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是一本涵盖了儿童心理方方面面的好书,它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为读者呈现了儿童的成长、情感、行为等问题,并提供了实用的解决方法和建议,是一本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一起阅读和学习的书籍。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一)
当妈以后,尽管走在育儿学习的道路上,育儿书看了不少,育儿课听了不少,但面对小朋友的很多问题,有担心、有焦虑,这时就想,要是有个育儿宝典给到我,拿起来直接用就好了。也许是心诚则灵,真让我遇到了这本书。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二)
⭐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三)
最近,5岁的儿子,经常提到“si”这件事;我们不让他趴在窗户上,他就不以为然地说:“知道了,知道了,掉下去会si的。”很显然,这么小的孩子对si这件事并不了解。我们很想和他聊聊,可是又不知从何说起。中国人向来避讳这些禁忌的话题,可偏偏孩子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又逃不开这样的问题。 ❤️❤️❤️ 这本《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很好的解决了我的烦恼。本书是情景式的各种问题,涉及亲情、爱情、友情、学校、家庭、社会交往等等。用孩子看得到的事实去沟通,不说教。 例如书中6岁的阿莉丽西亚提出的“为什么妈妈更喜欢小妹妹?” 作者首先告诉她这么想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嫉妒小妹妹,这种嫉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然后告诉她一个秘密,“妈妈的心是有弹性的,孩子越多,心就会越大”。最后,告诉她当嫉妒心让她发狂、无法控制的时候,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 我们总是觉得孩子“不懂事”,不愿意考虑他们的感受。其实他们的每一个问题都在反映真实的心理状态。当你用专业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效果就会大不同。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四)
针对60个7-10岁小朋友会问的问题,作者作为儿童心理学家,给出的回答。其实这些问题,非常接近哲学,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在面对这些哲学问题的时候,其实会有不同的回答问题的角度。
本质上,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非常贴近文明的本源,接近一种对于文明本身的理解,假如在一个非常东方文明教育理念的家庭里,拿这个书当做参考来回答孩子的问题,其实会不适应的。举个例子:一个10岁小盆友问“如何才能找到一生挚爱”,作者的回答里,包含了“不要刻意去寻找爱情,恋爱自由,人生在不同的时段会爱上不同的人等等”很西方视角的爱情观。
当然,假如家长本身比较开放自由,接近西方文明的教育理念,这本书的回答,其实也没有什么意外,总的原则还是那些——比如,No judgement,不要去评价别人;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活在当下;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
而且,书中每一个问题,都配了漂亮很可爱的配图,很适合和小盆友一起看。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五)
爱问问题是孩子的天性
他们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很好问
^
如果问题得不到回应或找不到靠谱的答案
‘自我同一性受阻’
不断求索,徘徊于此
家长要直面孩子的‘天问’
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才是正确的教育之道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六)
很荣幸能以奖品得到这本书,还是在我生日的时候。作为一个拥有刚上一年级宝宝的母亲,这本书真的算是及时雨了。书中很多问题确实在我现实生活中经常被宝宝问到,比起敷衍了事,我其实更愿意用让宝宝听得懂、又能正确解答问题的方式告诉他答案,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答案。第一次用到书里的观点是在一次孩子聚会时,因为其他孩子都不听他的,他感到很无力很委屈开始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哭大闹起来,我明白孩子的委屈,并没有训斥他让他马上停下来,而是把他抱在回来,开始像讲故事一样给他朗读p40的内容。宝宝慢慢恢复了平静和理智,说:妈妈,我又变回“玉米粒“了。比起无用的大声呵斥,不停念叨“不要哭,男孩子不可以哭”的无效沟通,书中娓娓道来的解决方法,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有效。其实所有与孩子的有效沟通都要建立在“连接”的前提之下,这本书中每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都是一把连接的钥匙,在你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不同的钥匙去打开孩子的心门,与他们更好的建立“连接“,这样才能让沟通更有效,孩子也更愿意与你分享问题,与你一起解决问题。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七)
