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像间谍一样观察读后感1000字

像间谍一样观察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0 21:22:11
像间谍一样观察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4-10 21:22:11   小编:瓜瓜

《像间谍一样观察》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像间谍一样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展现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他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间谍一样用心观察,发现更多隐藏在细节中的真相和价值。这篇文章引发了我对观察力的思考,让我意识到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并激发了我更加积极主动地观察周围环境的决心。

《像间谍一样观察》读后感(一):技巧使用的一些思考

被这本书吸引的地方在“观察”二字,间谍是怎么观察的!在读书的时候,才发现,和观察的相关的内容较少,书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通过社交技巧让别人喜欢上自己”,就像那句古老的名言“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但纸永远是包不住火的,所以,在运用套路的前提是真诚,技巧的一个应用就是“观察”别人是如何使用这样的技巧的,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的工作环境是没法去“观察”这样的技巧的应用的,就更别说实践了,所以,蹩脚技巧的应用,有时不如直接一点来的真诚,结论是,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要不要用这些技巧。

《像间谍一样观察》读后感(二):【每天一本书】20210710,D148,《像间谍一样观察》,评分4.8

如何像间谍一样取信于人?

友谊公式:“友谊=趋近度+频率+持续时间+强度”。要获取一个人的友谊,首先要接近他,产生较高的趋近度,常常出现在对方面前。但不能操之过急,应该维持轻度接触一段时间,保持频率和持续时间,待对方有所回应后,再逐步加强交往的深度。

由此拓展开来,即使是多年熟悉的朋友亲人或者同事,任何关系都可以通过在趋近度、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这四个因素上进行改善和深化。

《像间谍一样观察》读后感(三):洞察秋毫

本书以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开头,主要讲怎么才能更好的处理好关系,怎么才能更好与人交流。

核心观点1.善于观察,观察人的微观动作。2.在交流中要让别人感觉舒服3.怎么快速的跟别人成为好朋友。

观察有很多种,脚型观察是否是开放型;双手是否交叉-是否之间有障碍;身体是否前倾-是否主动接受。

这本书写个书评还是很难的,书还是可以看看的。基本上一个上午就能看完了。书有很多图不错,更加的直观,还是值得一看的。

一如既往的思维导图。

《像间谍一样观察》读后感(四):很有用的一本书

女人很相信缘分与偶遇,想办法增加见面次数,缩短见面时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有效率的方法。

万用友谊公示:

友谊=趋近度+频率+持续时间+强度

趋近度:既是物理距离,也是接触的时间长短。在安全的环境中,缩短物理距离,增加接触时间

频率与持续时间呈反比,肯定是接触频率越高越好!

强度:你得满足他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啊!越强越好!

实例:通过刻意安排,创作多接触机会,建立亲密关系。

比较亲密的信号:

挑眉,如果两人彼此挑眉,一定是有接触的兴趣

歪头,是强烈的友好信号,歪头的男人会更显帅气

微笑,最简单的友好信号

在具体执行上的心得是:

1. 尽量和想接触的人创造共性,如相同的观点,态度,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经历(如校友,战友,邻居等)

