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SQL沉思录》,我深刻感受到SQL的重要性和灵活性。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SQL语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让我对数据库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实际应用中,SQL的高效性和可靠性令人印象深刻,我对数据库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SQL沉思录读后感第一篇
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貌似不够知名,最近看到了不少**沉思录系列。一直觉得自己的SQL是弱项,于是接着过年的时间翻了一下,深度不错,厚度也不错(这也是为啥过年带回家,哈哈),主要是思想方面的东西,从目录上看东西还不少,但当时看确实没看到啥东西,回头再找来回顾一下吧。
第一章里关于“行不是记录”,“表不是文件”““列”不是“字段””这些论断还是颇有沉思的感觉的。仔细理解还是很有益的。
不过后面几章举得例子不太好懂,按照目录结构来看,应该讲了很多东西,不过理解的并不多,文中特意强调了中间表等用SQL手段解决问题的思想,不过举得例子太生僻,结果看完没有感觉。
另外,按照作者给的路线图,这本书仅算中级偏下的水平。汗
继续磨练自己吧。
1/3页SQL沉思录读后感第二篇
在最近3年多的工作中使用SQL比较多,去年还考了微软的SQLServer证书,越来越能体会到SQL这种语言的设计之妙,和数据库引擎之复杂。
本书亮点有3:
1. 提出声明式编程,这不正好符合现在流行的函数式编程的思想吗?而函数式编程的好处之一就是便于进行并行计算的优化,我猜想这正好适用数据库引擎进行复杂的计算。
2. 对比过程式的解决方案与SQL解决方案,并逐步优化解决方案,让读者体会如何写出更有效率SQL。当然作者也指出在一个引擎上最有效率的方案可能在另一个引擎上不管用。
3. 作者在后面还尝试用SQL去解决数独,装箱问题这些比较经典的算法问题。作者也说了,这些问题并不试用SQL解决,因为它的设计是为了操作数据集合的,但是我觉得对于开阔思维很有帮助。中文翻译给起名沉思录也还挺恰当的。
缺点:翻译质量不是很高,有的地方读起来有些生硬。
2/3页SQL沉思录读后感第三篇
虽然NoSQL和DDD早已大行其道,关系型数据库日渐从应用程序的核心走向边缘,但是这本书仍然尤其价值。
第一点,关系型数据库背后的关系理论是非常优美和强大的,使得SQL语言本身就像依托了高阶函数的LISP和一阶谓词的Prolog一样,是一种表达、分析、建模的利器。
第二点,我认为是更核心的,就是SQL倡导一种不同的编程范式。作者在标题中已经清楚地表述了——“Thinking in sets”(中文版译为什么“沉思录”纯粹是为了销量的考虑吧)。作者在书中频繁地提到“过程式程序员...而SQL程序员要从集合的角度思考,应该...”这对于每天都用java,C#的程序员来说不啻于一场思维的地震。比如,书中关于奇偶校验算法、排列组合、数独等诸多问题的分析,都让我受益匪浅。
所以,这不是一本关于如何在工业中应用SQL的书(但是客观上作者讲述了不少相关的话题,比如可读性、性能、设计原则),这是一本改变思维方法的书。熟悉SQL的思维方式,能帮你写出更好的过程式代码,也能帮你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一堆堆的“原则”和“模式”。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