书名:《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 作者:卡琳·西蒙妮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作为一名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技能。为了能更好的察觉孩子的心理变化,我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因为自己并非心理学专业,所以在之前对心理学的了解并不多。在考证学习的过程中,才深深的体会到心理学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我们才能更好的与他人、与社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儿童心理成长很迅速,这就需要我们父母老师及时的观察,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积极的有耐心解答。作为父母我们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有些问题我们甚至很难去回答,当孩子得不到答案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一直埋在他的心中,也许会困扰他很多年。 比如,孩子经常会问到“人为什么会死呢?”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有些父母不愿意去谈,但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才能让孩子不悲伤的接受死亡这件事哪? 书中讲到这年龄的增加,我们的身体开始老化,身体各个部件的运转情况越来越糟,连医生也无法修复他们。这是从生理的角度来说。生命是有节奏的,所有的生命都会更新和死亡,这就是告诉孩子不光我们人类是这样,万物都是如此。我们之所以会死亡,也是为新的生命腾出空间,如果我们不死,地球上的人将会多到无法容忍,这是说死亡才能有新生。 “知道自己会死去,这会是你意识到必须利用好生命中的每一刻”,结尾这句话点出生命的意义。生命总有一天会结束,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珍爱自己的生命,这应该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问,父母都应该学一些不为自己成为心理学家,而是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使其顺利度过每一个关键阶段。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作为父母我们要立即行动与孩子一起成长。思考和提问是孩子成长的方式,再一次的提问和思考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因而家长的回答非常重要。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八)
最近一直在看北大满哥的直播,直播间有位妈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她觉得她跟她的老公总是有很大的分歧,例如在孩子小时候,她会指着天上的月亮对孩子说,这是月亮,她的老公在旁边会说,你说的那不是废话吗?难道他长大不会知道那是月亮吗?在我们的想法里,我们都会觉得这位妈妈的做法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北大满哥给出了双生子爬梯试验,也就是说孩子的学习要抓住关键期,而不是过早的去教学。 孩子是通过自己思考问题以及向大人提出问题来发现世界的,这样孩子的学习的过程是事半功倍的,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孩子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而我们又无从回答。入手了这本书以后再也不怕了。 例如,书中六岁的阿莉西亚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妈妈更喜欢小妹妹? 作者是这样回复的,阿莉西亚,你认为妈妈更喜欢妹妹,那是因为妹妹比你小,需要更多的照顾,你之所以这么想,也许是因为嫉妒妹妹,你觉得她拥有比你更多的关爱,嫉妒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向你证明你还活着,还很健康,尤其是面对自己所爱的人时,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 我向你保证,阿莉西亚,妈妈的心是有弹性的,当她拥有更多的孩子时,她的心也会变大,也就是说,在妈妈的心中,你始终保持着同样的位置,你的妹妹也拥有同样的位置 也许妈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妹妹,因为她有很多事情还做不好,但是并不能因此就断定妈妈更喜欢妹妹,因为爱不是通过时间来衡量的。 当感到嫉妒令你发狂无法控制时,你可以去找妈妈或爸爸,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他们,他们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你就会沉浸在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中。 这本书中罗列了60个帮助儿童成长的人生大问题,都是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实实在在来自儿童的真问题,这些大问题被贴心的分为6到7岁,8到9岁,10到11岁三个年龄段,从日常生活中的困惑逐渐过渡到儿童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终极目的的哲学思考,并伴随着他们从童年期走向青春期。 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问,父母都应该学一些,不为自己成为心理学家,而是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使其顺利度过每一个关键阶段。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九)
