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目送读后感1000字

目送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4 03:05:38
目送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5-04-14 03:05:38   小编:

《目送》是一部由龙应台所著的小说。作者通过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中国近几十年的社会变迁。小说中充满了对家庭、爱情、友谊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读后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和变化,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目送读后感篇一

“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1/15页

目送读后感篇二

喜欢龙应台的文字,简洁却不简单。波澜不惊,却时时感到温暖。女人分很多种吧,她是我仰慕的风格,在这个世界里有我们看得到的看不到的诸多的幸福与苦难,唯有宽厚,给自己也别人一点空间。

2/15页

目送读后感篇三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华飞那棱角分明的脸庞;读到了目送的无奈与心酸;读到了那本令人吝啬的存折;读到了16岁少年弯腰驼背辛苦劳作的姿态;我亦读到被四十七万枚炸弹所洗礼的金门......

3/15页

目送读后感篇四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4/15页

目送读后感篇五

在电子书盛行的时代,居然借到了纸质的书。第一次读龙应台的书,一个女作家视角如此宽广,思想深刻。简单寻常的小事,朴实平淡的语言,对父母子女,国家文化的深刻感情深藏其中,像一朵花,幽幽的散发自己独特的香。

5/15页

目送读后感篇六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6/15页

目送读后感篇七

有些能看得懂,比如父母的老去。有些看不懂,比如对人生的一些感悟。有些东西,需要经历和时间才能懂得,读别人的人生感悟,不管怎么去品味,总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去经历,去走好自己的人生。

7/15页

目送读后感篇八

龙应台的书都看过,《目送》是我觉得最温情的一本。像是她的自传,有她的家庭,她的父母,她的朋友和她的孩子。也在潜移默化地与读者分享她的处世哲学,喜欢她这种淡雅的文笔,让我觉得她是一个温婉独立有思想的女子。

8/15页

目送读后感篇九

第一章每篇都写的很精致,一天只能看一篇,因为需要时间思考消化。我承认看过《目送》后,我对亲情多了一些理解,会更珍惜与父母的感情;了解到与兄弟之间不过是两条平行线,各自过活。看过书,再加思考回味,收获会很大

9/15页

目送读后感篇十

《目送》是一本很美的书,是的,很精彩。你真的可以尝试着从里面找到一些细微的感悟,或是曾经试图表达但始终没有讲出来的情绪。她都帮你说了,或许只是几个字,数个词,不长的句子,就能发现,她所讲的正是自己正在经历的。

10/15页

目送读后感篇十一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一直都很想看目送,读者目送,很感动的文字,围绕着父母、子女兄妹的情感娓娓道来。

11/15页

目送读后感篇十二

书写的比较细腻,身为女儿、身为母亲的平淡但却真挚的情感。只是后半部分读着比较吃力,感觉更像是随笔。

可能是因为毕竟自己还没有到作者的年龄,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父母和孩子的依靠。

珍惜亲情,勇往直前。

12/15页

目送读后感篇十三

不管是《背影》还是《目送》都会让你的心揪一下,那一下,你想起的是爸爸妈妈在以往的某个时候送你的情形,想想你现在的状况,不安了,心寒了,想家了想他们了,想念长不大的自己······正是因为在乎,所以才会有不安情绪。

13/15页

目送读后感篇十四

有一种爱,总是现在成长的时候被遗忘,有一种爱,总是在受伤的时候被唤醒,有一种爱,总是在深夜时候被触动。我想说的是我们都曾是那个留下背影的人,也都会成为那个看着背影的人,所以让我们常回头看看吧,那里的风景不亚于前面

14/15页

目送读后感篇十五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当我们满头白发,步履蹒跚时,是否希望有孩子能够陪伴在我们身边,亦或是父母久病在床,你我能否长守在身旁,作为当代的我们这是我们将来所要面对的,亦是值得我们所思考的...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