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巧克力和酥油花》的观后感大全

《巧克力和酥油花》的观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9 19:30:09
《巧克力和酥油花》的观后感大全
时间:2024-07-19 19:30:09   小编:

《巧克力和酥油花》是一部讲述西藏文化和人情的电影。主人公唐央在经历了家庭和爱情的磨难后,用自己的努力追寻着幸福和爱情。影片中的唐央和藏族文化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西藏的神秘和美丽。

《巧克力和酥油花》观后感(篇一)

草原少年出走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城市少年出走释放自己压力。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否真正了解孩子呢?里面通过一段旅程的记录,讲述了两个12岁少年关于成长、友谊和自我认知的旅程。他们在旅途中从互相爆击到成为好朋友,最终收获了更为重要的东西。值得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既能欣赏到川藏自然纯净的美丽风光,又能引发对生活和价值观的深思。✨暑期必看好片

《巧克力和酥油花》观后感(篇二)

巧克力大家都知道,酥油花是什么?代表了什么?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观看了影片,随着剧情的推进,越来越产生很多共鸣,影片里的情节不就是我生活里的映射吗?复杂的情感被表现出来,再想复述一遍,却做不到,只能感受无法表达。到最后,才知道什么是酥油花,可是最最后,又不知道酥油花是什么,就是这么无奈,观影后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慨,值得推荐

《巧克力和酥油花》观后感(篇三)

电影呈现的路途景色好美,有些瞬间仿佛置身其中忘却世俗烦恼,两个小朋友怀揣着不同的想法一路结伴,有分歧争吵,也有其乐融融,小演员的表现挺亮眼,尤其桑丹,笑容眼神和符合角色的台词设定让这个人物立体起来。唐宇这个角色符合城里孩子“小大人”的感觉,但个别时候的台词设定感比较强。两人一路前行一路经历感受,不仅有当地文化的浸润,也有自我的审视反思,坚持重要,放下也同样重要。唐宇对内卷式生活的放下与桑丹对酥油花执着的坚持,在一路的相互影响下,都各自反思了自己处理方式的不足,唐宇正视与父母的矛盾,不再逃避,而桑丹在塔尔寺见识了终会融化消失的酥油花,最终也得自己决定是否继续,如同路上遇到的僧人一行人,那位与自己较劲的世俗之人,又何尝不是我们呢?结尾感觉收得比较含蓄,没有明确的表达,但依然是一部真诚而动人的电影。

《巧克力和酥油花》观后感(篇四)

一个带你走进西藏 青海 风景如画的电影 从可爱的牦牛进入两个少年相遇 很温馨 一个来自草原 一个来自城市 两个不同环境成长出来的孩子 表达着对自己生活的无奈 互相理解一路同行 彼此陪伴 也遇到了很多陌生人的暖心帮助 书写了人生一段珍贵旅程

印象最深的两句台词

“开心是容易的 因为一个人就能做到 但幸福很难”

“你知道的都是网上知道的 我想知道你知道什么”

巧克力和酥油花应该就是两个孩子吧 有苦有甜 美丽绽放 也会融化

开放式的结局发人深省

如果现在的你正处在焦虑中 7月9日和朋友相约电影院治愈一夏吧

《巧克力和酥油花》观后感(篇五)

1.本片最大的亮点在于讲成长但不说教(被“梦想”浇灌的大多数人都是执念,而不是坚持。本片所探讨的关于“坚持和放下”的沉重话题,借用两个小孩的视角来展开,很巧妙。)

2.桑丹这个角色极为动人(笨拙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超敏锐的情绪感知能力形成强大的张力从而实现了这个角色的魅力,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等到了塔尔寺找喇嘛给奶奶祈福”,这是他听到奶奶中风之后的第一反应)

3.众生皆平等(赌气的人为了寻找“忘记痛苦记忆的办法”不吃饭不睡觉,在这里被尊重,15岁少女的成人礼庄重肃穆,女性被尊重,成长被尊重)

4.制作上还是有硬伤,剪辑或许可以再调整一下(比如结尾处桑丹看的融化的酥油花,镜头接他跑回家,总觉得这里好像少了些什么。不止这一处。摄影有些也觉得故弄玄虚,他们摔跤的环绕镜头我看的满脑子问号)

5.文艺作品上院线确实不易,导演扎根实地采风的创作态度值得欣赏。滚片尾的时候我很认真的看完了,觉得很亲切,淳朴真诚。

《巧克力和酥油花》观后感(篇六)

一星致敬拍这个题材的电影制作人们

在商业化泛滥又烂片满地的国产电影里,还能看到这么真挚纯粹的故事,电影制作者也是在践行台词中的那句话:明知道会消失,还是要去做吗?