对未知的好奇,是打开我们世界的大门。多问为什么,更是我们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 鸡妈们,听到6岁的孩子问:“人为什么会死?死亡意味着什么?这个世界真的有鬼吗?”内心肯定是即诧异又无言以为对更不知应该如何告诉孩子。直接回答是敷衍,孩子理解不了。拒绝回答,孩子永远好奇。随便胡掐,误导孩子。恐吓回答,一生的阴影。内卷的妈妈们,这时候是否会想,要是有这么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就好了,有个答案参照也行。 别说,最近还真读了这么一本专治儿童提出的天马行空问题的书籍--法国百年名社拉鲁斯出版社出的《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从事心理学工作25年的法国作家卡琳·西蒙妮,针对不同的年龄,在书中总结了60个小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生活,亲情,爱情,友情,死亡,学校,家庭,社会交往等等,可谓是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说实话,这些问题不仅孩子们好奇,对于成人来说,与孩子一起思考这些问题也是治愈我们内心的一个过程。家长要做的不是给她答案,而是带着她一起探索答案,一起打开世界的奥秘。 亲子教育畅销书作家张贵勇给《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的序言里写到:“我曾听 一位校长说起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孩子曾问他这个世界上有没有鬼,他觉得“这个问题有问题”,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孩子没再追问。本以为这件事就此过去,没想到孩子考上大学后,有一天,他在收拾孩子的物品时,突然发现很多讲解鬼神的书,一刹那,他的内心五味杂陈。”我大受震撼,突然就想起小时候,我问家人,这个世界真的有鬼吗?那时候家人一本正经的告诉我说:“有。”然后指着外面黑乎乎的天说:“你听,你仔细听,外面真的有鬼再叫。”我的天呐,至此,在年幼的我,心里对鬼这个科学都没解释清楚的东西充满了害怕和恐惧,如今我已经长大,在面对黑夜,没有路灯的地方依然很害怕,可谓是“童年的阴影。”如今,当孩子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如鲠在喉,可千万不能再如此的敷衍孩子了。 在书中作者就告诉我们,白色幽灵是源自于我们内心的恐惧,当孩子问这个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可以这么告诉孩子,它是一个古诗,一个传奇,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就像你读书一样,关上书本,也就把故事关在了里面。 还可以和孩子做一个手电筒的小游戏,拿着手电筒每一个房间里去找,证实白色幽灵真的存在吗?去探索答案,去和问题对话。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 可以说作者不仅给我们总结了问题,还给我们方法,可谓是面面俱到。 那这本书适合6-11岁的家长朋友们看,更适合和孩子一起共读。你会发现,一本好书是你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在共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还会让亲子关系更加的融洽。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十)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也都有过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有些问题大人会耐心解答,也有一些问题由于偏离年龄的需求或者大人也没有答案就被含糊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失去了提问的能力,因为内心不再有那么充裕的好奇了。
如今那个已经离童年远去成为父母的你,是不是也成了那个绞尽脑汁回答孩子问题的人呢?
提问是孩子探索社会的一个方式,不管我们给到他一个确定的答案,还是漠视他的问题,都并非是良选。这个时候给一个孩子引导,会对他有更大的帮助。
记得之前跟一位妈妈聊天,她的孩子问她为什么要读书。这个妈妈给他讲述了几种情况下读书起到的作用,然后孩子也开始觉得读书有好处,慢慢地开始养成读书的习惯。
面对这种情况,也许很多家长就会并没有这样的能力给出N种方案去引导孩子,甚至还会被孩子的一些问题弄得哑口无言。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可以帮你。其中收集了60个儿童常见的心理、情绪问题及答案。面对儿童对世界问题探索可能管豹一窥,却能帮助孩子打开一扇“好奇”的大门,为孩子提供提问的动力。
孩子在不同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关注点,本书也结合孩子的成长对于问题按照年龄段进行了分类。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来阅读,陪着孩子一路前行。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十一)
文/张贵勇 亲子教育畅销书作家、《中国教育报》副编审
“爸爸,宇宙有没有边儿?”“为什么我一伤心就想哭?”“为什么你不爱玩《我的世界》?”“人的灵魂和肉体可以分开吗?”……从小到大,儿子哲哲很喜欢问我问题,这些问题在我看来近乎“天问”,成为我既欢喜又畏惧的存在。
欢喜,源于乐见哲哲一以贯之地爱思考;畏惧,则是对他的“天问”无法回答。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我曾听一位校长说起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孩子曾问他这个世界上有没有鬼,他觉得“这个问题有问题”,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孩子没再追问。本以为这件事就此过去,没想到孩子考上大学后,有一天,他在收拾孩子的物品时,突然发现很多讲解鬼神的书,一刹那,他的内心五味杂陈。
