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历史罪读后感摘抄

历史罪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2 10:40:33
历史罪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5-04-22 10:40:33   小编:

《历史罪》是一部关于人性和历史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家族的故事,探讨了个人和集体记忆的关系。小说揭示了历史上的罪恶和悲剧,并呼吁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引发了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历史罪》读后感(一)

还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试图做一些语出惊人的评价或者是点评,得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评论,但看来看去还是难逃窠臼。那腰封上一些故作惊悚的评语,却让人不得不肯定豆瓣上“恨腰封小组”的沆瀣一气。

总体而言,没啥意思,看看也行。

1/4页

《历史罪》读后感(二)

历史是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疤,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依旧沦为明天的过去···

第一次这么直白的看历史····

满目苍夷···死亡就是历史最大的罪过,那一项重大的历史事件没有凌驾在尸骸上?

于是我现在光荣而沉痛的站在他们的尸体上读着他们的过去,评论着他们的是是非非,踏破岁月的纠葛···

当看到这些史实时,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懵懂的长大···歌颂着那些伟人···谈论着他们的丰功伟绩,却不知道自己践踏的是那些被扭曲的曾经···

血洗的江山一直在我的脚下,史书上的真真假假已被百家讲坛说得尸骨无存···

唯有罪过,才能成为历史,千秋万世,万人品味···

2/4页

《历史罪》读后感(三)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历史,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真相。我读罗杰的《历史罪》始于此。

怎么说呢,《历史罪》这本书,还原的也许不是历史的真相,但也不能否定。因为过去的种种,只凭文献记载,难免有时偏颇,加之任何史籍,或多或少都带有著者的观念,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因此不可能百分百地记录历史。所以我对一切所谓的还原历史真相的书籍,并不会真的相信真的确定。但无疑,这些解剖历史的书籍,都有可取之处。至少他向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角度的历史,也让我们捕捉到更多历史的痕迹。其实,过去的种种,我们也绝非有必要追寻那个所谓的“真相”,我们真正想得到的应该是那些历史教会我们的。就如一块未被开采的玉石,我们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把玉石磨成佛像,而是要把它打磨成适合自己的东西。学习历史,每个人的领悟都不一样。

其实,《历史罪》这本书,若不是以十分学术的眼光去看待,还是一本蛮不错的书。至少他给我展示一些自己以前不知道的细节,作者的观点倒也有些根据。虽其自诩是“不忍细读的史案真相”,但在其现代化的语言下,倒多了几分诙谐的幽默,冲淡少许血腥。当然,也不能否认书中的某些看法还是主观了些。总而言之,这本书虽难登大雅之堂,但也不失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3/4页

《历史罪》读后感(四)

历史的一种活法

作者:丹飞

我应是见证了罗杰从“拍案”写手到历史写手的嬗变过程的。在这一从公案到史案的转身动作中,罗杰再一次在文字之外显示出他早就在文字之中转圜裕如的急智,他的转身动作之猛也让我吃惊。尽管某种程度上,我在其中也起了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罗杰的变化之烈还是要归功于他的自省和智慧:求变,于是变。

罗杰首次进入我的视野是在他的包公拍案时代,我和他接上头时他已签出,惺惺惜惺惺之余,他和我的紧密联系也由此建立。及至此刻,罗杰出版了两本拍案两本历史,第二本《命案高悬》由我操作,第三本《历史的体温》由我牵线交由好友杨莉出版。罗杰与我第一次发生关联,我时在磨铁;而我眼下谈论的罗杰第四本书《历史罪》的操作方正是磨铁。时间画了一个小小的圆。

我那时为《历史罪》写的那段话现在想来还有其存在价值,不妨抄录于此:

罗杰从惊心、伤痛、恐惧、迷醉、残暴、贪婪、阴谋等历史瞬间,拨开历史迷雾,诉说历史本相,找寻人、事归宿,结果却发现大事件通通是大历史的过客。

《历史罪》带给读者的历史现场感和身份代入感,及叙事的节奏感和分寸感,使得罗杰区别于其他历史写手。每到关节点合理设问,直让人想到百家讲坛没有延请罗杰开讲也许是个美丽的错误。也正因此,我们说他是更具有现代性和当下性的作家。

