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月色撩人》读后感1000字

《月色撩人》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5 07:05:42
《月色撩人》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5-04-25 07:05:42   小编:

《月色撩人》是一部以古代民间传说为背景的浪漫小说。故事讲述了一对相爱却因命运阻隔的恋人,在月光下的相遇与离别。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爱情的坚韧与执着。读后让人感叹爱情的美好与无奈。

《月色撩人》读后感(篇一)

《月色撩人》 1.子贡这个年纪和性别都很模糊的人,让人感到惊艳。 2.提提这个狡黠的小东西,有着和年纪不相符合的老道,却又有着一股子天真纯洁。 3.简迟生和潘索都是很相似的“大”人。一个是虚拟着的,一个则实在多了。可是我觉得在这夜里的人,都是魅一般的存在。 4.还有好多好多没看明白[发抖]

1/15页

《月色撩人》读后感(篇二)

不知为什么,看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蹦出来一个名字:朱天文。

看王安忆的时候想的是朱天文,看朱天文的时候却是站在卡尔维诺的影子里。

呵呵,从背后抱你的时候,期待的却是她的面容。

其实几位都是我很喜欢的作者,很用心写文,写的行云流水,处处着力却不显用力。

写字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情怀。不一定是拥有的,但一般都会是想要的。

看书亦然。

2/15页

《月色撩人》读后感(篇三)

不知为什么,看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蹦出来一个名字:朱天文。

看王安忆的时候想的是朱天文,看朱天文的时候却是站在卡尔维诺的影子里。

呵呵,从背后抱你的时候,期待的却是她的面容。

其实几位都是我很喜欢的作者,很用心写文,写的行云流水,处处着力却不显用力。

写字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情怀。不一定是拥有的,但一般都会是想要的。

看书亦然。

3/15页

《月色撩人》读后感(篇四)

我只是看完了,我没有看懂。不知是我缺乏生活经历还是作者描述得有些夸张,总觉得很多东西想得过于复杂,对于爱情、欲望的诠释等,说得可能玄了点。在艺术方面,尽管有不理解的地方,仍然觉得不错。有些地方过于哲学,没有明白……

描写一如既往地漂亮有力。也许我是个过于注重局部的人而因此进一步削弱整体感知?

上海在王安忆笔下仍然是梦一样的地方,这是我读的她的第三本小说,基本上本本如此。

4/15页

《月色撩人》读后感(篇五)

月色撩人,很像王安忆现在的风格。与《启蒙时代》是同样的书写风格。

这种叙述手法非常微妙,这似乎介于意识流与一般性叙述之间,好似确是在讲一件事,却把它旁支错节地呈现,倒叙插叙随处可见,这就造成了叙述的蒙太奇效果,与月色撩人的状态一样地暧昧而微妙。

而这些被叙述的恋情,不正是暧昧而微妙的吗?

每一个人都似乎相关,但每一个又似乎无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许正如同这月色,撩人,而朦胧。

5/15页

《月色撩人》读后感(篇六)

很久没看到如此风格的书,2008年6月份的作品,今天能够一饱眼福,实在可以说是种“幸福”(书中数次谈到幸福,个人觉得是一种宁静的满足)。

一天之内就看完了。整个过程都是有种被剥离的透彻,谈不上痛苦,因为这痛苦暂且不属于我。她写得很哲学,哲学其实是一门很深涩的学科,记得有人和我说,思考哲学的人,首先是经历着痛苦。也看到许多评论说,王安忆是在靠写类似的小说剖析自己对逝去的生命的恐惧。无论如何,以这样恬静的手笔描述生命的起落,描述不同性格人物的人生,还是相当精彩的。

6/15页

《月色撩人》读后感(篇七)

看完了月色撩人。中国当代作家里,只推崇王安忆和贾平凹。并非喜欢,只是推崇。优点不再多说,只说自己的想法:

月色撩人也好,桃之夭夭也好,长恨歌也好,你可以看出,王安忆的审美其实是固定的。王安忆懂上海,然而又总是过于绝对化,无论是年轻女孩的脸、妆容,在她的笔下,即使千变万化,你也能闻到一样的气息。而男人,多半是一种模式,哪怕她把他们分离开来。

我由衷喜欢日本小说的真实感和现实性,以及日常。那才是日常。那是直接传承于西方却又保留岛国古典的气质。而中国小说,走到今天,程式化还是难以避免。

你可能不赞成。

至少我在读月色撩人的时候,我都能料到,王安忆爱的是什么。

7/15页

《月色撩人》读后感(篇八)