爱问问题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很好问。若问题得不到回应,或找不到靠谱的答案,他们往往会像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所说的一样,“自我同一性受阻”,不断求索,徘徊于此间。因此,直面孩子的“天问”,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才是正确的教育之道。这一理念很鲜明地体现在《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一书中。书中罗列的60 个帮助儿童成长的人生大问题,都是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实实在在来自儿童的真问题,中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也会遇到、问及、思考、求解这些问题,因为它们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
这些大问题被贴心地分为6—7 岁、8—9 岁、10—11 岁三个年龄段, 从日常生活中的困惑,逐渐过渡到儿童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终极目的的哲学思考,并伴随着他们从童年期走向青春期。
不同的人生阶段,意味着不同的心灵观照,反映出儿童知识、关注点、眼界和思考深度的实质变化,是一个孩子对自我、他人、世界由浅到深, 由简单到复杂,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思辨。现实中,孩子就是通过提出问题以及思考问题来反观自我、发现世界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孩子的“天问”,作者卡琳·西蒙妮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她的引导方式与回答能给父母一定的启发——先接纳和赞赏孩子的问题,在情感上认同他们的积极思考,在知识上予以恰切的点拨,在方法上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在价值观上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
身为心理学专家,卡琳·西蒙妮很好地掌握了回答的度,有的是点到为止,有的是侃侃而谈,既让孩子看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有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行动建议。例如,当孩子有沉重的心结难以打开时,作者劝慰孩子,“要相信自己,你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但是,当你像雪球一样被摇晃得东倒西歪,你就不会看到解决办法。你应该耐心地等待事情过去。太阳总会照常升起!”如此建议饱含浓浓的接纳和爱的力量,这本质上是帮助孩子走出困惑的金科玉律,是帮助孩子战胜自我、完善人格的奥秘所在。
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问,父母都应该学一些,不为自己成为心理学家,而是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使其顺利度过每一个关键阶段。有理念、有方法、有智慧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直面、求解那些看似无法回答的“天问”,他们已在无形中成为孩子童年的守护者,而孩子也会在了解自己、发现世界与人生运转奥秘的同时,找到自身使命与成长动力, 向着梦想前行。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推荐序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十二)
小朋友们的喜怒哀乐、探索世界的方式、对事物的偏好,甚至是对某件玩具的执着,背后独特的成因。作为父母我们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世界,需要一本指南。
法国心理学家静心整理出儿童常见的心理、情绪问题及答案,关于情绪、友情、亲情、社交、自我塑造......
帮助解决60个关于6-11岁儿童成长的人生大问题,走进孩子内心解决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情绪问题,让他们茁壮成长。
按照年龄阶段孩子会提出的“为什么”一一给予解答。这些回答会让孩子在了解自己、发现世界与人生运转奥秘的同时,找到自身使命与成长动力,向着梦想前行。
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你的孩子,如果你想成为孩子心中的超super 家长,那么就请翻开这本《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吧!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无尽的惊喜和启示。
希望每位家长都能从这本书中受益,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创美好未来!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十三)
作为父母,总能遇到孩子们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能够轻松的回答出来,可是有些问题,却让我们感到很棘手,不知道如何来回答。
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强烈推荐与孩子一起来读这本《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这本书真的是一本高水准的儿童心理书。就像书封上所写“孩子是通过思考和提问来发现世界的。”更好的回答和引导孩子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父母如果只是单纯的回答孩子的一些提问,可能并不能很好的解决他们的困惑,只有真正的了解孩子提出这个问题的背后,他想要真正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时,还要从孩子的心理学角度出发。
《拉鲁斯心理小百科》就是整理了法国心理学家卡琳·西蒙妮与孩子的真实交流,她从中甄选了60个小学生所提出的比较有趣的问题,并且按照年龄划分成了三个阶段,分别是6-7岁、8-9岁、10-11岁,而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亲情、友情、爱情、家庭相处和社会交往等。
比如孩子问道:为什么妈妈更喜欢小妹妹?