之所以用“刻”来叙说罗杰制作,是因为罗杰除了有常人不及的急智,还是常人不及的快手,你永远无法预测他何时又会拿出一部大制作吓人一跳,这份能自如出入典籍史载和创作敷衍,质量和速度又达到相当标准的能耐,恰恰是一般历史写手难以达到的。别人突不破的瓶颈,目前来看,对罗杰来说并不存在。

自当年明月煌煌《明朝那些事儿》始,经曹三公子《流血的仕途》光大,到罗杰《历史的体温》《历史罪》等历史文接连抛将出来,勾勒出“白话历史”从异峰突起到尘埃渐定的清晰轨迹。诚然,白话历史这一瞬间崛起、随即应者如鲫、不久各自归位的写作大潮不应只有这数人留名,如若加上月望东山、王者觉仁、锐圆、清秋子、高天流云等十数位作者,就几乎构成整部白话历史的历史。罗杰在其中不是名声最盛者,也非著述最丰者,却是在写手队伍、读者阵营屡被提及、呼声走高,能与当年明月、曹三公子同论的不多的几人之一。究其源我们能够发现,罗杰在白话历史界相当吃得开,他的“才气”照旧受写手们推重,尤为欣喜的是大家已渐渐把更多目光投射在他讲故事的好看度、说理的严密度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罗杰已经脱掉当年写作公案时“非著名作家”的蝉蜕,俨然著名起来,由“作家中的作家”升级成“读者的作家”,粉丝群基础一下子阔大起来。

判断一部白话历史是否够得上一部好文可从两个方面打分:一是是否秉承史实而非自拍脑袋痴人说梦,一是是否打通史实,有所辨正有所发明。第一关是查验一部“历史”到底是白话历史还是戏说历史,第二关是查验一部白话历史到底是原创意义的白话历史还是文言文版历史的白话翻译版,换个说法就是到底是著作还是资料汇编。通过这样验明正身,李逵还是李鬼水落石出。

罗杰的历史文遵古而不泥古,打通史实,诸多说法、记载同台比对PK,严谨辨正。他的逻辑之层递谨严辨正之郑重之让人欲罢不能是《历史罪》的最大看点。他在李显登基案中的诸般辨正使得这一篇火花迸射,快感一浪接一浪,读来除了高呼精彩还是精彩,除了不忍放下还是不忍放下,吃喝拉撒都想捧着追看。这样的逻辑层递、严加辨正几乎贯穿全书,比如,他在秦始皇死案中对“平舒道的神秘人物”的设谜、解谜过程让人印象深刻,李斯、赵高、蒙毅,一个个拉出来遛,以此为经,史案关隘适时抖搂,直看得人抻长脖子意欲直通谜底,孰料这厮末了称“其实,谁是恐怖预言的制造者,并不是最重要的”,他设了个谜不假,要命的是他到末了才坦白他也没能解谜。罗杰设套让读者钻,读者愤怒有之,抓狂有之,恨不能扎小人者有之,读者一边抓狂,一边迫不及待往下一故事插一腿进去。罗杰在秦始皇案中说“最重要的是结果,秦始皇果然死了。”罗杰用文字推动的读者这一“结果”就是罗杰认为“最重要的”。到了这次第,罗杰笑了:“最重要的是结果”,罗杰得逞了。

人活在历史中,当年明月、曹三公子、罗杰等人的白话历史也活在历史中,终将经受当下及未来人民群众雪亮眼睛的检验。自上古至民国数十主要人物及更多配角在罗杰的《历史罪》中出演,演出了各自的白话版历史,在这个意义上,罗杰的《历史罪》提供了历史的一种活法,这个活法,够猛,够辣,够劲,从喉直爽到肠。

4/4页

还剩1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