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纸房子读后感100字

纸房子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4 09:05:15
纸房子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11-14 09:05:15   小编:

读完《纸房子》,我深受感动。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的生活经历,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和道德困境。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引人深思。这部作品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磨难可以使人更加坚强,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纸房子》读后感(一)

纸房子不错,瓦尔德玛汉森的短暂之死有点乱啊…… p17“城里的人走在路上,耳朵上总是凑着行动电话”,“行动电话”这个词好生硬啊…… 隔一行有“公车上、超级市场里”,“超级市场”不就是超市嘛! p228“我送她到大使馆门口,却她叫了一辆出租车”,“却她叫了出租车”是什么鬼啊……

《纸房子》读后感(二)

在图书室看到的,随手翻开 ,看到开头,觉得很有意思,就借了来。 “1998年的春季某一天,布鲁玛·伦农在索霍区的旧书铺买了一本《艾米莉·狄金森诗集》,跨出店门一边走一边读,才正要读第二首诗,就在街口给汽车撞倒了。 ”

然后作者开始列举因为读书发生的后果,自黑自嘲,非常有读书人的自觉。

之后的故事就是一个接替布鲁玛伦农职位的人对一本寄给死者的书的追索过程,非常简洁有趣,活画读书人藏书人的嘴脸,这个人对读书藏书真的是之髓知味了,充满黑色幽默和悲凉。藏书这件事到极致也就是如此了吧。我觉得《纸房子》这故事很有画面感,拍成知识分子的话痨电影应该很有趣,如果有安德鲁海格来拍就妙了,或者年轻时候的贾木许,韦斯安德森,可以风格化会很有趣。

我以为书中的《瓦尔德马汉森的短暂之死》是另一个故事,这是两篇短篇故事,只是读啊读啊读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啊还是一个故事,就是后边写飞了(也许是作者的文字技巧,故意的)。

(以后补充,有草稿箱没啊?)

《纸房子》读后感(三)

我们舍不得丢弃书籍,以为书籍里充满了记忆的链接。可是书籍也会消失,记忆也会模糊。我们收藏了一屋子的书,原来是为自己找了一个纸房子。

我们舍不得丢弃纸质的书籍。书籍带着逝去的时光,书籍本身就是记忆的载体。无法割舍的书籍造成了书本保管的纠结,为了只读一次的书籍找一个存放的地方有价值吗?还是控制收藏书籍的总量?舍弃自己买的书是一个纠结的过程,“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每年的新书会对书架的空间带来巨大的考验。电子书就少了这个烦恼,不必再舍弃自己喜欢的书籍。藏书的结果就是家里有太多冗余的书籍。试想一下,如果书架上只保管经典的书和一些新书,那么家里是很清爽的感觉。

但纸质书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消失,这种消失让我们找不到回忆的无助感,就像印象笔记的资料突然丢失一样。因此,晨间日记要尽量对每天更新的内容有所记载,也要每月有一次正儿八经的备份。

消失了记忆链接的图书,堆积在一起只是打造了一栋纸房子。纸房子是书籍砌成的房子,里面的书籍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和砖头一样的物品。我们的书籍将来也会是这样的命运吗?买来的书不去读,其实就是给自己堆了一个纸房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电子书就是人类进步的电梯。在认知升级的时代,借助人工智能来阅读和获取知识,比打造一间漂亮的纸房子更重要。

《纸房子》读后感(四)

乔昆南的《大书特书》第157页,描述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人意外收到邮寄给他的书,于是他一路追到阿根廷,想知道为什么会有人寄这本书给他。多亏了这趟旅程,主人公听说了一位爱书狂人的故事。此人以书做砖块,雇人在海边造了一座纸房子。但是,一位多年前曾和他在墨西哥城文学会议上结识共度一晚的爱书女士写信给他,想看某一本书。这个人找不到这本书就抓了狂,把他的房子拆了,毁掉了一切,等他最终找到那本书之后,他就把书寄到了伦敦。可怜的是那位想看这本书的女士——就是那个十五年前和他在墨西哥城共度难忘一夜的女士——刚刚因为走路开小差,惦记着艾米莉·狄金森,被车给轧死了。

和乔老爷子一样,我在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被深深迷住,生命最后的终结,就是Duang一下,被书“搞死”,多美妙啊,就像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里那个将自己打进了废纸包,乘着书籍飞升天堂的打包工一样,爱情的忧伤,文化的诗意,死得其所!很自然,我马上买了这本叫《纸房子》的书,拿到手一看也就85页,于是抛下正在阅读的几本大部头,花了两小时一气呵成地读完。意料之外,却不无意外,阅读过程是喜悦和疑惑、恐惧和释然的交杂糅合。这里先按下不表,先来聊聊作者和译者。

