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然草》是一部日本经典文学作品,描写了作者在生活中的种种感悟和体验。通过对自然、人情和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然、豁达的生活态度。读后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引发了很多共鸣和思考。
《徒然草》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好像一位智僧在讲人生道理一般。读起来有点像孔孟那套。不过先人的智慧很多在现在来看依然非常适用。做人的标准,为人处世,书中所云往往现在的世人也不见得领会。总体来讲,作者提倡中庸之道,可能那个世纪的人们都比较崇尚中庸。不知道如果作者活在当下的社会中,又会以什么方式来对待现在的世界呢
1/15页《徒然草》读后感(篇二)
短小而富有哲理的随笔,让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自己在禅修。
每天上午是我的reading time,于是趁着几日的阳光明媚,把徒然草读完了,竟然有一种心灵被净化的感觉,当然,里面也有一些观点是我不太认同,比如作者对于女人的评价,太片面了。总体来说,还是很有启发性宜读的一本书。
2/15页《徒然草》读后感(篇三)
上周看到这本书,
然后在当当上买了,
这周一拿到手,
然后很慢很慢的看,真的很慢,
直到昨晚才看了二三十页吧,
书天天都放在我的桌子上,
那么醒目的书名,
可我直到昨晚才清醒过来。。。
这本书不叫“陡然草”而叫“徒然草”
orz
3/15页《徒然草》读后感(篇四)
世上最能迷惑人心的,莫过于**。人心实在是愚昧啊!明知薰
香并不能常驻,虽暂时附着于衣物之上,闻着也不禁心襟荡漾,难以
自持。
昔年有位久米仙人,能够御空而行;当他飞过家乡时,看见河边
洗衣女用双脚踏踩衣物,裸露出雪白的小腿,心中起了**,顿时丧失
神通之力,从天上掉了下来。
4/15页《徒然草》读后感(篇五)
如题。
豆瓣上就有两本,另一本:
作者: [日]吉田兼好
副标题: 一个日本法师的生活观
isbn: 4043574088
书名: 徒然草
译者: 文东
定价: 25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9-04
除了书号,其他的都一样,连封面、出版社的一样,怪啊。
那本才是正版?!
我想看,可该买哪本?
5/15页《徒然草》读后感(篇六)
吉田兼好是个奇怪的和尚
徒然草把无聊二字讲的清澈见底,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深深浅浅地了解无聊是怎么一回事,少部分人或许还很精通,但是他却能把无聊和虚空赋予一些形式和格调,感叹号和语气词,装饰精良,真实可触,媲美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形式感。
人是要死的,而世间事永恒的变化又是如此的恒久不变;世间事永恒的变化是如此的恒久不变,而人却总是要死的。——这首尾咬合的两句话就是兼好和尚用徒然草勾勒的一个小宇宙,说的是,万事绝不可当真:男人不可有妻,与一个女人长期相处简直就是自取灭亡;改也无益的事情就不要去改,像许由那样水瓢挂树,手捧而饮;不可在席间四处劝酒
6/15页《徒然草》读后感(篇七)
《徒然草 》吉田兼好 您在位置 #450-456的标注 "学艺之人,在技艺未达精熟之时,深藏不露,暗自苦练,一旦学成之后,才现身于众人。这实在是令人艳羡的做法!" 然而说这话的人,一定会一艺无成。 技艺未精时,厕身于名手之间,虽备受讥讽而不以为耻,虽遭人非议而能泰然处之,虽于此道缺乏天分,仍然好学不倦,不拘泥于陈法,也不任意妄为,积年之后,必然能脱颖而出,成为德艺俱佳、一时无双的名手。 普天之下被称为名手的人,学艺之初,其技艺都不免拙劣,且有顽固不去的瑕疵,但始终谨守正道,不放任自流,最终成为一代名家、万人师表。这是不易的规律。
7/15页《徒然草》读后感(篇八)
2013,七月借书。
朋友叫我看的,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几次想要放弃又捡起,最终还是没有看完。除了一篇讲四季的小散文深得我心之外,其他一概看不下去。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作者是个雅人生活得太精致了,而我是个粗人,小时乡野间野草一般长大,大了生活也总是将就着过,饮食衣着一概不考究。所以遇上这种由内而外的考究,我就真的无法深入其间了。一般我看书时,脑中放电影,书中所讲自在我脑海中演起来,但这书,我这儿就演不起来了,因为太考究太细腻了,不是我等凡人能轻易就想象到的。且种种讲道理,看起来就让我厌烦。或许性不灵,不能听下大师的教诲,真是惭愧。天性如此,亦是没法。只说是继续书海中遨游,渐渐发现自己喜欢的风格吧。
8/15页《徒然草》读后感(篇九)
成人们的喜怒哀乐都是心中虚妄的结果,但是人却把它当作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在意。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昔日的恋人,虽然还记得在一起时的温柔时光,但人已离我而去,形同路人。这种生离的痛,比死别还更要让人感到悲伤。
只有盛开的樱花和月光如洗的景色是值得欣赏的吗?阴雨天气中思慕月亮,垂帘自闭不知春去何处,都是一番别有情趣的事情。