2. 在人们心情兴奋时,如运动时,更容易建立个人联系

3. 先给予他人帮助,馈赠,然后获得同样的帮助就容易多了

《像间谍一样观察》读后感(五):读完后印象深刻的是

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美方企图策反某国高级外交官,FBI称这为身居高位的外交官为“海鸥”,一旦海鸥策反成功,那海鸥便可以提供很多宝贵的他国信息给美国。 这次行动两个重点。 1.FBI派出的策反间谍,必须和海鸥本人建立牢固的友谊。 2.一旦接上头,要给出海鸥无法拒绝的高昂价码。 价钱好谈,但是建立友谊真不容易。 情报组通过对海鸥背景的调查,发现他除了是一名高级外交官,也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情报人员,相当于敌国的FBI特工,所以他的防范心理也很强。 FBI派出查尔斯和海鸥发展关系,要想和海鸥的友谊发展的自然而然,查尔斯需要在无任何语言交流的情况下,让海鸥对他产生好感。最后用适当的语言提醒,把好感转为友谊。 情报组发现海鸥每周都会步行去距离使馆两个街区的商店购物,于是查尔斯经常出现在海鸥去商店的必经之路,连续好几个星期之后,海鸥开始和查尔斯偶尔有目光接触,又过了几个星期,查尔斯在海鸥和他有目光接触的时候挑眉,歪头或者努起下巴,查尔斯的这些信号被识别为“友好”和“没有威胁”。 从开始执行计划已经两个月,查尔斯开始跟踪海鸥进入商店,在商店延长和海鸥的目光接触时长,并且查尔斯发现,海鸥每次都会买一盒豌豆。 又过了几个星期,当海鸥要拿豌豆的时候,查尔斯先伸手拿了豌豆,并对海鸥说:“你好,我是查尔斯,FBI特工。”海鸥好像松了一口气,笑着说:“我猜到了。”

当我在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发现这不就是谈恋爱的节奏吗,其中一方会先刷存在感,让你知道他的存在。其次是增加共同爱好,比如知道你每次去图书馆都坐二楼的窗户边,那他也会经常去,让你觉得简直太有缘了,实际上都是刻意营造的。 其次也可以用在交朋友上,当你想要和一个人成为朋友的时候,如果经常模仿她的小动作,比如托腮、歪头等等,会更加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 这样看来,每个人都在某些时刻是间谍。

《像间谍一样观察》读后感(六):如果想跟某个同事成为朋友,可以用用这个公式

来聊聊,如何跟同事交朋友。我所有的同事都很喜欢我。要说跟同事吵架,never,但说与同事针锋相对,那么我要说经常。“好说话但不好惹”,我被一个同事这样评价,挺好,是我满意的职场人设。

有本美国人杰克•谢弗写的书,叫《像间谍一样观察》,他本人在FBI工作,确实是一名间谍。他的工作是套取情报,那么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就是要被人喜欢。本书的原名是“The Like Switch”,直译过来就是“喜爱开关”。在书里,他给出了一个友谊建立公式:

友谊=趋近度Distance+频率Frequency +持续时间Endurance+强度Tense

趋近度:是你和他人之间的距离,如果你想接近一个陌生人,你需要跟他物理上近一点

频率:你和他人在一定时间内接触的次数

持续时间:指你和他人接触的时长

强度:是指通过采取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满足他人心理和/或生理需求的程度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要获取一个人的友谊,首先要接近他(趋近度),但不能操之过急,应该维持轻度接触一段时间(频率和持续时间),待对方有所回应后再逐步加强交往的深度。

你可以仔细回忆一下,跟你成为朋友的人,不限于同事,是不是都是这样来的?很多事情和举动,在当时其实都不是刻意的。但是如果review一下,所有结果都有迹可循。

比如相似性法则:拥有相同观点、态度和行为的人往往可以建立亲密关系。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寻找或者营造相似性: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记忆,好奇心,互惠,自我披露,个人吸引力,幽默,熟悉,加入集体。

如果想跟某个同事成为朋友,可以用用这个公式。趋近度Distance+频率Frequency +持续时间Endurance+强度Tense,我一定是歪头、挑眉、并对你微笑了,你一定是歪头、挑眉、并对我微笑了。我们成为了朋友,咱俩真不错。

《像间谍一样观察》读后感(七):一名间谍的友谊公式 | 鲍读

作者是一名前FBI探员,所以取这么个书名也是合乎情理的。

“像间谍一样”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把握住对方的情绪和反应,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构建成功的人际关系。

书中提到的一些友好信号(如:自然的挑眉动作、适度的触碰、身体前倾、耳语、点头、为对方整理、模仿、相互凝视、撩发、歪头、微笑)以及敌对信号(如:皱眉、目光冷淡、长时间闭眼、打哈欠、自我整理、设置障碍、手臂交叉),其实都很好理解,最难的是做到真诚以待、耐心倾听。

