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聚焦于1985年摩门教徒在犯下谋杀案后的权力斗争和司法系统的挑战。它揭示了这个宗教团体内部的复杂关系和对外部威胁的反应,以及美国司法系统面临的挑战。观众可以了解到这个案件的背景和影响,以及它对摩门教徒和整个社会的影响。
《摩门教徒谋杀案》观后感(一)
摩罗乃还是白蝾螈?其实哪个是事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大家认为哪个是事实。马克霍夫曼的技俩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一流的,先伪造一批古籍去力证摩门教的起源和传说,顺利获得教会的欣然接受和认可,再不断地伪造新的文献,用已经被官方认证过的善本去证明这些被不断“发现”的文献真实性。为掩盖真实的敛财目的,还做了大量的正当买卖,把自己包装成专业的古书商人,把树叶藏在了森林里。
摩罗乃还是白蝾螈?
《摩门教徒谋杀案》观后感(二)
phony的另外一条parallel就是教主John Smith本人……其中有多少是谎言或许不好求证,但是目前可知的是两人的生平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12岁启蒙;14岁明志;“not very well educated”(教主岳父原话)但是全靠自学;少年时期开始热衷于和同伴进行寻宝活动,都被认为“have an ability to locate lost items”且都在经历家庭困难之时开始发功;都让妻子意外地参与到第一个神启时刻;成名后大规模敛财;难产的经书翻译/编造之路;最终(都将)死在狱中。
据说MH去英国“传教”期间,背着父母仔细研读了批判摩门教的学者Fawn McKay Brodie撰写的教主传记《No Man Knows My History: The Life of Joseph Smith》。所以或许这种巧合也出自他手,正如那些他所炮制的古籍一样——他完全依照着教主的生平,一步步塑造了自己的生平。一方面是为了达到极致的戏谑,另一方面他也完成了对自我的造神。唯一不一样的可能是教主用搬家的方式多次延迟了deadline,但是今天的交通和通讯已经不允许他这样“人间蒸发”了,MH继而走上了另外一条更残酷的道路。
《摩门教徒谋杀案》观后感(三)
今年看过的最佳犯罪类纪录片(才三月而已,闹哪样lol),实在精彩,期待一下电影/电视剧改编。喜欢导演的叙事手段,开头较于平淡很快却高潮迭起。看似不惊艳的开篇也为故事铺垫了宗教背景,其实整个theological background对于本片立意是非常重要的,既便于观众理解摩门教这个小众宗教群体的一些特性,又引出接下来会出现的各个人物所在环境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及主角的犯罪行为本质上的颠覆性和侵犯性。
看到后面更能理解“谋杀”的双重含义:除了无辜被害者的生命,更有此行为对周围人宗教信仰和精神力量摧毁性的打击。说回短剧本身,故事性很强的同时也保持了纪录片应有的真实感,层次感丰富,节奏疾缓交替,擅于营造抓人情绪,逻辑环环相扣。
主角是sociopath释义般的存在,思维方式异于常人,视万物如蜉蚁,全无同理心,游戏人间。天赋异禀无疑,无论是14岁自制测谎仪,还是干本行古币制作真迹模仿(其中的化学物理生物气象考古学知识),书法天才+古文撰写(文学性和艺术性兼备),文本交易(社交手段&销售才能),甚至造武器都是一流的!更可怕的是以上所有都自学成才的天分,和没有天分都学不来的变态心智——他人的命运生死在他看来不过是在“玩”。乃至他自己的身体也不过是实验器具/必要时可丢之弃之可伤害的道具。试问我们正常人,谁会炸自己以达到目的?恕我无法为“自杀论”买账,以他的技术,想炸死任何人就不会是炸伤,包括他自己!更何况,想好要自裁的人会用概率论去伤害无辜(第二个受害人)吗?
记得之前有看过对反社会型人格的一个描述,用在这里恐怕也很恰当:对他们这类人来说其他人的感受也好生命也罢,不过是一只蚂蚁一条虫之于普通人,你踩死了蚂蚁会担心它疼吗?
这一点是最让人不寒而栗的。这样的人就蛰伏在日常生活中,是个好教徒好朋友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他曾对你展露过善意温暖,可当他组装炸弹准备杀共同好友的时候,他还是可以一边平静和你聊天,一边陪孩子玩耍......恐怕这一点,也是让受访者三十多年后仍然气到发抖甚至落泪的人性之殇吧。主角的才能要是有更好的引导和发挥,是不是可以有对社会做贡献的可能?还是说,反社会型人格本性如此,本来也没有如果。很有可能在服刑期间也是很好的研究对象和特殊专家类型的存在,毕竟在专业上,他是无争议的一代宗师,研究领域、情报机构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我甚至好奇,他在狱中吞服安眠药压迫手臂导致肌肉功能受损是否也如之前所有事件一样,也是精确计算实验的结果?他只是不愿意自己的craft被官方机构所利用所以自废武功?哈哈纯属脑洞了。
小小的感叹一下,不出世的天才最后输给了GPA 0.6 prosecutor大佬(原来这个成绩真的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