为人处世,要想没有过失,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诚相见。
我们心中总是会有各种欲求浮现,不就是因为没有本心的缘故吗?如果心中有主,就不会有那么多杂念进来了。
2018.7.17
9/15页《徒然草》读后感(篇十)
周末的晚上,大雨滂沱,玩了一天的女儿累得早早睡了,可是我睡不着,这样的雨夜总让我舍不得就这么睡去。坐在窗前静静听雨,天地间什么也没有,只有这雨声和我自己。随手从书架取下一本书,徒然草。一个7百多年前的日本法师,可以写下这么优美隽永的文字,让人不能不感慨。对于生命的感悟与真善美的追求,其实应该是人性里最本质的部分,经由几千万年的进化而更加坚韧。打开书,扉页上一句淡淡的题: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多么美好而淡定的文字。有时候会想,某个时刻,偶遇一个人,有安静的笑容,发现彼此看同一本书,那是很美好的瞬间。
10/15页《徒然草》读后感(篇十一)
这几日心情烦躁,读吉田兼好《徒然草》,颇多沉静之意,略可缓解。兼好本是法师,所作文字自然蕴含禅意,格调清新,令人心情爽朗。
总的来说兼好法师奉劝人们要放弃心中贪炽,以恬淡的态度对待生活。“抱着从容恬淡的心态过日子,一年都显得漫长无尽;抱着贪婪执着的心态过日子,纵有千年也短暂如一夜之梦。”人是受欲望驱使的动物,克制了心中的贪念,就可以享受世间最平凡的快乐,就像一轮秋月,一株野花带给人的愉悦感。
可是又有几个人愿意放弃烈火烹油般的世俗生活,做到心如明镜台?唐朝有个人叫许由,无身外之物,喝水都要靠手去舀。别人送了一个水瓢给他,挂在树上风吹作响。许由感到心烦,便丢弃了水瓢,还是靠手舀水喝。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许由这样透澈清明的人却是难得一见了。
11/15页《徒然草》读后感(篇十二)
看书越来越挑剔,
成功学不看,励志书不读
这几年只看传记,历史,少数哲学
以及那些天才或者自以为天才的人写的书
说起来这本,有点像小品
又或者是随笔
更兼有中国古代笔记的影子
迷茫的现代人,最需要的却应该是这一类
不是肤浅的励志,亦非鼓动人心魄
可以漫不经心看几页的那种
喝杯茶,泡个脚,放放佛乐
有那么一瞬间,被作者惊到了
原本我们也应该想到的,被他想到了
原本我们应该去做的,却因自己舒忽或者慵懒而放弃
骨子里的浪漫与道德
在一本书里相辅相成
并行不悖。
我坐在大望路露天的凳子上
抽枝烟,读这个
有一种克制不了的愉悦。
12/15页《徒然草》读后感(篇十三)
有些书好,是自自然然的好,不是用力的好。有些气息慢,是流畅着的慢,并不是一种迟滞。
“5月间,水鸡的鸣叫笃笃如叩门之声”,“六月里,穷人家的墙根下开满了白色的夕颜花”。就好像你有心无意间的来去,这并不是可以表达出来的。他一时这样说,一时那样说,而且说了很多回“很有味道”,“这真有味道”,“这非常有意思”,你却始终未觉鼎沸。他依然冲淡得很。这种饶有兴致的冲淡,也许最让人感动。
我大概在慢慢理解“虚伪出自智慧”的说法,《道德经》里也有类似意思。“40岁以后要有自惭形秽的觉悟”,这种说法并不是真的自贬。
远方之后,风中尽头,云彩之上,有些什么?你不要急着给答案。
另,我抄一下书的第72段——
“没品味的事有:坐席四周常用之物多;砚上笔多,佛堂内佛像多;庭院草木山石多;家中子孙多;与人见面话多;祈愿文中自述的善行多。
虽多而百看不厌的物什有:文车上的书卷;尘冢上的积尘。”
我加一句,《徒然草》的某些谬论,比如对女子的评论,可归入前者。对此很在意的态度,亦归此类。看此书而一笑,看过大部分忘掉了,就归入后者吧。
13/15页《徒然草》读后感(篇十四)
看完这本书我总算知道<源氏物语>时代的mindset是真实存在的了,当时仅仅在欣赏一些诗文,故事性,感叹这帮人怎么就能如此的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呢。大约是多年的工科训练让我对过于感性的东西接受无能。<徒然草>诞生的时代恰好跟<源氏物语>同时,注解的内容中多次提到过紫式部。看到<徒然草>里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句诸如"再优秀的男子,若不解风情,就如同没有杯底的玉杯,好看不中用“,”有些人,为了风流之事,早出晚归,既担心父母的训诫,又惧怕世俗的非难,整日心思不宁". What are these thoughts?就很诡异。
这书基本就是作者的日记杂感。我看这书评分8点几,我最多只能给6 out of 10了。书中多次提到阅读我国古典著作<华严经>, <道德经>, <庄子>等,认为是很高深的书籍。偶尔会发一些感慨诸如"揽月自观,感觉天地的限制和物欲都远去了"之类的,在修身修心方面也是远远无法覆盖or企及中国的古典思想的。
14/15页《徒然草》读后感(篇十五)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花开花落,四时更替,唯有爱,绵长久远…借鉴以为姐姐的一句总结。很多当下的感受都是一时兴起,并强烈的去思考运转着大脑,或许显得痴狂,可谁又知道这一悸动并不是我的蓄谋已久的归属呢?你好吗?多想去见见你…淡然的拿起书,惆怅之余在思考自己是否能看完这本书,忧伤失落的文字,带有温度的去情绪,跨过时空的另一个平行里,我们是否也在追寻那一丝执念。而凡尘俗世不也徒然吗?图一来自微博水印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