熟悉人际交往中的这些套路,不是为了撩妹和逢迎他人,而是能够看穿一些人和事,跟人打交道时能更自如一点。

以下是我整理的阅读笔记。

包括四个基本模块:趋近度、频率、持续时间、强度。可以用下面的数学公式来表示:

友谊 = 趋近度 + 频率 + 持续时间 + 强度

根据这个公式,要想获取一个人的友谊,首先是拉近彼此之间的物理距离,但不可操之过急,应保持一定的交往频率和相处时间,待对方有所回应后,再逐步加强交往的深度。

需要注意的是,接近对方的时候,要求选择或营造一个没有威胁的环境。

1、运用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往往会显著影响人们的判断力,所以借助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塑造友好关系,或者让别人按我们期待的方式看待我们。但要注意它有利有弊。如果你不加小心,就容易先入为主,会让你对待他人的行为有失偏颇。

2、如果你能让别人自我感觉良好,别人就会喜欢你,好事情往往就会落到你的头上。

#将谈话焦点放在对方身上。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是围绕自己旋转的,自己应该成为重点关注对象。但是,如果你想对别人来说显得友好和有吸引力,就必须放弃你的自我意识,去关注对方,关注他们的需求和状况。

#赞美对方。赞美不能过度,否则会变成奉承,反而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赞美可以不用亲自开口,借助第三方将你的赞美传达给目标对象,效果往往会更好。

#向对方求助,更能让他人喜欢上你。这种现象被称为“本·富兰克林”效应。不过,绝不能滥用这个技巧。

1、真诚关怀

关怀,并不是给予他人空泛的说教,或者轻率的回应,而是关乎他人体验的真正意义上的同情,以及帮助其改善处境的承诺。

2、有效倾听

做一个有效的倾听者,对于维持长期关系而言非常重要。

#相似性法则:拥有相同观点、态度和行为的人往往可以建立亲密关系。谚语“人以群分”是有其道理的。如果你能找到共同点,就很容易和另一个人发展关系。

#好奇心法则:一旦你的行为方式激起了对方的好奇心,对方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希望与你互动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友工具。

#互惠法则:当你对别人微笑时,对方会觉得有义务回报以微笑。人们往往会对别人带给自己的感受给予相同的回报。一旦人们发现自己被某人喜欢,就会觉得对方更有吸引力。

#幽默法则:在社会交往中,运用幽默的人更加讨人喜欢。适当运用幽默可以减轻焦虑,营造轻松的氛围,有助于更快地建立关系。在调笑式的谈话中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有助于增进亲密度。

#熟悉法则:我们与别人相遇和互动的次数越多,就越有可能与之成为朋友。该法则表明了趋近度对关系的重要影响。

最后一句,不付诸行动的知识没有任何价值,你必须不断实践你学到的技巧。

(完)