拍藏区终于不是一成不变的西藏了,而是从川西到青海,风景极美,好几个镜头都可以直接做海报那种。故事也不是文艺叛逆青年涤荡内心之旅,而是换成两个离家出走的小孩哥,一个清晰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而离开家往目的坚定地走去,一个接触了太多世界精彩的一面反而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而逃离现实,不出意外他们意外相遇了,而后的一些像是在看公路片,遇到了很多人,感觉像要出事却一路顺畅的旅途,打过架然后很快和好,最终在目的释怀而分道扬镳,各自回归原有的生活,但有些东西还是在这次行程中改变……

故事很普通,但也很纯净,巧克力和酥油花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两种东西,却各自代表有同样的含义,看得出导演和编剧的意图,并没有过度说教,而是直接用小孩子的行为和视角去呈现。

我大川西风景真的巨美,百草丰茂,牛羊成群,尤其要提一嘴基建,这是其他拍藏区导演镜头里看不到的。朋友说这片子可以送国外参展,我说审查人员看到这基建质量得破防。

片中插曲简直天籁之音,涤荡灵魂,一定要上流媒体啊

《巧克力和酥油花》观后感(篇七)

看完电影让我觉得很有趣的一点是,组成电影名字的“巧克力”和“酥油花”其实在整部电影中并未占据多少篇幅。但我们又能够很轻易地get到这个名字设置下蕴含的丰富的意向。

在我看来,无论是巧克力还是酥油花都是一条路、一个方向。

想不想走、想怎么走,似乎也全然看我们自己,也许此时此刻我想做巧克力,而十年后又想要做酥油花,这都无所谓。

这是一部和整个暑期档的热闹有些格格不入的、淡淡的电影,但顺理成章之外,却仿佛有些情节之外的力量,让我久久无法抽离。

电影的宣传语是“从心出发,融化焦虑”,但令我非常惊喜的是,内容上并没有令人不安的贩卖焦虑的情节。某种程度上讲,这部电影堪称和谐,除了一些无伤大雅的孩子间的小冲突外,有关现世的很多困扰的描述都是淡淡的。但也许正是这种淡,才能够让人从焦虑中解脱。

真正的苦难从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告,对于观众一遍又一遍地灌输你看TA多惨也是另一种酷刑。

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很庆幸。

喧嚣之外,至少有那么一瞬间,两个孩子在广阔的藏地获得了心灵的宁静。

而作为观众,我似乎也偷得了浮生半日闲。

《巧克力和酥油花》观后感(篇八)

影片放到最后我问幼儿园大班的儿子,你看懂了吗,这个酥油花怎么了?他说看懂了,酥油花融化了。我问他: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明知道酥油花会融化,你还愿意制作它吗?他说愿意的,因为能制作出来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天真懵懂的他能理解到这里,今天已经是收获满满了!

是的,比起结果,过程更能治愈人心。两个来自不同地区,性格迥异的孩子出发的原因不同,但是在一路前行的过程中,彼此帮助,互相影响,他们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风景,遇到了淳朴善良的人们,也改变了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和面对生活的态度。

故事中的小细节还有很多,例如儿子看着唐宇和他爸爸妈妈的合影镜头时感慨道:“这个城里的小哥哥还不喜欢他爸爸妈妈,我要是他们的孩子得有多幸福!”我哈哈大笑,对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小小年纪的孩子或许暂时不能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衣食无忧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让他能歌善舞,自信乐观,敢想敢做,他所厌恶的或许正是别人求而不得的。我也很希望我的儿子以后面对题海了,进入叛逆期了还能这样理解他的老母亲我。