看这本书之前,亦或是看完这本书,最喜欢王安忆的还是《桃之夭夭》,桃之夭夭,其华灼灼,还记得当年用这句话完成了老师的作业,并且得到了高分。

喜欢王安忆,是因为她一直在寻求自己的精神世界,她不是把人从世俗的眼中分成好与坏,二十纯粹的男人和女人,感性的趋势,贯彻始终……

某女冠以“x官”为名的时候,总给人以旖旎与妖娆,提提也是,艳官也许更加符合她的本质,只是她一直在寻求逃离开艳官带来的一切的束缚,找到自己的人生……

提提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典型吗?饱满吗?典型在这个社会?还是个性饱满的一如1+1+1+……+1是个永恒的继续一样,她的人生依旧在继续,也许是简迟生,也许是迟简生,无所谓。王安忆的笔下,男人只是陪衬,我眼中的王安忆的笔,只适合用来概括纯粹的女人们……

8/15页

《月色撩人》读后感(篇九)

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细腻的笔触是她的一大特色,这种风格很适合上海旧式弄堂背景下展开的故事,丝丝缕缕都是小女人的心思。再读这本《月色撩人》,就没有那种熨帖感了,同样的细腻笔触在这篇里显得稍微有些啰嗦和无病呻吟。私底下认为,外来人提提,更需要一种直白世俗点的文字去描写会更好。但总的来说,大师的功力还是在那里的,故事写得还是有看头的。

不过,看到最后,觉得一片虚幻,在摩登城市的背后,永远是人的心灵空虚,任你用什么感情欲望都填不满,不知道为什么,里面每个人都可以去理解,却不喜欢提提这个人物,拿青春去依附一个接一个的男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完。

夜幕下的城市,也许本来就是这样的颓废和虚幻吧。

9/15页

《月色撩人》读后感(篇十)

很多人说不喜欢这部小说,评价也很低。但我觉得挺好的。不知是不是因为年龄上涨,生活经历多了些,似乎比较能理解里面的两男一女的情感生活。

潘是中生代,虚无、贪图享乐。而简则是英雄垂垂老矣。因此他们对提提抱着两种态度。潘扔下提提,因为他还可以换新鲜的去尝味,而简则老的似乎不再愿意对生命中的过客做更多的更替修改,就提提这个陪伴终老吧。可惜,提提这样年轻的生命,是不会真正去喜欢、欣赏暮气甚重的简的。因此提提离开了简。

对提提的描写,我很喜欢。有着锋利的小爪子,却也伤不到什么人的初生代小家伙。对简与呼玛丽的爱情描写,我觉得很精彩。两个人棋逢对手,相吸又相互抗拒,折腾了一辈子,最终隔岸相望。简去寻找呼的年轻替代品,更青春的生命。

人生或许就是如此充满无奈。提提会长大,会独立。简拥着年轻的生命,却留不住自己的青春。潘这样的社会人,继续虚无着走过女人的一村又一村。......

10/15页

《月色撩人》读后感(篇十一)

从王安忆的叔萝情结类故事一线看来,叙事日渐弱化,思想也更加形而上了,难怪不招年轻人的喜欢。对她已没有了从前的崇拜,不过也仍旧没有成见,只觉得这本书格外有趣。类似讲到简迟生是共和国的遗韵,英雄迟暮而不输气节,依我真是该击节叹赏的字句。

此外,赏心悦目之处当在结构,子贡到潘索,潘索到提提,呼玛丽到简迟生,简迟生一线再与提提交汇,单线叙事粘连起复式的人物关系网,自如而轻巧。

子贡做为线索人物,儒士衣钵承人的名字,往古而来,突破了时间界限的永恒,更像是古典精神的象征,他爱艺术美的代表潘索,也爱入世精神的象征者简迟生,然而他无法跟他们完成性的结合,这也恰恰使这种爱脱离了世俗的功能性。这样一来提提就成为了古典精神在尘世中的女体。

读万卷书,无非要求一种趋同。心安若素,余情未已,于是总能捕捉别人落笔处与我的期待视野中最微小的同形同构,哪怕只有一缕。

只是为什么叫子贡,不可以是苦逼的颜回或者山野的仲由吗?子贡真是孔门弟子里的花泽类啊

11/15页

《月色撩人》读后感(篇十二)

小说的题目很诗意,封面设计也是绝对地有意境,不得不说,买这本小说,就是冲着标题和封面去的。之前没读过王安忆的书,只看过郑秀文版的《长恨歌》,当时被郑的造型shock到,印象深刻至今。朋友说,《长恨歌》小说版可是好看得很,于是,当我看到《月色撩人》的时候,那境界非凡的标题和封面设计,以及标题下面如雷贯耳的王安忆三个字,勾起了我冲动的购买欲,我想,就是你了。

回家,《月色撩人》一下子就翻完了。

王安忆确是有一种魔力,仿佛一直站在远处诉说,波澜不惊,任它乾坤挪移,也不过低头一莞尔。风格这种东西,就像作者身上的一个tag,王安忆的《月色撩人》,淡定中充满魅惑。