《像间谍一样观察》读后感(八):人际交往的技巧

中信出版社的《像间谍一样观察》,虽然书名透露着一股江湖骗子贩卖的狗皮膏药的气息,但书里介绍的内容不仅有心理学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是大多数读者所必须的——因为它涉及的是我们如何与目标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而且本书的第一作者杰克·谢弗曾先后担任过FBI的特工和培训师,甚至FBI退休之后,还拿到心理学的博士学位,并得以在大学任教。这足以证明杰克·谢弗不仅对心理学的诸多理论有透彻的了解,他对相关原理的运用也可以称得上当世顶尖。 因此,如果试图与某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或者修复破损的关系,《像间谍一样观察》或许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就像杰克·谢弗说的那样,他在FBI开发出的这套策反间谍的技巧,几乎可以应用于家庭、职场甚至求爱的各种场合,毕竟两者的本质是想通的。 杰克·谢弗在《像间谍一样观察》里提出,策反间谍获取情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和敌方间谍建立友好关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杰克·谢弗提出贯穿全书的友谊公式:友谊 = 趋近度 + 频率 + 持续时间 + 强度。 其中趋近度就是两者的空间距离,频率是一定时间内的见面次数,持续时间则是单次会面的共处时间,而强度就是对对方需求的满足程度。 杰克·谢弗认为,任何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升华,都需要四种要素的逐步加强。而增强这四种要素的前提,则在于我们如何在接触的过程中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甚至让他对你产生兴趣——而这则是本书的介绍的重点内容。 心理学认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绝大多数信息并非通过言语,而是通过说话声调、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也就是非语言信息来获取。 杰克·谢弗则在《像间谍一样观察》里加强了非语言信息的重要性,他提出我们在任何场合都会把见到的陌生人分为三类:友好、中性和敌视,中性会被忽略,敌视会启动防御机制,友好才能为后续建立关系奠定基础。而这种判定的依据就是对方传达出的眼神、姿态甚至穿着等非言语信息,这就解释了为何有人更容易被陌生人问路或者被推销员搭讪。 因此杰克·谢弗认为,和陌生人建立关系的第一步就是在趋近度加强的过程中向对方传递能表达友好的非言语信息,让对方对你产生最初的好感。在所有的非言语信息中,最关键的是瞬间的挑眉、轻微的歪头以及真诚的微笑,除此之外还有短暂的眼神接触。 在这个阶段,我们还可以在保证趋近度的基础上做出某些独特的行为激发对方的好奇心或者提高你受到关注的概率——而独特行为也取决于场所和双方的爱好。 但这些前期的非语言信息只能起到正式交往前的暖场作用,真正决定能否建立实质性关系依旧取决于正式的交往过程。而杰克·谢弗在这之后提到的所有技巧,几乎都可以应用到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无论认识多久、无论关系如何。 因为杰克·谢弗后续提到的技巧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如何让对方更喜欢你。这些技巧既包括语言信息也包括非语言信息,甚至还有利用这两种信息检验两人的亲密程度。这些技巧共同的理论基础只有一个——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也就是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因此这些技巧几乎都要求,在两人的交往过程中以对方为中心。 这些技巧包括但不限于夸奖、移情、倾听以及寻找两人的相似性,这些方式都能让对方获知自己正在被关注、被尊重,而每个人往往都会喜欢这种感觉,并且给予相似的反馈。 而通过非言语信息检验两人的亲密程度则是踏出最后一步的准备阶段,如果你被目标对象所接纳,对方和你交流的过程中自然会传达出相应的非言语信息,比如会模仿你的动作、会为你整理着装的细节、会触碰你的前臂或膝盖……这些非言语信息都是评估两人关系的重要依据。 因此杰克·谢弗的《像间谍一样观察》的主题,整个服务于建立、升华、修补人际关系,并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提出可行的技巧。 但《像间谍一样观察》的问题在于,杰克·谢弗在里面填充了大量无用甚至重复的信息,以至于有近30%的信息可以直接忽略不看。而杰克·谢弗对于那些真正重要的技巧性知识介绍却又不够彻底,所有技巧基本都只通过一个例子进行讲解,甚至没有例子——只让读者了解一个大体轮廓离真正可以去实践至少差着两个杰克·谢弗的距离。 但杰克·谢弗却还在引言叫嚣“要始终牢记,不付诸行动的知识没有任何价值”,但实践方式呢?逻辑严谨的解释呢? 杰克·谢弗试图将《像间谍一样观察》打造成“使用操作指南”,而没有涉及太多理论性的内容,使其丧失了理论性。但又因为杰克·谢弗只是一味陈述各种技巧,却对技巧解释不彻底,让其实用性也大打折扣。在某些程度上,这本书只不过是技巧的简单罗列罢了。

《像间谍一样观察》读后感(九):《像间谍一样观察》| 如何快速获取友谊

《像间谍一样观察》| 如何快速获取友谊_哔哩哔哩_bilibili

做间谍什么能力最重要?当然是迅速赢取他人友谊的能力。那么如何迅速赢取他人的友谊呢?作者给出了一个友谊的公式:友谊 = 趋近度,加频率,加持续时间,加强度。

这个友谊的公式是贯穿全书的主线,理解了这个概念,也就理解了全书的核心内容。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要获取一个人的友谊,首先要接近他(也就是趋近度),但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先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轻度接触(也就是注意频率和持续时间),待对方有所回应后再逐步加强交往的强度。

按作者提出的理论,照这个公式来做,可以获得他人的好感,乃至友谊。

首先,如何接近一个人?

