。
对于这本书,最受用的是让我体会到小说的一个作用:可以预处理人在生活中因为变化无常而产生的恐惧。这种恐惧潜伏在所有人际关系的不确定性中。小说让我们看到人的动机——行为的原因。这些虚构的人物能帮助我们对真人的行为动机进行推测。
交写作的书真的太多,要想找一本合适的,真是大浪淘沙。
《人物与视角》读后感(二)
实践出真知。之所以相信这本书的实用性,是因为作者奥森•斯科特•卡德是美国科幻史上唯一一个连续两年两次获得“雨果奖”和“星云奖”这世界科幻文学两大最高奖项的作家,简直比大刘还牛。没想到的是,卡德还是教写作的老师,那这就很有说服力了。 国外的教程总有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卡德讲到的时态,在中文里就没有这个问题。本书分为构思人物-搭建人物-人物实操,这样的划分我个人觉得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分,除非像构思—动笔这样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像主角-配角-龙套这样人物权重顺序来组织全篇,逻辑性更清晰一些。当然,书中干货不少,讲透了一些在人物塑造的知识点。比如如何打造真实可信的人物,就像演员研究角色所做的人物小传一样,要充分考虑清楚人物的所作所为、行为动机、过去经历、习惯爱好、人际关系、外形能力后才好落笔。比如使用倒叙最好的方法,倒叙往往会打断当下的时间进程,使用不当会影响故事节奏。最好的回忆方法是当前事件引起回忆,又由回忆来改变人物对过去事件的重新理解,从而推动当前事件的发展。本书最重要的内容是视角分析,通过演示和再现两种与观众不同关联方式,重点分析了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电影视角等方法。不同的叙述方式,有不同的使用场景,那些本来并不觉得复杂的东西,经过卡德的分析,却发现有如此多的门道,这就是内行与外行的区别。书中举的一些例子比较有趣,文字换了一种表述方式,对比之下高下立现。整本书读下来,确实有些借鉴意义,但是只读而不亲自动脑去构思人物、亲自动笔去描摹人物,书中讲到的道理似乎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人物与视角》读后感(三)
实践出真知。之所以相信这本书的实用性,是因为作者奥森•斯科特•卡德是美国科幻史上唯一一个连续两年两次获得“雨果奖”和“星云奖”这世界科幻文学两大最高奖项的作家,简直比大刘还牛。没想到的是,卡德还是教写作的老师,那这就很有说服力了。 国外的教程总有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卡德讲到的时态,在中文里就没有这个问题。本书分为构思人物-搭建人物-人物实操,这样的划分我个人觉得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分,除非像构思—动笔这样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像主角-配角-龙套这样人物权重顺序来组织全篇,逻辑性更清晰一些。当然,书中干货不少,讲透了一些在人物塑造的知识点。比如如何打造真实可信的人物,就像演员研究角色所做的人物小传一样,要充分考虑清楚人物的所作所为、行为动机、过去经历、习惯爱好、人际关系、外形能力后才好落笔。比如使用倒叙最好的方法,倒叙往往会打断当下的时间进程,使用不当会影响故事节奏。最好的回忆方法是当前事件引起回忆,又由回忆来改变人物对过去事件的重新理解,从而推动当前事件的发展。本书最重要的内容是视角分析,通过演示和再现两种与观众不同关联方式,重点分析了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电影视角等方法。不同的叙述方式,有不同的使用场景,那些本来并不觉得复杂的东西,经过卡德的分析,却发现有如此多的门道,这就是内行与外行的区别。书中举的一些例子比较有趣,文字换了一种表述方式,对比之下高下立现。整本书读下来,确实有些借鉴意义,但是只读而不亲自动脑去构思人物、亲自动笔去描摹人物,书中讲到的道理似乎就没有什么用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