书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你之所以这么想,也许是因为嫉妒妹妹,你觉得她拥有比你更多的关爱。嫉妒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当嫉妒令你发狂,你可以把感受告诉父母。他们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当然你在妈妈心里始终拥有位置,但因为现在妹妹无法独立穿衣、吃饭,所以妈妈花了更多时间照顾她。而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好姐姐或者好哥哥。
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这样才会真正解决他们内心的那些困惑。希望当孩子在向我们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都能够认真对待,给予他们能量,温暖抚平他们的心绪。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十四)
朋友的孩子一直是由爷爷帮着他们小两口来带的。但是很不幸的是,爷爷在年初的时候不幸去世了。朋友很发愁如何和孩子解释爷爷去世的这件事情。为了让孩子不过于伤心,他和孩子说爷爷年龄大了,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了,永远离开我们了,不会回来了。孩子似懂非懂地默然接受。 有一天,下班回家,朋友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在沙发上。嘴里嘟囔着:“真是老了,上个班累死我了!”一旁的孩子听了这话,哇哇大哭。朋友一脸懵,不知道孩子为啥突然大哭。她一边抱起孩子,一边哄着问她:“为什么哭呀?”孩子说:“我不要妈妈老,老了就会死掉了,死了就没人管我了。”朋友不禁感叹,孩子们的心思真是又柔软又细腻。需要我们好好劝慰,给以安抚。
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很奇怪,作为家长我们觉得很难给他解释;有些问题很幼稚,我们家长又不屑给孩子们解释。但实际上孩子的这些问题,正是孩子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生命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还是应该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但是,智慧地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儿童心理学。《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是一本很好的儿童心理认知方面的书。本书收集了60个儿童常见的心理、情绪问题及答案,关于友谊、亲情、身体变化、自我塑造、生死……这些回答会让孩子了解自己、发现世界与人生奥秘的同时,找到自身的使命与动力,向着梦想前进。 本书的作者卡琳•西蒙妮是一名著名的心理学家。她与孩子们打交道25年有余,在工作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指出,孩子们是通过思考问题以及向大人提出问题来认识世界的。所以,家长们不要嫌烦,认真面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吧!不要把孩子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心理学家卡琳•西蒙妮也认真收集了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并且给出了一个比较合适的答案。如果你不大会回答孩子们的问题,那这本书可真的为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比如,我们现在生二胎的家庭越来越多,如果照顾不到,会让孩子有错觉,认为父母不爱自己,更爱弟弟妹妹。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又该引导孩子呢?共情和换位思考也许是最好的方法。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认为妈妈更喜欢小妹妹,那是因为,妹妹比你小,需要更多的照顾。他们还有很多事情做不好,比如穿衣、吃饭,需要妈妈更多的帮助。但是在妈妈的心中,你始终保持着同样的位置。爱不是通过时间来衡量的。同时,可以让孩子站在大人的角度考虑一下。你是唯一的,父母对你的爱也是唯一的。 “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分开?” “为什么会死呢?” “为什么不喜欢一个人睡呢?” “我长大后会变丑吗?” “我的父母为什么会生气?” “我们为什么活着?” 这些棘手的问题本书都给出了适合的答案。家长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孩子们解答。做一个不怕提问的家长吧。
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读后感(十五)
小孩子问问题,那是他的天性,也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探索。 很多时候,小孩子会问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作为父母,有时候也是真回答不上来。 甚至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问的问题无厘头、不现实,会不耐烦,甚至还会打压孩子问这么奇怪的问题。 有没有想过,你的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很可能就把他挡在了发现新世界的外面了,破坏了他的思考力和好奇心。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的话,我想这本《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可以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它可以给父母做一个很好的参考,也可以帮助孩子战胜自我、完善人格。 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配备了相对应的彩色场景插图,可以很好的代入场景中,并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本书中60个帮助儿童成长的人生大问题是法国心理学家卡琳·西蒙妮,在工作中遇到的来自儿童所提出的真问题,它涉及到了生活、亲情、爱情、友情、死亡、学校、家庭、社会交往、恐惧、信仰等等。
比如很多小孩子会遇到的:
01为什么妈妈更喜欢小妹妹? 对于二胎及多胎的家庭,这个问题最常见,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作为哥哥或姐姐的弱小心灵是极易受到伤害的。 作者的方法是鼓励孩子讲出自己的感受,跟TA说明这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嫉妒,并且肯定父母对TA的爱和对妹妹的爱是一样的,只不过妹妹现在还小,需要照顾的时间更多。
02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分开? 现在这个时代,父母离婚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事情,如何把孩子受到的伤害最小化呢? 作者的方法是,首先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已分开的。再告诉他父母分开并不是TA的错,是成人之间的故事,而且爸爸妈妈对TA的爱是无条件的,就算分开了,也仍然会继续爱TA。 让孩子明白错不在TA,而且TA所拥有的爱不变。
03为什么男孩不能流泪? 对于男孩子,父母最常说的那句就是:男孩子要有男孩子的样子,哭哭啼啼像什么样,不要像女孩子一样软弱,动不动就哭。 作者认为这种说法是旧观念在作怪,这是一种执念。让孩子明白流眼泪是人类情感的一部分,男孩子也有哭泣的权利,并不会缺少男子汉气概。
这些问题是不是孩子经常苦恼的问题,如果你家孩子常常问为什么,不妨带着他一起阅读这本书,帮助他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