我们的大脑在不断地扫描外界的友好或敌意信号。释放敌意信号者会被视为一种必须回避的威胁;传递友好信号者会被视为不具威胁性,可以接近。

所以,如果我们要接近一个人,首先就要释放友好的信号。

作者列举了很多种友好的信号:

其中最重要的三大友好信号是:挑眉、歪头,和真心微笑。

其他友好的信号还包括:模仿对方的行为,身体前倾示好,耳语,分享食物,适当点头,附和,不打断对方等。

自己释放友好后,如何判断对方是否接受了自己的信号呢?这就需要做到认真观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和领地。不论眼神还是身体入侵对方的空间,都是强烈的敌意的信号。所以我们可以观察碰触对方时,对方是否闪避,闪避则代表拒绝。我们还可以观察对方是否不经意间模仿我们的行为,模仿则代表接受。

还有一个小技巧:那就是看他的脚指向的方向是哪里。不管对方的脸和身体是否面对着你,只要对方的脚指向你,那么对方内心是想要接近你的。反之,就算一个人和你相谈甚欢,如果他的脚指向远离你的方向,那么他的内心就做好了离开你的准备。

观察另外一些小细节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判断,比如,如果对方手臂交叉,代表拒绝、对方长时间闭眼,代表不想看到你、对方眨眼的速度越快代表你对他的吸引力越小、对方杯子的位置距离你越远代表越想远离你。

作者还提到了一些在接近对方时有用的原理。

先来说“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以后就愿意和他接近。

其次,作者提到:人们会被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人吸引,而往往会回避令他们感到痛苦或不适的人。所以我们在谈话时可以将焦点放在对方身上,这会让对方很开心。当然也要注意,赞美对方不要过度,否则会变成奉承,反而引起对方反感。赞美可以不直接,而是通过第三方转告,这样效果更好。

另外还有“富兰克林效应”。富兰克林效应指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换句话说,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一旦你让别人因此感觉良好,好事情往往就会落到你头上。

最后是“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法则指的是拥有相同观点和行为模式的人往往可以建立亲密关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总是倾向于跟自己的同类待在一起。

而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寻找或者营造相似性:比如展现共同的爱好,谈论共同的记忆,显示对他的好奇心,自我披露小秘密,不断寻找自己和对方的共同点,迅速记住对方的名字,第二次见面时能准确回顾上一次的谈话内容,这些都可以迅速拉近双方关系。

技巧是双刃剑,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技巧正确用在自己的生活中,相信一定能赢得很多朋友。

《像间谍一样观察》读后感(十):友谊 = 趋近度 + 频率 + 持续时间 + 强度 | 读《像间谍一样观察》

从这本书本身来说,精华在第一章。其中,友谊的公式是贯穿全书的主线,理解了这个概念,也就理解了全书。

之前看过《身体语言密码》,也是和本书一样从微表情微动作入手分析的书。但《身体语言密码贯穿全书的概念是个人身体领域。

虽然构筑这两本书的基本概念不一样,但具体的应用在很多地方是一致的。说明不管切入口如何,殊途同归,都是有用的。

这本书很可能会被误用,被用来刻意接近某人,赢取信任,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其介绍的“释放友谊信号”的流程(在第二章)其实和臭名昭著的PUA教学异曲同工。

这不是理论的错。

同样的理论,这本书的作者身为FBI用来除暴安良,一些不良用心者则用来达成自己的个人目的。

另外,这本书第一章是精华,介绍的是基础理论。第二章也不错,是详细的流程解析。但从第三章开始,内容显得薄弱,和其他同类书籍雷同处不少,这多少让人失望。

最后,附上在阅读此书过程中记下的笔记:

一、友谊的公式

友谊 = 趋近度 + 频率 + 持续时间 + 强度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要获取一个人的友谊,首先要接近他(趋近度),但不能操之过急,应该维持轻度接触一段时间(频率和持续时间),待对方有所回应后再逐步加强交往的深度。