影片叙事没有跌宕起伏,但是就像白酒一样一旦看了就久久难以忘怀。儿子觉得巧克力和酥油花是同一个东西,因为二者都是美食,也都会融化。童言童语让观众朋友们忍俊不禁,老母亲着实有点尴尬,但是我一回味好像也挺对的,人生的路千万条,但是殊途同归,花园里的花争奇斗艳却终归枯萎。如果我们看到结局就开始焦虑,面对事物只看到它的负面,那我们就永远无法做一个乐观、快乐、幸福的人,所以我们要把焦虑融化,“从心”出发,享受当下!

陈导在现场说道:坚持和执着意思不同,放下和放弃意义也不一样,这句话我会记在心里,反复品茗。

《巧克力和酥油花》观后感(篇九)

朝阳好远迟到了十几分钟,不确定拿着电影票的照片是否有效,在门口的主办方姐姐直接给了我一张票,我说我先试着刷自己的票。 藏区的景色很美,孩子的眼睛很清澈。很多令人感动的地方,我在偷偷抹泪,两个孩子之间真挚的友谊,相互守护的心令人动容。不是很喜欢结尾,中国式的“父慈子孝”,爸爸一见面立马打了离家出走的儿子一巴掌,儿子立即道歉说“对不起”,最后孩子仿佛长大懂事,又回到“内卷”的父母身边,还会帮父亲盖被子。这很符合老套的父子关系,新时代的父子关系也在不断变化,这样的结局对于小男孩的“自我”来讲,这一趟出走毫无意义。 电影里城市男孩是主要讲述者,藏区男孩是倾听者,只有最后一通电话才让沉默寡言的他露出了自己的一点心声,他说的是藏语,朋友和妈妈都读不懂他的心事,我觉得他的内心是更丰富的却没有体现出来,就像是《变形记》里城市人匆匆来去,体验生活,但却丝毫没有深入到乡村生活之中,作为一名过客拍了一部自我视角的片子。 首映礼很像导演请亲朋好友来看电影,有很多有名的导演、编剧和演员,大家都是溢美之词,只有一位导演谈了自己对结尾的一些看法,其他人都是说些场面话。有一位号称国学大师,上台讲话堪称废话文学,讲了一大堆都没有具体的意思,但最后观众受不了了,不停的拍手,他还不知趣的讲来讲去,最后终于停下来了,大家手拍得更响了。想起来21年去看张艾嘉的见面会,主持人提的问题很差劲,观众里有人大声表达,都觉得提的什么问题,很有意思。

《巧克力和酥油花》观后感(篇十)

与传统影片的叙事风格有所差异,《巧克力和酥油花》在电影开篇以两位主人公——唐宇与桑丹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刻画,对于藏族小男孩桑丹的篇幅更是直白的插入主题,并没有对他的家庭与北京进行过多的描述,观众可以得知桑丹离开家的原因十分明确,那便是去往塔尔寺制作酥油花。而在桑丹与唐宇的相遇之前,我们则只能从唐宇父母的对话部分推断出来他是因对父母的不满而在旅行中悠然离去,并且我们可以注意到唐宇自始至终与父母保持联络,他与半路上偶遇的僧人们的对话也说明唐宇流浪的意义并非是在于完全和父母的赌气,更是希望可以重新在这迷人的风景中寻回自我。

导演同样是在生活与事业极度低落的时候去往藏区进行休息,回避城市的喧嚣。这些情绪也在剧情中完美地融入了刚在三年级考试中失意的唐宇,从考试失败和紧绷生活中释放出来的他也同样为雪域高原的景色所感慨,更奇妙的是他与藏族小男孩桑丹的相遇,桑丹自离家一刻起就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而见多识广的唐宇则对自己的人生和经历充满了迷茫。父母的矛盾与学习的失利让唐宇无可奈何,但最终当唐宇回望在藏区和小伙伴桑丹所走过的这一路,在桑丹的鼓励下仍然鼓起勇气回到了父母身边,两人从不打不相识到能够相互倾诉内心最深处的秘密,这一路既是两个不同世界少年的心灵之旅,也是唐宇重新找回自我的朝圣之路。

