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作》是一本揭示成功商业策略和管理技巧的书籍。作者强调了管理团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实用建议,读者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发和指导。
运作读后感篇一
企业扩张战略案例
盈动李泽楷 “蛇吞象”】
【盈动李泽楷 “蛇吞象”】 的收购手法得到了市场的追捧,股价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由 7 港元暴涨至 28港元。
整个市场对于盈动未来的憧憬,在股价上表露无疑。
但随之而来的是,股价崩盘和盈动的盈利危机再次给市场以强烈的震撼。
当然崩盘后的股价和盈利就比较挂钩了,也就是较贴近了基本面。
1/3页运作读后感篇二
香港仍是以专业性机构投资者为主。而内地A 股市场,市场是以散户为主。
由于香港、内地市场投资者的不同,形成对迅速并购发展产生不同认识,进而引发不同的市场投资行为。
机构投资者能识别风险,反映在股价下跌股票价格中。
A 股的散户无法识别,也反映在股价上涨中。
例如,香港市场机构投资者认为,不要高估这些并购的最终结果。过度或过快的并购,不但未必能使其受惠于并购所带来的预期理想效果,反而可能带来反效果。
2/3页运作读后感篇三
资本运作
1)公司进行权益重组,分拆上市,可以获得市场较高的市盈率,有利于公司融资来支持战略性的、亏损的业务;
2)企业之间的合并,尤其是合并大型企业,存在较高风险,虽说能够强强联手,降低成本,规模效益,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e.g.HP合并Compaq;
3)能够符合资本市场认可的并购和发展,能够获得较高的市盈率,从而公司并购(有其是采用换股或者借贷)能够进行得较为顺利;
4)并购也存在做账的问题,这需要对财务做法有一些警惕心,例如02年通用电气,盈利增长17%,但是现金流降了50%,一种可疑的做法是,A公司有账面价值200美元的a项目,此项目能够产生现金流100美元,为了增加A公司的账面盈利,可疑通过将a项目以300美元的价格,卖给附属子公司B,B公司可以借贷而不必用自己的现金购买,同时打一个时间差,先B公司收到a项目的100美元现金流,而后付给A公司,这样,合并以后的报表显示,借债增加200美元,现金流出100美元,而营业外收入增长100美元。
公司分析
1)对公司采取战略性动作,或者并购、或者发展新业务、或者引入新的战略伙伴等等,二级市场都会做出反应(包括不理睬),但是最终的业绩表现确实决定性的,当公司落实了一个新项目,过了半年甚至一年,业绩上面没有任何体现,这时候二级市场就会产生忧虑情绪,股价必定会有所反应。所以,对于公司分析而言,除了业绩之外,这是考察公司过去的财务价值,而对于成长股而言,其动作步骤以及一段时间之后反映的业绩是重点;
2)成长性公司的动作,必然要在行业背景中考察,例如和黄的2G、3G业务,折旧要求必须对行业有一定程度上的熟悉,至少能够自我判断,自己作为董事长,这类动作是否具有合理性;
3)公司各种运作,最后必定体现为业绩,但是在业绩之前,有一份重要的核心指标,其作用有如PMI之于GDP,例如通信行业的ARPU等,这些核心指标是分析的重点;
4)估值的方法中,有一种叫做净现值分析法,这种方法解释了在两个市场上面上市的公司,为何股价会呈现相反的动作,究其原因在于个别市场的贴现率不尽相同。这提供了一个观点,即市值最终由机构和个人主宰,所谓市场环境,所以对于其他投资者的心态把握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