这样做,可以一定程度上赢取他人的信任,甚至获取友谊(这样的友谊深度如何,暂时存疑)。

另外需要注意的有:

1)接近对方时要选择或者营造一个没有威胁的环境。

2)“友谊”越深越能给对方施加影响。

二、释放友好信号

我们的大脑在不断地扫描外界的友好或敌意信号。释放敌意信号者会被视为一种必须回避的威胁;传递友好信号者会被视为不具威胁性,可以接近。

作者列举了以下十二种友好的信号:

1)三大友好信号:挑眉、歪头,以及绝非强颜欢笑的真心微笑。

(颠茄:西文名称belladonna源于意大利语的bella donna,意为“漂亮女人”,因为古代曾提取果实成分制作女性散瞳的眼药水。)

2)模仿对方的行为

3)前倾示好

4)重点关注异议人士

5)耳语

6)分享食物

7)用姿态表达好恶

8)适当点头

9)附和

10)不是打断对方

那么不友好的信号包括哪些呢?

1)直视-代表挑战

2)扫视-代表轻蔑

3)打量-代表观察力量对比

4)观察全场-观察环境,自我保护

5)翻白眼-呵呵

6)眯眼

7)皱眉

8)表情紧张

9)努鼻

进一步,还有敌对和侮辱的姿态。比如叉腰,握拳等。

也要注意衣服和配饰。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穿戴可以暴露一个人的本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和领地。不论眼神还是身体直接入侵对方的空间,都是强烈的敌意的信号。

还可以从脚部的方向判断对方是否准备好接纳自己了。

自信,寻找自己和对方的共同点,记住对方的名字,回顾曾经的谈话内容,这些都可以迅速拉近你们之间的关系。

三、运用“首因效应”

作者说:人们会被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人吸引,而往往会回避令他们感到痛苦或不适的人。

谈话时可以将焦点放在对方身上,这会让对方很开心。

赞美对方不要过度,否则会变成奉承,反而引起对方反感。赞美可以不直接,而是通过第三方转告,这样效果更佳。

向他人求助,会让他人更喜欢你。这种现象称为“本·富兰克林”效应。

一旦你让别人感觉良好,好事情往往就会落到你头上。

四、吸引力法则

相似性法则:拥有相同观点、态度和行为的人往往可以建立亲密关系。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寻找或者营造相似性:

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记忆,好奇心,互惠,自我披露,个人吸引力,幽默,熟悉,加入集体

五、观察:在10分钟之内建立信任

倾听:倾听并不只是在关注对象讲话时保持安静,而是要全神贯注于讲话内容。

(作者在这里提到一个有趣的事实:我们的思考速度大约可以达到正常讲话速度的4倍,这很容易诱使我们心不在焉,胡思乱想。我想,这可能也是越聪明的人越容易走神的原因。)

法则1:注意倾听对方讲话,以便充分了解对方所讲的内容

法则2:观察。在所有语言互动中,一定要在接收和发送信息之前、期间、之后观察对方。警惕“话语地雷”。

法则3:发言。你的发言方式和发言内容将影响你结交朋友并保持关系的效果

六、营造亲密

如何测试亲密关系的程度?

观察碰触、整理衣服、模仿对方的行为、撩发、姿态(前倾、开放)、清除障碍(试图遮挡身体或胸部是一种敌意信号)、手臂交叉、长时间闭眼、眨眼的速度、杯子的位置......

七、打破愤怒循环

要打破愤怒循环,避免事态恶性循环,需要做到:真诚关注、有效倾听。

伴侣关系的负面做法

1.没注意到自己的日常互动方式是在向对方实施不当奖励或惩罚

2.未给予伴侣充分的“积极关注”

如何处理愤怒情绪?

1.不要招惹愤怒的人,因为他们不按正常逻辑思考

2.尝试用“三大技巧”打破愤怒循环:移情表述、发泄和推定表述

八、洞察人性

本文原创,同步发表于个人博客,谢绝转载,特此声明。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