巧克力补充能量,酥油花也是藏地各个寺院都有的,酥油花跟巧克力有很相似的地方,很美好,却也很容易融化, 电影标题中的这两者分别代表了物质和精神,也代表了唐宇与桑丹的形象。对于素人演员的的甄选更使得两位少年真实的跃然于荧幕之中。电影里面呈现了很多元素,有夫妻关系,有子女教育,还有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融合和沟通。《巧克力和酥油花》不仅是一部有关藏地与城市的友谊传奇,更是一场对于心灵的洗涤,让观众着迷于两位少年的旅程同时,也沉醉于蓝天之下的雪域天堂。

《巧克力和酥油花》观后感(篇十一)

《巧克力和酥油花》是一部触动人心的电影,它以一种细腻而深刻的方式,讲述了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孩子在高原上的相遇和成长。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段旅程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对生活真谛的探索。

影片的开头,我看到了两位主角,藏族少年桑丹和城市少年唐宇,他们各自带着不同的目的和梦想,踏上了一段未知的旅程。桑丹一心想去塔尔寺学习制作酥油花,而唐宇则是为了逃避父母的压力,寻找自我。他们的相遇,虽然起初充满了冲突和不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逐渐打开心扉,彼此理解和支持。

电影中的高原风光,如同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不由的让我想起前些年去甘孜阿坝的场景。从甘孜到阿坝,再到青海,每一处风景都美得让人窒息。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仅是背景,它们与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紧密相连,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力量。

影片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唐卡、塔尔寺酥油花等,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涵,也让观众对这些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在两位少年的旅途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的给予他们帮助,有的则给他们带来了挑战。这些人物的出现,让两位主角的成长之路更加丰富多彩。他们从每个人身上学到的东西,都成为了他们成长的一部分。

影片的结尾,虽然没有明确告诉我两位少年的未来,但我可以感受到,这段旅程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他们。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他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一段旅程的结束,更是新生活的开始。

《巧克力和酥油花》是一部充满温情和哲理的电影。它让我看到了成长的力量,也让我思考了生活的意义,这部电影是对我心灵的一次触动。它告诉我,无论我来自哪里,无论我的背景如何不同,我都可以在相互理解和支持中找到成长的力量。

《巧克力和酥油花》观后感(篇十二)

这部影片让我记忆深刻的话有很多,比如两个小男孩在草原上打架时说的“我离家出走我的妈妈在为我祈祷,而你离家出走你们爸妈在为你吵架”,比如在草原露营时, 喇嘛说“你们城里来的,小孩像大人,大人像小孩”,还比如说小桑丹和小唐宇去许愿时候的那段空镜运用,都是这部剧对于都市生活和藏族生活的思考。那就此3句,浅谈一下引起的深思吧

当小桑丹和唐宇说出" 我离家出走我的妈妈在为我祈祷,而你离家出走你们爸妈在为你吵架 ",也表达了藏地和都市教育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放养和约束,两种方式没有谁更好,只是社会环境的适应,但是作为一部在大都市宣传播放的影片,或许会影响更多的都市父母的深思,是否对孩子的未来干预的太过,在不可避免内卷的现代社会可能更需要是一种放风筝的心态吧,你可以一松一紧风筝才能飞得更高,但你也要做好会断线,它会飞向远方的心里准备

当 喇嘛说“你们城里来的,小孩像大人,大人像小孩” 时,我想到的是前几年露营经济的兴起一样,现代成年人的压力太大,为什么大人像小孩呐,因为只有小孩才最无忧虑的状态,我们渴望暂时的拜托现实的压力,留有一定的喘息空间,所以去藏地暂时放纵一下自己的大人们啊,这未必不是一种好的选择,这部影片在藏地风光的拍摄上非常的令人神往,是一个可以让大人暂时做小孩的地方,小孩像大人我就不过多阐述了, 哈哈哈,懂得都懂

小桑丹和小唐宇去许愿时候的那段空镜运用,刚开始我可能更有感触的是小唐宇的迷茫吧,在小桑丹一往无前向前走的时候,他前后都看不到路的迷茫,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对未来的 迷茫吧 ,所以才会有小唐宇的羡慕桑丹的对于他目的坚持的羡慕吧

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德,就像最后的开放式结局一样,我觉得能通过一部影片能到些许的感悟已是非常难得了,它不是或许不是跌宕起伏的大片,但也不失为在炎炎夏日可以好好品一品的一杯清茶,值得推荐!!!