《纸房子》的作者,乌拉圭作家卡洛斯·M.多明盖兹,被誉为继博尔赫斯、科塔萨尔等小说家之后拉美文学的明日巨星(吐槽一下,这个巨星混得不咋地,我也是最近才知道),1955年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定居在乌拉圭的首都蒙特维的亚,这两个地方也是本书故事的主要发生地,看来成长和定居之地是作家写作的宿命,确是必然。而译者陈建铭,则必要说一部《查令十字街的84号》,这本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书信集。最初由这本书改编的电影在台湾被译为《迷阵血影》,这个异想天开的译名惹恼了当时还是诚品书店古书区员工的陈建铭,在没与任何出版社联系出版且未跟国外购买版权的情况下,就先译出了《查》全书。按照他的说法,这般牛劲发作,就是因为《迷阵血影》这个名字,而且影片的对白字幕也是惨不忍睹,“我翻译这本书,多少也想为它赎点儿罪罢”。也是这番爱书的劲头,让陈翻译了许多讲述爱书人故事的书籍,《纸房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请允许我再简单陈述一下情节,因为乔老爷子的描述根本是错误的,这个老不死的家伙,他完全颠倒了人物关系!故事从剑桥女学者布鲁玛·伦农在旧书店买了一册《艾米莉·狄金森诗集》说起。过马路时,布鲁玛因为看书不幸被车撞死。不久,她的同事(也就是“我”)发现了一册邮寄来的,裹满了水泥渣的由康拉德写的《阴影线》,书扉页上有布鲁玛的亲笔题词。满心好奇的“我”踏上了跨越大西洋的追寻之旅,去寻找死者和这位神秘寄书人布劳尔的关联?期间,“我”认识了不同类型的藏书家,通过这些人物的复述,一个个片段,终于完整地组合成了布劳尔这个为书痴狂入魔的人物形象,他爱书却又为书所困,最终用自己多少年辛苦所得的藏书在海边给自己盖了一个纸房子的荒诞故事。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布劳尔从头到尾没有出现,完全都是通过别人的转述来复原他的形象,所以当我们通过线索一点点拼凑出布劳尔的全貌的时候,作者多明盖兹明显借用了侦探小说的形式和推理。这种形式上的新颖也是这本小书的一大特色,也让我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大热的《六个字母的解法》,是不是也从这本书汲取了些许灵感,只是它是纳博科夫,这是康拉德。

开头我就讲过,拿到《纸房子》时的兴奋,被阅读过程的种种体验搞得有些不是滋味,但是必须承认这本书在细节的经营上有很多让爱书人欲罢不能的地方,类同于我读《大书特书》时的共鸣。比如,书里说,“藏书家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心一意搜罗稀罕的本子……只是这种人除了略略浏览内页之外,自始至终都不会展读那些藏书,换句话说,就和有些人看待艺术品、古董的方式没两样。另外一种藏书家,本身也读书,这种人倾毕生之力聚累一批重要非凡的藏书。”很显然,第一种就是哲学家本雅明所认为的“藏比读重要”,甚至说“不读书是藏书家的特征”,而从未谋面的主人公布劳尔就是第二种类型的藏书家。这种藏书家从藏书开始必定会为书所困,成为书的囚徒,因为“作为一名读者,说穿了无非只是游荡在别人设定好的风景之中。尽管里头再怎么无限宽广,其中的一树、一石,就连吹拂枝叶的风、因树摇枝动而勾动的愁绪怀思、对于其所赐与的庇荫之感念恩情,人家早都原原本本写在那儿了”,阅读在这里不过是一种反复的体验,就像神话中的西弗弗斯一样,是一种永远没有希望的体验,是一种得不到救赎的体验。

但是我们的主人公布劳尔却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甚至开始“挖空心思,避免让两个互有过节的作家著作摆在同一层书架”。在他看来,马丁·艾米和朱利安·巴恩斯,因为友谊宣告决裂,两个人的书绝对不可以放在一起,同样情形还有巴尔加斯·略萨与加西亚.马尔克斯。也就是读到此,我不自觉地感到了作者充满寒意的嘲弄,今时今日,我似乎也与布劳尔这样嗜书如命的“瘾君子”渐行渐近,对身边人的关注度总是远远小于对着架上排排的书籍,固执地信奉着“腹有诗书气自华”,也经常感觉“一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于是无论多忙,也必定每天抽出半小时翻一翻书页,即使什么都没看进去,至少心也安定了些。而每一本购入的书,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拆开塑封的那一刹那,总会有一种原始的快感。念及至此,我又豁然发现,贯穿于《纸房子》的线索——康拉德的《阴影线》,只不过是一条牵引着的绳索,它牢牢系着的是人们的“黑暗之心”,一种潜藏在人心中的欲望,奴役和驱使着我们,布劳尔不就是如此,他被藏书宰制,他不与俗同,他金钱、心力两抛,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悲剧于是几乎注定要发生了。

好在故事的结尾,作者给了我们一丝希望,要从一本书中解脱,远比获得一本书还要难。但布劳尔做到了,他顿悟一般地用榔头一锤一锤地砸踏了心中的蒙蔽与囚禁,义无反顾地丢弃了不过是一种被物化了的道具的书,云淡风轻般离去。只是阅读完这个故事的我们,爱书成痴的我们,却又何去何从呢?《纸房子》确实不啻于一记当头棒喝,提醒我们,爱书,也要爱生活,书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于是乎,我又想到,其实作者早早就在开头,埋下了伏笔:

“我的祖母每回只要看到我躺在床上看书就会说:‘快把书搁下那玩意儿可危险了’。过去好几年以来,我一直认定她简直蒙昧无知,可是随着年岁增长,我逐渐明白流着日曼血液的老祖母委实睿智过人。”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