然而这终归不是需要太费神的书,语言谈不上深刻,情节也构不上复杂——不是说非得深刻复杂才好,只是说因为不深刻不复杂,所以可以读得快,不需要费力去理清逻辑或者思考其中的哲理。这就是一个相对流水型的故事,故事里有小人物有大人物,小人物并没有卑微到极底,大人物也没有高出到云端,他们的大小都是相对的,概括了说就是几个平凡人的故事,故事里男欢女爱,繁琐度世。中间某段时间甚至觉着自己就是借着小说得以偷窥别人的一段或几段生活,仅此而已。

12/15页

《月色撩人》读后感(篇十三)

故事从简迟生和提提二人展开,却又不仅仅是他们,而是一幅都市的众生相。子贡、潘索、呼玛丽都给这本书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个人都是妖冶而魅丽的,他们昼伏夜出,是这个城市的明艳旖旎。

文中,夜晚这个场景出现的极为频繁,堪称是灵魂。故事的开头是简迟生、提提、呼玛丽和子贡等人在晚餐;子贡在一次夜晚的行为艺术展初识提提;子贡又是在一个夜晚举行的庆祝会上邂逅了简迟生……夜晚,是深沉的,浓郁的,幽寂的,包容万物的。正因如此,夜晚得以包容“畸恋样的美”,使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虚无,缥缈,梦幻,我看了很多篇书评,这一特点似乎正好被大家所诟病:看起来毫无章法的叙事顺序,漂浮无形的人物。但正是这种有些“庄周梦蝶”式的笔调却为我所喜。

再说说我认为最出彩的两个人物:提提和子贡。提提这个人物让我想到《聊斋》中的那些精怪女子,她的年轻,活力,谜一般的性格,让人艳羡、疯狂、追逐,她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都鲜活的将要从书中跳出来,即使呼玛丽将她轻视地看作“小娃娃”,我觉得她也不一定看的透她咧。子贡呢,则是一朵“阴湿的花”,他游走在各钟种交际场合中,看似人气旺盛,实则内心孤寂。作者还用一种既隐晦又阴晦的笔触来写出他那份不为人知的情感,那份爱而不得的痛。

胡言乱语三两句,请勿介意

13/15页

《月色撩人》读后感(篇十四)

我走进你的房间,打开你的玻璃橱,你往日的生活,感情整齐地摆放在我面前,我却走不进去。

你允许我知晓的,只是像历史大事件一样的你的日子,和两句忠告---过去的岁月都不值得和现在相比,伤口愈合了就不要再去揭开,好吗?可是大事件以外的,那些呈现你真实生活的故事却始终庞庞然的,黑压压的,横陈在你的历史上,投下阴影,晃了我的眼。是要下定决心彻底抹去,还是会在闷闷的无语的午后透着迷离的视线慢慢咀嚼。简迟生的故事是王安忆给提提讲的,也是给读者讲的,潘索的故事也是子贡和王安忆一起讲的,他们只希望提提看到当下的自己,不多动感情,不多动大脑。我相信这是因为在他们的生命里,提提不值一提。他们都没有爱。那么,你的故事又将由谁来陈述。

反倒是动了真情,才说感情是个累赘,所以娇柔造作地伤感,悻悻然地要与他的过去对峙,无奈它已盘根错结,无法撼动,只好关起门来,找遍千万个让自己坚强的理由继续沉醉。如果我们认定生命才是永恒的,而你我都只是一小颗流沙,不奢望对对方,自己由如生命般完整。就像潘索,只取生命中让自己愉快的一瓢,我们是否都会轻松一点。

--Claire

14/15页

《月色撩人》读后感(篇十五)

薄博的一本小说几乎让我得抑郁症。

王安忆有一种势利,

这种势利不在于金钱或权力,

而在于生命的能量。

她格外爱写一个蓬勃的生命走向萎靡的过程。

以怜悯的态度处置旧生命之后,她膜拜新的生命体。

老的人和老的时代都变丑了...肌肉松弛了...慌张了...迟钝了...消失在了舞台上...

而新的人和新的时代都那么漂亮、皮肤紧实、谈吐自信、呼风唤雨、三千宠爱于一身。

等改朝换代完成,

她再接着写这一批生命体的枯萎。

她恨不得用“快进”来提醒我们——这种能量转换的过程是何其迅速!

《月色撩人》成功地让我产生“过了三十岁不如就死掉算了”的念头,

不论这是不是王安忆的初衷。

我们学校有Visiting Playwright的课,

就是每周请一个著名的编剧来给我们讲两个小时的课。

有一次一个编剧说起这样一件事,她说:

我的母亲病了很久,今年去世了,但我并不十分悲恸,这个噩耗似乎是可以承受的。我突然意识到,这些年来我写的五个剧本里都有母亲去世。这似乎是我给自己做的一种心理准备。在一次一次的书写中,我对最终结果有了免疫能力。写作有时候像是一种治疗。

王安忆写这一切不过是自己心底里对衰老的惧怕吧。

以为这样写着自己就是站在上帝的位置上 对一切有了控制。

这类似于某些人不断地看恐怖片,

以操练对无尽黑暗的适应能力。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