《巧克力和酥油花》观后感(篇十三)

油画般的风景,与之相配的童真。两个孩子清澈的眼睛像高原上的海子,又如林间小鹿。相信在电影之外,他们也会有长久的友谊。就像电影最后,唐宇对桑丹说的那样。

恰到好处的配乐,舒服的构图,适当的民族元素添加,是电影的加分项。看完电影已经两天了,闭上眼就能回想起来的,是清晨的原野上,跪拜的人从地上站起来,和天地形成完美的三分之一构图。深蓝的色调,仿佛凛冽又清新的气息穿破了屏幕。以及成人礼上,藏地少女介于青涩与成熟之间的面庞。如同走进阿来笔下的藏地,淳朴与神秘同在。

一程流浪之路,所见所遇都是善良的人们。淡化了两个小孩子在流浪的途中可能遇到的危险,而显得不太真实。但是这样确实更加突出了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重点。

部分台词有些脱离口语环境,以及,成人演员的互动若能更自然就好了。

有个让我念念不忘的情节。

桑丹打断了在他身旁喋喋不休的唐宇,说,他口中的那些都是知识,而不是他自己的。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总被无数的信息裹挟着。似乎那些被说成正确的东西就一定没错,那些被标榜成功的所在就一定值得追寻。一手的生活,比不上二手的经验。可是真的如此吗?

桑丹虽然不善言辞,但他一直在用行动来探索自己的世界。行动就是他的答案。他是安静的,又是真实、热烈的。桑丹的情绪都写在自己的脸上,想法都体现在动作上。不爽就打个架,急着走就留个纸条,为朋友开心就在角落里眯起眼睛。他是那样纯粹,又让人羡慕。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苏有朋、居文沛主演的那部《康定情歌》,也是城市和高原的邂逅,尤记得电影结尾,暌违数年再次追寻年轻时的朋友,却留下永恒的遗憾,那种深深的怅然。

巧克力和酥油花都会融化,没有永恒的作品,绝对成功的选择。就像唐宇那句很小大人的话,“人生苦短,是吧桑丹”。梦想重要,反抗不平的现实很重要,但答案未必在终点等待。答案在路上的每个瞬间,在遇见的羁绊中。愿桑丹和唐宇的人生平安、顺遂。

《巧克力和酥油花》观后感(篇十四)

《巧克力和酥油花》讲述了两个不同背景的12岁男孩在中国的西部高原上独自旅行时相遇,并帮助彼此完成旅程的故事。

还记得2008年那会儿吗?金融危机搞得人心惶惶,刚从北电导演进修班毕业的陈颖心也没能幸免。失业、失意、失恋,这"三失"组合拳差点把她KO了。就在这时,她灵机一动,决定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从成都出发,一路向西,康定、色达、果洛,最后到了塔尔寺。两个月的藏地之旅,让陈颖心彻底被大自然的魅力征服了。蓝天白云、星空璀璨,仿佛伸手就能摘下一颗星星。更让她惊喜的是,藏族人民那纯真的眼神,简直比高原的阳光还耀眼! 这一路上,陈颖心的脑子里不断冒出各种奇思妙想。她开始思考:如果把不同背景的人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于是,城市男孩唐宇和藏族少年桑丹这对欢喜冤家就这样诞生了。 唐宇就像是都市里的"小鲜肉"巧克力,看起来甜蜜诱人,但一不小心就会融化。而桑丹则像是藏族特色的酥油花,看似脆弱,却蕴含着坚韧的信念。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甜品"碰撞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陈颖心笑称,自己拍这部电影的过程,比电影本身还要精彩。2010年有了剧本初稿,结果资金链断了。2015年怀孕了,又从妈妈的角度重新修改剧本。直到2019年才正式开拍,这一等就是14年!要不是陈导的执着,这部电影恐怕早就胎死腹中了。 说起选角,陈颖心可有一肚子的故事。演桑丹的孟滚是在学校操场上一眼相中的。这个藏族小男孩虽然听不懂汉语,但第二次见面就把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简直就是天生的演员啊!至于唐宇的扮演者赵子毅,则是在翻演员资料时意外发现的。这小伙子见面就即兴表演,还来了段舞蹈,把陈导给征服了。 拍摄过程中也是状况百出。高原反应让剧组成员苦不堪言,好在有藏族医生随队,大家一周后就适应了。更让人头疼的是高原天气,简直就是"一天四季"啊!大晴天拍着拍着就下起冰雹来,剧组只能抱着道具躲在伞下,场面滑稽得很。 虽然拍摄困难重重,但陈颖心和她的团队依然乐在其中。她笑称,这些年来,北电学到的东西都在慢慢消化。从最初的焦虑到现在的从容,陈颖心的心态也在不断成长。就像她说的:"所谓人生无悔,是因为尽力了。" 《巧克力和酥油花》里有不少让人拍案叫绝的金句,比如"你们城里来的人,小孩像大人,大人又像小孩"。这些妙语连珠可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陈颖心和监制张冀平时积累的结果。地铁上、饭局中,只要有有趣的对话,他们就会随手记下来。这种观察生活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编剧功力啊! 陈颖心还有个独特的习惯,就是走到哪儿都要拍照记录。这个习惯在选景时派上了大用场,全片60%到70%的景都是按照她之前的记录找的。难怪电影里的风景这么美,原来都是陈导精挑细选的呢! 现在,《巧克力和酥油花》已经在国际上斩获多个奖项,但陈颖心最希望的还是让更多观众看到这部电影。她说:"我是把自己的心路与感悟分享给大家,也希望观众都能够感受到我的创作初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听完陈颖心的故事,是不是觉得很励志?14年的坚持,终于等来了电影上映。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困境,只要坚持自己的初心,终有一天会看到希望的曙光。 7月9日,《巧克力和酥油花》就要和观众见面啦!让我们一起走进电影院,跟着唐宇和桑丹来一场心灵之旅吧!说不定看完电影,你也会找到自己的"初心"呢!

《巧克力和酥油花》观后感(篇十五)

最早关注到这部《巧克力和酥油花》是源自全国艺联微信公众号在4月22号那天推送的帖子。有被充满童趣的片名和藏地治愈系公路电影等关键词给吸引到,随即在豆瓣上标注了想看,期待暑期档走进影院一睹为快。

当日历翻到7月9日影片正式上映,恰逢菲林卷组织的上海路演场。映后环节见到本片导演/编剧陈颖心女士,并有幸得到互动交流的机会。

一边是追寻梦想前往塔尔寺学做酥油花的藏区少年桑丹,另一边是逃离父母/学业压力的城市少年唐宇。两位六年级同龄人在这片广袤高原相遇,开启一段欢乐治愈又引发无限思考的成长之旅。

影片既是一部公路片,更是一部川藏旅游宣传片。多组长镜头展现川藏沿途绝美风景,真实还原了唐卡、成人礼、酥油花等非遗文化元素,观影过程给人满满的治愈感。

作为一部中小成本的儿童电影,两位充满灵气的素人小演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出演桑丹的小演员孟滚,那双纯真清澈的大眼睛,太贴合天真善良又坚持信仰的人物形象了,不禁让人联想起万玛才旦作品《静静的嘛呢石》里的小喇嘛。

借由片名中巧克力和酥油花终会融化的现实,引发对于“一切都会消失,你还要做吗”的思考。或许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但细品那段坚持梦想而用心付出的过程,何尝不是一段宝贵经历?所以是否可以称这部电影为藏地版《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呢?

散场回家的路上还在回味片中那些富有哲理的金句 “你们城里来的人,小孩像大人,大人又像小孩” “开心是容易的,但幸福很难” “坚持与放下,你自己决定”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